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B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中的调控及功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海龙 郑焱 王晓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7-804,共8页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神经元生成、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使得与CREB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成为较受关注的神经系统疾病干预的药物靶点.本文概述了CREB的基本...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神经元生成、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使得与CREB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成为较受关注的神经系统疾病干预的药物靶点.本文概述了CREB的基本构成、相关信号通路、其目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 cAMP反应元件(CRE) CREB结合蛋白(CBP)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柴三葆 王军 唐朝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6,共6页
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脂肪组织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激素,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发挥生物学效应。它的主要功能为抑制食欲、调节能量代谢、促进脂肪分解及降低体重。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除上述作用外,还参与了... 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脂肪组织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激素,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发挥生物学效应。它的主要功能为抑制食欲、调节能量代谢、促进脂肪分解及降低体重。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除上述作用外,还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阐释瘦素与上述疾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对疾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瘦素及其受体的分布、瘦素在肺组织中的生理作用以及瘦素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细胞容积敏感性与钾离子通道的关系
3
作者 史路平 徐萌 +1 位作者 刘杰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细胞调节性容积减小(regulatory volume decrease,RVD)过程,研究参与RVD过程的钾离子通道及其亚型。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低渗刺激下钾离子电流的变化及特征,分析其所属亚型;用细...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细胞调节性容积减小(regulatory volume decrease,RVD)过程,研究参与RVD过程的钾离子通道及其亚型。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低渗刺激下钾离子电流的变化及特征,分析其所属亚型;用细胞容积测定法观察大鼠心肌细胞RVD的过程。结果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证实,低渗刺激激活了心肌细胞的K+通道电流,该K+通道电流可被CsCl和格列苯脲所阻断。同时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可明显阻断大鼠心肌细胞的RVD过程。结论大鼠心肌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具有RVD过程,钾离子通道,尤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在大鼠心肌细胞RVD过程中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容积敏感性钾通道 调节性容积减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促进大鼠结肠粘膜氯离子分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敬东 王文 +4 位作者 李利生 郭华 陈昕 侯晓莉 朱进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结肠跨膜转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ISC)技术,体外测量动物跨膜电流及电阻变化的方法。结果在基底膜侧使用大黄素(1.0、10、100、500和1000μmol·L-1),其短路电流变化呈现浓...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结肠跨膜转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ISC)技术,体外测量动物跨膜电流及电阻变化的方法。结果在基底膜侧使用大黄素(1.0、10、100、500和1000μmol·L-1),其短路电流变化呈现浓度依赖增加,ΔISC的增加分别是(17.8±3.7)μA·cm-2(n=4)、(52.5±3.5)μA·cm-2(n=7)、(124.9±12.0)μA·cm-2(n=10)、(169.0±21.4)μA·cm-2(n=12)和(251.8±36.2)μA·cm-2(n=9),EC50为76.0μmol·L-1;而跨膜电阻在大黄素浓度为1、10和100μmol·L-1以下时无明显变化,当大黄素浓度达到500μmol·L-1和1.0mmol·L-1时,膜电阻明显降低,分别从(41.2±4.4)Ω·cm2和(44.5±5.4)Ω·cm2降至(26.3±2.5)Ω·cm2和(23.4±2.3)Ω·cm2。在顶膜侧使用上皮Na+通道阻断剂阿米洛利预处理后,对100.0μmol·L-1大黄素引起的ISC变化无明显影响。在去除Cl-的Krebs溶液中,大黄素100.0μmol·L-1引起的ISC变化降低约76.3%(P<0.01)。结论大黄素能够促进结肠的阴离子Cl-分泌,而对阳离子Na+的吸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结肠 离子分泌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基底神经节神经递质失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作厘 贾军 +2 位作者 虞芬 汪璇 王晓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7-430,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变性死亡,从而引起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失调。近年的研究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唯一因素,...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变性死亡,从而引起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失调。