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2018—2023:从资源调查到质量控制指标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琳琳 周建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456-1459,共4页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疾病质控工作组于2018年成立,成立后开展了全国百家哨点医院抽查、神经重症资源普查等调研工作,查找我国神经重症医疗存在的问题,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专业人才缺乏等。基于调查结果,工作组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疾病质控工作组于2018年成立,成立后开展了全国百家哨点医院抽查、神经重症资源普查等调研工作,查找我国神经重症医疗存在的问题,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专业人才缺乏等。基于调查结果,工作组通过德尔菲法制定了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内容涵盖过程指标、重返指标和重点病种相关指标等。此外,神经重症疾病质控工作组还制定了神经重症医师核心知识和能力共识,发布了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共识,并开展了“神盾行动”等一系列宣教活动,以推动神经重症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未来,工作组将继续开展质控宣讲、培训和考核等活动,并定期监测质量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以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本文总结了神经重症工作组在推动我国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改进方面的工作过程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 质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被引量:1
2
作者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疾病工作组 周建新 张琳琳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450-1455,共6页
神经重症是临床神经科学和重症医学的交叉学科,收治罹患神经系统疾病并存在或潜在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我国神经重症专业成立较晚,神经重症资源设置不均衡,从业人员背景较复杂,其救治理念和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 神经重症是临床神经科学和重症医学的交叉学科,收治罹患神经系统疾病并存在或潜在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我国神经重症专业成立较晚,神经重症资源设置不均衡,从业人员背景较复杂,其救治理念和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疾病工作组根据我国神经重症现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借鉴国内外质量控制指标,组织全国神经重症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制定了“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23项指标,分别为过程性指标、重返类指标和重点病种患者相关指标。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将为我国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提供首套可供监测的数据指标体系。通过对该指标体系的持续监测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借助这些指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神经重症的认识,规范临床医疗行为,从而提升神经重症医学的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 质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压力指数与压力支持模式下吸气努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基于ASL5000平台
3
作者 苗明月 苏芮 +4 位作者 周益民 田野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通过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吸气努力,评价肌肉压力指数(pressure muscle index,PMI)与反映吸气努力水平指标包括吸气肌肉呼吸做功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of breathing,WOBmus%)和吸气肌肉压力-时间积分比例(per... 目的通过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吸气努力,评价肌肉压力指数(pressure muscle index,PMI)与反映吸气努力水平指标包括吸气肌肉呼吸做功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of breathing,WOBmus%)和吸气肌肉压力-时间积分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time product,PTPmu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ASL5000平台进行实验设计,模拟50个不同肺模型参数以及25个不同的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水平,共模拟1250例具有不同自主呼吸水平的患者。通过软件对采集到的流速、气道压和食道压-时间波形数据进行线下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PMI和WOBmus%、PTPmus%进行分析。结果不同PMI分组患者之间的PS水平、WOBmus%和PTPm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PMI数值增加,PS水平以及驱动压力逐步下降,呼吸机做功也随之减小。PMI与WOB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4(P<0.001),PMI与PTP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5(P<0.001)。结论PMI与WOBmus%、PTPmus%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MI可能是指导PS水平设置的一种无创、有效的指标。关于PMI在不同临床情境下的适用性,及其指导PS水平设置的有效性,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压力指数 吸气努力 压力支持通气 主动模拟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视神经鞘直径与颅内压的相关性
4
作者 刘帅 王淑雅 +5 位作者 徐珊珊 田莹 陈晓霖 张琳琳 石广志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收治在首都...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收治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SAH术后且行ICP监测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患者,通过CT测量ONSD并记录ICP数值,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3名研究者测量ONSD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ONSD与ICP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84名aSAH术后患者共282例次ONSD数值以及对应的ICP,ICP的中位数是12(9,18)mmHg(1 mmHg=0.133 kPa);ONSD的中位数是5.59(5.26,5.99)mm。3名不同研究者测量双侧ONSD的ICC分别为0.895(0.872~0.915,P<0.001)、0.869(0.841~0.894,P<0.001)。ONSD和ICP呈正相关(r=0.273,95%CI:0.158~0.381,P<0.001)。ONSD预测ICP>22 mmHg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70~0.836,P<0.001),cutoff值为5.61 mm,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55.3%。结论应用CT测量ONSD具有可重复性,其与有创ICP数值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视神经鞘直径 颅内压 神经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国敏 边伟帅 +1 位作者 甄洁 陈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包括3301例患者。主要结局方面,维生素C治疗组患者28天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72~1.03),P=0.10;I 2=44%,P=0.10]。次要结局方面,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MD=-23.44,95%CI(-30.53~-16.35),P<0.01;I 2=0,P=0.97],但对患者90天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医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持续时间、72 h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差值(△SOFA)、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但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支持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改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研究提供更多关于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疗效的实质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病死率 维生素C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压力指数评价低吸气努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
