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RS-2002在消化科住院患者整体营养状况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海英 吴咏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26,共3页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住院患者 营养状况 消化科 应用 消化吸收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 低白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胃镜取出470例成人食管嵌顿异物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宋久刚 王春赛尔 +2 位作者 张倩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80,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镜干预的成人食管异物嵌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食管异物行胃镜干预的患者470例,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食管病变、内镜检查时间、麻醉方式、异物... 目的分析经胃镜干预的成人食管异物嵌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食管异物行胃镜干预的患者470例,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食管病变、内镜检查时间、麻醉方式、异物种类、异物大小及形状与并发症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5岁,男女比例为1∶1。63.40%的患者于工作日行胃镜检查治疗;96.17%的患者接受咽部局部麻醉;61.7%的异物嵌顿于食管上段;19.36%的患者在内镜检查中发现食管狭窄。异物最大径范围0.4~13 cm,平均(2.44±1.03)cm。异物以鱼骨、鸡骨、鸭骨等动物骨骼居多(47.02%),枣核次之(19.36%)。发生枣核嵌顿的患者中女性居多(P<0.001)。28.94%的异物有2个压力点位。异物嵌顿相关轻度并发症416例(88.51%),重度并发症54例(11.49%)。在出现重度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更高(P=0.009),女性更多(P=0.045),最大径在2.0 cm以上的异物更多(P<0.05),种类为枣核以及有2个压力点位的异物更多(P<0.001)。误吞枣核和异物最大径>3.0 cm是发生重度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异物最大径在2.0 cm以上、异物有2个压力点位以及异物种类为枣核更容易出现严重食管并发症,对于有上述特点的食管异物嵌顿患者,需要尽早行内镜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枣核 并发症 危险因素 食管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分析
3
作者 徐龙薇 王亚丹 +1 位作者 周敏思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方法验证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是否造模成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检测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和结肠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结果OVA腹腔致敏和灌胃激发可成功诱导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模型。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结肠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的外周血及小肠、结肠组织中浸润比例增加。结论巨噬细胞在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肠道引流淋巴结及肠组织中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和肠组织中浸润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嗜酸性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3和CD133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4
作者 黄丽娜 唐令 +3 位作者 宋斌华 卢高峰 马玖玥 刘揆亮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6-391,共6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及正常肠黏膜中B7-H3及CD133表达情况,评估其在CRC发生、发展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及正常肠黏膜中B7-H3及CD133表达情况,评估其在CRC发生、发展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和蓬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手术或活检的195例CRC、76例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64例管状腺瘤、30例非腺瘤性息肉和10例正常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3及CD133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纳入患者年龄、性别,免疫组织化学B7-H3、CD133、CEA染色作为危险因素,建立CRC生存预测模型。结果:B7-H3、CD133阳性及B7-H3/CD133双阳性表达在正常肠黏膜组、非腺瘤息肉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及CRC组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并与腺瘤的大小相关。B7-H3、CD133在CRC组高表达,且与CRC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生存期缩短相关(P<0.05)。在CRC生存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中B7-H3、CD133的高表达均与CRC的生存期缩短相关,提示B7-H3和CD133在CRC的预测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免疫调节因子B7-H3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与CRC的不良预后相关,B7-H3及CD133可能成为CRC形成过程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 CD133 结直肠癌 腺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重大疾病预警、预防、早期精准诊治的全链条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焦月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及早癌则是消化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能在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预警、预防和早...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及早癌则是消化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能在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预警、预防和早诊早治的全链条研究就是要建立消化系统重大疾病诊治体系,提高现有诊断水平,创新和推广精准诊治技术和设备,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符合中国国情的消化病学癌前病变和早期的诊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疾病 早期预警 精准诊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春涛 苏珈仪 +3 位作者 旦增卓嘎 伊比然恨 卓玛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的感染情况,以及不同毒力菌株分型与慢性胃炎、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毒素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细胞毒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和/或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抗体阳性]为主,占56.8%,Ⅱ型菌株(CagA和VacA抗体均阴性)的比例为43.2%。CagA和VacA抗体阳性人群与CagA和VacA抗体阴性人群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9.7%vs 44.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17.1%vs 22.9%)、消化性溃疡(33.2%vs 32.9%)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组,40岁以上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更高(62%vs 44%,P=0.002);而小于40岁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更高(40%vs 25%,P<0.001)。根据职业进行分组,非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农牧民(39%vs 30%,χ^(2)=5.342,P=0.027);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病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高毒力的Ⅰ型菌株为主,但不同毒力菌株感染患者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患病率升高,而年轻人群及非农牧民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检者对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接受度量表的编制及评价
