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1
作者 陈沂 白文佩 +5 位作者 李宏田 王尧 田宗梅 顾蓓 刘晓红 杨慕坤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81-1787,共7页
背景中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健康老龄化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终极目标,做好绝经女性的健康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全面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9月—2024年2月,基于文献检索... 背景中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健康老龄化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终极目标,做好绝经女性的健康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的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全面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9月—2024年2月,基于文献检索和小组研究初步构建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遴选更年期保健及相关领域25名专家进行会议研讨,对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修订,编制专家函询表。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两轮问卷函询,采用SPSS 24.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分别是0.932、0.949。第1轮函询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分别为4.44~4.84分和4.00~4.88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4(P=0.001)和0.187(P<0.001)。第2轮函询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分别为4.44~4.84分和3.84~4.96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6(P=0.006)和0.326(P<0.001),二级指标的专家一致性明显提高。两轮函询中三级指标的合理性评分均值分别为4.24~4.68分,平均(4.47±0.10)分和4.08~4.72分,平均(4.51±0.15)分,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063(P=0.025)和0.129(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症状评估、检验检查及重点疾病筛查5个一级指标和年龄、绝经时长、BMI、腰围等34个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再进一步分类和赋值形成三级指标。结论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的绝经女性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这一指标体系不仅能全面评估绝经女性健康状态,而且还对具体指标进行了分类和赋值,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分层管理患者,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实际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健康管理 指标体系 改良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MRI全肿瘤影像组学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廖建勇 张洁 高培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在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EP)和髓母细胞瘤(MB)的应用价值,并将其结果与人工阅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脑室EP和MB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EP和MB分别为80例及135例,并按7∶3随机划...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在鉴别四脑室室管膜瘤(EP)和髓母细胞瘤(MB)的应用价值,并将其结果与人工阅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脑室EP和MB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EP和MB分别为80例及135例,并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50)和测试集(n=65)。基于T1WI增强图像筛选的18个影像组学特征和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影像特征,通过逻辑回归分类器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特征模型、联合模型。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估模型的鉴别效能、实用性。结果: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其AUC值、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981、92.68%、91.67%、92.31%和0.938。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临床影像特征模型(P<0.05)。联合模型的净收益最高。3种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和F1分数较人工阅片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对鉴别EP和MB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联合模型,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后外侧入路镜下椎管减压、间盘摘除术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飞 傅博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以中央型或侧方型突出较为常见,突出的椎间盘一旦压迫脊髓将会造成脊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1]。胸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2。传统上,...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以中央型或侧方型突出较为常见,突出的椎间盘一旦压迫脊髓将会造成脊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1]。胸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2。传统上,临床多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行胸椎后路椎板切除、突出间盘摘除术治疗,但胸椎管与脊髓缓冲空间较小、手术风险较大、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较多[1]。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后方入路,但后路手术可能需要牵拉硬膜囊和脊髓,存在脊髓损伤的风险[2,3]。而本研究所采用的后外侧入路不仅可以对椎管的腹侧及背侧同时进行充分的减压,且不需要牵拉硬膜囊和脊髓,降低了脊髓损伤的风险。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脊柱内镜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内镜下的颈、腰椎椎管减压、突出间盘摘除技术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优良的临床疗效[4,5],但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的胸椎管减压、突出间盘摘除技术尚未普遍开展。