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儿童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杨佩仪 段超 +8 位作者 王生才 金眉 张大伟 伏利兵 于彤 刘志凯 马晓莉 倪鑫 苏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2,共8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原发灶位于头颈部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34例...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原发灶位于头颈部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34例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男女比1∶0.7,年龄3个月~17岁6个月(中位月龄51个月)。173例(73.9%)以局部无痛性肿物就诊,其他症状包括入睡打鼾、面瘫等。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比例最高(145例,62.0%),其次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25例,10.7%)、尤文(样)肉瘤(19例,8.1%)等。共47例(20.1%)发生远处转移。患儿接受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下的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3年和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8%和75.8%,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4.0%和58.9%。肿瘤幸存者存在外观或面部运动功能异常(49例,41.2%)、牙齿发育问题或异常脱落(18例,15.1%)等可能与肿瘤或其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儿童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病理类型多样,RMS、NB较常见,局部无痛性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MDT模式下,本中心头颈部常见恶性实体肿瘤的预后总体较好。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需在争取长期生存的前提下,将副作用与后遗症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张诗晗 王希思 +8 位作者 张大伟 秦静 杨佩仪 王焕民 葛明 伏利兵 于彤 马晓莉 苏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3,共6页
背景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预后通常较差,了解INI1基因缺失在儿童肿瘤中的作用对改善患儿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相关患儿临床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设计... 背景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预后通常较差,了解INI1基因缺失在儿童肿瘤中的作用对改善患儿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相关患儿临床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的新发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患儿的临床及预后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主要结局指标1年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 共40例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患儿纳入研究,包括肾恶性横纹肌样瘤9例,颅外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17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5例,上皮样肉瘤4例,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3例,软组织肌上皮癌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40例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为32.5(11~148)月龄,其中男21例,女19例。13例(32.5%)在诊断时有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及淋巴结(均为17.5%),其次为骨骼(12.5%)、肝脏(5%)和皮肤(1%)。随访至2023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14(0.3~132)个月,21例(52.5%)死亡。1年和3年总体OS分别为53.8%±8.0%和43.6%±8.6%,1年和3年EFS分别为51.3%±8.0%和38.9%±8.3%。预后分析显示肿瘤类别为恶性横纹肌样瘤,肺转移和免疫组化中Ki-67阳性面积>60%的患儿预后较差,其中肺转移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8.828,95%CI:2.245~34.711,P=0.002)。结论 儿童INI1基因缺失性肿瘤预后不佳,肺转移和免疫组化ki-67阳性面积>60%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改善本组疾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1基因 儿童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吕建祎 王纯熙 +5 位作者 刘思成 叶依林 张聪睿 李飞扬 张梓珊 杜小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176,共8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整合多种AI模型,研究人员...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整合多种AI模型,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多组学数据、识别疾病表型、解读动物行为、评估治疗效果,改进实验设计,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动物设施管理水平,改善动物福利。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AI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探讨其在疾病表型识别、实验动物模型选择与设计、动物行为学分析和动物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贡献;指出其在数据的标准化,AI模型选择和可解释性,AI模型到动物实验到临床实践的外推过程,以及AI在涉及人类基因和个性化医疗等敏感领域中使用时的伦理考量等方面的挑战,旨在帮助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从业者了解其发展现状与机遇,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实验动物模型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代谢物的影响
4
作者 姜婷婷 张群 +4 位作者 王宪波 江宇泳 刘晓利 于浩 杨志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7,共9页
目的通过肠道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且经肝性脑病心理测量评分诊断为MHE的肝硬化患者(n=11)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 目的通过肠道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且经肝性脑病心理测量评分诊断为MHE的肝硬化患者(n=11)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n=11)。通过采集对照组及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治疗前后MHE患者的粪便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索MHE患者的肠道代谢物特征,并通过人群队列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MHE患者肠道代谢的影响。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一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及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MHE组与对照组共检测出29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氨基酸类、有机酸类、有机胺类、碳水化合物类、脂肪酸类和维生素类,MHE组明显上调12种,下调17种,主要富集在鸟氨酸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和芳香氨基酸代谢通路。MHE患者经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治疗前后共检测出80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类、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中药治疗后上调56种,下调24种,差异通路也主要富集在鸟氨酸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和芳香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MHE患者的肠道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