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卫星DNA分析国内24个近交系小鼠遗传状况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银银 吴绍亮 +8 位作者 王洪 萧晓琴 张双悦 郭萌 李长龙 吕建祎 刘欣 陈振文 杜小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49,共7页
目的利用微卫星位点对国内24种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状况分析。方法用前期筛选的富含多态性和等位基因数多的30个小鼠微卫星位点,合成荧光标记引物,对近交系小鼠基因组DNA进行PCR的扩增,经STR扫描对各近交系小鼠品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2... 目的利用微卫星位点对国内24种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状况分析。方法用前期筛选的富含多态性和等位基因数多的30个小鼠微卫星位点,合成荧光标记引物,对近交系小鼠基因组DNA进行PCR的扩增,经STR扫描对各近交系小鼠品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2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中,有16个品系在品系内在30个位点上均具有相同基因型。而在不同品系间同一位点具有多态性,可初步对不同品系进行鉴别区分。其余品系内个别动物存在多态性。结论所选位点可以参考用于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检测分析,并进行初步品系检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小鼠 遗传质量分析 微卫星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Y基因家族在哺乳动物心血管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化冰 杨梦晗 +1 位作者 池亚菲 王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34-537,共4页
哺乳动物的HEY基因家族与果蝇Hairy基因具有相似的螺旋-环-螺旋结构,二者均为转录因子,是目前发现的Notch信号通路中为数不多的靶基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HEY基因家族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分析,阐释它们在心血管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揭... 哺乳动物的HEY基因家族与果蝇Hairy基因具有相似的螺旋-环-螺旋结构,二者均为转录因子,是目前发现的Notch信号通路中为数不多的靶基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HEY基因家族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分析,阐释它们在心血管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揭开HEY基因家族对心血管发育的作用机制及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发育 基因缺失 HEY基因家族 NOTCH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技术观察长爪沙鼠脑动脉的方法初探
3
作者 焦昆 张静 +4 位作者 孟霞 王战京 雷建锋 陈柏安 卢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究通过3D-TOF-MRA方法确认长爪沙鼠实验前条件的可行性。方法使用7.0 T MRI扫描仪对长爪沙鼠脑动脉进行扫描,扫描数据采用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进行后续处理;采用乳胶灌注法对影像学结果进行验证与比较;通过MIMICS软件对长爪... 目的探究通过3D-TOF-MRA方法确认长爪沙鼠实验前条件的可行性。方法使用7.0 T MRI扫描仪对长爪沙鼠脑动脉进行扫描,扫描数据采用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进行后续处理;采用乳胶灌注法对影像学结果进行验证与比较;通过MIMICS软件对长爪沙鼠及大鼠的后交通支及周围脑血管进行三维重建;使用此方法筛选血管发育异常的长爪沙鼠个体验证本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3D-TOF-MRA技术可以有效地观察到活体长爪沙鼠脑动脉;3D-TOF-MRA技术观察长爪沙鼠脑主要动脉血管的准确性较高,并且能观察组织内部血管,但对于较细血管分支的观察效果不如乳胶灌注法;3D-TOF-MRA技术所得数据可以用于血管的三维重建;3D-TOF-MRA技术应用于长爪沙鼠脑动脉结构异常个体的筛选具有较好效果。结论3D-TOF-MRA技术可以应用于活体长爪沙鼠脑动脉的结构观察及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长爪沙鼠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野生和驯养长爪沙鼠携带病毒情况 被引量:5
4
作者 段明丽 杜小燕 +3 位作者 王迎 路静 李胜利 王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6-368,374,共4页
目的检测野生长爪沙鼠和驯养长爪沙鼠的病毒携带情况,为制定长爪沙鼠微生物学检测北京市地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兔抗长爪沙鼠IgG抗体并用辣根酶标记。分别采集银川市、呼和浩特周边地区的野生长爪沙鼠以及长期驯养的长爪沙鼠血清,... 目的检测野生长爪沙鼠和驯养长爪沙鼠的病毒携带情况,为制定长爪沙鼠微生物学检测北京市地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兔抗长爪沙鼠IgG抗体并用辣根酶标记。分别采集银川市、呼和浩特周边地区的野生长爪沙鼠以及长期驯养的长爪沙鼠血清,用间接ELISA进行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等人兽共患病毒及仙台病毒、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等啮齿类动物烈性传染病病毒抗体检测,并计算检出率。结果兔抗沙鼠的IgG抗体ELISA法效价1∶64 000以上,满足血清学检测要求。银川地区野生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抗体阳性(6.0%),而呼和浩特和驯养的则未检出;但呼和浩特地区的野生长爪沙鼠有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抗体检出(13.3%),而银川和驯养长爪沙鼠则没有。仙台病毒抗体的检出率为呼和浩特地区的最低(40.0%),宁夏和驯养动物相等(53.3%)。结论两地区野生长爪沙鼠和人工驯养长爪沙鼠病毒抗体的检出种类和检出率有所不同,在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时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汉坦病毒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仙台病毒 鼠痘病毒 小鼠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爪沙鼠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长龙 杜小燕 陈振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06-109,113,共5页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资源,在某些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将被发现,这些将使长爪沙鼠资源利用更加多元化。本文对长爪沙鼠的开发研究历程及在分类学、寄生虫学、...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资源,在某些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将被发现,这些将使长爪沙鼠资源利用更加多元化。本文对长爪沙鼠的开发研究历程及在分类学、寄生虫学、脑缺血、脂质代谢、神经性疾病和肿瘤学等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资源开发和利用 开发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爪沙鼠的生物净化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卢领群 宋晓明 +7 位作者 戴方伟 周莎桑 李长龙 马伟锋 柯贤福 楼琦 吕宇 萨晓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2-66,共5页
