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勤学建树育人 奉献麻醉人生——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李树人教授
1
作者 李彦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79-481,共3页
李树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2月生于辽宁丹东。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北京分会主任委员,全... 李树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2月生于辽宁丹东。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北京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麻醉疼痛治疗学组组长,国家基本药物评定麻醉专业委员,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医师协会理事,首都医科大学麻醉中心教研室主任。擅长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的治疗,在急救、心肺脑复苏、临床麻醉等方面造诣颇深,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麻醉专家。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麻醉与复苏分册》、《首都医药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并任《中华医学杂志》与《中华外科学杂志》编审,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友谊医院 麻醉科 李树人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专家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欣 王强 +3 位作者 王增春 李彦平 田鸣 李树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由于不少康复患者仍然需要接受手术和慢性疼痛治疗,因此,麻醉医师在康复专科医院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利用综合医院麻醉医师培训的经验,结合康复专科医院患者及手术特点,制定有效的规范化培训计划,是保证培养出符合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 由于不少康复患者仍然需要接受手术和慢性疼痛治疗,因此,麻醉医师在康复专科医院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利用综合医院麻醉医师培训的经验,结合康复专科医院患者及手术特点,制定有效的规范化培训计划,是保证培养出符合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要求的必由之路。具体实施方法有:①完善考核制度;②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提高培训质量;③针对康复专业特点,制定相应培训规划;④着眼康复专业,兼顾其他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麻醉学 继续教育 住院医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在全身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明华 薛富善 +8 位作者 冯艺 罗爱林 郭曲练 王亚平 艾登斌 刘功俭 段开明 欧阳文 汪赛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25μg·kg^(-1)(A组)或阿芬太尼4μg·kg^(-1)(B组)+丙泊酚2 mg·kg^(-1)+罗库溴铵0.8 mg·kg^(-1)。术中麻醉维持以七氟烷+芬太尼(A组)或阿芬太尼(B组)+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相关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阿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效应明显优于芬太尼(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及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阿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血压、心率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芬太尼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新民 许幸 +4 位作者 贾乃光 李士忠 田鸣 李青 李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0-692,共3页
目的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为对照,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方法,随机入组122例患者,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目的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为对照,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方法,随机入组122例患者,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组(研究组)和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感觉阻滞上界达T8或T10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范围,术后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消失时间、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满意度。结果麻醉失败3例,术中改变麻醉方案1例。实际完成病例数:研究组58例,对照组60例。麻醉有效性:两组药物达到T8麻醉平面的时间为15min(中位数);达到T10的时间研究组为15min,对照组为10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平面最高达到T2,最低在T12,多数在T5~T10。在用药后30min,两组多数患者(83.63%~88.33%)的运动阻滞处于改良Bromage评分2级或3级。停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消失的时间研究组平均(中位数)为210min,对照组平均为180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感觉阻滞消失的时间在300min。安全性:研究药物使用前后对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的观察显示,对照组有1例发生ALT改变(增高至152u/L)、3例发生头晕、恶心、耳鸣、双腿麻木、不适、烦躁等不良反应,未经特别处理自行恢复。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有相似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有效性 安全性 硬膜外麻醉 麻醉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柯敬东 韩威 +1 位作者 郑飞 田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9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用1%罗哌卡因10 ml进行胆囊床喷洒;Ⅱ组用1%罗哌卡因5 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再用1%罗哌卡因5 ml对三...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9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用1%罗哌卡因10 ml进行胆囊床喷洒;Ⅱ组用1%罗哌卡因5 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再用1%罗哌卡因5 ml对三个切口进行局部注射,Ⅲ组为对照组。记录术后1、2、4、6、12、24 h的VAS。结果术后1、2、4 h时,Ⅰ组和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Ⅲ组(P<0.05),且Ⅱ组的VAS显著低于I组(P<0.05)。