近年的研究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唯一因素,基底神经节中其它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等,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发生紊乱,基底神经节网络调控功能失调,导致了以运动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本文就帕金森病状态下基底神经节中主要神经递质失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递质 基底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鼠表型综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艳秋 郑焱 王晓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除了与衰老有关以外,还与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早老素(presenilin,PS)1和2基因、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除了与衰老有关以外,还与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早老素(presenilin,PS)1和2基因、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和微管相关蛋白tau(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MAPT)基因等的遗传缺陷密切相关。将上述突变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建立AD转基因动物模型为AD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鼠同时携带具有瑞典型突变位点(Swedish KM594/595NL)的人鼠嵌合型APP基因(Mo/Hu APP695)和具有第9个外显子(dE9)突变的人PS1基因,这两种突变基因共同作用,加速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产生和沉积,在老年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行为学异常,较好地模拟了AD的病理特征和渐进性的病程,是常用的AD转基因动物模型。本文系统综述了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鼠在Aβ产生和沉积、行为学异常和神经元变性及缺失等方面的表型特点,为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鼠 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功能的Poly(C)-结合蛋白 被引量:3
7
作者 霍丽蓉 王晓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细胞内的RNA一般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与各种各样的RNA结合蛋白(RBPs)绑定在一起,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 complexes)影响着RNA的加工与转归.Poly(C)-结合蛋白是一类重要的RNA结合蛋白,可分为两组:hnRNP K和PCBP1-4.它们以序列特异的方... 细胞内的RNA一般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与各种各样的RNA结合蛋白(RBPs)绑定在一起,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 complexes)影响着RNA的加工与转归.Poly(C)-结合蛋白是一类重要的RNA结合蛋白,可分为两组:hnRNP K和PCBP1-4.它们以序列特异的方式与核酸嘧啶富含区相结合.这类蛋白具有共同的结构模体(motif),即hnRNP K同源(KH)域.KH域是与mRNA结合的结构基础,也是机体内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使得Poly(C)-结合蛋白参与蛋白/核酸、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范围涉及复制、转录、mRNA稳定和翻译控制过程等.对Poly(C)-结合蛋白功能的深刻认识可使我们洞察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hnRNPK同源(KH)域 RNA结合蛋白 转录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丽敏 李博 +3 位作者 孙作厘 贾军 汪璇 王晓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94-397,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内侧前脑束 阿朴吗啡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成体大鼠骨骼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转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健 贾军 +1 位作者 汪璇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研究成体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MDSCs)体外诱导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和连续贴壁的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腓肠肌中的MDSCs。当传代至4-6代时,加入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Neuro... 目的研究成体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MDSCs)体外诱导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和连续贴壁的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腓肠肌中的MDSCs。当传代至4-6代时,加入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Neurobasal-A和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MDSCs在神经干细胞特殊培养基中培养7-10 d后可形成类似神经球的细胞聚集物。运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PCR检测发现MDSCs的标记蛋白结蛋白(desmin)表达下调,NSCs的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开始表达。结论在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培养7-10 d后,MDSCs能够向神经干细胞转化。这种现象提示MDSCs有可能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大鼠左心室所致的心律失常
10
作者 黄海霞 王伟 +3 位作者 魏华 付小锁 刘萍 钮伟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牵张大鼠左心室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并通过施加阻断剂观察牵张激活离子通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机械电反馈的可能机制。方法记录离体大鼠心脏的表面心电图,应用压力钳技术控制左心室内压。在心室舒张末期施加额外的牵张刺激,... 目的观察牵张大鼠左心室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并通过施加阻断剂观察牵张激活离子通道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机械电反馈的可能机制。方法记录离体大鼠心脏的表面心电图,应用压力钳技术控制左心室内压。在心室舒张末期施加额外的牵张刺激,观察大鼠心电活动的变化。并观察用链霉素(800μmol/L)灌流30min后,对牵张所致心电活动变化的阻断作用。结果0mmHg压力钳制或以正常心室内压波形钳制左心室内压不引起心电活动变化。在正常心室内压钳制波形的舒张末期施加强度为140mmHg、持续时间为30ms的额外牵张刺激,可以引起大鼠心室发生期前兴奋。链霉素(800μmol/L)灌流30min后,额外牵张刺激所致期前兴奋消失。结论心室舒张末期施加较强的额外牵张刺激引起心电活动改变,表现为期前兴奋,提示牵张激活了去极化电流。该机械电反馈现象可以被链霉素阻断,提示牵张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电反馈 牵张 链霉素 牵张激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压力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D增加小鼠离体海马组织内cPKCβII和nPKCε的膜转位
