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同软硬段质量配比聚醚酯弹性体PEG/PBT的结构与表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勇 叶玲 +3 位作者 冯增国 张爱英 田小娟 徐瑞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82-1987,共6页
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 (PEG)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 ,用NMR,FTIR,DSC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讨论了在相同软硬段质量配比下 ,不同软硬段长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 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 (PEG)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 ,用NMR,FTIR,DSC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讨论了在相同软硬段质量配比下 ,不同软硬段长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软段 PEG长度增加 ,硬段 PBT长度相应增长 ,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 ,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表征 PEG/PBT共聚物 聚醚酯 热塑性弹性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富马酸根-水分子为主体晶格的四乙基铵离子包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锦楠 叶玲 +1 位作者 郑筱燕 李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96-2299,共4页
合成一种新的尿素 -阴离子复合主体晶格包合物 ,( C2 H5) 4N+[C4H2 O2 - 4 ]1 / 2 · CO( NH2 ) 2 · H2 O,并进行了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晶体为单斜晶系 ,C2 / c( No.1 5 )空间群 ,a=1 .790 9( 5 ) nm,b=1 .4 431 ( 4 ) nm,c=1... 合成一种新的尿素 -阴离子复合主体晶格包合物 ,( C2 H5) 4N+[C4H2 O2 - 4 ]1 / 2 · CO( NH2 ) 2 · H2 O,并进行了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晶体为单斜晶系 ,C2 / c( No.1 5 )空间群 ,a=1 .790 9( 5 ) nm,b=1 .4 431 ( 4 ) nm,c=1 .4 443( 3) nm,β=1 2 6 .76 ( 2 )°,V=2 .990 5 ( 1 3) nm3 ,Z=4 ,R1 =0 .0 6 4 7,w R=0 .0 735 .包合物中 ,两个尿素分子通过一对 N— H… O氢键以通常的“肩并肩”方式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二聚体 .这些二聚体沿 c轴方向依次排列 ,每两个相邻二聚体间生成的氢键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沿 ( 0 0 1 )方向延伸的锯齿形扭带 .由 c滑移面相关连的富马酸阴离子以水分子为桥 ,由 O( W)— H… O氢键连成一条宽带 ,沿 c轴方向延伸 .这些富马酸根 -水分子复合氢键宽带与尿素纽带交替平行排列 ,由此形成了一个平行于 ac面的氢键层 .四乙基铵离子层填充在 b=1 / 4和 b=3/ 4处的主体晶格的层间空隙处 ,构成“三明治”式夹层结构的包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根 水分子 主体晶格 合成 尿素 季铵离子 包合物 晶体结构 四乙基铵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多孔细胞支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邹静恂 杨华 +1 位作者 徐瑞兴 王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以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EG/PBT)嵌段共聚物为原料 ,采用溶液浇铸 颗粒滤除法制备了在不同致孔剂粒子尺寸条件下的一系列PEG/PBT多孔细胞支架 ;用质量法测定其孔隙率 ;并在PEG/PBT多孔支架上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 以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EG/PBT)嵌段共聚物为原料 ,采用溶液浇铸 颗粒滤除法制备了在不同致孔剂粒子尺寸条件下的一系列PEG/PBT多孔细胞支架 ;用质量法测定其孔隙率 ;并在PEG/PBT多孔支架上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制备过程中致孔剂用量的增加 ,多孔支架的孔隙率逐渐增加 ,致孔剂的颗粒大小对多孔支架的孔径影响较大 ,对孔隙率影响较小。在致孔剂用量及致孔剂颗粒尺寸都相同的情况下 ,随着共聚物中PBT的增加 ,孔隙率逐渐下降 ,细胞 (培养 )在支架上繁殖情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多孔细胞支架 PLGA PLLA 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对碱性磷酸酶折叠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晓红 闫淑莲 +2 位作者 田晓娟 张英侠 周海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再折叠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在 2 5℃室温下 ,以 3mol/L盐酸胍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 (CIP)进行了 2h的去折叠实验 ,然后再以Tris HCl缓冲液对变性体系进行 2 0倍稀释 ,观察该酶活力恢复的动力学过程并与镁离... 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再折叠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在 2 5℃室温下 ,以 3mol/L盐酸胍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 (CIP)进行了 2h的去折叠实验 ,然后再以Tris HCl缓冲液对变性体系进行 2 0倍稀释 ,观察该酶活力恢复的动力学过程并与镁离子参与下的稀释复性过程进行比较。并就不同实验条件下含镁稀释或不含镁稀释 ,获得的最终酶活力、酶活力恢复水平、活力恢复速率常数及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等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镁是CIP位点的特异性“效应分子” ,它与酶中有关基团的配位 ,稳定了酶活性部位的构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离子 碱性磷酸酶 折叠实验 CIP 缓冲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邹静恂 白进发 叶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组织工程 生物医学 人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玥 吴玉梅 +4 位作者 赵群 王晓丽 陈硕 钱小红 张玉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正常宫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标志物,为研究CIN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正常宫颈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标志物,为研究CIN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正常子宫颈组织因子宫肌瘤手术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例为对照组、CIN组织23例(其中CINⅠ7例、CINⅡ8例、CINⅢ8例)。