术后6 h时,Ⅰ组和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Ⅲ组需要哌替啶镇痛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能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患者亲体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梁 张晔 +3 位作者 丁冠男 田鸣 孙丽莹 朱志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7-961,共5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60例接受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儿,男32例,女28例,年龄6~30个月。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甲基强的松龙1mg/kg、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2~5μg/kg、丙泊酚2~3m... 目的总结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60例接受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儿,男32例,女28例,年龄6~30个月。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甲基强的松龙1mg/kg、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2~5μg/kg、丙泊酚2~3mg/kg和罗库溴铵0.6~1.0mg/kg进行快速诱导;无外周静脉通路的患儿可先肌肉注射氯胺酮5~8mg/kg和阿托品0.02mg/kg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采用持续吸入2%~3%七氟醚、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2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患儿肝血管阻断前即刻、阻断后即刻、无肝期30min、再灌注后即刻、新肝期1h和术毕的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体温、尿量、血糖(Glu)、血乳酸(Lac)和血电解质等。结果 60例患儿均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并能顺利拔管。患儿预充氧后缺氧安全时限明显降低,易发生气道痉挛,经鼻插管更易出现插管失败和面罩通气困难。与阻断前即刻比较,阻断后即刻患儿HR明显增快、CVP明显降低(P〈0.01),但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即刻患儿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伴有CVP的明显增高(P〈0.05或P〈0.01);新肝期患儿HR明显减慢(P〈0.01);无肝期30min至术毕患儿体温均明显降低(P〈0.01);无肝期至术毕激活凝血时间(SonAC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凝集速率(CR)水平和血小板功能(PF)水平逐渐减低(P〈0.05或P〈0.01),Na+水平逐渐升高(P〈0.01),K+水平明显降低(P〈0.01),再灌注后即刻至新肝期1h时Glu和Lac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有其特殊性,其中气道和呼吸系统的评估与管理最为关键,无肝期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发生,新肝期应维持适宜的凝血功能以避免肝动脉血栓的发生,还应及时纠正电解质、酸碱和体温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亲体供肝 小儿肝移植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5例肾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志荣 李树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是近40年发展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各种生命器官的终末期功能衰竭.自1954年Marry施行双胞胎间肾移植成功后,肾移植例数逐年增多.特别是80年代环孢菌素A的广泛应用,使器官移植后的感染、排异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存...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是近40年发展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各种生命器官的终末期功能衰竭.自1954年Marry施行双胞胎间肾移植成功后,肾移植例数逐年增多.特别是80年代环孢菌素A的广泛应用,使器官移植后的感染、排异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存活率显著提高.肾移植是移植数量最多、存活率最高的一种器官移植.我院自1973年至2002年5月共行肾移植2 605例,1年存活率为90%左右,5年存活率为70%左右.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手术 麻醉 临床资料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陶星 李树人 赵志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研究丙泊酚麻醉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  2 8例择期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依据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Ⅰ组 ,1 3例 )和丙泊酚组 (Ⅱ组 ,1 5例 )。Ⅰ组间断静注芬太尼... 目的 研究丙泊酚麻醉对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  2 8例择期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依据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Ⅰ组 ,1 3例 )和丙泊酚组 (Ⅱ组 ,1 5例 )。Ⅰ组间断静注芬太尼加 1 %异氟醚吸入 ;Ⅱ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加 1 %异氟醚吸入。分别于入手术室 (T0 )、麻醉诱导平稳后 (T1 )、手术结束即刻 (TST)、术后 4h(T4)、8h(T8)、1 2h(T1 2 )、2 4h(T2 4)和 4 8h(T48)抽静脉血 2ml测定cTnT。结果 两组患者T0 和T1 时cTnT正常 ,术后则显著性升高 ,高峰都出现在术后 8h。两组之间相比 ,虽然丙泊酚组在大多数时间点上 (术后即刻~术后 2 4h)cTnT值比芬太尼组稍低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临床剂量的丙泊酚能减轻心脏手术对心肌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 不停跳冠脉搭桥 围术期 心肌肌钙蛋白T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围术期麻醉和管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玉华 崔伟华 +1 位作者 董鹏 田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与开腹手术比较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与10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观察人工气腹前(开腹组手术开始前)、人工气腹后20min(开腹组手术切皮后20min)、分离... 目的与开腹手术比较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与10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观察人工气腹前(开腹组手术开始前)、人工气腹后20min(开腹组手术切皮后20min)、分离肿瘤时和肿瘤切除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与人工气腹前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在人工气腹后20min、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HR)较插管后明显增快(P<0.05)。与手术开始前比较,开腹组患者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使用降压药、升压药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天数与开腹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麻醉所承担的风险与开腹手术相似,但创伤小,住院天数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麻醉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EA用于肾移植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晔 李树人 张利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59-261,共3页
