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某高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新 王淑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153-155,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某高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2023年北京某高校940名女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心理评分分为研究组(有心理问题)和对照组(无心理问题)。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了解北京某高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2023年北京某高校940名女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心理评分分为研究组(有心理问题)和对照组(无心理问题)。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北京某高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940名女教职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480名,发生率为51.06%。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工作年限、睡眠质量、运动情况、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收入水平、体检情况均是高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工作年限、睡眠质量、运动情况、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收入水平、体检情况均是高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高校应重视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女教职工 体检异常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改变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伟 赵伟秦 卢德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改变及水通道蛋白4(AQP4)、内皮细胞屏障抗原(EBA)、成熟神经细胞核抗原(Neun)、层黏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实验组(42只),实验组根据缺血2 h再灌...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改变及水通道蛋白4(AQP4)、内皮细胞屏障抗原(EBA)、成熟神经细胞核抗原(Neun)、层黏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实验组(42只),实验组根据缺血2 h再灌注时间分为30 min,3、6、12、24、48、72 h,每个时间点6只,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细胞酸性蛋白、Neun、EBA、AQP4、laminin的变化。结果早期神经元皱缩、肿胀,后期嗜酸性变和坏死;星形胶质细胞早期肿胀、断裂、坏死,后期增生;血管早期水肿、管壁破坏,后期血管结构重建和增生。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Neun在6 h明显减少,之后进行性减少;laminin在6 h减少,72 h重新增加;AQP4在30 min减少,12 h最低,24 h重新增加;EBA在3 h减少,48 h最少,72 h后恢复。结论Neun、AQP4、laminin、EBA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水孔蛋白类 神经元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
作者 王得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04-1206,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 慢性 急性 诊断和治疗 脑病 病毒感染性疾病 炎症 原则 角度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4
作者 王得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02-1204,共3页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 细菌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心源性认知障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拥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1-604,共4页
认知障碍是指学习、记忆及思维判断等方面出现异常,根据认知障碍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两类;痴呆根据病因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变性病相关的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D)等非变性病痴呆。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CVD)是... 认知障碍是指学习、记忆及思维判断等方面出现异常,根据认知障碍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两类;痴呆根据病因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变性病相关的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D)等非变性病痴呆。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CVD)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认知障碍在CVD患者中常见。国外报道在心脏病诊所就诊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肺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4天内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韩燕飞 杨毅 张拥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4天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HbA_(1c)、发病24 h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治疗前... 目的分析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4天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HbA_(1c)、发病24 h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治疗前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总数、血沉、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数据。根据治疗前HbA_(1c)水平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HbA_(1c)<6.5%,6.5%≤HbA_(1c)≤8.0%,HbA_(1c)>8.0%),比较三组上述指标。结果发病第14天,HbA_(1c)>8.0%组NIHSS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HbA_(1c)>8.0%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相较于HbA_(1c)<8.0%,HbA_(1c)>8.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脑卒中 神经功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罗丽华 王康 +2 位作者 韩燕飞 刘力苇 李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855-1857,共3页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是以不自主双眼闭合并睁开费力为特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多数成年起病,女性多发。症状通常是由压力、疲劳、强烈的光照或个人因素等引起的。通常病情进展缓慢,晚期患者可出现功能性...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是以不自主双眼闭合并睁开费力为特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多数成年起病,女性多发。症状通常是由压力、疲劳、强烈的光照或个人因素等引起的。通常病情进展缓慢,晚期患者可出现功能性盲影响生活,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肉毒毒素注射、外科手术、系统性和眼部药物以及中医药治疗。肉毒菌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效果较满意但有一定适应证,适用于对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无效患者。药物治疗疗效甚微,中医药治疗有一定治疗效果,经颅磁刺激可改善患者症状。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解剖学、生理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痉挛 发病机制 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 肌肉切除 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素蛋白3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8
作者 易立 脱厚珍 +3 位作者 郭芳 赵媛 王琦 陈滢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正五聚素蛋白3(pentraxin 3,PTX3)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20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正常饮食组,每...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正五聚素蛋白3(pentraxin 3,PTX3)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20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正常饮食组,每组10只。饲养16周后行主动脉超声检查,处死后取主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PTX3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后,分别与不同浓度ox-LDL(0、20、50、100mg/L)共同孵育,选增殖最明显100mg/L ox-LDL作为实验组,并以正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对照组。检测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程度,PTX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饮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较正常饮食组严重[(29.71±2.07)%vs(3.26±0.81)%,P<0.01]。实验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PTX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PTX3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与脂质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素蛋白3 脂蛋白类 LDL 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E类 小鼠 基因敲除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脑血管病人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丁永芹 李继梅 +2 位作者 张拥波 王佳伟 郑一宁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血压的影响,了解其是否适合脑血管病偏瘫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使用。方法比较28例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值分别为18.0±3.1 kPa(135.25±23.46 mm... 目的观察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血压的影响,了解其是否适合脑血管病偏瘫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使用。方法比较28例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值分别为18.0±3.1 kPa(135.25±23.46 mmHg)和18.5±11.8 kPa(138.11±88.84 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舒张压的值分别为10.4±7.48 kPa(78.75±56.76 mmHg)和10.5±1.47 kPa(79.25±10.95)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可引起收缩压升高,此装置不适合收缩压高的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 脑卒中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丘脑梗死二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洋 许春伶 +2 位作者 赵伟秦 姜彬 李继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4期28-3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以突发嗜睡、反应迟钝入院,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Korsakoff遗忘综合征和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头颅MRI均示双侧丘脑...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以突发嗜睡、反应迟钝入院,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Korsakoff遗忘综合征和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头颅MRI均示双侧丘脑急性脑梗死。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调节血脂等治疗,病情好转,但遗留不同程度认知功能减退。结论临床同时发生双侧丘脑梗死的病例较少见,易误诊,且该病一般预后不良,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脑梗死 磁共振检查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相互作用新认知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曼 高晓玉 +2 位作者 韩燕飞 赵媛 张拥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39,共3页
