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提高医师对肝脏局灶病变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巴特 任阿红 +2 位作者 蒋佳慧 徐辉 杨正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患者的70个病灶,其中有27个HCC病变,15个非HCC恶性病变和28个良性病变。18位不同年资的影像诊断医师参加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受试医师在参加培训前后分别独立判读入组病灶图像并记录结果,包括对入组病灶的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识别和LI-RADS分类。将病变分类为LR-5即可诊断HCC,计算受试医师在LI-RADS培训前后评估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和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准确率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对LI-RADS主要征象和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评估效能及HCC的诊断效能。结果:培训后受试医师对LI-RADS的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的识别效能均较培训前有提升(P值均<0.05),其中对非边缘性廓清、强化包膜以及辅助征象中的无强化包膜识别效能提升较为显著。培训前后受试医师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45.9%、80.9%、60.1%、70.4%、67.4%和55.8%、91.0%、79.5%、76.6%、77.4%(P值均<0.05)。结论:CT LI-RADS专项培训能提升医师对HCC高危人群肝局灶病变的征象评估及诊断能力,其专项培训具有确切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检查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艺 梁宇霆 +1 位作者 马大庆 付亚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84-284,287,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 患者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肾积水模型的建立及SPECT和CT灌注成像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文文 张潍平 +4 位作者 彭芸 杨洋 温洋 张祺丰 杨吉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10-414,F0002,I0001,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肾积水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探讨CT灌注成像对积水肾脏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组,假手术组20只,分离左侧输尿管后直接关腹。模型组30只,选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造成左侧... 目的探索建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肾积水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探讨CT灌注成像对积水肾脏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组,假手术组20只,分离左侧输尿管后直接关腹。模型组30只,选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造成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前两组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比较左肾功能,检验无差异后在术后3月分别行左肾SPECT、CT灌注,以病理检查为佐证,观察两组参数变化,进行CT灌注各项参数和GFR的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建模成功达70%,呈慢性肾积水病理表现,左肾皮髓质CT灌注参数BF、BV、PS均下降,与相应GFR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腰大肌包埋输尿管的模型制作方法具有可行性。CT灌注参数可作为肾功能状态的评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CT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影像表现、病理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春红 马大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3-905,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见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 1 与肺癌的CT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0例肺癌患者的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 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78%(78/100)、60%(60/10... 目的 探讨常见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 1 与肺癌的CT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0例肺癌患者的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 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78%(78/100)、60%(60/100),联合胸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90 例,正确率为90%。结论 ①胸部CT诊断肺癌较血清肿瘤标志物更为准确;②两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记物 肿瘤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输尿管不全梗阻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洋 张潍平 +2 位作者 彭芸 温洋 杨吉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输尿管不全梗阻致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腰大肌组和塑料套管组,每组12只,分别应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及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前后1... 目的 比较两种输尿管不全梗阻致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腰大肌组和塑料套管组,每组12只,分别应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及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前后10周分别对两组样本行核医学肾动态显像及CT灌注扫描,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实质厚度、肾盂前后径、肾皮质及髓质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Y)及表面通透性(PS)等,并以血肌酐、尿素氮、B超及病理检查为佐证,观察两组样本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样本右侧肾脏均呈慢性肾积水表现,血肌酐、尿素氮较术前升高,两组右肾GFR、肾实质厚度以及CT灌注参数BV、BF、PS均较术前下降,但套管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右肾肾盂前后径较术前增大,套管组增大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两种方法制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模型均具可行性.但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模型较为稳固,肾积水效果显著,相比于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肾积水模型的优先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肾积水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下血管成形术治疗重症肢体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岳锋 郭启军 +1 位作者 周玉明 金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3-718,共6页