7
作者 龙秀艳 邓海骏 +4 位作者 张子南 刘涛 余小渔 龚攀 田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44-1853,共10页
目的:消化内镜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消化内镜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系统(以下简称“消化内镜AI”)在消化内镜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内镜受检者的信任和接受是消化内镜AI研发、应用、推广的基石,目前... 目的:消化内镜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消化内镜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系统(以下简称“消化内镜AI”)在消化内镜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内镜受检者的信任和接受是消化内镜AI研发、应用、推广的基石,目前国内外缺乏受检者对消化内镜AI接受度的衡量工具。本研究旨在编制受检者对消化内镜AI接受度量表,并评估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构建条目池和维度,运用Delphi法构建初版量表。对受检者进行第1阶段的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利用修改后的量表对受检者进行第2阶段调查,进一步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受检者对消化内镜AI接受度量表包含准确性、伦理、获益与意愿3个维度11个条目。第1阶段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1份,总克龙巴赫α系数为0.864;量表总分与验证条目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36,结构效度中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788。第2阶段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35份,结构效度中χ^(2)/df为3.774,近似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为0.091。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受检者对消化内镜AI接受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人工智能 接受度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及白芍总苷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阳 陈睿轩 +2 位作者 闵力 马致洁 梅雪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白芍及白芍总苷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白芍及白芍总苷在抗炎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逐步被认识,它们在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得到了不断扩展,... 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白芍及白芍总苷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白芍及白芍总苷在抗炎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逐步被认识,它们在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得到了不断扩展,通过抗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在增效减毒、降低疾病复发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白芍及白芍总苷治疗免疫相关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白芍总苷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被引量:38
9
作者 贺文 于淑霞 何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 评价门静脉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3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 (CTPV) ,对门静脉主干、主要属支和侧支循环血管进行显示和测量。结果  43例患... 目的 评价门静脉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3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 (CTPV) ,对门静脉主干、主要属支和侧支循环血管进行显示和测量。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 ,门静脉主干显示率 10 0 % ,胃左静脉 97.6% ,胃短静脉 44 .2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90 .7% ,脾 /胃肾分流 2 8.7% ,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分别为 46.5 %、44 .4%。其中门静脉主干宽度为 (13 .94±2 .47)mm ,胃左静脉主干宽度为 (5 .62± 2 .40 )mm。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 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 ,有助于对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侧支循环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雪 邢洁 +3 位作者 张倩 李鹏 吕富靖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所有病灶均行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检查,并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放大内镜下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结果NBI-ME模式下JES分型B1型、B2型判断早期食管癌准确度分别为63.5%(95%CI:63.3%~63.8%)和71.9%(95%CI:71.7%~72.1%),灵敏度分别为65.7%(95%CI:58.0%~73.5%)和75.0%(95%CI:60.0%~90.0%),特异度分别为58.3%(95%CI 45.9%~70.8%)和71.3%(95%CI:64.6%~78.1%)。比较放大内镜JES分型及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一致性,Kappa值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JES分型能够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预测肿瘤浸润深度,但效果欠佳,预测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低,需要更多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治疗 肿瘤浸润深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生存者在医疗机构-社区转诊模式下的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志国 赵丽波 +2 位作者 张颖 韩磊 李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81-1483,1486,共4页
目的探讨由肿瘤专科医师和社区医师分担的医疗机构-社区转诊模式对大肠癌生存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1例大肠癌生存者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纳入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模式,在肿瘤专科医师指导下由社区医师进行干预、随访,... 目的探讨由肿瘤专科医师和社区医师分担的医疗机构-社区转诊模式对大肠癌生存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1例大肠癌生存者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纳入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模式,在肿瘤专科医师指导下由社区医师进行干预、随访,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设计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体系中的核心量表(QLQ-C30)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对照组无干预,在入组时及3个月后采用QLQ-C30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情绪功能〔(67.3±12.5)分比(56.7±13.2)分〕、总体健康功能〔(81.4±6.9)分比(72.4±6.4)分〕、失眠〔(23.7±16.9)分比(50.3±30.1)分〕、便秘〔(20.8±11.7)分比(36.3±17.2)分〕、疼痛症状〔(0.9±0.7)分比(1.9±1.7)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模式下大肠癌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生存者 大肠癌 生活质量 