应用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in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及DeCyder软件寻找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 MS)分析差异蛋白质点,数据库搜索鉴定差异表达最明显的S100蛋白家族A9(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9,S100A9),真核延长因子1α1(eukaryoticelongation factor 1-alpha-1,eEF1A1)及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3种蛋白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Ⅰ10例、CINⅡ10例、CINⅢ10例)及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其中正常宫颈组织12例,CINⅠ~Ⅱ12例,CINⅢ12例)进一步验证上述3种蛋白在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CIN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2-D DIGE图,成功鉴定25个蛋白;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验证结果提示:S100A9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在CIN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eEF1A1蛋白表达于细胞质中、PKM2蛋白表达于细胞核中,2者在CIN中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352,0.000)。结论在正常宫颈组织与CIN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蛋白质表达,S100A9蛋白可能成为辅助诊断CIN的相关标志物,PKM2蛋白可能成为抑制CIN发生的蛋白质,并可根据2种差异蛋白表达预测CIN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质粒与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对大鼠平滑肌细胞CYP2J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常静 曾翔俊 +5 位作者 王红霞 穆晶 刘琨 王瑛 李珊珊 张立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比较脂质体介导法和裸质粒直接转染法导入CYP2J3基因表达的效率。方法将CYP2J3真核表达质粒导入原代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P2J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CYP2J3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1... 目的比较脂质体介导法和裸质粒直接转染法导入CYP2J3基因表达的效率。方法将CYP2J3真核表达质粒导入原代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P2J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CYP2J3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11,12-EET含量。实验分为裸质粒转染组(2J3)、脂质体介导转染组(L2J3)和对照组,转染后24h和48h收集细胞。结果转染后24h,2个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2J3组蛋白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J3组蛋白含量较L2J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11,12-EET含量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后48h2个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较24h时弱,但仍较对照组高,脂质体转染组较裸质粒转染组CYP2J3 mRNA表达增强;2J3组及L2J3组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转染组培养液中11,12-EET浓度较对照组高,脂质体转染组表达高于裸质粒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裸质粒直接转染能成功导入CYP2J3基因并表达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 CYP2J3 裸质粒 基因转染 环-二十碳三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华 张凤兰 冯永堂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检测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的免疫原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SIS材料制备成体积为10mm×4mm×3mm的组织块,埋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一侧骶脊肌内,以术前情况作自身对照,以新鲜... 目的检测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的免疫原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SIS材料制备成体积为10mm×4mm×3mm的组织块,埋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一侧骶脊肌内,以术前情况作自身对照,以新鲜SIS组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于SIS材料植入前及植入后1、4、8周从兔耳缘静脉取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家兔外周血中CD4+T和CD8+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脱抗原处理后的SIS植入兔体内后,其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一周达最高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逐渐回落,至第4周时基本恢复正常。而植入新鲜SIS组的兔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较术前升高明显,与术前及实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植入后T细胞亚群反应初始结果显示SIS有较低的免疫原性,提示其具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免疫原性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