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重视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继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33-434,共2页
微创神经外科学(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以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手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在我国迅速开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微创神经外科的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就全国范围讲,发展还不均衡.必须看到... 微创神经外科学(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以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手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在我国迅速开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微创神经外科的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就全国范围讲,发展还不均衡.必须看到其蓬勃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若不及时纠正,会影响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学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医源性损伤,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神经外科学 患者 医源性损伤 创伤 手术后 康复 医疗资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cAMP和Ca^(2+)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云东 朱佩芳 +6 位作者 王正国 赵继宗 周继红 许民辉 邹咏文 黄显凯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 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CRH)对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cAMP浓度和Ca2 + 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孕 17d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 ,采用PTI(Photontechnologyinternational,PTI)测量和分... 目的 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CRH)对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cAMP浓度和Ca2 + 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孕 17d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 ,采用PTI(Photontechnologyinternational,PTI)测量和分析外源性CRH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 ( [Ca2 + ]i)变化的影响 ,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神经元内cAMP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 [Ca2 + ]i和cAMP含量较低 ,外源性CRH刺激后 ,[Ca2 + ]i立即升高 ,神经元胞浆内cAMP生成明显增加 ;CP 15 45 2 6可明显抑制CRH ( 10 - 6 mol L)刺激的下丘脑神经元 [Ca2 + ]i和cAMP的生成增加。结论 CRH可通过与其 1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 ,使神经元 [Ca2 + ]i和cAMP含量明显增加 ,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CRH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神经元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激活PKA信号通路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云东 顾小红 +3 位作者 赵继宗 许民辉 邹咏文 沈光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对PKA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孕13d胎鼠大脑皮层分散培养NSC,应用AS培养上清刺激NSC,以及应用PKA受体拮抗剂H89预处理大脑皮层NSC后,用W...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对PKA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孕13d胎鼠大脑皮层分散培养NSC,应用AS培养上清刺激NSC,以及应用PKA受体拮抗剂H89预处理大脑皮层NSC后,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NSC内PKA、nestin、NSF的含量变化,采用MTT测量和分析AS对培养的NSC增殖和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的NSCNSF含量较低,AS刺激后,nestin含量迅速降低,而NSF的含量则逐渐升高;H89(15μmol/L)可明显抑制AS刺激NSC后NSF含量的增加。结论:AS可通过激活NSCPKA信号通路,促进NSC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PKA N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技术平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关靖宇 张亚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845-84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内镜技术 技术平台 外科领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江民 戴建平 +4 位作者 尚京伟 朱明旺 刘祥 李少武 詹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颅底软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12例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CT平扫,其中3例做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软骨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鞍旁肿瘤呈类圆形;同时累及前中颅凹或中后颅凹的肿...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颅底软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12例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CT平扫,其中3例做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软骨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鞍旁肿瘤呈类圆形;同时累及前中颅凹或中后颅凹的肿瘤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边缘清楚。5例有颅底骨质破坏,其余病例肿块周围骨质呈侵蚀性改变。CT上肿瘤呈等、高混杂密度6例,呈均匀稍高密度1例。钙化表现为斑块状、小球状及弧线样高密度。MRI上T1WI均为低信号,7例肿块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余2例T2WI为均匀高信号。6例肿瘤外侧与脑实质之间T2WI上可见弧线样低信号线。冠状位MRI上可见海绵窦有不同程度受累。CT与MR增强扫描肿瘤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软骨瘤多位于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前颅凹或后颅凹肿块常与中颅凹肿块相连,根据其部位及CT、MRI表现可以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软骨瘤 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部钻孔冲洗虹吸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139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魏社鹏 赵继宗 +7 位作者 周范民 丁侃 张巍峰 张燕飞 杨成 魏亮 张夔鸣 孙志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冲洗虹吸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男89例,女50例,年龄48~87岁,平均66.4岁。