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本草九代对小鼠血清生物学活性及T、B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安云庆 解培英 +7 位作者 李玉兰 李郁英 程松高 李求是 李涛 张光辉 张红梅 陈文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小鼠腹腔注射本草九代后,血清补体溶血活性增强,溶血效价由1/8升高到1/32;血清对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由193%上升到423%;血清对免疫复合物的溶解能力增强,溶解率由91%上升到251%。... 小鼠腹腔注射本草九代后,血清补体溶血活性增强,溶血效价由1/8升高到1/32;血清对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由193%上升到423%;血清对免疫复合物的溶解能力增强,溶解率由91%上升到251%。此外,本草九代还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实验组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抗体形成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九代 血清补体 免疫复合物 中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浸润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新梅 赵文明 +1 位作者 李蕴 刘振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中局部浸润的T细胞TCRVβ克隆型。方法:用II型胶原(CII)诱导Lewis大鼠发生关节炎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提取CIA大鼠关节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SSCP方法分析大...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中局部浸润的T细胞TCRVβ克隆型。方法:用II型胶原(CII)诱导Lewis大鼠发生关节炎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提取CIA大鼠关节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SSCP方法分析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TCRVβ克隆型的一致率。将CIA大鼠脾淋巴细胞转移至同系正常大鼠,观察发病情况。结果:从注射CII的第30天起,大鼠后爪出现红、肿等症状。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较,CIA大鼠外周血CD8+T细胞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CD4+T/CD8+T的比值大于2(P<0.01),提示CIA大鼠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CIA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聚集的TCRVβ克隆型的一致率,以TCRVβ5.2和8.2最高,分别为78.89%和72.23%。脾淋巴细胞转移试验显示,受者发病的大鼠关节中,出现与供者CIA大鼠一致的TCRVβ克隆型条带,表明关节局部聚集的TCRVβ克隆型与关节炎(RA)的发病有关。结论:CIA大鼠关节局部存在以TCRVβ5.2和8.2为主的致病性的T细胞TCRVβ克隆型,可将其作为治疗CIA的靶物质,进行实验动物RA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T细胞 TCR Vβ克隆型 RT-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肽段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文晓 李蕴 +4 位作者 赵文明 刘振龙 葛平玲 肖婧 姜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2-1095,1102,共5页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HSP65肽段(P256-270)和结核杆菌HSP70肽段(P111-125)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保护性作用。方法:结核杆菌HSP肽段滴鼻免疫大鼠,观察其对CIA的防治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关节炎指数评分、关...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HSP65肽段(P256-270)和结核杆菌HSP70肽段(P111-125)对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保护性作用。方法:结核杆菌HSP肽段滴鼻免疫大鼠,观察其对CIA的防治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关节炎指数评分、关节病理学分析、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结果:分别经结核杆菌HSP65和HSP70肽段滴鼻免疫的实验组大鼠,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指数明显下降(P<0·05),病理变化减轻,抑制性细胞因子IL-4水平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而炎性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P<0·01),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P<0·05),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也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应用结核杆菌HSP65肽段或HSP70肽段能减轻CIA大鼠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细胞的功能有关,此研究可为探讨人类RA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65 HSP70 保守序列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和地塞米松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调控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勇 李冬妹 +4 位作者 何秀娟 张罕 李静 梁胜男 胡永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2-584,587,共4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mycin,Rap)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1)用GMCSF+IL4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分别加入Rap或Dex,然后用脂多糖(LPS)刺激。在倒置显...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mycin,Rap)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1)用GMCSF+IL4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分别加入Rap或Dex,然后用脂多糖(LPS)刺激。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动态观察DC形态学上的变化。(2)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抗体双标记法)测定CD11c+细胞的比例及CD86和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变化。(3)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Rap和Dex处理的DC刺激BALB/c小鼠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1)经Rap和Dex处理后,DC在形态学上呈现稳定不成熟状态。(2)Rap处理的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仅有轻度降低,而CD86的表达明显降低。Dex处理的细胞表面CD11c的表达与Dex的剂量呈负相关,CD86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两种药物处理的DC均可抵抗LPS的促成熟作用。(3)MLR的结果显示,Rap和Dex处理的DC刺激同种异基因BALB/c小鼠T细胞增殖的能力均较低。结论:Rap和Dex均可使DC处于稳定的不成熟状态。与Dex相比,Rap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向DC分化的过程影响较小,而且在抑制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表达的同时,对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雷帕霉素 地塞米松 CD86 MHC-Ⅱ类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TCR Vβ8.