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影像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洋 袁新宇 李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1283,共3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研究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已取得显著进展。凭借三维重建、血管成像等技术,CT能准确评估病变范围、程度及血管情况,而双能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对于降低辐射剂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研究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已取得显著进展。凭借三维重建、血管成像等技术,CT能准确评估病变范围、程度及血管情况,而双能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对于降低辐射剂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探索。MRI无辐射、可多参数成像、分辨率高,有助于充分显示儿童骨骼发育和信号变化特征,但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此外,基于人工智能(AI)的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近年已逐渐成为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就CT、MRI及其与AI融合用于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肌肉骨骼疾病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CT造影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朔春 钟雪梅 +3 位作者 仪晓立 陶然 杨梅 孙雪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1-596,共6页
目的 探讨小肠CT造影(CTE)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临床确诊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及CTE影像学资料,依据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分为4组(缓解期1... 目的 探讨小肠CT造影(CTE)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临床确诊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及CTE影像学资料,依据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分为4组(缓解期11例、轻度活动期47例、中度活动期14例、重度活动期11例),收集CTE的各项参数指标,并分析CTE评估与儿童克罗恩病活动度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组CTE影像表现中,病变肠管范围(χ^(2)=49.934)、肠壁强化方式(χ^(2)=56.561)、肠管狭窄程度(χ^(2)=31.932)、肠壁厚度(χ^(2)=46.535)、肠周淋巴结肿大(χ^(2)=1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活动期病变(轻-重度活动期)CTE影像表现为受累肠管范围大(>50 mm)(31例,37.3%)、肠壁分层强化多见(27例,32.5%)、肠腔狭窄(<5 mm)(19例,22.9%)及肠壁明显增厚(>5.0 mm)(54例,65.1%)、肠周淋巴结肿大(>7 mm)(16例,19.3%)出现比例高。其中病变肠管范围(r=0.500)、病变肠壁强化方式(r=0.574)、肠腔狭窄(r=0.316)、肠壁增厚(r=0.533)与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随着病变肠管范围增加、病变肠壁强化方式(均匀-分层)、肠腔狭窄及肠壁增厚程度加重,临床活动分期也逐渐加重,以上4项指标可作为反映儿童克罗恩病活动分期的特征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小肠CT造影 临床活动分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体部血管成像能谱CT与常规CT图像质量和增强效果的体模对比研究
3
作者 杨洋 闫淯淳 +1 位作者 袁新宇 沈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辐射剂量下,儿童体部血管成像的能谱CT与常规120 kVp及100 kVp CT扫描间图像质量与增强效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使用直径160 mm的圆柱形儿童体部等效体模,在体模内放置填充碘造影剂的试管用来模拟增强的血管结构。使用能... 目的探讨在相同辐射剂量下,儿童体部血管成像的能谱CT与常规120 kVp及100 kVp CT扫描间图像质量与增强效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使用直径160 mm的圆柱形儿童体部等效体模,在体模内放置填充碘造影剂的试管用来模拟增强的血管结构。使用能谱CT和常规CT,采用相同的CT计量指数分别对体模进行扫描。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55-70 keV、间距5 keV的4组单能量图像,比较各单能量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噪声、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结果 55 keV、60 keV、65 keV、70 keV 4组单能量图像中,60 keV图像的CNR最高(24.7±0.5),优于120 kVp的20.4±0.4,但低于100 kVp的28.9±0.2;65 keV图像的噪声最低(5.6 HU),略高于120 kVp图像的5.0 HU,与100 kVp相同;65 keV和60 keV图像的增强效果(CT值)分别与常规120 kVp和100 kVp图像接近。结论单能量图像中,60 keV图像的CNR最高,图像质量与常规100 kVp相仿,优于120 kVp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图像增强 人体模型 儿童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4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3 位作者 杨梅 仪晓立 陶然 邹继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UESL,分析所有患儿的超声、CT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5~19.8 cm。CT平扫显示所有病灶边缘较清楚、其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内可见厚薄不均的分隔;囊性密度区边缘或分隔周围可见少许片絮样软组织密度影。6例超声图像均提示实性占位,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实性包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3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影,T1WI呈不均匀混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高信号区;T2WI呈混合高信号区和条状低信号区。9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以边缘强化为主,8例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延迟期病灶呈持续不均匀强化,边缘持续强化,且从外围向中心充盈,强化范围增大,8例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论:儿童UE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了解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脏 儿童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测量儿童正常门静脉直径
5
