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对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对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共纳入106例患者,每组53例。主要研究指标为拔管后30 min至术后7d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发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麻醉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拮抗药氟马西尼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时间、延迟拔管发生率及术后48 h患者恢复质量[采用术后康复质量15条(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问卷评估]。结果共有103例患者(R组51例,P组52例)完成研究。R组和P组术后7d内POD发生率分别为5.88%和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9.60%,9.80%)较P组(53.85%,25.00%)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0.042)。R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素使用率明显低于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3,)。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氟马西尼使用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不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率,不增加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也不影响患者恢复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患者70例,男57例,...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患者70例,男57例,女13例,年龄18~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RAS组(E组,n=31)和对照组(C组,n=39)。ERAS组基本要素包括:术前积极宣教、取消常规肠道准备、术前2h摄入含糖饮料、术中体温监测、优化液体管理、避免或减少放置引流、多模式镇痛、术后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等。记录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2、6、12和24 h 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E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和首次普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中实施ERAS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质量。展开更多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能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降低住院费用,从而达到更满意的医疗效果。一组国际食管癌外科管理专家针对食管切除术,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及其证据水平,最终制定了共39个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能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降低住院费用,从而达到更满意的医疗效果。一组国际食管癌外科管理专家针对食管切除术,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及其证据水平,最终制定了共39个部分的《食管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指南:加速康复外科协会推荐》。这是针对食管切除术ERAS的第一个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模式下对ERAS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开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诠释其中重点推荐内容及热点问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对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共纳入106例患者,每组53例。主要研究指标为拔管后30 min至术后7d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发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麻醉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拮抗药氟马西尼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时间、延迟拔管发生率及术后48 h患者恢复质量[采用术后康复质量15条(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问卷评估]。结果共有103例患者(R组51例,P组52例)完成研究。R组和P组术后7d内POD发生率分别为5.88%和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9.60%,9.80%)较P组(53.85%,25.00%)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0.042)。R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素使用率明显低于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3,)。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氟马西尼使用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不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率,不增加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也不影响患者恢复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患者70例,男57例,女13例,年龄18~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RAS组(E组,n=31)和对照组(C组,n=39)。ERAS组基本要素包括:术前积极宣教、取消常规肠道准备、术前2h摄入含糖饮料、术中体温监测、优化液体管理、避免或减少放置引流、多模式镇痛、术后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等。记录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2、6、12和24 h 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E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和首次普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中实施ERAS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文摘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能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降低住院费用,从而达到更满意的医疗效果。一组国际食管癌外科管理专家针对食管切除术,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及其证据水平,最终制定了共39个部分的《食管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指南:加速康复外科协会推荐》。这是针对食管切除术ERAS的第一个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模式下对ERAS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开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诠释其中重点推荐内容及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