作者 宋德婧 高然 +2 位作者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索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下,通过压力监测设备获得肌肉压力指数(reference measurem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index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PMIref)和通过呼吸机屏幕获得PMI(simpl... 目的探索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下,通过压力监测设备获得肌肉压力指数(reference measurem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index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PMIref)和通过呼吸机屏幕获得PMI(simple measurement of PMI from the ventilator,PMIvent)的一致性,PMIvent与吸气努力的相关性,以及PMI评价低吸气努力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22例使用PSV模式的成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压力支持(support pressure,PS)水平从20 cmH_(2)O到2 cmH_(2)O(1 cmH_(2)O=0.098 kPa)进行滴定,每个PS水平进行吸气末保持和呼气末保持,记录流量、气道压和食道压信号,计算PMIref、PMIvent和食道-压力时间乘积(esophageal pressure-time product,PTPes)。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PMIvent与PMIref的一致性,采用决定系数(R^(2))评估PMI与吸气努力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方法评估PMI检测低努力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PMIvent和PMIref之间的残差(95%一致性区间)为0.18(-0.44~0.80)。PMIref和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1,患者内R^(2)=0.80),PMIvent与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2,患者内R^(2)=0.81)。对于临界值PTPes<50 cmH_(2)O·s·min^(-1)时,PMIven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3(0.89,0.96),最佳临界值为-0.77 cmH_(2)O。结论通过呼吸机获得的PMIvent可以有效替代实验条件下测量的PMIref。PMIvent和PMIref都与吸气努力显著相关,具有预测低吸气努力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吸气努力 肌肉压力指数 食道压力-时间乘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被引量:41
7
作者 古旭云 朱昱冰 +2 位作者 赵磊 甄洁 陈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ICU收治的89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患者意愿自愿入组,A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ICU收治的89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患者意愿自愿入组,A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监测下肢肢围差、管腔狭窄程度、D-Dmier水平、凝血指标及血常规,B组为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平均肢围差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闭塞程度、纤维蛋白原和D-Dimer水平较发病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凝血指标(PT、APTT、TT、PLT)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与单用低分子肝素相比,可显著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肿胀程度及静脉闭塞程度,同时对凝血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低分子肝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古旭云 陈炜 +2 位作者 赵磊 牛素平 臧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22-1926,共5页
目的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 目的评估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7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6 h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患者7 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对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7 d内死亡21例,病死率为44.7%。两组早期液体复苏前除每搏量变异(SVV)外,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液体复苏后6 h每搏量指数(SVI)、平均动脉压(MAP)、全心射血分数(GEF)、ELWI、PVPI和心功能指数(C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各指标预测预后的ROC曲线图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最大为0.898,切点值为9.5 ml/kg,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92.3%。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PVPI预测患者预后结局的AUC为0.842,切点值为1.75,在此截点值下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水平对预后判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VPI、ELWI、MA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早期液体复苏后6 h的ELWI水平是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血管外肺水指数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平均动脉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指数与心指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炜 赵磊 +4 位作者 李丽娟 甄洁 王锁柱 古旭云 盛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01至2013—05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54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01至2013—05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54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h后的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WI)、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参数。并根据患者28d存滑隋况,分别纳入存活组(n=28)和死亡组(n=26),比较两组的参数,并绘制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治疗48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心指数、全心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而EVWI、SVR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Evw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EVWI=0.846,切点值为7.5ml/kg;心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Cr=0.884、切点值为3.46L/(min·m^2),全心射血分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GEF=0.853、切点值为16.5%。