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在中国儿童重症医学科应用状况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雪 钱素云 +7 位作者 祝益民 许煊 刘春峰 许峰 任晓旭 王莹 张育才 陆国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儿科血液净化技术2012年至2016年的发展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案,选择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急救或重症学组成员单位为调查医院,基于2012年相同调查问卷修改完善《CBP应用现状调查表》(简称调查表),调查内容:(1... 目的了解中国儿科血液净化技术2012年至2016年的发展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案,选择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急救或重症学组成员单位为调查医院,基于2012年相同调查问卷修改完善《CBP应用现状调查表》(简称调查表),调查内容:(1)调查医院性质、规模和PICU床位数;(2)各项血液净化技术开展情况:腹膜透析(IPD)、血液透析(IHD)、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技术(TPE)、血液灌流(HP)、血液吸附(PA)和人工肝支持(ALSS);(3)CBP救治病种及并发症的分布情况,对调查医院统一培训后完成填写。结果 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3月30日28个省中39个城市53/55家医院完成调查表填写,儿科专科医院39家,综合性医院14家,三级甲等医院49家;均有PICU病房,PICU平均床位数25张。开展CRRT的23家医院共有6 618例;开展TPE的32家医院2 580例,开展HP的23家医院2 238例,开展ALSS的20家医院开展961例。应用各项技术的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IPD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CBP各技术的实施80%以上的医院以ICU为主,其次为肾内科;CBP主要应用于脓毒症24.3%,MODS 20.3%,药物中毒12.7%等的治疗。9家医院已开展新生儿CBP技术,共46例新生儿接受CBP治疗。5年间共有1 093例肝功能衰竭患儿应用CBP的治疗,各模式成活率HP 85.7%,TPE+HP 72.0%,TPE 70.5%、CRRT 69.8%,TPE+CRRT模式50.0%。CBP的主要并发症为深静脉置管吸壁、堵膜等。结论 2012年至2016年CBP技术在全国儿童重症领域得到很大推广,尤其在脓毒症等疾病的应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连续血液净化 重症医学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对儿童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戈海延 李小梅 +3 位作者 江河 刘海菊 张仪 李梅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儿的平板运动试验特点,探讨其在CPVT患儿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的18例CPVT患儿,依据指南推荐进行规律治疗,服...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儿的平板运动试验特点,探讨其在CPVT患儿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的18例CPVT患儿,依据指南推荐进行规律治疗,服用普萘洛尔或美托洛尔,部分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前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比相关数据。结果(1)治疗前,平板运动试验显示,18例患儿均诱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16例(88.9%)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室速的阈值心率(147±15)次/min与基础心率67(61,81)次/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7,P<0.01),与发生室性早搏的阈值心率115(108,123)次/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21,P<0.01)。(2)治疗后,15例患儿的平板运动试验显示,15例均诱发室性早搏,9例(60.0%)诱发室速。发生室速的阈值心率(138±13)次/min与基础心率(65±12)次/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3,P<0.01),与发生室性早搏的阈值心率(105±14)次/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8,P<0.01)。(3)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比较,患儿室性早搏的阈值心率、室性早搏的发生阶段、室性早搏到室速的间隔时间、最大运动负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基础心率、室性早搏的形态、室速的阈值心率、室速的发生阶段、室速的形态、运动终止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恢复窦性心律时的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PVT患儿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阳性率高,对CPVT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儿童 运动试验 儿茶酚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膈疝胸腔镜治疗后存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斯淼 马立霜 +6 位作者 王莹 李景娜 刘超 魏延栋 曲东 张辉 潘守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目的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指因先天性膈肌结构缺损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本研究旨在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近5年入院诊断为CD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DH患儿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为患儿产前及生后病... 