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某医科大学台湾省籍学生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新义 西英俊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等院校台湾省籍学生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卫生状况,研究该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台湾省籍学生30名,内地学生(对照组)49名,以UCLA孤独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等院校台湾省籍学生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卫生状况,研究该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台湾省籍学生30名,内地学生(对照组)49名,以UCLA孤独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卫生状况问卷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台湾省籍学生与内地学生的交往焦虑、心理卫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独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台湾省籍学生的交往焦虑、心理卫生整体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孤独水平偏高。走出孤独对提高台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籍学生 心理卫生 孤独 交往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钟欣 陶然 +2 位作者 祖思 沙莎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1日—2008年7月31日收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的51例14~25岁的网瘾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选取28名网瘾青少年作为实验组,参加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1日—2008年7月31日收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的51例14~25岁的网瘾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选取28名网瘾青少年作为实验组,参加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余23例为对照组未参加该团体心理干预。实验组成员参加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至少6次,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均参加治疗中心的其他治疗。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马氏量表IV版本1(Mach Scale IV version1),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作干预前、干预后即时、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情况的测查。结果1)实验组OCS中各维度及总分、FAD中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总的功能分量表、PSSS总分和马氏量表IV版本1总分在干预前、后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时相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仅OCS各维度及总分在干预前、后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时相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OCS总分及社交安慰维度、FAD角色及总的功能分量表和PSSS总分在干预后3个月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不仅对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瘾总体情况和社交安慰方面有显著改善,而且对家庭功能的角色、总的功能及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的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青少年 团体心理干预 家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钟欣 陶然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69-572,共4页
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用户出现了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自美国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开始研究这些问题并首次提出网络成瘾症的定义后,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关注,并从病理学、行为学或医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名称或... 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用户出现了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自美国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开始研究这些问题并首次提出网络成瘾症的定义后,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关注,并从病理学、行为学或医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名称或定义。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心理学者的认知行为治疗和团体咨询以及国内心理学家对网络成瘾的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团体咨询和"五位一体"的综合干预研究,并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的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心理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设视角下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践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新义 杨凤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7-538,共2页
本文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化角度入手,论述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以新疆克拉玛依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状况为例,探索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化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 心理健康服务 社会化 心理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询者中心疗法用于哀伤心理辅导——附典型案例分析
5
作者 孙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78-1779,1782,共3页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亲人的亡故属于一种创伤性的应激事件,丧亲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但可能以各种身心症状为主诉去社区医院就诊,因此社区医生对这些问题的识别、诊断、咨询和治疗技术的掌握很重要。哀伤辅导...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亲人的亡故属于一种创伤性的应激事件,丧亲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但可能以各种身心症状为主诉去社区医院就诊,因此社区医生对这些问题的识别、诊断、咨询和治疗技术的掌握很重要。哀伤辅导技术是社区医生在工作中经常能用到的一种技术,本文针对案例对询者中心疗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法 哀伤 患者中心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中文版在我国应用状况的系统回顾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辉 孙佳慧 杨凤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277-4282,共6页
目的通过系统回顾10年来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中文版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探讨该工具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以"Chinese""AUDIT"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EBSCO、Springer、Psyc Info、First Search等数据库... 目的通过系统回顾10年来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中文版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探讨该工具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以"Chinese""AUDIT"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EBSCO、Springer、Psyc Info、First Search等数据库;以"中国""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VIP;时间限定为2005年1月—2014年12月。结果共检索到有关AUDIT中文版的翻译、效度或应用研究的文献共32篇,其中AUDIT中文版筛查酒精使用障碍界限值与信效度研究的文献共4篇,界限值为7~13分,筛查酒精使用障碍的灵敏度为85.7%~97.0%,特异度为63.0%~93.4%。AUDIT中文版用于筛查酒精使用障碍的相关文献中,调查对象包括病人、医护人员、居民、学生、特殊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数文献调查对象均同时纳入男性和女性。从年龄上看,调查对象多为15~65岁青中年。多数文献探讨了影响饮酒行为的人文社会因素,结果表明酒精使用障碍与心理状况、精神问题、生活事件、学历、经济状况、对酒精相关问题的认知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 AUDIT中文版筛查酒精使用障碍者有效性较高,但其界限值尚未统一,且现有研究纳入的调查对象过于集中,尚缺乏对女性和老年人等人群及国际认可的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相关障碍 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 界限值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焦虑、抑郁症状及自杀风险调查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辉 陈鹤元 杨凤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自杀风险,为此类精神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调查对1992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用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筛查酒精滥用,初级保... 目的: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自杀风险,为此类精神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调查对1992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用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筛查酒精滥用,初级保健精神障碍患者健康问卷中的抑郁分量表(PHQ-9)和焦虑分量表(PHQ GAD-7)筛查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筛选问卷筛查自杀风险。结果:筛查出酒精滥用阳性者298例,酒精滥用比为15.1%。酒精滥用者抑郁症状阳性比53.4%、焦虑阳症状性比35.9%、自杀风险比5.7%,均高于非滥用者(阳性比分别是42.3%、27%、3.2%,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酒精滥用筛查时要注意对相关精神卫生问题的评估和诊断,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滥用 焦虑 抑郁 自杀风险 新疆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转非人群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子元 杨凤池 +3 位作者 姚怡明 石扩 张辉 裴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105-4107,4113,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农转非人群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探讨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4—7月选择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13个社区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农转非人员,共发放问卷450份,当天回收问卷,共回收有... 目的调查北京市农转非人群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探讨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4—7月选择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13个社区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农转非人员,共发放问卷450份,当天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回收率为86.0%,调查问卷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区基本信息调查表。结果北京市农转非人群的自我效能感得分〔(26.2±6.4)分〕低于全国常模〔(28.6±5.2)分〕(t=-7.332,P<0.001)。北京市农转非人群积极应对方式得分〔(2.6±0.7)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2.1±0.6)分〕(t=15.262,P<0.001)。北京市农转非人群自我效能感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23,P<0.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r=-0.08,P=0.117)。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有回归关系(β=0.195,t=4.131,P<0.001)。结论农转非人群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认识不全面,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程度有限。农转非人群对于新生活没有清晰的设想,自我效能感需要提高。农转非人群要完全融入城市生活,适应城市居民的身份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数据收集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社会支持与知觉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29
9
作者 郭颖 马含俏 +2 位作者 曾佳 杨璐 张曼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护士群体在知觉压力得分正常组和危险组间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差异,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对于知觉压力的预测作用。方法使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 目的探讨护士群体在知觉压力得分正常组和危险组间的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差异,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对于知觉压力的预测作用。方法使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1 354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考察社会支持在护士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压力正常组和压力危险组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知觉压力[(24.82±8.39)分]与积极情绪调节策略[(65.76±10.06)分]、主观支持[(24.02±4.77)分]、客观支持[(9.55±2.99)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7.94±1.84)分]呈负相关(r=-0.295,P<0.01;r=-0.306,P<0.01:r=-0.196,P<0.01;r=-0.306,P<0.01),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42.53±8.75)分]呈正相关(r=0.472,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的多数维度对知觉压力的水平具有显著预测性。中介作用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及知觉压力关系的中介效应均为部分中介效应,在自我责备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8%,在灾难化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9%,在积极重新关注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1%,在积极重新评价与知觉压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P均<0.05)。结论选择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情况较好的护士,其知觉压力水平较低;倾向采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护士,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知觉压力水平。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对知觉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绪 调节策略 社会支持 知觉压力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