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枳椇中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及差异性分析
1
作者 闫章怡 刘丽萍 +6 位作者 包汇慧 刘洋 张磊 曹佩 陈绍占 王一鸣 李乾玉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7-1508,共12页
枳椇是一种药食同源物质,其食用安全性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对于枳椇中常量、微量及有害元素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建立枳椇中31种元素的测定方法,分析评估枳椇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对有害元素进... 枳椇是一种药食同源物质,其食用安全性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对于枳椇中常量、微量及有害元素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建立枳椇中31种元素的测定方法,分析评估枳椇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对有害元素进行安全性评价。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事后多重检验(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枳椇中元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1种元素在测定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各元素检出限为0.001~0.25 mg/kg,加标回收率为82.2%~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经研究表明,方法适用于枳椇中多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枳椇样品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为K、Ca、Mg、Sr、Fe、Al、Rb、Mn、B、Ba、Cu、Zn等12种元素。有害元素Pb、Cd、Hg、As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限量标准内,Cu含量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的限量要求。差异性分析显示,我国枳椇主产地陕西、湖北、贵州、云南、江西5个不同省份的枳椇中Sr、R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陕西枳椇中Sr含量最高,江西枳椇Rb含量最高,推测与该地区土壤和地球化学特征有关。枳椇中含有丰富的K、Ca、Mg和微量元素Sr和Rb,是较好的可用于预防心脑疾病及骨质疏松的药食同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 无机元素 差异性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事后多重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功能单位在职人员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静波 武志远 +7 位作者 刘相佟 赵湛 邹德春 邹小平 牟永敏 刘峰 陈硕 郭秀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93-2996,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功能单位在职人员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北京市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功能单位在职人员14 448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血脂异常发病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研究北京市功能单位在职人员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北京市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功能单位在职人员14 448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血脂异常发病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结果共检出血脂异常者1 399人,血脂异常发生率为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的影响后,饮食口味偏甜[OR=0.783,95%CI(0.629,0.975)]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食用早餐<1次/周[OR=2.811,95%CI(1.649,2.884)]、食用早餐1~3次/周[OR=1.761,95%CI(1.404,2.209)]、食用早餐4~5次/周[OR=1.396,95%CI(1.142,1.707)]、进食速度较快[OR=1.777,95%CI(1.401,2.254)]、进食速度很快[OR=1.899,95%CI(1.386,2.602)]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功能单位在职人员存在许多不良饮食行为,对于血脂异常存在影响,其中不规律食用早餐和进食速度问题较为严重,应注意规律食用早餐、细嚼慢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饮食习惯 职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风险模型的北京市老年人健康自评与卒中发生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城北 李海彬 +5 位作者 汤哲 陶丽新 郑德强 方向华 吉训明 郭秀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年龄≥55岁老年人健康自评与卒中发生的风险。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集的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数据共2 101名,年龄≥55岁。排除基线患有卒中121名、信息不完整92名,最终1 88... 目的探讨北京市年龄≥55岁老年人健康自评与卒中发生的风险。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集的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数据共2 101名,年龄≥55岁。排除基线患有卒中121名、信息不完整92名,最终1 888名基线无脑血管病的老年人纳入分析。健康自评的判定是调查对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良好、一般、差"中选择符合自身当前状态的项目。调查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价健康自评状态与卒中发生的风险,将非卒中死亡,包括癌症、车祸等作为竞争事件处理。结果纳入的1 888名研究对象中,健康自评良好者946名(50.1%)、一般者616名(32.6%)、差者326名(17.3%);发生卒中438名(23.2%),非卒中死亡751名(37.8%),右删失数据699名(37.0%)。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体质量指数,健康自评差者发生卒中是良好者的1.44倍(95%CI:1.11~1.87,P<0.01)。结论北京市年龄≥55岁老年人健康自评中,考虑竞争风险后,健康自评差者增加了卒中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自评 卒中 竞争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膳食评价
4
作者 郝佳音 余焕玲 肖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71-778,共8页
目的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iet quality index-07,DBI-07)综合评价社区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膳食质量,了解该人群的膳食质量,为社区膳食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市3个社区的15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基本资... 目的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iet quality index-07,DBI-07)综合评价社区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膳食质量,了解该人群的膳食质量,为社区膳食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市3个社区的15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及膳食频率的调查,采用DBI-07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调查对象的膳食质量。结果社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膳食总能量摄入量为(1 973.86±602.93)kcal/d,蛋白质摄入量为(64.40±23.99)g/d,食用油及食用盐的摄入分别为(35.57±13.90)g/d和(8.82±2.93)g/d。结论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比,社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膳食结构有待改善,以利于血脂的膳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质量 膳食评价 膳食平衡指数 膳食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的来源及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梦玲 李绮丽 +4 位作者 李高阳 付复华 肖业成 单杨 余焕玲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3-220,236,共9页
文章综述了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 flavones,PMFs)的来源和生物学作用,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柑橘 多甲氧基黄酮 来源 生物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PET/CT图像构建良恶性肺结节稀疏编码分类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铭 李强 +10 位作者 武志远 韩勇 刘昊天 焦丹阳 梁志刚 高艳 王风 陶丽新 张凤 张静波 郭秀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多模态PET/CT图像肺部良恶性肺结节影像学差异特征,构建稀疏编码分类诊断模型。方法基于肺结节PET/CT图像应用稀疏编码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联合构建良恶性诊断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本研究通过分析326名患者3254张肺结节... 目的分析基于多模态PET/CT图像肺部良恶性肺结节影像学差异特征,构建稀疏编码分类诊断模型。方法基于肺结节PET/CT图像应用稀疏编码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联合构建良恶性诊断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本研究通过分析326名患者3254张肺结节图像,肺部良恶性结节在肺结节直径、最大标准摄取值、分叶征和毛刺征等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稀疏编码模型在训练集中准确率可以达到90.6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71%、88.56%。结论基于多模态PET/CT图像构建良恶性肺结节稀疏编码分类模型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率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编码 卷积神经网络 肺部肿瘤 机器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甲基化修饰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朱凌妍 沈艺 +1 位作者 邵毅 刘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150-4154,共5页
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m6A甲基化修饰如何参与到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恶性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功能方面。关于m6A甲... 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m6A甲基化修饰如何参与到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恶性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功能方面。关于m6A甲基化修饰调节因子在食管癌中差异表达情况的研究认为,m6A甲基化修饰调节因子有望成为食管癌潜在的预后分子标志物。本文围绕着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功能,以及m6A甲基化修饰在食管癌中的预后价值、术后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食管癌的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6-甲基腺嘌呤 RNA甲基化酶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