作者 王晓娟 高凤霄 +2 位作者 仪晓立 孙雪峰 吴朔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基于上腹部增强CT图像获取不同年龄段儿童门静脉直径参考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门静脉无明显异常患儿上腹部增强CT数据,根据年龄将其分为<12个月组(A组,n=70)、13~60个月组(B组,n=87)、61~120个月组(C组,n=102)及>120个月... 目的基于上腹部增强CT图像获取不同年龄段儿童门静脉直径参考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门静脉无明显异常患儿上腹部增强CT数据,根据年龄将其分为<12个月组(A组,n=70)、13~60个月组(B组,n=87)、61~120个月组(C组,n=102)及>120个月组(D组,n=131)。基于门静脉期重建图像测量门静脉直径并进行组间比较;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门静脉直径与患儿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A~D组门静脉直径分别为(4.79±0.86)、(7.14±1.17)、(9.37±1.41)及(10.79±1.63)mm,随年龄增大而依次递增(P均<0.001)。各年龄段儿童门静脉直径与年龄、身高及体质量均呈中-高度正相关(r=0.763~0.852,P均<0.05)而与性别无明显相关(r=0.070,P>0.05)。结论初步获得我国不同年龄段儿童门静脉直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直径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1 位作者 王文燕 杨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78,284,共5页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判断CTE评估与小儿UC活动度分期及内镜评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小儿UC轻~重度活动期CTE影像表现为肠壁分层强化多见、肠腔狭窄、肠腔黏膜多呈卵石征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CTE影像表现中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肛瘘出现比例高,与小儿UC的内镜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CTE的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肠腔狭窄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参数指标对判别小儿UC活动分期有重要参考价值。内镜评分与小儿UC的CTE表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其鉴别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朔春 袁新宇 +2 位作者 徐昕 曹玲 郭宏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MP+SP)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为临床早期鉴别单纯MP及MP+SP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及血培养证实的23例单纯MP和23例MP+SP患儿的胸部CT图像,分别对病变分布、病变形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MP+SP)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为临床早期鉴别单纯MP及MP+SP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及血培养证实的23例单纯MP和23例MP+SP患儿的胸部CT图像,分别对病变分布、病变形态及合并症(如肺气肿、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MP+SP比较,单纯MP多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包括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P<0.05);而MP+SP则以肺实变影为主,且胸腔积液量及肿大淋巴结直径均大于单纯MP患儿(P<0.05)。从病变形态上看,单纯MP的肺内阴影多为自内向外,呈扇形分布的薄片影;MP+SP则多为无分布规律的大片实变影。结论单纯MP表现为在较少肺实变基础上合并较明显的肺间质改变;而MP+SP的肺泡炎症程度较重,片状阴影密度高、范围大,但肺间质表现不突出,同时易伴有中-大量胸腔积液及淋巴结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链球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CT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7
8
作者 陶然 杨梅 +3 位作者 袁新宇 杨洋 郭红伟 刘海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2-885,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的术前CT和相关临床表现,观察卵巢肿物的性质、大小、钙化、强化程度、有无瘤内血管、子宫大小、盆腔积液及增大淋巴结等影像学... 目的分析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的术前CT和相关临床表现,观察卵巢肿物的性质、大小、钙化、强化程度、有无瘤内血管、子宫大小、盆腔积液及增大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以腹痛、性早熟或男性化等相关症状就诊;9例术前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2例血清睾酮水平升高。CT平扫表现为实性肿物2例、囊实性8例、囊性肿物2例,长径中位数为82.50(46.75,111.00)mm;肿瘤内钙化1例;盆腔内大量积液2例,子宫增大9例。增强扫描肿物实性成分明显强化,9例内见纡曲血管影,囊性肿物均无明显强化;未见淋巴结明显增大。结论结合特异性内分泌症状及相关激素水平、肿瘤标记物改变,CT发现儿童血供丰富的卵巢肿物、伴子宫体积增大高度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卵巢肿瘤 粒层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特征和病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仪晓立 袁新宇 +1 位作者 肖江喜 白振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资料和MRI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MRI表现与成人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R扫描结果。结果 8例患儿均有基础性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急性淋巴... 目的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资料和MRI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MRI表现与成人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R扫描结果。结果 8例患儿均有基础性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硬皮病1例,肾病综合征3例,原发性癫痫1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MRI表现为以顶枕叶皮层下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灶,部分病灶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基底节区、脑干或小脑亦可见信号相同的小片状病灶。经有效治疗后,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均消失,其中4例复查头颅MRI,可见脑内病灶均消失。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可能是引起儿童和青少年PRES重要原因,其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P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病因学 磁共振成像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CT征象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白凤森 袁新宇 +2 位作者 闫淯淳 郭宏伟 赵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CT征象及其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 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肿瘤位于右叶67例(67/110,60.90%)、左右叶25例(25/110,22.72%)、左叶15...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CT征象及其与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 11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肿瘤位于右叶67例(67/110,60.90%)、左右叶25例(25/110,22.72%)、左叶15例(15/110,13.63%)、尾叶3例(3/110,2.72%);瘤体平均大小为(287.14±272.36)cm3;多数病灶为单发(94/110,85.45%)、类圆形(96/110,87.27%);病变多分界清晰(86/110,78.18%);瘤内坏死囊变不规则102例、钙化60例;肺转移较常见(23/110,20.90%);约50.90%血管受累(56/110),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分型儿童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肿瘤钙化、肿瘤均匀强化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CT检查可对肝母细胞瘤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病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雪峰 王晓霞 +4 位作者 袁新宇 钟玉敏 杨梅 张晓伦 邹继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叶8个,位于左叶5个,累及2个肝叶3个。瘤体最长径约5.5~11.5cm,中位最长径为7.5cm。2例为典型FNH,11例为非典型FNH。12例病灶形态规则,1例见包膜。CT平扫1例为等密度,余12例为低密度;2例典型FNH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中心瘢痕未见强化,其中12例见明显增粗纡曲的动脉;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减低,10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2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呈稍高密度。