近年来,脑心间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心脏病学。我们重点讨论心功能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及脑功能障碍并发的心脏损害,以提高对脑心相互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心室功能障碍 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高龄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尚延昌 王淑辉 +6 位作者 高中宝 周波 郭艳娥 王炜 解恒革 王振福 吴卫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人群中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明确糖尿病对于高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有记忆力障碍主诉的80岁以上高龄老...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人群中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明确糖尿病对于高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有记忆力障碍主诉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采集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和神经心理量表测定,明确不同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及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86病例,其中正常组60例(21.0%),MCI组85例(29.7%),痴呆组141例(49.3%)。糖尿病在正常组患病率为8.33%(95%CI 18.5%~30.3%),MCI组23.53%(95%CI 14.4%~36.3%),痴呆组为29.79%(95%CI 21.5%~40.3%)。糖尿病患病率在正常组与痴呆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与MMSE(r=-0.154,P=0.00924)和CDT(r=-0.155,P=0.0115)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显著相关(P<0.05)。结论在高龄痴呆病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与认知功能减退具有显著相关性,积极控制糖尿病对于高龄痴呆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龄老人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不稳定斑块 被引量:2
13
作者 易立 赵日光 王得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关键词 受体 LDL 动脉硬化 细胞凋亡 不稳定宽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瑞安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秀琴 崔丽英 +2 位作者 王拥军 贾建平 王得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FDP)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症状发生在72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至FDP或安慰剂2个治疗组,治疗10d。除研究用药外,...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FDP)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症状发生在72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至FDP或安慰剂2个治疗组,治疗10d。除研究用药外,两组均同时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常用的药物。有效性终点为治疗11d及21d时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指标为实验室检查、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自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在4个中心共入选200例患者,FDP组101例,安慰剂组99例。治疗11d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62)。21d时FDP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安慰剂组(P=0.0438)。FDP组除5例发生注射部位相关的疼痛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FDP治疗症状发生在72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1 6-二磷酸果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二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洪连 赵亚明 +2 位作者 赵伟秦 李继梅 杜莹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脑梗死并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但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左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其中...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脑梗死并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但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左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其中例1经胸部CT检查证实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并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及对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例2住院期间发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2例皆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痊愈。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是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及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可减少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激状态所致皮质-间脑综合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启蓂 刘占东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人的大脑在长期严重的精神压力下,不仅会引起焦虑、忧郁等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代谢‐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功能以及内脏功能失调的表现。根据6种不同类型的下丘脑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论证长期... 人的大脑在长期严重的精神压力下,不仅会引起焦虑、忧郁等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代谢‐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功能以及内脏功能失调的表现。根据6种不同类型的下丘脑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论证长期慢性应激状态可能导致的不同类型的下丘脑综合症,建议使用皮质‐间脑综合征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间脑综合征 下丘脑综合征 长期应激状态 大脑皮质 下丘脑 内分泌 自主神经 免疫功能 内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见习教学中脑血管病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聃 张拥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脑血管病属临床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对个人及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1].在我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位;在农村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列死亡原因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 脑血管病属临床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对个人及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1].在我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位;在农村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列死亡原因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常见死因的第二位.国内在2013年针对7个大中城市和21省的农村神经病学流调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年发病率为219/10万,死亡率为166/10万,时点患病率为719/10万;而在农村地区,以上数值分别为15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3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2].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3/4存在着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临床实践 临床见习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特殊临床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玲 李继梅 徐忠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0-420,共1页
关键词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特殊临床表现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癫癎持续状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文清 潘映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卒中后癫持续状态与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0例卒中后癫与 2 4例卒中后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对二者在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癫持续状态患者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 目的 探讨卒中后癫持续状态与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0例卒中后癫与 2 4例卒中后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对二者在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癫持续状态患者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与非持续状态患者无明显差异 ,前者病灶损及皮质者 6 2 .5 % ( 15 2 4 ) ,有昏迷者 33.3% ( 8 2 4 ) ,病灶范围 >2cm者 5 8.3% ( 14 2 4 ) ,后者则分别为 39.3% ( 5 5 14 0 )、18.6 % ( 2 6 14 0 )和 6 2 .1% ( 87 14 0 )。结论 卒中后癫持续状态的发病率为 14 % ,病灶侵及皮质或皮质下、病情较严重的卒中后癫患者易出现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莉莉 刘占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1期32-33,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头痛10余年,加重1年入院。头痛与月经来潮有关,曾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慢性头痛... 目的探讨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慢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头痛10余年,加重1年入院。头痛与月经来潮有关,曾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慢性头痛及焦虑状态。近1年月经周期缩短至20 d左右,且经期延长,月经量明显增多,查血红蛋白99.00 g/L,血清铁5.41μmol/L;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示右侧横窦、双侧乙状窦及上矢状窦、直窦内部分血栓形成。确诊为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月经间期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同时予补铁、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头痛症状减轻。随访6个月,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可能为慢性头痛的病因,而女性患者因月经量增多所致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导致颅内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窦血栓形成 颅内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