三个参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79.2%,81.0%;82.8%,83.0%;74.1%,8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指数和EVWI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动态监测PiCCO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的剂量平衡窗有指导意义,而治疗48h后的心指数和EVWI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心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治疗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和低心输出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非平 陈炜 +6 位作者 赵磊 韩聪聪 王锁柱 盛博 古旭云 张静姝 刘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81-3583,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米力农在治疗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和低心输出量的感染性休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存在快速心律失常(心率≥130次/min)和低心输出量[2.2 L/(min·m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米力农在治疗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和低心输出量的感染性休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存在快速心律失常(心率≥130次/min)和低心输出量[2.2 L/(min·m2)<心指数≤2.5 L/(min·m2)]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2例。先给予米力农治疗使心指数>2.5 L/(min·m2)后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艾司洛尔组应用艾司洛尔将心率控制于≤110次/min。分别于艾司洛尔治疗前和治疗后2、3、4 h末各时间点测定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组织氧合指数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每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结果:艾司洛尔组于应用艾司洛尔后2、3、4 h末各时间点,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17)次/min vs(134±18)次/min,(104±15)次/min vs(134±14)次/min,(107±14)次/min vs(131±15)次/min,均P<0.01];SV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11)mL/m2vs(18±4)mL/m2,(33±14)mL/m2vs(19±7)mL/m2,(34±12)mL/m2vs(18±6)mL/m2,均P<0.05]。应用艾司洛尔后3、4 h末,艾司洛尔组患者LA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0.7)mmol/L vs(2.8±1.3)mmol/L,(1.2±0.9)mmol/L vs(2.7±1.2)mmol/L,均P<0.01]。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上MAP、CI、SVRI、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和低心输出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米力农可以显著降低HR,改善心肌做功效率,改善组织灌注,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米力农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静脉泵入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0
11
作者 牛素平 陈炜 +4 位作者 臧学峰 赵磊 盛博 甄洁 边伟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症患者,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血流动...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症患者,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将心脏指数CI<2.2L/(min·m2)需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的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米力农联合爱络组两组,每组37例。常规治疗组为A组(多巴酚丁胺组),B组(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组)。治疗期间比较两组PiCCO及超声相关参数,并检测心肌酶(CK、CK-MB、MYO、cTnI)及ProBNP水平。结果:(1)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3dCI、GEF明显增高。(2)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3d左心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比值(E/A)、舒张期右室内径(RVD)差异均有显著性。(3)与A相比较,B组治疗后3dCK-MB、cTnI、ProB-NP均下降更为显著。结论:联合应用米力农及艾司洛尔,可使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心率减慢,射血分数增加,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肌损害,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及优化血流动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抑制 米力农 艾司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非平 陈炜 +3 位作者 王锁柱 盛博 甄洁 韩聪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39-3439,共1页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OT)是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常规PDT因不可直视,是一种盲操作,手术风险高。为降低手术风险,我科自2007年2月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OT)是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常规PDT因不可直视,是一种盲操作,手术风险高。为降低手术风险,我科自2007年2月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共5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 安全性分析 手术风险 手术时间 PDT 纤支镜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猪模型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边伟帅 晁彦公 +6 位作者 陈炜 王兰 李黎明 关键 盛博 刘平 赵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18-1920,共3页