结论儿童FN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反映其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MRI表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洋 袁新宇 +3 位作者 王瑶 胡梦泽 刘嵘 石玉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受累;7例累及额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3例累及深部白质,2例累及丘脑,累及胼胝体、基底节及小脑各1例。病灶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呈高信号,边缘模糊;1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示条片状高信号;ADC图中,皮质、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区病灶呈稍高或等信号,丘脑、基底节及小脑病灶呈稍低信号。对9例间隔10~75天(中位时间26天)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全部消失,4例仍可见部分丘脑及基底节病变。结论allo-HSCT术后PRES累及范围及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DWI与ADC信号特点可辅助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bFGF、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治疗猫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怀军 贺丹 +3 位作者 吴朔春 杨桦 冯平勇 颜立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利用MR影像学方法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40只健康家猫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bFGF处理组),C组(GbE处理组),D组(bFGF+GbE处理组)。采用... 目的:利用MR影像学方法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银杏叶提取物(GbE)联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40只健康家猫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bFGF处理组),C组(GbE处理组),D组(bFGF+GbE处理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动态进行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磁共振T1WI、T2WI、FLAIR所见病变程度轻,T2WI显示最终梗死体积小,T2WI-ADC显示梗死周围缺血带转化为梗死的体积小。结论:bFGF、GbE联合治疗猫急性脑梗死优于单一用药组,两者具有协同作用;MRI能客观评价药物疗效,尤其T2WI-ADC异常范围差值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银杏 脑梗塞 动物实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雪峰 袁新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82-2288,共7页
原发性儿童肝脏肿瘤并不罕见,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居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第3位,具有恶性率高,先天性肿瘤多见和好发年龄明显的特点。而且儿童肝脏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隐匿、肿瘤病灶体积大、病理类型多、发生部位复杂,与成人相... 原发性儿童肝脏肿瘤并不罕见,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居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第3位,具有恶性率高,先天性肿瘤多见和好发年龄明显的特点。而且儿童肝脏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隐匿、肿瘤病灶体积大、病理类型多、发生部位复杂,与成人相比处理更为困难。对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综合阐述,指出随着影像医学的迅猛发展,影像学检查在明确肝脏肿瘤的发生部位、提示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分级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观察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B型尼曼-皮克病儿童肺间质病变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海燕 刘嵘 +5 位作者 闫淯淳 郝文瀚 李君慧 胡涛 冯顺乔 袁新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B型尼曼-皮克病(NPD)患儿肺间质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B型NPD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肺部HRCT资料,其中3例接受非亲缘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接受亲缘单倍体骨髓+外...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B型尼曼-皮克病(NPD)患儿肺间质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B型NPD患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肺部HRCT资料,其中3例接受非亲缘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接受亲缘单倍体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于3个层面(主动脉弓层面、气管隆嵴层面及右膈顶层面)观察移植前后肺间质病变(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阴影和小叶内线3种CT征象)累及范围并进行评分,计算各征象评分变化速率及征象评分均值变化速率。结果接受干细胞移植后,6例患儿肺间质病变评分均较移植前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3例接受非亲缘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者肺部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阴影和小叶内线的征象评分变化速率及征象评分均值变化速率平均值(1.16分/月、1.33分/月、1.11分/月、1.24分/月)均高于3例接受亲缘单倍体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者(1.14分/月、0.86分/月、0.88分/月、1.03分/月)。结论干细胞移植可改善B型NPD患儿肺间质病变;非亲缘供体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较亲缘单倍体移植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尼曼-皮克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测量儿童正常肾皮质厚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雪峰 袁新宇 +2 位作者 白凤森 郭红伟 刘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8-1741,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儿童正常肾脏CT图像,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肾皮质厚度的CT测量值的参考范围,为判断儿童肾脏形态异常提供对照标准。方法连续选取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无肾脏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的儿童204名,按年龄分为5组:婴...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儿童正常肾脏CT图像,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肾皮质厚度的CT测量值的参考范围,为判断儿童肾脏形态异常提供对照标准。方法连续选取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无肾脏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的儿童204名,按年龄分为5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测量每侧肾脏肾门层面皮质、实质的厚度和肾脏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肾皮质厚度分别为(0.41±0.09)cm、(0.48±0.09)cm、(0.54±0.12)cm、(0.65±0.13)cm、(0.76±0.18)cm,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皮质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右侧:r=0.65,左侧:r=0.65,P均<0.05),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与年龄相关性最弱(右侧:r=0.19,左侧:r=0.16,P均<0.05)。