医疗机构-社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65通过靶向E2F2抑制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水龙 朱圣韬 +3 位作者 程芮 邵琳琳 孙秀梅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胃癌相关miR-365调控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的功能,并通过验证下游靶分子E2F2研究miR-365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谱;real-time PCR检测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胃癌相关miR-365调控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的功能,并通过验证下游靶分子E2F2研究miR-365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谱;real-time PCR检测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研究miR-365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65下游靶分子E2F2;构建E2F2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miR-365对E2F2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结合位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对E2F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miR-365在包括胃在内的多种消化道组织中表达;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miR-365过表达显著抑制多种胃癌细胞的增生和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E2F2是miR-365的靶分子,miR-365通过E2F2 3’UTR上的结合位点抑制E2F2的蛋白表达。结论 miR-365在人胃癌组织和小鼠胃癌模型中表达下调,并通过下游靶分子E2F2抑制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2 miR-365 胃癌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春涛 吴咏冬 +2 位作者 王拥军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研究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本院同期诊断的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 目的研究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本院同期诊断的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作为对照。结果共纳入21例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病例,其中男性14例(66.7%),女性7例(33.3%)。术前均常规进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肿瘤大小3~18 cm,其中5 cm以上的肿瘤为15例(71.4%),95%CI(48~89)。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所有病例CD117和DOG1均呈100%阳性,CD34有20例阳性(95.2%)。核分裂象有9例(42.9%)超过5个/50HPF。Ki-67有14例(66.7%)超过5%。危险度分级81%(17/21)的病例属于中高危组。同期在本院行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为不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的患者619例,肿瘤大小0.3~7 cm,其中5 cm以上的肿瘤为12例(1.9%)。结论大多数伴有溃疡出血的胃间质瘤体积较大,且危险度分级属于中高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核分裂象 消化道出血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迅 李红梅 +1 位作者 于中麟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实验。入选131例患者,实验组68例,用国产醋酸奥曲肽;对照组63例,用进口奥曲肽(善宁)。2组用药方法和药...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实验。入选131例患者,实验组68例,用国产醋酸奥曲肽;对照组63例,用进口奥曲肽(善宁)。2组用药方法和药量相同,给予首剂0.1 mg静脉推注,随后以0.6 mg溶于5%葡萄糖500 mL中,通过静脉输液泵以42 mL/h(50μ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1次/12 h。24 h内有效者,再连续使用4 d。用药过程中详细观察记录血压、脉搏、输血量;定期抽吸胃液,记录胃液量及颜色;进行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严密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122、4 h止血率、再出血率、平均输血量、不良事件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和进口奥曲肽相当,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效、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奥曲肽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安市食管癌高发区胃镜普查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鹏 张澍田 +12 位作者 王拥军 吕富靖 李巍 王青釭 赵海英 刘萱 宗晔 周巧直 焦月 郝建宇 冀明 吴咏冬 于中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在河北省武安市食管癌高发区建立普查基地,在大规模食管癌普查工作前,先进行预试验研究。方法对武安市上团城乡上团城村一街的居民进行逐个入户调查,对年龄40~65岁的居民登记,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知情同意后,进行胃镜检查,筛查食管... 目的在河北省武安市食管癌高发区建立普查基地,在大规模食管癌普查工作前,先进行预试验研究。方法对武安市上团城乡上团城村一街的居民进行逐个入户调查,对年龄40~65岁的居民登记,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知情同意后,进行胃镜检查,筛查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结果共对92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对88名居民进行了消化内镜检查。19例居民普通内镜或者色素内镜怀疑食管癌或癌前病变者进行内镜下活检,并送病理检查。发现7例为轻-中度异型增生,2例为高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例为进展期癌,异型增生及癌变者碘染色不染或者淡染。结论本研究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胃镜普查早期发现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可行性,为以后长期的研究摸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胃镜检查 高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邢洁 任竣瑶 +7 位作者 张倩 孙秀静 岳冰 张一骏 李荣雪 朱圣韬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1-608,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者,共检出息肉样病变患者662例,其中14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瘤入组病例组,另有522...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者,共检出息肉样病变患者662例,其中14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瘤入组病例组,另有522例研究对象内镜未见明显异常,或病理证实为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个人史、既往史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的比较显示,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性别、吸烟、饮酒和息肉史是影响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因素(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吸烟(P=0.021)、饮酒(P=0.022)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饮酒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在体检行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综合考虑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人群,以提高腺瘤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检出率 危险因素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琳琳 朱思莹 +3 位作者 邢洁 武珊珊 朱圣韬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PGIL的82例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PGIL的82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中位发病年龄64岁。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内镜特点、病理类型及生存时间。