目的评价膝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重症肢体缺血(CL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0条患肢)接受膝下PTA治疗的下肢CLI患者,统计PTA的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PTA术后的缺血症状缓解情况、治疗血管的通畅情况和大截肢情... 目的评价膝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重症肢体缺血(CL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0条患肢)接受膝下PTA治疗的下肢CLI患者,统计PTA的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PTA术后的缺血症状缓解情况、治疗血管的通畅情况和大截肢情况。结果共针对64条膝下动脉施行PTA,技术成功率为85.94%(55/64);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6/48)。平均随访(16.25±2.65)个月;PTA术后1、3、6、12、24、36个月的1期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2.0%、85.7%、79.0%、75.8%、59.8%、29.9%;保肢率分别为92.0%、92.0%、89.7%、86.4%、82.1%、72.9%。50条患肢中,1、3、6个月时的缺血症状缓解率分别为42.00%(21/50)、70.21%(33/47)和86.36%(38/44)。结论膝下PTA治疗CLI技术可行,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CLI的静息痛症状、促进肢体溃疡的愈合,避免大截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缺血 膝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和SPECT对兔膀胱输尿管反流模型致肾脏积水的肾功能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冯磊 张潍平 +7 位作者 彭芸 韩文文 杨洋 于静 林德富 刘勇 张祺丰 杨吉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对兔膀胱输尿管反流模型所致积水肾脏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将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0只,打开膀胱后直接关闭伤口,模型组30只,打开膀胱后选择左输...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对兔膀胱输尿管反流模型所致积水肾脏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将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0只,打开膀胱后直接关闭伤口,模型组30只,打开膀胱后选择左输尿管内口,完全切开黏膜下输尿管及部分壁内段输尿管。术前两组行VCU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反流,术后1个月两组行VCU检查,验证反流模型是否成功。两组成功模型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行左肾CT灌注成像和SPECT检查,前者测得肾脏皮质及髓质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后者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达峰时间(Tb)及半排时间(T1/2)等参数,以病理检查为佐证,进行CT灌注扫描和SPECT各项参数的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建模成功率为80%;模型组建模成功率为66.7%。术前两组BV、BF、MTT、PS、GFR、Tb及T1/2元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模型组BV、BF、PS及GFR较术前有不同程度下降,Tb及T1/2延长,MTT变化不显著;术后6个月模型组BV、BF、PS及GFR明显下降,鸭及T1/2较前延长,MTT无明显变化。BF、BV、PS与GFR有正相关(P〈0.05);MTT与GFR元相关性。病理结果显示左侧积水肾脏体积缩小,肾盂、输尿管扩张,肾实质瘢痕表现为肾髓质纤维化的间质性肾炎。结论在输尿管反流模型中,CT灌注参数中的皮髓质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与SPECT测得的相应GFR有高度正相关,可作为肾功能状态的评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输尿管返流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模型 动物 水肿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测定椎体序列不规则性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体骨折的独立预测价值
8
作者 陈疆红 何青 +1 位作者 P.C.Pettersen L.B.Tanko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评测腰椎前凸程度和(或)椎体序列不规则性对于腰椎骨折危险性是否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72例绝经后妇女,平均随访7.5年,其中36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生椎体骨折(对照组),另36例至少发生一个腰椎骨折(研究组)。此两组基础数据在年... 目的评测腰椎前凸程度和(或)椎体序列不规则性对于腰椎骨折危险性是否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72例绝经后妇女,平均随访7.5年,其中36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生椎体骨折(对照组),另36例至少发生一个腰椎骨折(研究组)。此两组基础数据在年龄、BMI、L1~L4BMD(DEXA)、吸烟史以及体育锻炼方面均匹配。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腰椎侧位X线平片进行分析,评价腰椎前凸程度和椎体序列不规则性。结果基础数据显示,研究组的椎体序列不规则性明显高于对照组(1.5×10-3vs2.0×10-3,P=0.002);而两组间的腰椎前凸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资料显示研究组椎体序列不规则性明显增加(2.8×10-3,P<0.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4×10-3,P=0.58)。结论计算机测定椎体序列不规则性对椎体骨折有预测价值,而不依赖于BMD,可作为对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危险性评价的有价值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椎体序列 脊柱前凸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部正位体层摄影的效果与质量控制(附50例照片分析)
9
作者 周大桂 王澜 牛玉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喉部正位体层摄影 洗像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ix Sigma方法分析心脏双斜位摄影的效果与质量控制
10
作者 周大桂 王澜 牛玉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SixSigma方法 分析 心脏双斜位摄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