目的实现长爪沙鼠微生物质量升级和实验动物化目标,需对长爪沙鼠实施生物净化。方法在长爪沙鼠生物净化过程中,采取孕鼠选择和临产期判断、无菌剖宫产、仔鼠代乳以及独立通风笼盒(IVC)饲养管理等措施,比较了ICR小鼠、SD大鼠、长爪沙鼠... 目的实现长爪沙鼠微生物质量升级和实验动物化目标,需对长爪沙鼠实施生物净化。方法在长爪沙鼠生物净化过程中,采取孕鼠选择和临产期判断、无菌剖宫产、仔鼠代乳以及独立通风笼盒(IVC)饲养管理等措施,比较了ICR小鼠、SD大鼠、长爪沙鼠代乳和饲料中添加营养成分对仔鼠代乳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实施长爪沙鼠无菌剖宫产达85胎次,通过ICR代乳鼠代乳并成功断乳167只。结论本研究顺利实现了长爪沙鼠生物净化,形成的关键技术有望为我国特色实验动物资源的生物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生物净化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机体免疫、生殖和发育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建平 周显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506-509,共4页
目的介绍了维生素E(VE)对机体免疫、生殖和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适当剂量的VE,对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生殖和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E缺乏,能抑制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导致生殖和发育的异常。
关键词 维生素E 免疫 生殖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克研 蔡书成 +3 位作者 陈振文 王洋 张贺 王承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119,共5页
本试验取新生24h内的Wistar大鼠心肌组织,无菌剪碎后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逐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于培养后48h即可观察到部分细胞搏动;72h后,细胞逐渐展开,搏动频率在60~70次/min,... 本试验取新生24h内的Wistar大鼠心肌组织,无菌剪碎后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逐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于培养后48h即可观察到部分细胞搏动;72h后,细胞逐渐展开,搏动频率在60~70次/min,从而初步确立培养的细胞为心肌细胞;进一步采用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T)抗体和α肌动蛋白(α-actin)单克隆抗体分别对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均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分离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克研 张贺 +2 位作者 陈振文 王洋 王承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0-43,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巴马小型猪腹泻的细菌并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特效药物。方法通过常规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疑似细菌感染的巴马小型猪进行分析,同时选用呋喃妥因、美满霉素、庆大霉素等25种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巴马小型猪腹泻的细菌并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特效药物。方法通过常规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疑似细菌感染的巴马小型猪进行分析,同时选用呋喃妥因、美满霉素、庆大霉素等25种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判定巴马小型猪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血清型为O138;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4种药物敏感,对磷霉素、磺胺脒、左氟沙星等高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耐药性,该研究结果为防治相关实验动物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大肠埃希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转移扩增法筛选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元卿 李薇 +4 位作者 杜小燕 路静 吴艳花 王超 陈振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筛选长爪沙鼠新的微卫星位点,为长爪沙鼠遗传分析提供遗传标记物。方法从GenBank中随机选取小鼠微卫星位点引物536对,用这些引物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扩增,将阳性目的条带进行序列分析,找出符合微卫星序列特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结果... 目的筛选长爪沙鼠新的微卫星位点,为长爪沙鼠遗传分析提供遗传标记物。方法从GenBank中随机选取小鼠微卫星位点引物536对,用这些引物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扩增,将阳性目的条带进行序列分析,找出符合微卫星序列特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结果 536对小鼠微卫星引物在长爪沙鼠基因组中扩增出了313个阳性条带,经序列分析,确定130个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其中完美型位点占80.77%(105/130),不完美型位点占19.23%(25/130),与小鼠同源性为24.3%(130/536)。将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从GU562694到GU562823。结论小鼠和沙鼠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用小鼠的微卫星位点引物直接扩增长爪沙鼠基因组DNA可有效地筛选出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长爪沙鼠 微卫星 种间转移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xFAD转基因小鼠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特征的异同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霞 李梦 +3 位作者 王晶晶 张静 陈柏安 卢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明5xFAD转基因小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斑块特征的异同。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单克隆抗体(4G8)检测了5xFAD转基因小鼠与AD患者大脑中的Aβ斑块,利用CaseVie... 目的探明5xFAD转基因小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斑块特征的异同。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单克隆抗体(4G8)检测了5xFAD转基因小鼠与AD患者大脑中的Aβ斑块,利用CaseViewer和GraphPad Prism 8软件对其脑内Aβ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5xFAD转基因小鼠与AD患者大脑中Aβ斑块在形态、数量、类型等特征上的异同。