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玥 吴玉梅 +4 位作者 赵群 王晓丽 陈硕 钱小红 张玉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正常宫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标志物,为研究CIN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正常宫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标志物,为研究CIN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正常子宫颈组织因子宫肌瘤手术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例为对照组、CIN组织23例(其中CINⅠ7例、CINⅡ8例、CINⅢ8例)。应用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in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及DeCyder软件寻找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 MS)分析差异蛋白质点,数据库搜索鉴定差异表达最明显的S100蛋白家族A9(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9,S100A9),真核延长因子1α1(eukaryoticelongation factor 1-alpha-1,eEF1A1)及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3种蛋白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Ⅰ10例、CINⅡ10例、CINⅢ10例)及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2例,CINⅠ~Ⅱ12例,CINⅢ12例)进一步验证上述3种蛋白在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CIN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2-D DIGE图,成功鉴定25个蛋白;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验证结果提示:S100A9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在CIN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eEF1A1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PKM2蛋白表达于细胞核中,2者在CIN中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352,0.000)。结论在正常宫颈组织与CIN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蛋白质表达,S100A9蛋白可能成为辅助诊断CIN的相关标志物,PKM2蛋白可能成为抑制CIN发生的蛋白质,并可根据2种差异蛋白表达预测CIN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质粒与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对大鼠平滑肌细胞CYP2J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常静 曾翔俊 +5 位作者 王红霞 穆晶 刘琨 王瑛 李珊珊 张立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比较脂质体介导法和裸质粒直接转染法导入CYP2J3基因表达的效率。方法将CYP2J3真核表达质粒导入原代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P2J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CYP2J3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1... 目的比较脂质体介导法和裸质粒直接转染法导入CYP2J3基因表达的效率。方法将CYP2J3真核表达质粒导入原代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P2J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CYP2J3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11,12-EET含量。实验分为裸质粒转染组(2J3)、脂质体介导转染组(L2J3)和对照组,转染后24h和48h收集细胞。结果转染后24h,2个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2J3组蛋白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J3组蛋白含量较L2J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11,12-EET含量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后48h2个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较24h时弱,但仍较对照组高,脂质体转染组较裸质粒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增强;2J3组及L2J3组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转染组培养液中11,12-EET浓度较对照组高,脂质体转染组表达高于裸质粒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裸质粒直接转染能成功导入CYP2J3基因并表达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 CYP2J3 裸质粒 基因转染 环-二十碳三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 张凤兰 冯永堂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检测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的免疫原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SIS材料制备成体积为10mm×4mm×3mm的组织块,埋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一侧骶脊肌内,以术前情况作自身对照,以新鲜... 目的检测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的免疫原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SIS材料制备成体积为10mm×4mm×3mm的组织块,埋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一侧骶脊肌内,以术前情况作自身对照,以新鲜SIS组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于SIS材料植入前及植入后1、4、8周从兔耳缘静脉取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家兔外周血中CD4+T和CD8+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脱抗原处理后的SIS植入兔体内后,其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一周达最高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逐渐回落,至第4周时基本恢复正常。而植入新鲜SIS组的兔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较术前升高明显,与术前及实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植入后T细胞亚群反应初始结果显示SIS有较低的免疫原性,提示其具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免疫原性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