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顶部钻孔... 目的探讨冲洗虹吸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男89例,女50例,年龄48~87岁,平均66.4岁。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顶部钻孔冲洗引流组(A组,n=47)、顶部钻孔冲洗抽吸引流组(B组,n=41)和额部钻孔冲洗虹吸引流组(C组,n=51)。术后行闭式引流,2~6d后拔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对所有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死亡发生。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ADL评分)情况在C组明显优于B组和A组(P<0.05,P<0.01),且B组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复发率在C组(0.02%)明显低于B组(12.19%,P<0.05)和A组(29.79%,P<0.01),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3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额部钻孔虹吸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神经外科手术 灌洗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术后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万伟庆 赵继宗 +1 位作者 魏社鹏 任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开颅手术后与脑梗死相关的临床病因。方法 将1451例行常规开颅术的患者分为梗死组和非梗死组。分组依据:(1)术后CT检查与术前相比,出现新的梗死灶;(2)出现与病变部位不相关的、新的功能障碍,记录与之相关的因素。应用SPSS... 目的 探讨常规开颅手术后与脑梗死相关的临床病因。方法 将1451例行常规开颅术的患者分为梗死组和非梗死组。分组依据:(1)术后CT检查与术前相比,出现新的梗死灶;(2)出现与病变部位不相关的、新的功能障碍,记录与之相关的因素。应用SPSS9.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1)按年龄因素分析,梗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0)。(2)按病变性质,梗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6)。其中动脉瘤(8.1%)高于胶质瘤(2.4%,P=0.003),也高于其他病变组(2.7%,P=0.004)。(3)按病变部位分析,鞍区病变的梗死率(6.0%)高于幕上病变(2.0%,P=0.001)。(4)按手术入路分析,各入路的梗死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5)多元分析结果:病变性质、病变部位和手术入路均和术后脑梗死显著相关,P值和回归系数分别为:0.0440和-0.2756,0.0103和-0.3762,0.0088和0.2896。 结论 常规择期开颅术后,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8%,动脉瘤术后脑梗死率高,直径>4.0 cm的血供丰富的脑膜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高于其他肿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操作是开颅术后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术后并发症 脑梗死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严重创伤后早期下丘脑c-fos和CRH mRNA的表达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云东 朱佩芳 +6 位作者 王正国 周继红 许民辉 邹咏文 黄显凯 粟永萍 赵继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下丘脑c fos蛋白和CRHmRNA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大鼠右肺中部重度撞击伤加右股骨中段骨折为模型 ,采用Western印迹和RT PCR方法观察大鼠下丘脑组织内c fos蛋白和CRHmRNA表达变化。结果 伤后下丘脑c fos含量 3 ...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下丘脑c fos蛋白和CRHmRNA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大鼠右肺中部重度撞击伤加右股骨中段骨折为模型 ,采用Western印迹和RT PCR方法观察大鼠下丘脑组织内c fos蛋白和CRHmRNA表达变化。结果 伤后下丘脑c fos含量 3 0min达高峰 ,以后迅速下降 ;CRHmRNA表达的变化明显迟于c fos的变化 ,创伤后下丘脑CRHmRNA含量于 2h增加最为明显 ,然后持续增加 ,12h达最高。结论 严重创伤后早期下丘脑迅速增加的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促肾上二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评价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潞娜 张涛 +1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9-811,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脑血流灌注改善状况。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患者119例,其中8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2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流重建术... 目的:使用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脑血流灌注改善状况。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患者119例,其中8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2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流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 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取安静时脑血流灌注图像,计算机自动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分别计算各感兴趣区内平均计数、总计数和平均差,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差值。结果:血流重建术前119例中103例(86.5%)目测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区,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80/87(91.9%)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16/32(50.0%)可见弥漫性灌注减低;左右差值>10%者总数为86/119(72.3%),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79/87(90.8%),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血流重建术后原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9例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患者,有50/79(63.3%)局部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左右比值均低于10%,比值减低幅度为(9.8±4.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10%的局灶性灌注减低7例患者血流重建术后4/7(57.1%)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6.8±5.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10%的6例弥漫性灌注减低患者血流重建术后3/6(50.0%)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4.8±7.9)%。