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蕴 马丽平 +1 位作者 赵文明 刘振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构建含大鼠TCRVβ8.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以RTPCR法分离Lewis大鼠脾淋巴细胞中的TCRVβ8.2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TARGETTCRVβ8.2,并转化E.coliJM109,经蓝白... 目的:构建含大鼠TCRVβ8.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方法:以RTPCR法分离Lewis大鼠脾淋巴细胞中的TCRVβ8.2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TARGETTCRVβ8.2,并转化E.coliJM109,经蓝白斑筛选阳性菌落,进行菌落PCR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以肌注法免疫BALB/c小鼠,采集注射部位股四头肌处的肌肉,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CRVβ8.2基因在注射部位的转录和表达。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导入COS7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靶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结果:测序鉴定证实,TCRVβ8.2基因已被正确插入到pTARGET载体中,并检测到在肌肉组织和COS7细胞内重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TCRVβ8.2,并在体内体外均可检测到其转录和表达,为进一步进行TCRVβ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自身反应性T细胞 TCR VΒ基因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诊断临床急性肺炎病原体感染的血清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萌 窦云鹏 +5 位作者 谷丽 吕喆 王一民 刘颖梅 安云庆 曹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为检测样品,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1)正常人群血清78份,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46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42份,其中病毒感者患者血清35份,细菌感染患者血清7份;(2)正常人群血清PDGF最大值<6 000 pg/m L;血清BPI最大值<80 ng/m L;(3)以血清PDGF值6 000 p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支原体感染的基线值,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3.47%(43/46);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假阳性率为7.14%(3/42);(4)以血清BPI值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基线值,细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71%(6/7);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假阳性率为3.22%(1/31)。结论以血清PDGF6 000 pg/m L和BPI 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基线值,对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鉴别诊断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杀菌渗透增强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小鼠关节聚集的T细胞克隆型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文明 山本一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小鼠模型发病不同时期的四肢足关节聚集的T细胞克隆型的分析 ,了解T细胞克隆型与RA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RT PCR/SSCP法 ,对一种自发性RA小鼠模型 (SKG小鼠 )发病初期与后期四肢足关节聚集的T细胞克隆型...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小鼠模型发病不同时期的四肢足关节聚集的T细胞克隆型的分析 ,了解T细胞克隆型与RA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RT PCR/SSCP法 ,对一种自发性RA小鼠模型 (SKG小鼠 )发病初期与后期四肢足关节聚集的T细胞克隆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发病后期 ,四肢足关节中一致的Vβ2和Vβ8.2T细胞克隆型均明显升高 (分别为 72 .3%和 6 0 .2 % )。结论 :TCR为Vβ2和Vβ8.2的T细胞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克隆型 类风湿关节炎 RT-PCR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PI N端功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的胞内杀菌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丽 冯颖 +6 位作者 吕喆 庆利 刘振龙 赵冬 高燕 王炜 安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0-503,508,共5页
目的:克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细胞获得具有杀菌作用的目的抗菌蛋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PUC57-muBPI1-281质粒;PCR扩增获得muBPI36-259基因片段,制备pcDNA3.1(+)-muBPI36-259重组质粒;采用电穿孔法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 目的:克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细胞获得具有杀菌作用的目的抗菌蛋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PUC57-muBPI1-281质粒;PCR扩增获得muBPI36-259基因片段,制备pcDNA3.1(+)-muBPI36-259重组质粒;采用电穿孔法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在胞内的表达;建立胞内杀菌实验模型,检测muBPI36-259目的蛋白对胞内寄生菌(伤寒杆菌)的杀伤作用。结果:muBPI36-259目的蛋白在RAW264.7细胞内成功表达,对胞内寄生菌-G-伤寒杆菌具有杀伤作用。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BPI36-259基因片段,转染RAW264.7细胞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目的抗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 RAW264.7细胞 伤寒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海中 张力平 +6 位作者 平国玲 张红春 靖学芳 李郁英 李玉兰 李卫红 张海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研究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 (Hlp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Φ)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影响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HlpA和 (或 )LTA放入培养的细胞中 ,作用不同时间后收集上清液 ,用IL 6依赖株 7TD1细胞测定样品IL 6活性。结果显示 ,链球... 为研究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 (Hlp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Φ)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影响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HlpA和 (或 )LTA放入培养的细胞中 ,作用不同时间后收集上清液 ,用IL 6依赖株 7TD1细胞测定样品IL 6活性。