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骨龄测评系统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岩 霍爱华 +2 位作者 王大为 沈云 彭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骨龄测评(BAA)系统临床应用及其对低年资儿科放射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收集80名5~12岁儿童手腕骨X线正位片,对掌指骨进行骨龄测评,由高年资儿科放射医师借助BAA系统建立研究所用参考骨龄。根据中华-05法...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骨龄测评(BAA)系统临床应用及其对低年资儿科放射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收集80名5~12岁儿童手腕骨X线正位片,对掌指骨进行骨龄测评,由高年资儿科放射医师借助BAA系统建立研究所用参考骨龄。根据中华-05法中的TW3-RUS标准,分别以BAA系统、低年资儿科放射医师及BAA系统辅助低年资儿科放射医师测评骨龄,评价BAA系统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低年资儿科放射医师的辅助作用。结果BAA系统骨龄预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62岁和0.47岁,在不同年龄亚组及不同性别亚组预测骨龄均与参考骨龄显著相关(P均<0.05)。BAA系统辅助下,低年资儿科放射医师预测骨龄的RMSE和MAE分别由0.71岁和0.90岁降为0.27岁和0.38岁,用时由4 min 40 s缩短至2 min 15 s。结论BAA系统评价掌指骨骨骺发育情况及骨龄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可用于辅助测评骨龄,提高低年资儿科放射医师骨龄测评水平和临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测定 骨骼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及危险因素控制对心肌梗死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雪瑶 邢浩然 +4 位作者 杨红霞 王锦纹 左惠娟 宋现涛 张宏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评价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心肌梗死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曾于18~44岁初次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13例,分析冠心病危险因... 目的:评价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心肌梗死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曾于18~44岁初次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13例,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其与心肌梗死事件的关系。结果:共纳入青年冠心病患者1013例,其中男性959例(94.7%),初诊冠心病时平均年龄(38.5±3.9)岁,中位随访1.1(1.0,2.6)年,共发生心肌梗死事件96例(9.5%)。研究终点时(我院门诊纳入时),吸烟者戒烟率为51.8%,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和心率达标的比例较基线时(初诊冠心病时)显著增加(P均<0.05),然而LDL-C、体重指数、心率达标者仍仅占约1/3。与不吸烟相比,持续吸烟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OR=2.27,95%CI:1.15~4.48,P=0.019);与LDL-C<1.4 mmol/L相比,LDL-C≥2.6 mmol/L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OR=2.20,95%CI:1.07~4.55,P=0.033)。研究终点时≥4个危险因素达标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风险(OR=0.40,95%CI:0.19~0.82,P=0.013)。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危险因素控制得到明显加强,然而LDL-C、体重指数与心率达标率以及戒烟率仍较低。强化多项危险因素的控制或可降低心肌梗死事件发生风险,改善二级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二级预防 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RI的内源性注意下视听整合的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管中天 燕明丽 +5 位作者 林萌 王松建 张娟 王宁宇 张旭 李春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注意调控下视听整合的脑网络有效连接。方法选择25名视觉、听觉正常且认知能力正常的青年人作为受试者(平均年龄24±2岁,均为右利手),基于Posner范式进行视听注意(VA)、视觉注意(Va)及听觉注意(Av)三种不同注意下的... 目的探讨内源性注意调控下视听整合的脑网络有效连接。方法选择25名视觉、听觉正常且认知能力正常的青年人作为受试者(平均年龄24±2岁,均为右利手),基于Posner范式进行视听注意(VA)、视觉注意(Va)及听觉注意(Av)三种不同注意下的认知任务,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采集脑影像数据,分析三种任务间显著性差异激活脑区;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确定差异性脑激活区间的有效连接。结果三种任务中基础感觉皮层如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IOG)、枕中回(middle occipital gyrus,MOG)、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STG)和舌回(lingual gyrus,LING),背侧额顶网络如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PreCG)、楔前叶(precuneus,PCUN)、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与顶下小叶(inferior parietal lobule,IPL)均被广泛激活,且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显示视听注意与视觉注意任务间存在六条显著差异连接(SMA.L→IOG.L,PCUN.R→IPL.L,STG.L→PreCG.R,MOG.L→MOG.R,IOG.L→PreCG.L,IOG.R→IPL.L);视听注意与听觉注意任务间存在三条显著差异连接(IPL.L→MOG.L,STG.L→PreCG.R,STG.L→LING.R)。结论内源性注意调控下,额顶网络与基础感觉皮层间存在双向显著差异连接,揭示了视听整合过程依赖于额顶网络与基础感觉皮层间的前馈与反馈信息流的脑网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整合 功能磁共振成像 内源性注意 格兰杰因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