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绘画艺术干预 被引量:87
1
作者 孟沛欣 郑日昌 +4 位作者 蔡焯基 曹达宏 马良 刘军 刘羽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探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效果。86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组被试接受团体绘画艺术干预活动,对照组从事其他康复活动。结果发现,干预组被试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 探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效果。86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组被试接受团体绘画艺术干预活动,对照组从事其他康复活动。结果发现,干预组被试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被试,大体评定量表分数高于对照组被试,自我概念总分高于对照组被试,生活质量问卷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高于对照组被试。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可以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自我概念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艺术治疗 团体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徐春燕 田金洲 +6 位作者 时晶 苗迎春 冯秀杰 贾竑晓 马辛 尹冬青 李那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ICD-10版(F32)《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17例抑郁症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ICD-10版(F32)《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17例抑郁症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侯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抑郁症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脾、气虚、气郁、痰浊、阴虚、肾、内火。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六位的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覆盖全部病例的88.3%。抑郁症证素组合形式8种,单证形式前三位的为肝、脾、气虚,两证组合形态前三位的为肝、脾和气虚、脾和气郁、肝;三证组合形态前三位的为气郁、脾、肝和气虚、脾、肝和气郁、气虚、肝;而四证组合以气郁、气虚、肝、脾最多见。结论:抑郁症的核心病位为肝,与脾、肾、心密切相关,而气郁、气虚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肝郁脾虚为抑郁症的主要证候,抑郁症以虚实夹杂证多见,虚性病理因素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证候特征 证候要素 组合规律 证候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196例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尹冬青 田金洲 +7 位作者 时晶 马辛 苗迎春 贾竑晓 冯秀杰 汪卫东 李那永 徐春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常见中医证候的表现特征。方法:对CNKI数据库,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规范名词术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描述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常见中医证候的表现特征。方法:对CNKI数据库,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规范名词术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描述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痰阻、心肾不交;证候要素17个,其中病性类证素11个,病位类证素6个,见表2。证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4种,其中二证组合和三证组合最常见。结论: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证-症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下一步抑郁症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常见证候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新钊 谭庆荣 +5 位作者 王传跃 王怀海 刘晓军 陈云春 张瑞国 皇甫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1,共5页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采用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用不同浓度奥氮平、氟哌啶醇预处理后,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作用,分别用噻唑蓝(MTT)法检...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采用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用不同浓度奥氮平、氟哌啶醇预处理后,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作用,分别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鱼藤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杀死PC12细胞。鱼藤酮(6μmol/L)作用后,奥氮平(50μmol/L)组预处理48h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无药物预处理)(P<0.05);鱼藤酮(4、6、8μmol/L)作用后,氟哌啶醇组(20、40、60μmol/L)的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氟哌啶醇(20μmol/L)组、奥氮平(50μmol/L)组、空白对照组(无药物预处理以及鱼藤酮处理)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32.2±1.3)%、(42.1±1.0)%、(14.0±1.0)%和(1.3±0.3)%。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每个视野多见凋亡细胞,细胞核裂解为碎块,氟哌啶醇组更明显;奥氮平组凋亡细胞数量较氟哌啶醇组及对照组为少。结果提示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中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奥氮平 鱼藤酮 凋亡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晓虹 蔡焯基 +1 位作者 刘敏 王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给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8周。分别于基线、4周和8周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 L,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PBMCs的GSK3α和GSK3β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 Ser-GSK3α,p Ser-GSK3β)以及总GSK3水平(total-GSK3α和total-GSK3β)。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s Scale,YMRS)和临床症状严重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cale,CGI-S)等评估症状变化。结果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YMRS、CGI-S等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与此同时,治疗后PBMCs的p Ser-GSK3α、p Ser-GSK3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不同心境稳定剂组间比较,p Ser-GSK3β/total-GSK3β相对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0),锂盐组变化明显(P=0.024);相关分析显示,p Ser9-GSK3β/total-GSK3β比值与4周末YMRS减分绝对值呈负相关(r=-0.413,P=0.043)。剔除反复躁狂发作(≥3次)患者,这一趋势更加显著(r=-0.543,P=0.020)。其中锂盐组呈现了相似的变化(r=-0.432,P=0.083),而丙戊酸钠组无。结论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降低双相躁狂患者PBMCs的GSK3活性,碳酸锂单药或联合治疗相比丙戊酸钠,可以更显著降低双相躁狂患者的GSK3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心境稳定剂 锂盐 丙戊酸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宜朗 王玉凤 +3 位作者 蔡焯基 周儒伦 汪冰 周朝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寻找儿茶酚 O 甲基转移酶 (catecholamine O 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15 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47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 2 0 7名正...