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危人群的临床特点
1
作者 朱雯靓 谷庆隆 +5 位作者 刘传合 沙莉 黄贵民 陆颖霞 赵京 陈育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高危人群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哮喘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将哮喘儿童分成两组,分别为OSAS高危组和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哮...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高危人群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哮喘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将哮喘儿童分成两组,分别为OSAS高危组和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哮喘儿童200例,41.00%的哮喘儿童为OSAS高危人群。OSAS高危患儿哮喘未控制率明显增高(60.00%对36.25%,χ^(2)=7.46,P=0.006)。OSAS高危患儿夜间哮喘发作与活动后哮喘发作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0.73%对6.78%,26.83%对13.56%(P<0.05);同时OSAS高危患儿腺样体肥大发生率更高(35.37%对8.47%,P<0.05),过敏性鼻炎症状如鼻塞、鼻痒、打喷、流涕评分更高(P<0.05)。结论哮喘合并OSAS高危患儿更容易出现哮喘控制欠佳、过敏性鼻炎症状重、腺样体肥大发生率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荞麦过敏23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宇阳 王晓阳 +1 位作者 邵明军 刘传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 分析和总结儿童荞麦过敏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儿童荞麦过敏的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荞麦过敏患儿的病史资料,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 目的 分析和总结儿童荞麦过敏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儿童荞麦过敏的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荞麦过敏患儿的病史资料,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纳入荞麦过敏患儿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7.8(5.5-10.0)岁。患儿在进食荞麦类食物、皮肤接触荞麦或吸入荞麦面粉后出现过敏症状;16例次在暴露于荞麦过敏原10分钟内出现症状,22例次在10-30分钟出现,6例次在30分钟-2小时出现。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21例次,91.3%)最常见,其次为呼吸道症状(15例次,65.2%)、消化道症状(5例次,21.7%)及神经系统症状(1例次,4.3%)。16例患儿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1例患儿行荞麦新鲜食物SPT,结果均为阳性,不同严重程度过敏患儿之间荞麦SPT反应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过敏反应患儿SPT“++++”发生的比例较高。23例患儿血清总IgE为120-1 489 kU/L。所有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史、湿疹史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18例患儿有支气管哮喘史,22例患儿有荞麦壳枕头接触史。结论 荞麦过敏发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使用荞麦壳枕头可能是荞麦致敏的重要途径。SPT对荞麦过敏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过敏 临床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后近期肺功能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奕 马立霜 +5 位作者 曹玲 张悦 宋欣 王莹 刘超 魏延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手术后患儿近期肺功能情况,探索影响肺功能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随访。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CDH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手术后患儿近期肺功能情况,探索影响肺功能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随访。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CDH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手术修补治疗,并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时间中位数为术后1.6个月(最长18个月,最短11 d),按照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肺功能异常组(包括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混合性通气功能异常)。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产前诊断时间、肝脏疝入情况、缺损大小、手术时机、用氧时长等)的差异。结果 共32例CDH患儿纳入分析,其中肺功能正常5例(15.6%),肺功能异常27例(84.4%)。以第1次肺功能测定结果为准,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20例(62.5%),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3例(9.4%),混合性通气功能异常4例(12.5%)。肺功能正常组与肺功能异常组手术前肺动脉高压人数比例(2/5比23/27)、用氧时长[(12.22±6.09)d比(21.48±9.12)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0 d用氧情况(1/5比1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诊断时间肺功能异常组的均值明显小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7±3.51)周比(26.77±4.38)周,P>0.05]。结论 部分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异常,需予以高度重视。术后早期以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多见,肺动脉高压、用氧时长以及产前诊断时间可能是患儿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先天性/外科学 治疗结果 呼吸功能试验 观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