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宝英 付涵宇 +1 位作者 薛冠华 曹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中...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BALF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进行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测定。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SMPP组和非SMPP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SMP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1)SMPP组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Z=-6.151)、D-二聚体(Z=-5.102)、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Z=-6.337)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白细胞计数(Z=-2.155)、中性粒细胞比例(t=2.98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Z=-3.36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r=0.258、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OR=1.271,95%CI:1.079~1.497)、LDH(OR=1.011,95%CI:1.005~1.017)及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OR=6.210,95%CI:2.646~14.577)是SMPP的危险因素。3个指标联合预测SMPP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5.2%。结论CARDS毒素与MPP病情密切相关,在SMPP组明显升高,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评估病情的良好指标,与发热时间、LDH联合分析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 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钱婧 魏友加 +3 位作者 程毅菁 张奕 彭博 朱春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1-547,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1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坏死将患儿分为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组(96... 目的: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1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坏死将患儿分为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组(96例)和非坏死性肺炎(non-necrotizing pneumonia,NNP)组(122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营养不良、热程、住院时间、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随访情况)、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支气管镜下表现的差异,对坏死性肺炎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各指标最大诊断价值的临界值。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原学分类、支气管镜下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患儿的影像学吸收时间长于NNP组(P<0.05)。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热程、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PCT、D-dimer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以下患儿的影像学吸收时间短于6岁以上者,病程10 d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患儿影像学吸收时间短于病程10 d以上者,混合感染组的影像学吸收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病原感染组。对两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热程、住院时间、CRP、PCT、D-dimer是继发肺坏死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1、P<0.001、P<0.001、P=0.013、P=0.001)。绘制热程、CRP、PCT、D-dimer的ROC曲线,发现当热程>11.5 d、CRP>48.35 mg/L、D-dimer>4.25 mg/L时,对于预测肺坏死的发生有一定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09、0.836、0.747,P均<0.001]。结论:儿童坏死性肺炎的热程、住院时间长,混合病原感染的影像学吸收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病原感染;与6岁以上组患儿及病程>10 d组患儿相比,6岁以下以及病程10 d内的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疗效更具优势;炎症指标CRP、PCT、D-dimer明显升高,热程、CRP、PCT、D-dimer是重症肺炎继发肺坏死的危险因素,热程>11.5 d、CRP>48.35 mg/L、D-dimer>4.25 mg/L对诊断坏死性肺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坏死性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胸部CT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闫淯淳 袁新宇 +1 位作者 黄荣妍 郭宏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方法选取经痰或肺泡灌洗液查找肺孢子虫阳性,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患儿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5岁。分别对CT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气腔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增厚、过度充... 目的探讨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方法选取经痰或肺泡灌洗液查找肺孢子虫阳性,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患儿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5岁。分别对CT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气腔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增厚、过度充气、胸膜渗出、肺大疱、结节影及网格影等征象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8例(8/8,100%)患儿均出现气腔实变,6例(6/8,75.00%)实变累及肺段以下水平,且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后基底段;6例(6/8,75.00%)出现磨玻璃密度影,且均累及整个肺叶,以下肺叶受累最为常见;3例(3/8,37.50%)出现小叶间隔增厚;2例(2/8,25.00%)出现支气管壁增厚;2例(2/8,25.00%)出现肺过度充气;1例(1/8,12.50%)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所有病例均未见肺大疱、结节影或网格影征象。结论 CT在诊断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卡氏肺囊虫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后近期肺功能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奕 马立霜 +5 位作者 曹玲 张悦 宋欣 王莹 刘超 魏延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手术后患儿近期肺功能情况,探索影响肺功能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随访。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CDH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手术后患儿近期肺功能情况,探索影响肺功能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随访。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CDH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手术修补治疗,并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时间中位数为术后1.6个月(最长18个月,最短11 d),按照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肺功能异常组(包括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混合性通气功能异常)。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产前诊断时间、肝脏疝入情况、缺损大小、手术时机、用氧时长等)的差异。结果 共32例CDH患儿纳入分析,其中肺功能正常5例(15.6%),肺功能异常27例(84.4%)。以第1次肺功能测定结果为准,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20例(62.5%),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3例(9.4%),混合性通气功能异常4例(12.5%)。肺功能正常组与肺功能异常组手术前肺动脉高压人数比例(2/5比23/27)、用氧时长[(12.22±6.09)d比(21.48±9.12)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0 d用氧情况(1/5比1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诊断时间肺功能异常组的均值明显小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7±3.51)周比(26.77±4.38)周,P>0.05]。结论 部分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异常,需予以高度重视。术后早期以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多见,肺动脉高压、用氧时长以及产前诊断时间可能是患儿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先天性/外科学 治疗结果 呼吸功能试验 观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