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曹树军 张建维 +1 位作者 贾三庆 王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病(CIN)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7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 目的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造影剂肾病(CIN)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7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6例,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2、3d肾功能,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结果236例患者中,男184例,女52例,平均年龄(64.6±11.5)岁,发生CIN46例,发生率为19.5%;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6例,心功能不全者19例,同非C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28±166)ml,非CIN组为(248±1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在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除复发心绞痛外)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CIN的发生率较高,CIN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及病死率,对高危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小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解读 被引量:18
2
作者 梁峰 沈珠军 +1 位作者 方全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413-418,共6页
本文解读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小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指南全面评价了这些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因素;更新了风险分层和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最佳策... 本文解读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小儿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指南全面评价了这些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因素;更新了风险分层和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最佳策略推荐,以预防心脏性猝死和降低其他不良临床预后;最后指出临床证据的空白,明确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猝死 心脏 心肌疾病 遗传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冠脉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培一 王金波 李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氯吡格雷对拟接受冠脉支架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拟行择期冠脉支架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用药组和对照组,早期用药组272名患者于冠脉支架术前3d开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首次给负荷量300mg...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氯吡格雷对拟接受冠脉支架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拟行择期冠脉支架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用药组和对照组,早期用药组272名患者于冠脉支架术前3d开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首次给负荷量300mg,后以75mg/d维持);对照组265名患者,于冠脉支架术前1d开始用药(首次服用氯吡格雷300mg,术后75mg/d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心血管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病情、冠脉病变及冠脉支架治疗方面无明显差异。30d内早期用药组支架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及联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支架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减少UAP患者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冠脉支架术后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胡硕强 曹树军 +1 位作者 俞小薇 李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677-2679,共3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3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和基础治疗,对照组(38例)只接受基础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3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和基础治疗,对照组(38例)只接受基础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PAI-1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显著性下降[(0.59±0.07)和(0.71±0.11)U/m l;(2.27±1.13)和(3.41±1.34)],吡格列酮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0.52%和31.58%;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5.26%和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浆PAI-1活性,减少近期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冠心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5
作者 马莉 陈韵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腺苷(adenosine)是腺嘌呤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生化效应,可由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分泌释放,是组织缺血时所释放的一种内源性因子。自1985年Ely等研究发现腺苷对心肌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以来,... 腺苷(adenosine)是腺嘌呤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生化效应,可由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分泌释放,是组织缺血时所释放的一种内源性因子。自1985年Ely等研究发现腺苷对心肌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以来,针对腺苷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近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笔者就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用机制 心肌细胞 临床应用 腺苷 心肌保护作用 腺嘌呤核苷酸 血管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量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建维 贾三庆 +1 位作者 曹树军 王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359-3360,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300mg和600mg)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对更高负荷量的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入选100例拟行冠脉造影的ACS患者,所有患者均已规律服用阿司匹...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300mg和600mg)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对更高负荷量的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入选100例拟行冠脉造影的ACS患者,所有患者均已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至少6h分别服用300mg或6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次日起服用维持量75mg/d。(2)于服药前,服药后2、6、24、48h、5d、1个月分别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浓度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ΔA),ΔA<10%(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3)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服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2)600mg负荷剂量在服药后2、6、24h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3)两组间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4)两组患者复发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600mg负荷量的氯吡格雷能够更快、更强地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糖尿病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莉 程国杰 +2 位作者 郭丽敏 张建维 曹树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于入院即刻及入院第7天应... 目的了解糖尿病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于入院即刻及入院第7天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抑制率的相关性。结果 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8例,非糖尿病患者52例,入院第7天,前者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74.2%±20.2%,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42.6%±18.5%,后者分别为78.5%±21.3%和60.7%±27.5%,两组患者之间A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DP抑制率在糖尿病患者中低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呈明显负相关(r=-0.286,P<0.05),与AA抑制率无明显相关性。空腹血糖与AA和ADP抑制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而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流切应力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峰 胡大一 +6 位作者 吴明营 李田昌 史旭波 汤楚中 王伯瑶 黄宁 吴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评价层流低切应力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0.42 Pa切应力为低切应力组处理内皮细胞1 h,未作任何刺激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从两组血管内皮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 目的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评价层流低切应力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0.42 Pa切应力为低切应力组处理内皮细胞1 h,未作任何刺激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从两组血管内皮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明确对照和切应力刺激1 h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Northern杂交均显示,层流低切应力刺激1 h后血管内皮细胞TLR-4表达增强、TLR-2几乎无变化。结论层流低切应力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LR-4 mRNA表达增加,提示炎性信号受体TLR-4可能介导层流切应力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某些效应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脐静脉 内皮 血管 RNA 信使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