结论: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具有可随时反复进行、无创、准确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重建术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蝶垂体瘤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治及护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秀云 范艳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A期23-24,共2页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提高。由于微侵袭概念的确立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要求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疗效好的特点,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成为首选方法。脑脊液漏是经蝶窦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妥善...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提高。由于微侵袭概念的确立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要求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疗效好的特点,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成为首选方法。脑脊液漏是经蝶窦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妥善处理则可能引起张力性气颅、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其发生率为1.5%~2.4%。常发生于术后1~7d,尤其是拔出鼻腔纱条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 诊断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严重创伤后早期下丘脑CRH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云东 朱佩芳 +6 位作者 王正国 赵继宗 周继红 许民辉 邹咏文 黄显凯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颅脑撞击伤应激反应中下丘脑表达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的变化规律及其反馈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BIM Ⅲ型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等技术进行检测下丘脑CRH的表达变化和分布规... 目的 探讨在颅脑撞击伤应激反应中下丘脑表达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的变化规律及其反馈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BIM Ⅲ型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等技术进行检测下丘脑CRH的表达变化和分布规律。分组 :对照组、撞击伤后 15min、3 0min、1h、2h、6h、12h撞击伤组、撞击伤治疗组 ,治疗组用CRH1受体 (CRH1R)特异性阻滞剂CP 15 45 2 6处理。结果 正常情况下 ,CRH少量的表达于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 ,撞击伤后 1hCRH表达明显增加 ,主要分布于室旁核和视上核 ,且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 2~ 6h时相点表达明显增加 ,6h后开始回落 ;用CP 15 45 2 6治疗的大鼠 ,撞击伤后下丘脑CRH表达的增加明显减少。结论 在创伤性应激反应中 ,CRH对下丘脑合成和分泌CRH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H 严重创伤 下丘脑 CP-1545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相名 郑华光 +3 位作者 张忠 万伟庆 张岩 赵继宗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8期639-645,共7页
目的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h以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h以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将含报告基因LacZ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注入对照组大鼠的脑脊液中,治疗组注射含TGF-β1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5d后做行为试验,取动物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来鉴定外源基因是否表达;检测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用半定量BT—PCR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差异。结果由脂质体介导的LacZ基因和TGF-β1基因均在缺血脑组织中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的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和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 mB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脂质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可在缺血脑组织中有效表达。脂质体介导TGF—β1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由缺血性损伤而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 细胞凋亡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隆纹菌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关立峰 王学峰 +10 位作者 林涛 曾艳 李劲梅 肖飞 孙纪军 朱曦 杨辉 栾国明 王玉平 卢涌 李红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研究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隆纹菌素(STRN)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2例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检测... 目的研究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隆纹菌素(STRN)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2例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检测STRNcDNA的表达,以Cy3-dCTP标记对照组cDNA,以Cy5-dCTP标记实验组cDNA,收集荧光信号,Cy5/Cy3*(Cy3*为校正后的Cy3信号值)小于0.5或大于2.0提示基因mRNA有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STRN的蛋白表达,并与对照组(12例,均为行手术减压或清创患者的颞叶脑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编码STRN的基因出现低表达(Cy5/Cy3*值为0.384)。STRN蛋白在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比较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光密度值(0.310 8±0.108 7)明显低于对照组(0.421 0±0.120 2,P<0.05);免疫荧光检测亦显示实验组光密度值(0.026 0±0.023 2)明显低于对照组(0.050 6±0.001 1,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实验组STRN蛋白表达(光密度值0.591 4±0.219 7)明显低于对照组(0.980 4±0.140 1,P<0.05)。结论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STRN表达明显降低。STRN表达降低及其引发的雌激素信号转导、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减弱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N蛋白 癫痫 受体 雌激素 颞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肿散瘀丸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水肿的影响
14