我科自2021年7月开始开展局部麻醉、侧卧位胸椎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间盘摘除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该技术操作细节及短期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椎管减压 脊髓功能障碍 操作细节 临床发病率 硬膜囊 内镜下 局部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endo-PCND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高飞 傅博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2-714,718,共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70%,通常表现为神经根受压所致的上肢根性疼痛、麻木及无力等症状[1,2]。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颈椎后路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endo...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70%,通常表现为神经根受压所致的上肢根性疼痛、麻木及无力等症状[1,2]。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颈椎后路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endoscopic-posterior cervical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endo-PCND)获得神经根的充分减压和优良疗效[3]。既往,多数医疗中心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进行该手术。然而,对于高龄或心肺功能不佳的病人,全身麻醉和俯卧位增加了围手术期的风险。近年来,我科首先尝试在局部麻醉、俯卧位下进行该手术,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局部麻醉、俯卧位下进行该手术,由于面部下方体位垫的影响和无菌铺单造成的局部封闭环境,部分病人会出现呼吸不畅和恐惧心理,不能较好地配合完成手术。因此,自2021年7月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创新性地改为在局部麻醉、侧卧体位下进行endo-PCND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该手术的操作细节、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受压 操作细节 俯卧位 短期疗效 局部麻醉 临床疗效 内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炎症因子及C反应蛋白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亚芬 华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失调以及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将肠道菌群作为暴露因素,糖尿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作为结局因素,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目的探索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失调以及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将肠道菌群作为暴露因素,糖尿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作为结局因素,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讨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粪球菌、戴阿利斯特杆菌、毛螺菌和吉氏拟杆菌等在糖尿病人群中丰度相对较低,而嗜胆菌和罗姆布茨菌在糖尿病人群中丰度相对较高。戴阿利斯特杆菌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相关(β=0.797,P=0.036)。C反应蛋白与粪球菌(β=-0.036,P=0.027)、吉氏拟杆菌(β=-0.216,P=0.015)和戴阿利斯特杆菌(β=-0.028,P=0.030)均呈负相关。对于粪球菌和吉氏拟杆菌与糖尿病的关系,C反应蛋白存在中介效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C反应蛋白和糖尿病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糖尿病 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孕周阴道菌群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昕晖 彭笑笑 +3 位作者 马丽丽 赵国玉 马秀华 郭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587-3594,共8页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GDM孕妇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较高,但相关队列研究少见。目的了解GDM孕妇不同孕周阴道菌群变化特点,对比GDM孕妇与非GDM孕妇阴道菌群差异,观察阴道菌群异常对妊娠结局的不...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GDM孕妇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较高,但相关队列研究少见。目的了解GDM孕妇不同孕周阴道菌群变化特点,对比GDM孕妇与非GDM孕妇阴道菌群差异,观察阴道菌群异常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建立档案并规范保健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诊断是否为GDM。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GDM组与非GDM组1∶1匹配,于妊娠24~28周(A阶段)、妊娠32~35周(B阶段)和妊娠37~40周(C阶段)分别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3次阴道微生态检测,并进一步分为GDM阴道菌群正常组、GDM阴道菌群异常组、非GDM阴道菌群正常组及非GDM阴道菌群异常组,随访至分娩后7 d以评估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最初纳入426名参与者,141例发生GDM。经过PSM匹配,GDM组和非GDM组成功匹配122对,作为研究队列。本研究中有9例GDM孕妇和5例非GDM孕妇发生早产(妊娠<37周),故最终有113例GDM孕妇和117例非GDM孕妇进入C阶段。A阶段阴道菌群优势菌为乳杆菌所占比例高于C阶段,阴道pH值、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均低于C阶段(P<0.05)。A阶段GDM组优势菌为乳杆菌所占比例高于非GDM组,阴道菌群异常和VVC发生率均低于非GDM组(P<0.05)。C阶段GDM组优势菌乳杆菌比例低于非GDM组,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高于非GDM组(P<0.05)。GDM阴道菌群异常组(n=6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GDM阴道菌群正常组(n=57)(P<0.05);GDM阴道菌群异常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是GDM阴道菌群正常组的1.830倍(RR=1.830,95%CI=1.293~2.590,P<0.001)。结论GDM孕妇在妊娠37~40周时,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高于妊娠24~28周。相比于非GDM孕妇,GDM孕妇在妊娠24~28周时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低,而在妊娠37周后,阴道菌群异常发生风险升高。