目的:探讨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11),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并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 目的:探讨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11),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并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及最佳PEEP水平下,ARDS猪模型的Qs/Qt,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顺应性(Cst)及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参数。并评估PaO2、PvO2、SaO2、SvO2对Qs/Qt的影响。结果:最佳PEEP可明显降低ARDS动物模型的Qs/Qt,P<0.05);Qs/Qt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SaO2(r2=0.953,P<0.05)、PaO2(r2分别为0.387,P<0.05)、SvO2(r2=0.273,P<0.05),而PvO2对Qs/Qt的影响(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PEEP可有效改善ARDS动物模型的肺内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是影响肺内分流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最佳呼气末正压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非平 陈炜 +1 位作者 甄洁 马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4-997,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76例65岁以上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n=38)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6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治...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76例65岁以上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n=38)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6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治疗15d,n=38);另选20例65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各组研究对象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h)、CD4+Th亚群1(Th1)、B淋巴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NK)比率、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明显降低(P<0.01);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CD8+比率升高(P<0.05或P<0.01),CD4+Th亚群2(Th2)比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浆CD3+、CD4+Th和Th1比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D4+/CD8+比值、CD19+和NK细胞比率有升高趋势(P>0.05);CD8+细胞比率下降(P<0.05),Th2和Treg细胞比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与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胸腺肽α1能增加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改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脓毒症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方法滴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最佳呼气末正压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边伟帅 晁彦公 +6 位作者 陈炜 王兰 李黎明 关键 甄洁 盛博 刘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滴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效果的差异,阐明所研究4种方法对确定最佳PEEP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依据。方法: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7),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根...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滴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效果的差异,阐明所研究4种方法对确定最佳PEEP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依据。方法: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7),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最佳氧合法、静态顺应性(Cst)法和动态顺应性(Cdyn)法4种不同方法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和最佳PEEP下,ARDS猪模型的肺内分流(Qs/Qt)、Cst、Cdyn、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等参数。结果:PaO2+PaCO2、最佳氧合法、Cst和Cdyn法确定的最佳PEEP分别为(13.14±1.35)、(13.43±1.51)、(14.43±4.12)和(14.14±2.91)cmH2O,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RDS状态下OI、Cst和Cdyn等指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应用最佳PEEP通气后这3个指标较ARDS状态明显升高(P<0.05),但仍不能达到基础状态水平;在ARDS状态下猪的Qs/Qt较基础值明显增加(P<0.05),在ARDS状态下SaO2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应用最佳PEEP通气后,猪的Qs/Qt和SaO2能恢复到基础状态水平;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和最佳PEEP状态下,心脏的CO、ITBV和G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状态下猪的EVLW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0.05),应用最佳PEEP并未改善EVLW。结论:PaO2+PaCO2、最佳氧合法、Cst和Cdyn 4种不同方法均可以作为滴定最佳PEEP的方法。最佳PEEP可以有效改善呼吸顺应性、提高氧合和降低肺内分流,并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最佳呼气末正压 静态顺应性 动态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非平 陈炜 +1 位作者 赵磊 甄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315-3318,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优化选择获益更多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优化选择获益更多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死亡或生存分为两组,分析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严重心肾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36例、存活组3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比率、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率、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均高于存活组;而血红蛋白、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血滤平均单次脱水量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为严重心肾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机械通气治疗、血滤治疗平均单次脱水量、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患者年龄、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时的感染状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APACHEⅡ评分是严重心肾综合征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心肾综合征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磊 陈炜 +3 位作者 李丽娟 盛博 牛素平 古旭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者(脓毒性休克组)和健康对照组30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者(脓毒性休克组)和健康对照组30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根据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两组Treg细胞水平的差异及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Treg细胞比例为4.76±2.24,较健康对照组(2.46±0.80)明显升高;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组Treg细胞比例(6.90±1.74)显著高于存活组(3.33±1.05),且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1(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呈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CD4+ CD25+ CD127low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