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寻找儿茶酚 O 甲基转移酶 (catecholamine O 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15 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47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 2 0 7名正常对照就COMT基因Val15 8Me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非慢性患者的Val15 8Val基因型Val15 8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年龄、性别等调整后结果仍然成立 ;(2 )早发病组 (2 5岁前起病 )患者杂合子 (Val15 8Met)及等位基因Met15 8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晚发病组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发病特点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性功能状况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平 司天梅 +8 位作者 于欣 邓红 王刚 刘哲宁 李晓白 李惠春 陆峥 张志珺 潘集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1-486,共6页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抗抑郁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性功能的影响以及精神科医生对抑郁障碍患者性功能状况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调查,选择9所大学附属医院精神专科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精神科医生200名和符合美国精神障...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抗抑郁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性功能的影响以及精神科医生对抑郁障碍患者性功能状况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调查,选择9所大学附属医院精神专科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精神科医生200名和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71例,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分别调查精神科医生对抑郁障碍患者性功能状况的认识和处理,以及回顾性研究患者在正常状态、未治疗抑郁状态和抗抑郁药治疗后的性功能状况。结果:共有147例患者进入分析。患抑郁障碍后,患者性反应周期的各环节(除男性射精不适)均表现出功能明显下降,包括性渴望障碍(性欲低下、性厌恶),女性性唤醒障碍和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碍,高潮抑制、性交不适(女性)以及性关系满足感下降。经过抗抑郁治疗后,患者自评疾病严重度改善53.7%,但是性功能水平持续处于低功能状态,仅女性"性关系满足感"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抑郁障碍的发作次数≥2是正常状态下射精困难的危险因素(B=1.983,P=0.043),患病后思考能力下降是射精困难的保护性因素(B=-1.878,P=0.027);女性患者抑郁障碍的发作次数≥2是正常状态下阴道润滑障碍的危险因素(B=0.864,P=0.011),患病后入睡困难是性交满意度下降的危险因素(B=-0.965,P=0.007)。未发现不同治疗之间性功能的差异。79.5%的医生认为性功能方面的问题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分别有73.8%或77.5%的医生从不或偶尔询问患者的性功能状况或性功能方面的要求。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的性功能问题常见,多数医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远远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的治疗选择以及患者对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性功能障碍 抗抑郁药 回顾性研究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痴呆诊断治疗的“白皮书”——介绍美国精神病学会《Alzheimer病及老年期痴呆的指导原则》 被引量:1
8
作者 汤宜朗 马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7,共1页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新近(《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997年5月份增刊号)发表了一份题为《Alzheimer病与老年期痴呆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报告,就作者所知,这是第一份以半官方名义发表的、内容比较...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新近(《美国精神病学杂志》1997年5月份增刊号)发表了一份题为《Alzheimer病与老年期痴呆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报告,就作者所知,这是第一份以半官方名义发表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的文献。这一指导原则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诊断 治疗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昌延力 李文咏 +3 位作者 项玉涛 谢凌 高亮 陈国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 9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5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 ,对于干预组施以精神卫生全程服务 ,约 2 4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 9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5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 ,对于干预组施以精神卫生全程服务 ,约 2 4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差值的比较 ,干预组的BPRS总分、反应缺乏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偏执因子分、SDSS评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控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精神分裂症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0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动作发展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以玲 任园春 +7 位作者 杨莉 王芳 丰雷 范碧瑶 谢永涛 宋懿芪 李磊 李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5-624,共10页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男童的动作发展特点,为开拓ADHD儿童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招募19名ADHD男童,从北京市某公立小学1~4年级学生中筛查出A... 目的: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男童的动作发展特点,为开拓ADHD儿童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招募19名ADHD男童,从北京市某公立小学1~4年级学生中筛查出ADHD男童61名,排除因主、客观因素不能完成全部测试者,最终入组65名ADHD男童,其中6~8岁41人,9~10岁24人,注意缺陷型ADHD(ADHDPI)48人,混合型ADHD(ADHD-C)17人,募集年龄相差不超过半岁的正常发育男童65名为正常对照。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测试量表第三版(TGMD-3)、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评估工具第二版(MABC-2)分别评估儿童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DHD男童与正常男童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亚型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的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1)整体分析显示:ADHD组TGMD-3总分和手部精细动作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不同年龄段分析显示:6~8岁ADHD组的TGMD-3和手部精细动作得分均低于6~8岁正常组(P<0.001),9~10岁ADHD组仅手部精细动作得分低于同年龄正常组(P<0.05);(3)不同亚型分析显示:ADHD-C组的TGMD-3总分和手部精细动作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ADHD-PI组仅手部精细动作得分低于正常组(P<0.05),ADHD-PI组和ADHD-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6~10岁ADHD男童的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均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落后在低年龄和高年龄段ADHD男童中持续存在,混合型较注意缺陷型ADHD男童动作发展落后的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动作发展 粗大动作 精细动作 男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分裂型人格个体的时间加工行为特点
11
作者 张琪 王亚 +3 位作者 黄佳 赵晴 李占江 陈楚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4-549,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分裂型人格个体的时间加工行为特征。方法:选取59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2名通过分裂型人格问卷(SPQ)筛查的分裂型人格个体以及60名健康对照人...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分裂型人格个体的时间加工行为特征。方法:选取59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2名通过分裂型人格问卷(SPQ)筛查的分裂型人格个体以及60名健康对照人群。通过时间辨别任务、时间产生任务、时间复制任务对3组被试的时间加工能力进行测查。结果:时间产生任务中,分裂型人格组的准确性得分大于健康对照组[(1.03±0.07)vs.(0.99±0.09),P<0.05],精神分裂症组的变异系数大于健康对照组和分裂型人格组[(0.26±0.10)vs.(0.20±0.05),(0.20±0.05);均P<0.01];时间复制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的变异系数大于健康对照组和分裂型人格组[(0.21±0.11)vs.(0.15±0.07),(0.17±0.12);均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分裂型人格个体都存在时间加工表现上的缺损,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缺损可能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加工 精神分裂症 分裂型人格 混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