结论肾皮质厚度随年龄增加,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则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可作为监测儿童部分肾脏疾病发展、转归的重要CT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儿童正常肾动脉的多排螺旋CT测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然 孙雪峰 +2 位作者 袁新宇 郭红伟 刘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儿童正常肾动脉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肾动脉正常值。方法选取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无肾脏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儿童284名,按年龄分为5组,观测肾动脉支数、肾动脉起始位置、肾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肾动脉起始处... 目的通过观测儿童正常肾动脉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肾动脉正常值。方法选取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无肾脏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儿童284名,按年龄分为5组,观测肾动脉支数、肾动脉起始位置、肾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肾动脉起始处内径、副肾动脉数目、副肾动脉起源、副肾动脉入肾部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动脉以单支型最多见;右侧肾动脉高于左侧者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肾动脉起点与腹腔干距离逐渐增加(P<0.05);肾动脉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在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肾动脉干起始部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年龄增长,肾动脉干起始部内径增加,不同性别及左、右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肾动脉出现率为35.21%(100/284),主要起源于肾动脉(66/134,49.25%)及腹主动脉(62/134,46.27%),经肾上端(98/134,73.13%)及肾下端(28/134,20.90%)入肾。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不同年龄儿童肾动脉的相关正常值,有助于诊治儿童肾动脉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新宇 钟玉敏 +1 位作者 干芸根 邵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1-805,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各种儿科难治性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诊断和干预HSCT术后并发症影响疗效和预后。目前针对HSCT术后并发症虽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仍面临着不能尽早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的困境。医学影像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各种儿科难治性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诊断和干预HSCT术后并发症影响疗效和预后。目前针对HSCT术后并发症虽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仍面临着不能尽早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的困境。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助力。HSCT术后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可逆性后循环脑病、肺部感染、累及胃肠道和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以及少见的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均具有某些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并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X线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素荣 袁新宇 +3 位作者 甘晓庄 宋国维 喻文亮 孙波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755-75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儿童肺源性ARDS床旁胸片表现,对非白血病组(37例)与白血病组(13例)肺部病变表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病因为肺炎者50例(92.6%),其它... 目的:分析儿童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儿童肺源性ARDS床旁胸片表现,对非白血病组(37例)与白血病组(13例)肺部病变表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病因为肺炎者50例(92.6%),其它病因者4例(7.4%);胸片表现为实变型、白肺型和磨玻璃型分别为33例(61.1%),17例(31.5%)和4例(7.4%),合并征象包括肺过度充气13例、肺不张3例、纵隔积气3例和气胸1例。非白血病组中实变型占70.3%,白血病组中白肺型占53.8%,两者的病变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0.72,P=0.005)。结论:儿童肺源性ARDS的主要病因为肺炎,胸片以肺部实变(非白血病)和白肺(白血病)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儿童椎体骨髓转换过程中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新宇 肖江喜 周元春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分析椎体骨髓磁共振T1WI信号强度比值(SIR)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正常儿童椎体骨髓转换的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正常儿童的脊柱磁共振T1加权序列图像,同时选择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共32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研究。采用GE0.2T Pr... 目的分析椎体骨髓磁共振T1WI信号强度比值(SIR)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正常儿童椎体骨髓转换的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正常儿童的脊柱磁共振T1加权序列图像,同时选择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共32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研究。采用GE0.2T Profile Gold永磁型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行脊柱矢状面SET1WI扫描。测定椎体磁共振SIR,并对所获得的数据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正常组和病例组间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椎体SIR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颈椎、腰椎骨髓SIR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统计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胸椎骨髓SIR值则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6);无论是颈椎、胸椎还是腰椎的SIR值与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病例组患儿椎体T1信号强度较正常组儿童明显减低,各年龄组病例与正常组间的SIR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儿童年龄段(0-17岁)颈椎和腰椎骨髓转换发生较早,5岁后的骨髓信号较前发生明显增高,而且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椎体骨髓T1信号较正常显著减低。因此,利用SIR定量测定法对弥漫性骨髓疾病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柱 磁共振成像 信号强度比 骨髓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