妊娠期阴道菌群异常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检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 阴道菌群 妊娠结局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预测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疗效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云雨婷 王永哲 +3 位作者 王紫仪 柳睿 马建民 杨本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指标在评估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5例确诊为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患者的眼眶MRI,其中40例行DWI检查。患者经过规律随访(中位时间3.5...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指标在评估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85例确诊为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患者的眼眶MRI,其中40例行DWI检查。患者经过规律随访(中位时间3.5年),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间眼外肌受累数、颅神经分支受累数(额神经、眶下神经、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腭大神经、下颌神经、鼻睫神经)、脑膜受累情况、受累泪腺、眼外肌、神经的ADC值及ADC-R,以及眶内实性病变ADC值整体直方图的各项参数,分析以上影像学指标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上述有意义的参数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的各项影像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下:脑膜受累(χ^(2)=6.143,P=0.01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3,敏感度40.4%,特异度84.2%;颅神经分支受累数(U=535,P=0.001)AUC为0.700,敏感度46.8%,特异度92.1%;ADC-R神经(U=5,P=0.026)临界值1.187,AUC为0.848,敏感度100%,特异度81.8%;ADC_(10%)(U=118,P=0.034)临界值0.903×10^(-3)mm^(2)/s,AUC为0.698,敏感度58.8%,特异度91.3%。脑膜受累、颅神经分支受累数越多、低ADC-R神经及低ADC_(10%)表明患者易复发。结论:颅神经分支(额神经、眶下神经、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腭大神经、下颌神经、鼻睫神经)受累数、脑膜受累、ADC-R神经、ADC_(10%)对预测弥漫型IgG4相关眼眶病的复发具有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眼眶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ADC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08例中老年人骨代谢指标对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勇 张颖 +3 位作者 栗敏 杨华 贺丹丹 张智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2-1437,共6页
目的探讨北京南郊中老年人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及在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的中老年患者360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探讨北京南郊中老年人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及在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的中老年患者360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BMD、25(OH)D_(3)、N-MID、PTH等指标,比较骨代谢指标在不同骨量及性别间的差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FRAX-MOF)和髋部骨折风险(FRAX-HF)回归方程,绘制不同指标诊断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ROC曲线。结果女性FRAX骨折风险高于男性,女性在各骨量组的N-MID高于男性但25(OH)D_(3)含量低于男性,年龄、N-MID与BMD呈负相关(r=-0.87),与MOF、HF呈正相关(年龄:r=0.87和0.96,N-MID:r=0.87和0.77)。BMI与BMD呈正相关(r=0.67),与MOF、HF呈负相关(r=-0.67和-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构建HF回归方程模型:Y=-1.051+0.057×年龄-0.222×性别-0.041×BMI-0.508×BMD-0.003×N-MID-0.003×25(OH)D_(3),R^(2)=0.724,P=0.000。N-MID预测骨质疏松(T值≤-2.5)和骨量减少(T值<-1)的AUC值为0.62和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MID与BMD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骨质疏松和FRAX-HF的早期识别中可能发挥作用。血清25(OH)D_(3)及PTH对于骨量变化及骨折风险的识别价值,可能更需要结合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FRAX 25(OH)D_(3) 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 甲状旁腺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与宫颈Bishop评分在预测临产时间中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秀华 宋风丽 +1 位作者 马丽丽 贺笑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宫颈Bishop评分预测临产时间的价值。方法:对200例妊娠37~41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FBP-1测定,比较IGFBP-1和宫颈...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宫颈Bishop评分预测临产时间的价值。方法:对200例妊娠37~41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FBP-1测定,比较IGFBP-1和宫颈评分预测72h内临产的成功性。结果:宫颈Bishop评分≥7分者IGFBP-1阳性率为95.12%,明显高于<7分者49.69%(P<0.001)。随着宫颈成熟度的增加,IGFBP-1阳性率逐渐升高,IGFBP-1阳性率与宫颈成熟度呈正相关。110例72h内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8例(98.18%),IGFBP-1阴性2例(1.82%),90例>72h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例(11.11%),IGFBP-1阴性80例(88.8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IGFBP-1预测72h内临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18%、88.89%、91.53%、97.56%,而宫颈Bishop评分是31.82%、93.33%、85.37%、52.83%。结论:宫颈分泌物IGFBP-1能反映宫颈成熟度,可作为预测临产时间的一个客观指标。检测IGFBP-1预测临产时间明显优于宫颈评分,其阳性可预测在72h内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宫颈评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病灶中细胞因子、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晓岩 李庆祥 +1 位作者 杨光忠 王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42-1444,1448,共4页