11
作者 李华 贾军 +1 位作者 韩松 李俊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无糖低氧(OGD)刺激对小鼠海马脑片内蛋白激酶C(PKC)特定亚型膜转位水平(激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我们在整体低氧预适应小鼠模型上所获实验结果,并为离体海马脑片缺血/低氧预适应(I/HPC)模型建立及后续药物干预实验打下... 目的:通过观察无糖低氧(OGD)刺激对小鼠海马脑片内蛋白激酶C(PKC)特定亚型膜转位水平(激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我们在整体低氧预适应小鼠模型上所获实验结果,并为离体海马脑片缺血/低氧预适应(I/HPC)模型建立及后续药物干预实验打下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小鼠海马组织、制备400!μm厚度的脑片,并用无糖低氧(OGD)人工脑脊液(ACSF)模拟缺血/低氧刺激;应用SDS-PAGE和Westernbolt等生化技术,并结合Gel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OGD刺激2、5、10、15和30min后海马脑片内cPKCβII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结果:OGD刺激可增高海马脑片内cPKCβII和nPKCε的膜转位水平,且这种增高从刺激5min开始持续至30min均有显著差异(P<0.001,n=6)。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cPKCβII和nPKCε可能参与脑缺血/低氧性预适应的形成过程,并提示OGD10min作为制备离体海马脑片I/HPC模型的预处理刺激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低氧预适应 蛋白激酶C 膜转位 海马脑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在低氧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升高中的作用
12
作者 王跃秀 王辰 +2 位作者 王丛 刘杰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记录低氧条件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1,TRPV1)对细胞内Ca2+浓度(用340nm/380nm的荧光强度比值表示)的影响,探讨TRPV1在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中的... 目的观察记录低氧条件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1,TRPV1)对细胞内Ca2+浓度(用340nm/380nm的荧光强度比值表示)的影响,探讨TRPV1在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流式细胞周期测定以及细胞内Ca2+浓度测定的方法检测细胞增生及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低氧能明显促进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升高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静息Ca2+浓度,显著加强环并偶氮酸(cyclopiazonic acid,CPA)诱发的库容性Ca2+内流(capacitative Ca2+entry,CCE),上述效应均可被TRPV1阻断剂Capsazepine(CPZ)所抑制。结论在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TRPV1可能是低氧所致细胞内Ca2+浓度增加、CCE增强和细胞过度增生的重要途径或调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钙库操控性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消化道平滑肌细胞K_(ATP)通道的牵张敏感性
13
作者 王伟 黄海霞 +4 位作者 张丽娟 麻涛 刘萍 魏华 钮伟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上是否存在ATP敏感K+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及其牵张敏感性。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SD大鼠结肠平滑肌组织KATP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和压力钳技术,采用inside-out模式记... 目的探讨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上是否存在ATP敏感K+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及其牵张敏感性。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SD大鼠结肠平滑肌组织KATP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和压力钳技术,采用inside-out模式记录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上KATP通道的电活动。结果在大鼠结肠平滑肌组织中可检测出较高水平的KATPmRNA的表达;用inside-out模式在大鼠结肠平滑肌上可记录到KATP通道的电活动,该通道在膜电位钳制电压为+60 mV时电导值为(44.5±1.5)pS。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glibenclamide能抑制该通道的活动。且该KATP通道在负压刺激下开放概率增加。结论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上分布有KATP通道,该KATP通道对牵张刺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P通道 牵张敏感性 结肠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4
作者 王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51-,共1页
已过耄耋之年的刘曾复教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工作勤奋,著述颇丰。他待人宽厚谦和,深得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的精神、作风和追求,对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系乃至我国生理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刘曾复 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院 医学院校 教研室主任 基础医学 生理学 学识渊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姚瑶 杨健 +4 位作者 裴昱 王勇 马辛 王晓民 汪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通过连续腹腔注射西酞普兰,研究西酞普兰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1)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采用包括束缚、强迫游泳、禁食水、夹尾等多种方法... 目的通过连续腹腔注射西酞普兰,研究西酞普兰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1)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采用包括束缚、强迫游泳、禁食水、夹尾等多种方法连续刺激成年雄性SD大鼠4周,检测其抑郁行为。2)模型成功后,对模型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西酞普兰3周,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善。3)行为学检测后,将大鼠立即处死,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血清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结果 1)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4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糖水偏好明显下降,旷场实验垂直和水平运动距离明显减少,提示造模成功。