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医学统计学第二课堂带教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霞 刘芬 郭秀花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2期329-332,共4页
基于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讨论了如何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加强他们医学统计学科研思维的培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这套体系无论是针... 基于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讨论了如何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加强他们医学统计学科研思维的培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这套体系无论是针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来讲,对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 科学研究 科学思维 科研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生开设科研素质培训课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玲 杨兴华 +2 位作者 王虹 王玮 孟开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6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生的科研素质现状,评价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对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改善程度,探讨培养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对本校2005-2008届的448名学生进行科研素质调...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生的科研素质现状,评价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对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改善程度,探讨培养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对本校2005-2008届的448名学生进行科研素质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上课前的基线调查结果显示,该校临床医学生对科研认识程度较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优于七年制学生和本科生。上课前后各年级学生对科研设计与方法、论文撰写方法与评阅等基本科研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目前科研现状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研究生各方面提高的最为显著,其次是五年制本科生和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结论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课程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生各方面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素质 创新能力 医学生 对比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冯文静 刘博 +2 位作者 彭晓霞 廉能静 牛雷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聋的发病危险因素,为突发性聋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提供流行病学基线资料。方法150例突发性聋患者由1位调查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参考文献和临床常见问题设计《突发性聋患者调查表》,所有问卷均在...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聋的发病危险因素,为突发性聋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提供流行病学基线资料。方法150例突发性聋患者由1位调查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参考文献和临床常见问题设计《突发性聋患者调查表》,所有问卷均在调查员当面指导下完成。结果发病年龄以41~50岁最多,占31.33%,51~60岁占20.67%,21~30岁占18.00%,31~40岁占12.00%。42.00%的患者在晨起时发病,76.00%的患者发病前有诱因。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最多,占31.33%。职业分布脑力劳动者占82.67%,体力劳动者占17.33%;性格急躁者占66.67%。结论突发性聋发病以40~60岁多发,晨起发病较常见,脑力劳动者及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大,另外长期的工作压力及患者的个性特征及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病因学 流行病学 问卷 数据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细胞死亡DNA片段化因子a样效应因子A基因对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玲 戴颖 +2 位作者 王玮 王嵬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8-660,共3页
近年研究发现,诱导细胞死亡DNA片断化因子α样效应因子(cell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alphalikeeffeetor,CIDE)A可通过调节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活性来调节小鼠脂肪和葡萄糖代谢。
关键词 细胞凋亡 DNA 肥胖症 高血糖症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药应用现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燕 崔歆 +1 位作者 杨兴华 张洪波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医院干部病房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回顾性调查,了解该人群抗感染药应用和老年肺部感染特点,探讨可能影响该人群肺部感染性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医院2008~2009年干部病房收治的181名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医院干部病房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回顾性调查,了解该人群抗感染药应用和老年肺部感染特点,探讨可能影响该人群肺部感染性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医院2008~2009年干部病房收治的181名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181例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2.8±6.57岁,肺部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0%9、5.10%、96.00%和71.40%。影响肺部感染转归的因素为患者年龄(P=0.062)、所患基础病种类(P=0.024)和是否连续使用抗感染药(P=0.020),其OR值和95%CI分别为0.234(0.051,1.073)、0.223(0.061,0.819)和3.260(1.200,8.856)。结论影响该人群肺部感染治疗结局的因素有患者年龄、所患基础病种类和是否连续使用抗感染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部感染 抗感染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立娟 彭晓霞 王嵬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价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0年)、万方数据库(1980... 目的:评价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0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0年)、万方数据库(1980年至2010年)与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1989年至2010年)共5个数据库,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文献,并收集未发表的文献.纳入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6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其中12项独立研究对胸腔闭式引流术+榄香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顺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合并分析结果显示榄香烯组的有效率高于顺铂组[RR合并=1.26,95%CI(1.13,1.39)].结论: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可以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胸腔积液 恶性 引流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