目的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指因先天性膈肌结构缺损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本研究旨在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近5年入院诊断为CD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CDH患儿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为患儿产前及生后病情评估提供循证依据,进而提高CDH患儿诊疗技术。方法本组患儿经产科儿科产前咨询,新生儿外科医生产房待产,生后经绿色通道转运至我中心SNICU,由新生儿外科与超声科、NICU、心脏外科等多学科对患儿进行围术期的联合诊疗,首选胸腔镜治疗。结果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我中心普通(新生儿)外科诊治的58例CDH患儿中,42例行胸腔镜手术修补膈肌,35例存活,7例死亡,死亡率占总经治量的12%,其中6例为胸腔镜手术中转为开放手术,4例存活,2例死亡,死亡率占总经治量3%;13例行开放手术修补膈肌,5例存活,8例死亡。另有3例产前诊断发现CDH,术前死亡。存活患儿与死亡患儿在产前诊断孕周、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新生儿CDH治疗中安全可行。产前诊断时间、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预测患儿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先天性 胸腔镜检查 治疗 存活率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定量CT用于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复张效果及选择呼气末正压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闫淯淳 郝文瀚 +4 位作者 杨洋 刘霜 张瑾 曲东 袁新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观察胸部定量CT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肺复张效果及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儿的胸部CT资料,记录肺复张前、后各通气区面积变化及肺内支气管数量变化,根据病变累及面积和... 目的观察胸部定量CT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肺复张效果及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儿的胸部CT资料,记录肺复张前、后各通气区面积变化及肺内支气管数量变化,根据病变累及面积和程度进行CT评分,建立CT评分与PEEP关系的回归模型,观察CT对评价肺复张效果及选择最佳PEEP的价值。结果肺复张前、后各通气区面积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通气区、低通气区、正常通气区及过度通气区对PEEP的敏感程度依次降低。肺复张后,显示病变最广泛的CT层面中,双肺亚段以上支气管数量高于肺复张前(9.4±3.1 vs.6.2±2.3;t=7.713,P<0.001)。肺复张后各通气区的CT评分与复张时所用PEEP呈线性正相关,其回归模型如下:PEEP(5~30 cmH_(2)O)=0.851×CT评分—5.383(P<0.001,R^(2)=0.684)。结论胸部定量CT可评价机械通气治疗对于ARDS患儿的肺复张效果,有助于临床选择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窘迫综合征 正压呼吸 肺复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兔肺复张呼气末正压通气最佳压力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文瀚 那巍兰 +3 位作者 李邑刍 曲东 袁新宇 闫淯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以CT定量评估不同肺复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兔,并确定最佳PEEP。方法纳入10只成年大耳兔,建立ARDS兔模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进行肺复张,分别于4、8、12、16、20、24及28 cmH_(2)O PEEP下行肺部C... 目的以CT定量评估不同肺复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兔,并确定最佳PEEP。方法纳入10只成年大耳兔,建立ARDS兔模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进行肺复张,分别于4、8、12、16、20、24及28 cmH_(2)O PEEP下行肺部CT扫描,并按CT值将肺分为不通气区(-100~100 HU)、低通气区(-500~-101 HU)、正常通气区(-800~-501 HU)及过度通气区(-1000~-801 HU),并将其占肺组织面积比值记为R_(non)、R_(low)、R_(normal)及R_(over);观察肺复张前、后的R_(non)、R_(low)、R_(normal)及R_(over)变化,分析肺复张最佳PEEP。结果肺复张过程中,随PEEP升高,R_(non)、R_(low)、R_(normal)及R_(over)均发生明显变化(P均<0.05);PEEP为4、8、12 cmH_(2)O时,R_(no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EP为4、8、12、16 cmH_(2)O时,R_(low)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EP为12 cmH_(2)O时的R_(normal)明显高于PEEP为4、20、24、28 cmH_(2)O时(P均<0.05);PEEP为12、16、20、24、28 cmH_(2)O时,R_(over)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复张最佳PEEP为(12.48±5.72)cmH_(2)O。结论CT可有效评估肺复张效果;针对ARDS模型兔,推荐PEEP为(12.48±5.72)cm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正压呼吸 肺复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