结果显示 ,链球菌HlpA( 0~ 1 0 0mg/L)在体外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MΦ产生IL 6。LTA和HlpA的混合物对IL 6的产生呈协同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对BPI_(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表达和复性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云庆 柯岩 +1 位作者 靖学芳 杨贵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为提高BPI2 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和复性率 ,采用定点突变法改造 pBV BPI60 0 Fcγ1 70 0 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E .coliDH5α后 ,通过温控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①突变后BPI2 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表达量比突变前... 为提高BPI2 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和复性率 ,采用定点突变法改造 pBV BPI60 0 Fcγ1 70 0 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E .coliDH5α后 ,通过温控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①突变后BPI2 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表达量比突变前提高约 1 0 % ;②表达时间提前约 1h ;③抗菌活性未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突变 pBV-BPI600-Fcγ1700重组表达载体 BPI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的受体MAS与PSD-95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积凤 熊英 +5 位作者 李延华 杨晓梅 陈鹏 江琪 安云庆 贺俊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经过对蛋白质MA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发现,其羧基末端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PDZ结合模序.据此推测,MAS通过此模序可能会与某些PDZ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将MAS羧基末端27个氨基酸所对应的DN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 经过对蛋白质MA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发现,其羧基末端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PDZ结合模序.据此推测,MAS通过此模序可能会与某些PDZ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将MAS羧基末端27个氨基酸所对应的DN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MAS-CT.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内,经IPTG诱导,并用glut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GST-MAS-CT.以GST-MAS-CT为饵蛋白,利用GST pull down方法,在兔脑组织中筛选与MAS特异结合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在兔脑组织中有多种蛋白质可以与MAS-CT特异结合,经Western印迹检验其中之一为突触后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PSD-95与MAS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为研究完整的MAS与PSD-95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MAS受体的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 血管紧张素 PSD-95 G蛋白偶联受体 PDZ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功能性N端片段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和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晶琴 李慎涛 +5 位作者 温铭杰 吕喆 孙宝清 许子华 孔庆利 安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情况;采用鲎基质显色法,检测BPI23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和DNA测序鉴定证实,pYD1-BPI600重组质粒含有人BPI600基因片段。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BPI23在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的酵母细胞表面得到展示;在诱导后第24小时展示BPI23的酵母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39%。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BPI23具有中和内毒素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YD1-BPI600酵母表达载体,转化后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了功能性目的蛋白,为BPI23突变体库的建立和功能优化BPI23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 酵母表面展示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新梅 赵文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是应用较广泛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二者在发病机制及病理学改变上极为相似。近年来研究证实激活的某些T细胞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疾病的起始阶段 。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Ⅱ型胶原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对小鼠树突状细胞CD_(86)、I-A^b和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秀娟 张罕 +4 位作者 李冬妹 邱勇 龙军 安云庆 胡永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SRL)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发育成熟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用细胞因子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动态观察DC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2)用SR...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SRL)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发育成熟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用细胞因子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动态观察DC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2)用SRL处理DC,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c、CD86、MHC-Ⅱ类分子(I-Ab)的表达及在脂多糖(LPS)刺激后各分子表达的变化。(3)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RL处理DC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1)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DC在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2)SRL抑制LPS刺激后DC表面CD86和I-Ab表达的上调。(3)与常规培养的DC相比,SRL组DCTLR4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SRL处理的DC可抵抗LPS的促成熟作用。