目的:研究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病灶中细胞因子、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NB-UVB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时,分别取皮损组织适量并抽提组织中的蛋白,测定组织蛋... 目的:研究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病灶中细胞因子、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NB-UVB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时,分别取皮损组织适量并抽提组织中的蛋白,测定组织蛋白中炎症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内质网应激分子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治疗后4、8周时,病灶内IFN-γ、IL-2、IL-17、Runx3、RORγt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治疗前,IL-4、IL-10、Foxp3、IRE-1α、XBP1、ATF6、CHOP、GADD3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病灶内IFN-γ、IL-2、IL-17、Runx3、RORγt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治疗后4周,IL-4、IL-10、Foxp3、IRE-1α、XBP1、ATF6、CHOP、GADD3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后4周。结论: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病灶中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的分化成熟以及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窄谱中波紫外线 CD4+T细胞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缓和医疗立法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助衡 孙立平 +1 位作者 周冠华 李玉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8期978-981,共4页
经济学人智库指出中国人的死亡质量指数全球排名靠后,再次引起国人对死亡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由于缓和医疗可以让人尽量有尊严、有准备且平静地离世逐渐受到关注,与其相关的立法问题的重要性也显著增加。缓和医疗在中国已经出... 经济学人智库指出中国人的死亡质量指数全球排名靠后,再次引起国人对死亡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和讨论。由于缓和医疗可以让人尽量有尊严、有准备且平静地离世逐渐受到关注,与其相关的立法问题的重要性也显著增加。缓和医疗在中国已经出现,但缺乏立法规制,从而导致在实践中,选择缓和医疗患者的近亲属和医务人员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通过对缓和医疗正当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进行相关立法的建议和当前的应对策略,应当明确特定患者所立生命预嘱的法律效力,实施过程应当加强监督,对相关人员应当免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安乐死 法律责任 生命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A2E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的调节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莉 张晶晶 +1 位作者 陈云珍 黄旅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A2E)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自噬的调节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RPE细胞(ARPE-19细胞系)进行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仅使用正常DMEM-F12完...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A2E)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自噬的调节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RPE细胞(ARPE-19细胞系)进行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仅使用正常DMEM-F12完全培养基孵育ARPE-19细胞;A2E组:将ARPE-19细胞置于含20μmol·L^(-1) A2E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孵育12 h;3-MA组:使用含10 mmol·L^(-1)3-MA(美国Sigma-Aldrich公司)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预处理细胞1 h后,再用正常DMEM-F12完全培养基孵育细胞12 h;3-MA联合A2E组:先使用10 mmol·L^(-1)3-MA预处理细胞1 h,再将细胞放入含20μmol·L^(-1) A2E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孵育12 h。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ARPE-19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Beclin-1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自噬标志物LC3蛋白的表达,使用Procarta细胞因子分析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10种细胞因子表达情况,10种细胞因子包括:细胞间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血管生成素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和VEGFA。结果与A2E组相比,3-MA联合A2E组细胞生存率下降了27.16%(P<0.01)。与A2E组相比,3-MA联合A2E组细胞培养上清液10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3-MA组ARPE-19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A2E组ARPE-19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自噬泡;3-MA联合A2E组ARPE-19细胞自噬泡数量较A2E组明显减少。3-MA联合A2E组ARPE-19细胞胞浆内可见荧光斑点亮度较A2E组减弱,绿色荧光斑点数量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A2E组ARPE-19细胞Beclin-l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与A2E组相比,3-MA联合A2E组ARPE-19细胞中Beclin-l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结论3-MA联合A2E作用下,ARPE-19细胞中炎症因子和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升高,自噬溶酶体数量及自噬蛋白的表达降低,自噬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 3-甲基腺嘌呤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自噬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长期二级预防治疗与风险因素控制最新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峰 胡大一 +1 位作者 方全 沈珠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8-900,908,共14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的关键治疗是快速再灌注,成功再灌注后所有患者处于心血管事件再发极高危状态,需要依据国内外最新进展推荐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和风险因素控制。STEMI患者的长期管理治疗包括:心肌缺血的无创性评价,左...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的关键治疗是快速再灌注,成功再灌注后所有患者处于心血管事件再发极高危状态,需要依据国内外最新进展推荐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和风险因素控制。STEMI患者的长期管理治疗包括:心肌缺血的无创性评价,左心室功能和心源性猝死评价,戒烟,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饮食和体质量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管理,降脂治疗,长期抗栓治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改善循证治疗依从性,以及促进治疗协调性的医疗保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风险评价 二级预防 药物疗法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海华 马宁 +1 位作者 刘恋 缪中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9-406,共8页