2)给药3周后,10 mg.kg-1.d-1西酞普兰能够明显提高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及旷场实验垂直和水平运动距离,提示抑郁症状得到改善。3)10 mg.kg-1.d-1西酞普兰组模型大鼠血清和海马BDNF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4周可使大鼠出现抑郁症状,10 mg.kg-1.d-1西酞普兰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了海马BDNF的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大鼠消化道组织中蛋白质NHERF家族和CAL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小翠 冯小燕 +2 位作者 宋然 杨龙燕 贺俊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目的研究NHERF家族蛋白和CAL蛋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消化系统中的表达,探讨帕金森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大鼠模型。采... 目的研究NHERF家族蛋白和CAL蛋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消化系统中的表达,探讨帕金森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大鼠模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HERF1﹑NHERF2﹑NHERF3﹑NHERF4以及CAL在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十二指肠﹑结肠中表达的情况。结果成功造模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发现帕金森模型大鼠胃体PDZK1和CAL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帕金森模型大鼠十二指肠NHERF1、NHERF2、PDZK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以及帕金森模型大鼠结肠NHERF1、PDZK1、CAL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组。结论帕金森大鼠消化道组织中NHERF家族和CAL蛋白表达的上调,为研究帕金森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方面的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ERF家族蛋白 CAL 6-羟多巴处理模型大鼠 十二指肠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对PC12细胞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冉 王勇 +4 位作者 宫晓丽 范明 王晓民 朱玲玲 汪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通过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转录活性,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低氧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①将PC12细胞接种于12孔板,在20%常氧和3%低氧环境中培养24 h,在光镜下拍照并应用计数方法记录PC12细胞的生长情况。②将PC12细胞接种于9... 目的通过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转录活性,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低氧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①将PC12细胞接种于12孔板,在20%常氧和3%低氧环境中培养24 h,在光镜下拍照并应用计数方法记录PC12细胞的生长情况。②将PC12细胞接种于96孔板,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中培养24 h后,用细胞活力检测剂(a novel tetrazolium compound,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 inner salt,MTS)检测PC12细胞的生长情况。③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分别用5 nmol/L、50 nmol/L、500 nmol/L的低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剂棘霉素处理PC12细胞24 h和48 h后,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①细胞计数和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的结果均显示3%的低氧条件可明显诱导PC12细胞死亡。②不同浓度的低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剂棘霉素处理PC12细胞24 h之后,低氧和常氧的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区别。③不同浓度的低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剂棘霉素处理PC12细胞48 h之后,低氧不再促进细胞死亡,相反,低氧条件处理的细胞活力明显好于常氧。结论低氧会促使PC12细胞死亡,棘霉素抑制HIF-1α的转录活性24 h后,低氧对PC12细胞的促死亡作用减弱;48 h后,低氧组的细胞活力还可超过常氧组。这表明,低氧下过量的HIF-1α转录激活对细胞是有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Α PC12细胞 棘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蛋白酶体β2i亚基在DOCA/盐敏感小鼠血管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18
作者 李南南 周春宇 +4 位作者 刘立新 侯翠柳 王红霞 徐爱丽 李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β2i亚基在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敏感小鼠血管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β2i基因敲除小鼠和同窝对照野生雄性小鼠的右侧肾脏切除并在皮下植入DOCA药片,然后饮用Na Cl溶液(1%)3周,建立盐敏感高血压小鼠模型。3... 目的:探讨免疫蛋白酶体β2i亚基在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敏感小鼠血管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β2i基因敲除小鼠和同窝对照野生雄性小鼠的右侧肾脏切除并在皮下植入DOCA药片,然后饮用Na Cl溶液(1%)3周,建立盐敏感高血压小鼠模型。3周后分别提取各实验组新鲜胸主动脉组织中总的RNA和蛋白,或用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包埋组织后进行切片。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胸主动脉中β2i、巨噬细胞标志物Mac-2、NF-κB及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DOCA/盐处理明显增高血管组织中β2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巨噬细胞浸润数、NF-κB及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相反,敲除β2i基因明显抑制了DOCA/盐诱导的这些改变。结论:免疫蛋白酶体β2i亚基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DOCA/盐诱导的血管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蛋白酶体β2i亚基 血管炎症 醋酸脱氧皮质酮/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