结果5xFAD转基因小鼠与AD患者大脑中Aβ斑块特征的主要相同点包括:在两者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中均可见明显的Aβ斑块;两者均可见弥散型Aβ斑块和致密型Aβ斑块;两者脑内均以直径<15μm的Aβ斑块占比最高;两者脑内相同面积中直径为[45,60)μm及≥60μm Aβ斑块的数量相似;两者脑内均可见明显的淀粉样脑血管病变(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5xFAD转基因小鼠与AD患者大脑中Aβ斑块特征的主要不同点包括:在5xFAD转基因小鼠脑内直径<15μm的Aβ斑块显著少于AD患者脑内相同面积中的Aβ斑块(P<0.001);而直径在[15,30)μm、[30,45)μm的Aβ斑块显著多于AD患者脑内相同面积中的Aβ斑块(P=0.001,P=0.020);此外,在AD患者脑内致密型Aβ斑块中可见有典型日冕结构的Aβ斑块,而5xFAD转基因小鼠脑内未见典型日冕结构的Aβ斑块。结论5xFAD转基因小鼠大脑中Aβ斑块出现的位置、主要形态、相同面积中直径为[45,60)μm及≥60μm以上Aβ斑块数量以及CAA等方面的特征与我国AD患者高度相似,但是在大脑相同面积中直径<15μm、[15,30)μm、[30,45)μm的Aβ斑块数量以及在有无典型日冕结构Aβ斑块等方面的特征与我国AD患者不同,明确以上特征是使用5xFAD转基因小鼠研究我国AD患者相关病变特征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Aβ斑块 5xFAD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巢能力障碍小鼠模型筛选及神经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福川 吴娜 +2 位作者 张静 陈柏安 卢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认知障碍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因其病程长、难逆转、暂无有效治疗方案,经常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2],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3]。目前对散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根本病因尚不明... 认知障碍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因其病程长、难逆转、暂无有效治疗方案,经常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2],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3]。目前对散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根本病因尚不明确[1],对散发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也缺乏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病理 能力障碍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健康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二噁英染毒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海萍 徐建平 +1 位作者 周显青 王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683-687,692,771,共7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TCDD)染毒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1A1、1A2、1B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设计了5个实验组,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5组动物给予TCDD和维生素E的水平依次为:TCDD0 ng/kg和VE0 mg/kg、TCDD100 ng...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TCDD)染毒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1A1、1A2、1B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设计了5个实验组,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5组动物给予TCDD和维生素E的水平依次为:TCDD0 ng/kg和VE0 mg/kg、TCDD100 ng/kg和VE0 mg/kg、TCDD100 ng/kg和VE20 mg/kg、TCDD100 ng/kg和VE100 mg/kg、TCDD100 ng/kg和VE500 mg/kg。喂食4周后取其肝脏,用real-time PCR法测小鼠细胞色素P450酶1A1、1A2、1B1基因mRNA水平。结果TCDD染毒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1A1、1A2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而细胞色素P450酶1B1 mRNA水平明显降低。染毒并给予维生素E20 mg/kg组,其肝脏CYP4501A1的mRNA水平有降低趋势,随着维生素E剂量的增加,YP450 1A1的mRNA水平反而有升高的趋势,当维生素E剂量为500 mg/kg时,其肝脏CYP450 1A1的mRNA明显高于TCDD染毒组。CYP450 1A2的mRNA水平随着维生素E剂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在TCDD染毒并给予维生素E500 mg/kg组,其肝脏CYP450 1A2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TCDD染毒组。而肝脏CYP450 1B1的mRNA水平在染毒并给与维生素E500 mg/kg组,与染毒组相比有上调趋势。结论TCDD能影响或部分影响小鼠细胞色素P450酶1A1、1A2、1B1的基因转录,而维生素E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TCD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D 维生素E 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烯菌酮引发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毒性机制
14
作者 王娜 钱红燕 +1 位作者 王迎 周显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为探讨环境激素烯菌酮引发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毒性机制,设计了3组实验,分别为对照组、烯菌酮染毒组(染毒组)和烯菌酮染毒后添加维生素E组(实验组),各组给药培养48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抑制羟... 为探讨环境激素烯菌酮引发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毒性机制,设计了3组实验,分别为对照组、烯菌酮染毒组(染毒组)和烯菌酮染毒后添加维生素E组(实验组),各组给药培养48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RM-1细胞圆缩脱落明显,贴壁细胞减少;细胞增殖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LD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染毒组相比,染毒后添加维生素E,圆缩脱落细胞减少,而梭形贴壁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增殖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LDH活性和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这表明维生素E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性拮抗了烯菌酮引发的氧化应激,缓解了细胞膜的损伤,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膜蛋白的功能,防止了细胞内LDH外逸、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下降,从而逆转了烯菌酮引发的细胞死亡和增殖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菌酮 维生素E 氧化应激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