目的筛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支架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评价4种影像学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共5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术,术前行DWI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pc-ASPE... 目的筛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支架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评价4种影像学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共5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术,术前行DWI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pc-ASPECTS)、DWI脑干评分(BSS)、后循环CTA评分(pc-CTA)和基底动脉CTA评分(BATMAN),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术后36 h内记录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发病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支架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DWI pc-ASPECTS、DWI BSS、pc-CTA和BATMAN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57例患者中53例(92.98%)血管完全再通,2例(3.51%)部分再通,2例(3.51%)未再通;3例(5.26%)症状性颅内出血;22例(38.60%)预后良好、35例(61.40%)预后不良;14例(24.56%)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0.879,95%CI:0.783~0.986;P=0.028)、高DWI BSS评分(OR=0.348,95%CI:0.177~0.683;P=0.002)和低BATMAN评分(OR=1.549,95%CI:1.019~2.353;P=0.040)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DWI pc-ASPECTS、DWI BSS、pc-CTA和BATMAN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95%CI:0.658~0.884,P=0.000)、0.861(95%CI:0.744~0.938,P=0.000)、0.634(95%CI:0.496~0.757,P=0.091)和0.698(95%CI:0.562~0.813,P=0.012)。结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DWI BSS评分和低BATMAN评分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弥散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鹏 霍成存 +2 位作者 李艳 聂永康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及同期68例食管癌患者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记录并比较两者的病灶大小、形态、密度、瘤-空气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及同期68例食管癌患者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记录并比较两者的病灶大小、形态、密度、瘤-空气界面等特征。结果食管平滑肌瘤的MSCT表现为密度均匀、可有钙化、食管壁多局限受累、病灶龛影样凹陷少见、瘤-空气界面光滑、强化幅度低、较大病灶相应管腔多角状扩张等特征;而食管癌则多表现为管壁环周增厚、病灶无钙化、病灶龛影样凹陷常见、瘤-空气界面多不光滑、中等程度强化等特点。食管平滑肌瘤在钙化、食管壁多局限受累、病灶龛影样凹陷少见、瘤-空气界面光滑等征象方面与食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能够较准确地鉴别食管平滑肌瘤和食管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平滑肌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阿红 刘军 +4 位作者 杨大为 徐辉 贾素兰 王振常 杨正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囊型包虫病或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 目的:总结分析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CT和/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囊型包虫病或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例患者,包括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共20个病灶)和10例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0个病灶)。肝囊型包虫病与粘液性囊性肿瘤在囊液密度/信号是否均匀、CT上囊壁有无钙化和强化、有无壁结节、壁结节有无强化及扩散受限、有无分隔及分隔有无强化、病变上游肝内胆管扩张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常为多发病灶,病灶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囊液密度/信号多不均匀,囊壁多伴钙化,一般无壁结节,内囊膜剥离可形成分隔,但分隔无强化;而粘液性囊性肿瘤在影像学上以单发为主,病灶形态多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少数病灶囊壁可伴钙化,囊壁多有强化,常有壁结节及分隔伴明显强化和扩散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性囊性肿瘤 囊型包虫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多原发性肺癌的CT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鹏 杜静波 +2 位作者 陈鑫 赵绍宏 聂永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于胸部检查及肺癌筛查的逐渐普及,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多灶肺癌的检出随之增多。目前,临床及影像学鉴别诊断多原发性肺癌与肺癌肺内转移均面临挑战。Tanvetyanon等([1])研究显示,同时多原发性肺癌(s... 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于胸部检查及肺癌筛查的逐渐普及,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多灶肺癌的检出随之增多。目前,临床及影像学鉴别诊断多原发性肺癌与肺癌肺内转移均面临挑战。Tanvetyanon等([1])研究显示,同时多原发性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预后远远优于标准分期系统所提示的预后。