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MRI全肿瘤影像组学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廖建勇 张洁 高培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在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EP)和髓母细胞瘤(MB)的应用价值,并将其结果与人工阅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脑室EP和MB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EP和MB分别为80例及135例,并按7∶3随机划...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在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EP)和髓母细胞瘤(MB)的应用价值,并将其结果与人工阅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脑室EP和MB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EP和MB分别为80例及135例,并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50)和测试集(n=65)。基于T1WI增强图像筛选的18个影像组学特征和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影像特征,通过逻辑回归分类器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特征模型、联合模型。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估模型的鉴别效能、实用性。结果: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其AUC值、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981、92.68%、91.67%、92.31%和0.938。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临床影像特征模型(P<0.05)。联合模型的净收益最高。3种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和F1分数较人工阅片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对鉴别EP和MB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联合模型,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预测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疗效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云雨婷 王永哲 +3 位作者 王紫仪 柳睿 马建民 杨本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指标在评估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5例确诊为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患者的眼眶MRI,其中40例行DWI检查。患者经过规律随访(中位时间3.5...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指标在评估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5例确诊为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患者的眼眶MRI,其中40例行DWI检查。患者经过规律随访(中位时间3.5年),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间眼外肌受累数、颅神经分支受累数(额神经、眶下神经、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腭大神经、下颌神经、鼻睫神经)、脑膜受累情况、受累泪腺、眼外肌、神经的ADC值及ADC-R,以及眶内实性病变ADC值整体直方图的各项参数,分析以上影像学指标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上述有意义的参数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的各项影像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下:脑膜受累(χ^(2)=6.143,P=0.01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3,敏感度40.4%,特异度84.2%;颅神经分支受累数(U=535,P=0.001)AUC为0.700,敏感度46.8%,特异度92.1%;ADC-R神经(U=5,P=0.026)临界值1.187,AUC为0.848,敏感度100%,特异度81.8%;ADC_(10%)(U=118,P=0.034)临界值0.903×10^(-3)mm^(2)/s,AUC为0.698,敏感度58.8%,特异度91.3%。脑膜受累、颅神经分支受累数越多、低ADC-R神经及低ADC_(10%)表明患者易复发。结论:颅神经分支(额神经、眶下神经、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腭大神经、下颌神经、鼻睫神经)受累数、脑膜受累、ADC-R神经、ADC_(10%)对预测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的复发具有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眼眶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ADC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鹏 霍成存 +2 位作者 李艳 聂永康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及同期68例食管癌患者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记录并比较两者的病灶大小、形态、密度、瘤-空气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及同期68例食管癌患者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记录并比较两者的病灶大小、形态、密度、瘤-空气界面等特征。结果食管平滑肌瘤的MSCT表现为密度均匀、可有钙化、食管壁多局限受累、病灶龛影样凹陷少见、瘤-空气界面光滑、强化幅度低、较大病灶相应管腔多角状扩张等特征;而食管癌则多表现为管壁环周增厚、病灶无钙化、病灶龛影样凹陷常见、瘤-空气界面多不光滑、中等程度强化等特点。食管平滑肌瘤在钙化、食管壁多局限受累、病灶龛影样凹陷少见、瘤-空气界面光滑等征象方面与食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能够较准确地鉴别食管平滑肌瘤和食管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平滑肌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任阿红 刘军 +4 位作者 杨大为 徐辉 贾素兰 王振常 杨正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囊型包虫病或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 目的:总结分析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囊型包虫病或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例患者,包括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共20个病灶)和10例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0个病灶)。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在囊液密度/信号是否均匀、CT上囊壁有无钙化和强化、有无壁结节、壁结节有无强化及扩散受限、有无分隔及分隔有无强化、病变上游肝内胆管扩张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常为多发病灶,病灶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囊液密度/信号多不均匀,囊壁多伴钙化,一般无壁结节,内囊膜剥离可形成分隔,但分隔无强化;而粘液性囊性肿瘤在影像学上以单发为主,病灶形态多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少数病灶囊壁可伴钙化,囊壁多有强化,常有壁结节及分隔伴明显强化和扩散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性囊性肿瘤 囊型包虫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多原发性肺癌的CT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鹏 杜静波 +2 位作者 陈鑫 赵绍宏 聂永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于胸部检查及肺癌筛查的逐渐普及,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多灶肺癌的检出随之增多。