结果82例患者中,胃淋巴瘤患者54例(65.9%),以累及两个部位(胃窦体)以上最常见,小肠淋巴瘤患者17例,(20.7%),结直肠淋巴瘤患者11例(13.4%)。PGIL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消瘦和消化不良。实验室检查显示,部分患者存在贫血和乳酸脱氢酶升高。PGIL的内镜下表现大多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也存在隆起性病变及浸润生长性病变;胃肠道黏膜受累时,以黏膜脆性增加最常见。在82例确诊PGIL的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共74例(90.2%),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多见;共随访68例PGIL患者,胃淋巴瘤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优于肠道淋巴瘤的患者。结论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胃淋巴瘤最为常见,其中DLBCL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溃疡性病变是PGIL的主要内镜下表现,且病变黏膜脆性增加,因此内镜医师应仔细辨认病变并多点活检,提高内镜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临床特征 内镜特点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亚丹 王苗苗 +5 位作者 郭春梅 台卫平 刘红 宿慧 王沧海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0,共9页
目的 纳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构建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开发网页计算器,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时制定诊疗决策。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 目的 纳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构建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开发网页计算器,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时制定诊疗决策。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3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其中226例轻症患者作为轻症(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152例中重症(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作为非轻症(non-mild acute pancreatitis,NMAP)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的高危因素,并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模型预测的临界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预测的真实性,计算Kappa中评价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8例AP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6.7%),女性126例(33.3%),其中MSAP 136例,SAP 16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率(heart rate,H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 ratio,NLR)、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淀粉酶(amylase,AMY)、血糖(blood glucose,Glu)、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预测模型方程为Y=-9.487+0.363×RDW(%)+0.525×FIB(g/L)+0.086×Glu(mmol/L)+0.417×LDH(U/L)+0.248×AMY(U/L)。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5,大于相关指标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of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的AUC。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在预测NMAP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提示在阈概率为0.4~1.0时,使用此模型预测识别AP发展为NMAP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使患者在临床中获益。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点筛选模型预测NMAP的临界值为0.321。以临界值≥0.321预测为NMAP,模型预测的灵敏度=69.5%,特异度=86.2%;Kappa值=0.53,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真实性和与实际结果中度一致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相对较高。结论 基于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RDW、FIB、Glu、LDH、AMY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的作用,但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早期预测模型 网页计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t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春涛 朱圣韬 +1 位作者 田月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7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患...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7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Met的表达情况。结果 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表现为胞膜呈棕黄色染色。8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29例(33.3%)呈阳性表达。配对癌旁组织中未见c-Met表达。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tumor-node-metastasis,TNM)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17,P=0.000,P=0.000),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Met在部分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c-Met的高表达可以作为高侵袭性食管鳞癌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C-MET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琳 吴静 +2 位作者 刘揆亮 刘红 王沧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分析拟诊小肠出血并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小肠出血的病因。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拟诊小肠出血并首次行CE检查的全部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E... 目的分析拟诊小肠出血并行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其小肠出血的病因。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拟诊小肠出血并首次行CE检查的全部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E发现、临床诊断和病因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1例(1.1%)患者发生CE滞留情况。患者年龄14~94岁,平均年龄(59.7±19.4)岁,男性58例(62.4%),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者37例(39.8%),住院患者87例(93.5%)。显性出血者较隐匿性出血者住院比例更高、血红蛋白浓度更低(P<0.05)。CE检出小肠炎性反应最多(53/93),小肠血管疾病次之(18/93)。74.2%(69/93)患者明确小肠出血原因,包括:NSAIDs相关性小肠病26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14例、克罗恩病5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5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5例、门脉高压性小肠病4例、肠道寄生虫病4例、Meckel's憩室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1例和小肠恶性血管球瘤1例。显性和隐匿性出血者分别有75.0%(51/68)和72.0%(18/25)患者明确了出血原因(P=0.769)。结论CE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小肠炎性反应特别是NSAIDs相关性小肠病是本中心引起小肠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出血 小肠疾病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