SRL促进DCTLR4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4 CD86 I-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载体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晨 安云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基因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ICZα-LL37-Fcγ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智 安云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构建pPICZα-LL37-Fcγ1重组表达载体,实现LL37-Fcγ1重组融合蛋白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分泌表达,获得功能性抗菌蛋白。方法:通过合成LL37全基因,将其与人IgG1Fc(Fcγ1)基因相连后,插入到毕赤酵母菌表达载体pPICZα中。电转化... 目的:构建pPICZα-LL37-Fcγ1重组表达载体,实现LL37-Fcγ1重组融合蛋白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分泌表达,获得功能性抗菌蛋白。方法:通过合成LL37全基因,将其与人IgG1Fc(Fcγ1)基因相连后,插入到毕赤酵母菌表达载体pPICZα中。电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后,经Zeocin抗性筛选阳性菌株。用RT-PCR和斑点杂交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并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用BCA法测定目的蛋白的浓度,鲎试剂鉴定其中和内毒素的能力。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PICZα-LL37-Fcγ1重组质粒,并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于毕赤酵母菌的基因组中。通过亲和层析获得具有结合蛋白A及中和内毒素能力的重组融合蛋白LL37-Fcγ1。结论:在毕赤酵母菌GS115中高效表达功能性的LL37-Fcγ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德毕赤酵母 LL37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对小鼠血清IL-6质量浓度的影响
17
作者 张力平 靖学芳 +5 位作者 张海燕 平国玲 沈海中 李卫红 张红春 李郁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为观察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 (HlpA)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质量浓度的影响 ,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lpA ,用 7TD1IL 6依赖株的细胞存活率测定小鼠血清IL 6质量浓度。发现 :链球菌HlpA( 0~ 30 0 μg/只 )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小... 为观察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 (HlpA)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质量浓度的影响 ,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lpA ,用 7TD1IL 6依赖株的细胞存活率测定小鼠血清IL 6质量浓度。发现 :链球菌HlpA( 0~ 30 0 μg/只 )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小鼠血清IL 6升高 (P <0 .0 5~P <0 .0 1)。脂磷壁酸 (LTA)和HlpA有协同增强作用 ;抗HlpA和肝素则对HlpA起抑制作用。提示 :纯化的链球菌HlpA刺激小鼠血细胞过量产生IL 6 ,LTA对此有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 小鼠 血清 IL-6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I_(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耐药菌的作用
18
作者 靖学芳 吕喆 +4 位作者 李晨 刘振龙 孙明洁 高燕 安云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 在CHO细胞中表达功能性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检测该种抗菌蛋白对临床常见耐药性革兰阴性菌(G^-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杀作用。方法 用pSNAV-signal-syn BPIm600-Fcγ1700转染CHO-K1细胞,通过Dot blot筛... 目的 在CHO细胞中表达功能性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检测该种抗菌蛋白对临床常见耐药性革兰阴性菌(G^-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杀作用。方法 用pSNAV-signal-syn BPIm600-Fcγ1700转染CHO-K1细胞,通过Dot blot筛选获得高表达BPIm23-Fcγ1目的蛋白的阳性细胞克隆,经PF-CHO培养基扩大培养,获得分泌表达的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采用离子交换层析、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纯化、鉴定目的重组蛋白。采用微量细菌定量药敏试验法检测目的抗菌蛋白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杀作用。结果 获得了高表达BPIm23-Fcγ1目的重组蛋白的阳性细胞克隆,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25-50mg/L。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证实确为BPIm23-Fcγ1重组蛋白。该重组抗菌蛋白对耐药和非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同等抑杀作用。结论 获得了功能性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该重组蛋白(O.4mg/L)能有效抑杀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 CHO-K1细胞 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VEGF_(165)和bFGF基因联合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19
作者 温铭杰 刘冰 +1 位作者 孙丽翠 祁雅慧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27-630,共4页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内注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及梗死面积的治疗效果,评估比较联合应用2种基因与单纯应用一种基因的疗效。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生...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内注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及梗死面积的治疗效果,评估比较联合应用2种基因与单纯应用一种基因的疗效。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生理盐水(对照组)、空载体(A组)、VEGF165(B组)、bFGF(C组)、VEGF165和bFGF混合质粒(D组)分3点注射于梗死交界处心肌内,4周后取材做常规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测量各组微血管数量和梗死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VEGF、bFGF的表达。结果B组、C组和D组心肌毛细血管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和A组(P<0.01),D组毛细血管总数大于B组和C组(P<0.01)。D组和C组的梗死面积百分比小于其他3组(P<0.01),D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bFG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相应蛋白表达。结论联合应用VEGF和bFGF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促进血管生成、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
20
作者 邱勇 胡永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74-76,79,共4页
关键词 直接识别 间接识别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M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