目前,临床及影像学鉴别诊断多原发性肺癌与肺癌肺内转移均面临挑战。Tanvetyanon等([1])研究显示,同时多原发性肺癌(s... 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于胸部检查及肺癌筛查的逐渐普及,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多灶肺癌的检出随之增多。目前,临床及影像学鉴别诊断多原发性肺癌与肺癌肺内转移均面临挑战。Tanvetyanon等([1])研究显示,同时多原发性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预后远远优于标准分期系统所提示的预后。因此,及时对多原发肺癌患者进行适宜的手术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导管腺癌肝转移MSCT表现 被引量:7
6
作者 苏建伟 张斌 +2 位作者 裴响 孙应实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CT影像特征及其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非富血供PNET伴肝转移及56例PDAC伴肝转移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肝转移病灶数目、分布、大小、病灶融合、... 目的探讨非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CT影像特征及其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非富血供PNET伴肝转移及56例PDAC伴肝转移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肝转移病灶数目、分布、大小、病灶融合、周围肝组织异常灌注、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等CT特征。结果非富血供PNET与PDAC肝转移病灶的数目、分布、病灶融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富血供PNET及PDAC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DAC肝转移灶周围肝组织异常灌注发生率(67.86%)多于非富血供PNET肝转移灶(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富血供PNET肝转移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强化指数高于PDAC(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期强化指数是鉴别非富血供PNET与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鉴别诊断二者的AUC为0.97。结论非富血供PNET与PDAC肝转移灶的CT影像特征有助于鉴别伴有肝转移的非富血供PNET与PD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腺癌 肝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病变跨叶间裂征象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洁 赵绍宏 聂永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的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跨叶间裂征象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病变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 目的探讨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的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跨叶间裂征象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病变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中病变的跨叶间裂征象及其他肺内表现。结果多发病变16例,单发跨叶间裂病变33例。多发病变中9例(56.3%)为感染性病变,包含结核杆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克雷伯杆菌感染,3例(18.7%)为腺癌,2例(12.5%)为转移瘤,1例(6.3%)为韦格纳肉芽肿,1例(6.3%)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单发病变中21例(63.6%)为恶性肿瘤,包括肺腺癌、鳞癌、淋巴瘤及转移瘤,6例(18.2%)为硬化性肺细胞瘤或错构瘤,边缘光滑,未见恶性征象;6例(18.2%)为炎性病变。结论肺内病变跨叶间裂生长的征象可见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炎性病变,多发病变同时伴有跨叶征象时,以良性病变多见,亦可见于恶性肿瘤(转移瘤及肺癌肺内转移);单发病变同时伴有跨叶征象时,以恶性肿瘤多见,亦可见于机化性肺炎及良性肿瘤,单发的跨叶分布的机化性肺炎有时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良性肿瘤特征明显时需考虑硬化性肺细胞瘤及错构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叶间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鉴别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与亚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洁 娄昕 +2 位作者 冷琦 胡广中 杜静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3-498,504,共7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在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与亚急性期脑梗死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及经临床证实的24例皮层受累为主的亚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磁共振平扫及增强表现和扩散...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在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与亚急性期脑梗死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及经临床证实的24例皮层受累为主的亚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磁共振平扫及增强表现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比较皮层受累胶质瘤实性部分、皮层亚急性期脑梗死实质部位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24例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包含低级别胶质瘤10例,高级别胶质瘤14例,共发现27个病灶,肿瘤实质部分DWI呈稍高或等信号,肿瘤实质部分平均ADC值为(1.21±0.16)×10-3 mm2/s,其中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性部分ADC值为(1.28±0.17)×10-3 mm2/s,高级别胶质瘤实性成分平均ADC值为(1.01±0.22)×10-3 mm2/s,对侧正常大脑半球平均ADC值为(0.84±0.07)×10-3 mm2/s,肿瘤与正常脑实质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受累为主的亚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病变平均ADC值为(0.49±0.07)×10-3 mm2/s,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实性部分与皮层受累为主的亚急性期脑梗死实质部分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层受累为主的胶质瘤与皮层亚急性脑梗死的ADC值及DWI表现结合常规MRI检查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