为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ESA) 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的效果,对22 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病人,使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A 组) ,并与22 例连续硬膜外阻滞(B 组) 进行比较。结果:A 组麻醉起效快〔T8 阻滞... 为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ESA) 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的效果,对22 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病人,使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A 组) ,并与22 例连续硬膜外阻滞(B 组) 进行比较。结果:A 组麻醉起效快〔T8 阻滞时间(2 .9 ±1 .1) min〕,与B 组〔(9 .0 ±1 .9) min〕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1) ;2 组对循环系统影响相似( P>0 .05) 。A 组病人无1 例主诉术后头痛。结果提示: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麻醉 CE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华 董鹏 田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75岁及以上ASAⅡ~Ⅲ级,择期行单侧下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记录脊麻或硬膜外给药前...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75岁及以上ASAⅡ~Ⅲ级,择期行单侧下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记录脊麻或硬膜外给药前、给药后15min和术毕时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和改良Bromage运动分级。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液体输入量、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人数,需要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的病例数。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个时间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止血带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滨 田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麻醉深度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诱导期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血流动力学变化 麻醉状态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米诺供肝辅助式肝移植的麻醉处理五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梁 田鸣 朱志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2-1124,共3页
多米诺供肝辅助式肝移植(Domino donor auxiliary liver transplantation,DDALT)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一种肝脏移植新术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肝严重缺乏的困境,对围术期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完成D... 多米诺供肝辅助式肝移植(Domino donor auxiliary liver transplantation,DDALT)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一种肝脏移植新术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肝严重缺乏的困境,对围术期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完成DDALT 5例,现将其术中麻醉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脏移植 术中麻醉 麻醉管理 donor DOMINO 经验总结 新肝期 auxiliary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肺复张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影响
14
作者 朱琛 仇一然 +3 位作者 王丹阳 杨佳鑫 陶明怡 李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肺复张技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4年6—11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肺复张技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4年6—11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肺复张组(U组)和手法肺复张组(C组),每组30例。两组于术前5 min、气管插管后5 min、术毕5 min及拔管后1 h行肺部超声检查,记录肺部超声评分(LUS),并在气管插管后5 min、术毕5 min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肺复张和手法肺复张,同时记录肺复张时呼吸力学相关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驱动压(ΔP)、动态肺顺应性(Cdyn)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记录气管插管后5 min、术毕5 min及拔管后1 h肺不张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5 min比较,气管插管后5 min和术中5 min两组LUS明显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后5 min比较,术毕5 min两组LUS明显降低(P<0.05)。与术毕5 min比较,拔管后1 h两组LUS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U组术毕5 min及拔管后1 h LUS和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毕5 min时Ppeak、Pplat、ΔP均明显降低(P<0.05),Cdyn及PaO_(2)/FiO_(2)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肺复张技术可实时监测肺泡复张,有助于改善呼吸力学相关参数,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肺复张 肺部超声 肺叶切除术 肺不张 呼吸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闭式氧化亚氮麻醉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槐庆元 李树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1-203,共3页
