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儿童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杨佩仪 段超 +8 位作者 王生才 金眉 张大伟 伏利兵 于彤 刘志凯 马晓莉 倪鑫 苏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2,共8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原发灶位于头颈部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34例...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原发灶位于头颈部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34例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男女比1∶0.7,年龄3个月~17岁6个月(中位月龄51个月)。173例(73.9%)以局部无痛性肿物就诊,其他症状包括入睡打鼾、面瘫等。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比例最高(145例,62.0%),其次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25例,10.7%)、尤文(样)肉瘤(19例,8.1%)等。共47例(20.1%)发生远处转移。患儿接受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下的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3年和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8%和75.8%,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4.0%和58.9%。肿瘤幸存者存在外观或面部运动功能异常(49例,41.2%)、牙齿发育问题或异常脱落(18例,15.1%)等可能与肿瘤或其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儿童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病理类型多样,RMS、NB较常见,局部无痛性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MDT模式下,本中心头颈部常见恶性实体肿瘤的预后总体较好。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需在争取长期生存的前提下,将副作用与后遗症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肺肉瘤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岑 任占良 +4 位作者 董宇杰 王莹 高远 李红霞 张同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4-522,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罕见类型,具有低发病率、高度恶性、强侵袭性、预后差的特点,当前无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拟通过收集PSC患者临床病理特... 背景与目的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罕见类型,具有低发病率、高度恶性、强侵袭性、预后差的特点,当前无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拟通过收集PS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当前诊治情况并分析预后因素,总结诊治经验,旨在提高临床对PS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胸科医院确诊、接受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9例PSC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和诊疗方案资料,并完成临床预后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39例PSC患者年龄范围45-76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4例,首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9例患者行姑息性放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0%、35.2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否手术、手术类型、治疗方案、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表达≥1%、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通路异常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7)。结论PSC临床发病率低,多见于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PD-L1蛋白表达≥1%及MET通路异常可提示患者不良预后,淋巴结转移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早期及局部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吕建祎 王纯熙 +5 位作者 刘思成 叶依林 张聪睿 李飞扬 张梓珊 杜小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176,共8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整合多种AI模型,研究人员...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整合多种AI模型,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多组学数据、识别疾病表型、解读动物行为、评估治疗效果,改进实验设计,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动物设施管理水平,改善动物福利。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AI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探讨其在疾病表型识别、实验动物模型选择与设计、动物行为学分析和动物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贡献;指出其在数据的标准化,AI模型选择和可解释性,AI模型到动物实验到临床实践的外推过程,以及AI在涉及人类基因和个性化医疗等敏感领域中使用时的伦理考量等方面的挑战,旨在帮助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从业者了解其发展现状与机遇,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实验动物模型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代谢物的影响
4
作者 姜婷婷 张群 +4 位作者 王宪波 江宇泳 刘晓利 于浩 杨志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7,共9页
目的通过肠道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且经肝性脑病心理测量评分诊断为MHE的肝硬化患者(n=11)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 目的通过肠道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且经肝性脑病心理测量评分诊断为MHE的肝硬化患者(n=11)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n=11)。通过采集对照组及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治疗前后MHE患者的粪便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索MHE患者的肠道代谢物特征,并通过人群队列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MHE患者肠道代谢的影响。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一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及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MHE组与对照组共检测出29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氨基酸类、有机酸类、有机胺类、碳水化合物类、脂肪酸类和维生素类,MHE组明显上调12种,下调17种,主要富集在鸟氨酸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和芳香氨基酸代谢通路。MHE患者经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治疗前后共检测出80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类、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中药治疗后上调56种,下调24种,差异通路也主要富集在鸟氨酸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和芳香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MHE患者的肠道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细胞亚群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的分析: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5
作者 张凯 史亮 +3 位作者 张同梅 仝丽 魏嵩 李红霞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4-902,共9页
背景与目的 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仍缺乏特异性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背景与目的 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仍缺乏特异性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并结合NSCL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索潜在的免疫治疗相关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接受一线免疫治疗的82例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评估BALF中免疫细胞亚群与疗效的关联,并验证预测模型的敏感性。结果 入组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按照临床诊疗规范进行疗效评价:纳入的82例患者中,48例达到客观缓解,34例未达到。对采集的相关指标与临床治疗最佳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ALF中的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与较好的免疫治疗疗效有关(P<0.05),BALF中的辅助性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与免疫治疗的疗效不佳有关(P<0.05)。结论 BALF中总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可作为晚期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指标,联合其他指标构建的多变量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泡灌洗液 免疫治疗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