因此,及时对多原发肺癌患者进行适宜的手术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导管腺癌肝转移MSCT表现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建伟 张斌 +2 位作者 裴响 孙应实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CT影像特征及其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非富血供PNET伴肝转移及56例PDAC伴肝转移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肝转移病灶数目、分布、大小、病灶融合、... 目的探讨非富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CT影像特征及其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非富血供PNET伴肝转移及56例PDAC伴肝转移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肝转移病灶数目、分布、大小、病灶融合、周围肝组织异常灌注、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等CT特征。结果非富血供PNET与PDAC肝转移病灶的数目、分布、病灶融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富血供PNET及PDAC肝转移灶的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DAC肝转移灶周围肝组织异常灌注发生率(67.86%)多于非富血供PNET肝转移灶(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富血供PNET肝转移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强化指数高于PDAC(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期强化指数是鉴别非富血供PNET与PDAC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鉴别诊断二者的AUC为0.97。结论非富血供PNET与PDAC肝转移灶的CT影像特征有助于鉴别伴有肝转移的非富血供PNET与PD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腺癌 肝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褐素成分A2E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及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晶晶 陈云珍 +1 位作者 黄旅珍 陈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8-614,共7页
目的探讨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A2E)能否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的自噬及损伤反应,并从自噬的角度探索其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筛选A2E作用于ARPE-19细胞的最佳浓度用于后续... 目的探讨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A2E)能否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的自噬及损伤反应,并从自噬的角度探索其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筛选A2E作用于ARPE-19细胞的最佳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采用多重细胞因子检测技术检测A2E作用于ARPE-19细胞后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促血管生成素-2(Ang-2)、胎盘生长因子(P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RPE-19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荧光标记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变化。结果依据CCK-8法检测结果,选择20μmol·L^(-1)的A2E作用于ARPE-19细胞用于后续实验。20μmol·L^(-1)的A2E作用于ARPE-19细胞后,细胞因子ICAM、IL-1β、IL-6、IL-8、IL-10、Ang-2、IGF-1、TGF-β的表达水平自6 h起均有所升高,PIGF和VEGFA的表达水平在A2E作用12 h后也明显升高,与未给予A2E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20μmol·L^(-1)的A2E作用于ARPE-19细胞1 h后细胞质内可见碗状、尚未收口的双层膜结构的“吞噬泡”,作用3 h、6 h、12 h时出现自噬体结构以及自噬溶酶体结构,自噬囊泡在A2E作用24 h时开始出现内容物减少,体积逐渐缩小。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与未给予A2E处理的对照相比,20μmol·L^(-1)的A2E作用于ARPE-19细胞6 h起即可见细胞质内LC3荧光呈现点状聚集,至12 h时荧光斑点数量达到最多、颗粒也最大、差异最明显,24 h时绿色荧光斑点数量开始下降,荧光强度也较前减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未给予A2E处理的对照相比,ARPE-19细胞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在A2E作用1 h、3 h、6 h、12 h及24 h时均显著升高,p62蛋白的表达在A2E作用1 h、3 h、6 h、12 h及24 h时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A2E能够刺激ARPE-19细胞分泌多种AMD相关炎症因子和新生血管因子,同时也能激活自噬潮,这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在AMD发病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A2E)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自噬 老年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病变跨叶间裂征象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洁 赵绍宏 聂永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的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跨叶间裂征象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病变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 目的探讨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的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跨叶间裂征象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肺内有跨叶间裂征象病变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中病变的跨叶间裂征象及其他肺内表现。结果多发病变16例,单发跨叶间裂病变33例。多发病变中9例(56.3%)为感染性病变,包含结核杆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克雷伯杆菌感染,3例(18.7%)为腺癌,2例(12.5%)为转移瘤,1例(6.3%)为韦格纳肉芽肿,1例(6.3%)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单发病变中21例(63.6%)为恶性肿瘤,包括肺腺癌、鳞癌、淋巴瘤及转移瘤,6例(18.2%)为硬化性肺细胞瘤或错构瘤,边缘光滑,未见恶性征象;6例(18.2%)为炎性病变。结论肺内病变跨叶间裂生长的征象可见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炎性病变,多发病变同时伴有跨叶征象时,以良性病变多见,亦可见于恶性肿瘤(转移瘤及肺癌肺内转移);单发病变同时伴有跨叶征象时,以恶性肿瘤多见,亦可见于机化性肺炎及良性肿瘤,单发的跨叶分布的机化性肺炎有时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良性肿瘤特征明显时需考虑硬化性肺细胞瘤及错构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叶间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