作者 魏社鹏 张夔鸣 +7 位作者 冯波 赵继宗 张巍峰 王琦 魏亮 杨成 张燕飞 孙志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目的观察消肿散瘀丸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Rosenberg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0)、消肿散瘀丸大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40... 目的观察消肿散瘀丸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Rosenberg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0)、消肿散瘀丸大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40mg/kg灌胃,2次/d)和消肿散瘀丸小剂量治疗组(n=50,消肿散瘀丸悬液20mg/kg灌胃,2次/d),后两组再随机分为术后12h及1、3、7、10d组(n=10)。比较3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术后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大剂量组术后1、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术后7、10d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术后3、7、1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QP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脑出血后早期给予消肿散瘀丸可使AQP4表达降低,从而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脑出血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UL16结合蛋白2(ULBP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关立峰 王学峰 +10 位作者 林涛 曾艳 李劲梅 肖飞 孙纪军 朱曦 杨辉 栾国明 王玉平 卢涌 李红卫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研究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ULBP2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2例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用基因芯片检测ULBP2 cDN... 目的:研究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ULBP2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2例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用基因芯片检测ULBP2 cD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ULBP2的蛋白表达产物,并与1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编码ULBP2的基因出现高表达;ULBP2蛋白在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比较明显增高。结论: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ULBP2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增高可能与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免疫异常机制有重要关联,甚至可能是关键因素。它很可能为耐药性颞叶癫痫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BP2蛋白 癫痫 免疫反应 颞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程重复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微意识状态患者意识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永坤 刘春颖 +7 位作者 杨艺 李远清 单峤 谢井伟 赵德枭 何江弘 付旭栋 王新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54-1459,共6页
目的探讨长时程重复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HD-tDCS)调控楔前叶对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MCS)患者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40... 目的探讨长时程重复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HD-tDCS)调控楔前叶对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MCS)患者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40例MCS患者,HD-tDCS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HD-tDC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HD-tDCS的治疗,刺激靶点为楔前叶,刺激电流为2 mA,单次刺激时间为20 min,每日2次,14 d,共28次。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昏迷时长,入组患者基线(T0)、单次刺激(T1)、刺激第7天(T2)、第14天(T3)的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 CRS-R)及子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D-tDCS组在T3时CRS-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有2例MCS患者在T3时出现新的意识行为;与T0相比,CRS-R评分分值在T1、T2、T3均无明显提高。HD-tDCS组内有17例MCS患者HD-tDCS治疗后出现新的意识行为表现;与T0相比,HD-tDCS组MCS患者CRS-R评分分值在T1、T2、T3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量表中视觉、听觉、运动评分在T2、T3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时程重复HD-tDCS调控楔前叶,可以促进MCS患者在调控第14天时的意识恢复,特别是在视觉、听觉、运动等意识行为方面有显著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微意识状态 楔前叶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上静脉和岩上窦的解剖变异及其在岩斜脑膜瘤手术中的处理策略和教训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惠勇 李欢 +1 位作者 杨修 吴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8-535,共8页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SPV)和岩上窦(SPS)的解剖变异及其在岩斜脑膜瘤手术中的处理策略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岩斜脑膜瘤手术治疗病例19例,按照岩斜脑膜瘤的分型采用不同入路方式进行手术,观察SPV和SPS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处理手术并发...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SPV)和岩上窦(SPS)的解剖变异及其在岩斜脑膜瘤手术中的处理策略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岩斜脑膜瘤手术治疗病例19例,按照岩斜脑膜瘤的分型采用不同入路方式进行手术,观察SPV和SPS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处理手术并发症。结果脑膜瘤手术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63.2%(12例),近全切除(SimpsonⅢ级)36.8%(7例)。术中见SPV和SPS解剖分型Ⅰ型有63.2%(12例),Ⅱ型21.1%(4例),Ⅲ型15.8%(3例)。采用经岩前中颅窝底入路10例,10例离断SPS,2例损伤SPV;采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4例,3例离断SPS,1例损伤SPV;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1例损伤SPV。所有病例中,手术离断SPS 68.4%(13例),损伤SPV 21.1%(4例);其中引起严重并发症15.8%(3例)。结论岩斜脑膜瘤手术前通过影像或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了解SPV和SPS的解剖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脑膜瘤 岩上静脉 岩上窦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