25例择期手术病人采用紧闭式氧化亚氮麻醉方法。术中持续监测呼气末氧和氧化亚氮浓度、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循环指标。术中观察紧闭式麻醉后呼末氧化亚氮、氧浓度变化。结果:紧闭式麻醉1、2、3h后氧化亚氮浓度分别为52.7%... 25例择期手术病人采用紧闭式氧化亚氮麻醉方法。术中持续监测呼气末氧和氧化亚氮浓度、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循环指标。术中观察紧闭式麻醉后呼末氧化亚氮、氧浓度变化。结果:紧闭式麻醉1、2、3h后氧化亚氮浓度分别为52.7%、56%、64.9%;氧浓度为42.1%、34.4%、30.8%。随麻醉时间的延长,气道压力先降后回升,约3h恢复至紧闭式麻醉前的水平。紧闭式麻醉前后在本组观察时间内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无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紧闭式麻醉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麻醉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树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63-564,共2页
目前麻醉学已进入一个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经典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手术科室的发展,并为广大病人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新的麻醉技术和短效... 目前麻醉学已进入一个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经典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手术科室的发展,并为广大病人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新的麻醉技术和短效麻醉药物的应用与研究,新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应用普及,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深刻改变着我国麻醉学的面貌。应该看到,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还不平衡,还应不断努力、拼搏、创新,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科 多中心临床研究 经典理论 手术科室 生活质量 专科医师 住院医师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芬太尼和氟哌啶静注对吸入七氟醚快速麻醉诱导的影响
17
作者 赵志丹 庞杰 李树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53-255,共3页
为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和氟哌啶对吸入七氟醚快速麻醉诱导的影响。分别于吸入七氟醚后5min(第1组)和吸前2min(第2组)静注小剂量芬太尼(2μg/kg)及氟哌啶(0.1mg/kg)。结果:病人意识消失时间第1组(87... 为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和氟哌啶对吸入七氟醚快速麻醉诱导的影响。分别于吸入七氟醚后5min(第1组)和吸前2min(第2组)静注小剂量芬太尼(2μg/kg)及氟哌啶(0.1mg/kg)。结果:病人意识消失时间第1组(87±37)s,第2组(39±11)s(P<0.01);深呼吸次数第1组(14.0±5.3)次;第2组(4.0±0.7)次(P<0.01)。2组病人诱导及插管过程中循环反应相对较小。提示:在小剂量芬太尼及氟哌啶静注基础上吸入七氟醚继续行麻醉诱导其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吸入诱导 芬太尼 氟哌啶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80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 刘缚鲲 +7 位作者 刘世江 每晓鹏 王霞 武晓丽 许智鸿 赵二贤 邵刘佳子 侯海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5,共9页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已经与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性质相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关并...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已经与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性质相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内镜手术 消化 专家 手术操作 内镜治疗 相关并发症 内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不同麻醉方法胃次全切除术中血糖、乳酸、总蛋白、血球压积的观察
19
作者 么玉霞 李树人 张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与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胃次全切除术中血糖、乳酸、总蛋白、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糖在硬膜外麻醉后90min较麻醉前非常显著升高(P<0.01),在静吸复合全麻45、90min较麻醉前均... 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与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胃次全切除术中血糖、乳酸、总蛋白、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糖在硬膜外麻醉后90min较麻醉前非常显著升高(P<0.01),在静吸复合全麻45、90min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尤以90min为著(P<0.01)。乳酸在硬膜外麻醉后45、90min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静吸复合全麻后45、90min较麻醉前均有非常显著升高(P<0.001)。总蛋白、血球压积在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前、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麻醉 血糖 乳酸 总蛋白 血球压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辰 张丽 +4 位作者 马超 刘红菊 刘栩铭 张珂浦 王腾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疼痛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对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传统的疼痛治疗措施种类繁多,但各具有其局限性。目前,数字疗法正蓬勃发展,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疼痛治疗领域展现出较大潜力。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头戴式设备等... 疼痛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对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传统的疼痛治疗措施种类繁多,但各具有其局限性。目前,数字疗法正蓬勃发展,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疼痛治疗领域展现出较大潜力。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头戴式设备等辅助工具,为使用者构建一个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参与的三维虚拟世界,从而让使用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认识,为疼痛治疗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慢性疼痛 虚拟现实技术 数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