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型及生物型分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解静平 薛冰 +2 位作者 王丽红 白常乐 曹玉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8-239,共2页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儿童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应用血清学方法已将流感嗜血杆菌分成a、b、c、d、e、f 6个血清型别,过去一直认为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最近多数人认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为重要的致病菌。本文将199...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儿童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应用血清学方法已将流感嗜血杆菌分成a、b、c、d、e、f 6个血清型别,过去一直认为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最近多数人认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为重要的致病菌。本文将1994年儿童呼吸道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87株进行血清型及生物型分型,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行性感冒 嗜血性菌 血清型 生物型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宝英 付涵宇 +1 位作者 薛冠华 曹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中...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ARDS)毒素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BALF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进行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测定。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SMPP组和非SMPP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SMP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1)SMPP组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Z=-6.151)、D-二聚体(Z=-5.102)、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Z=-6.337)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白细胞计数(Z=-2.155)、中性粒细胞比例(t=2.98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Z=-3.36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r=0.258、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OR=1.271,95%CI:1.079~1.497)、LDH(OR=1.011,95%CI:1.005~1.017)及CARDS毒素相对表达量(OR=6.210,95%CI:2.646~14.577)是SMPP的危险因素。3个指标联合预测SMPP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5.2%。结论CARDS毒素与MPP病情密切相关,在SMPP组明显升高,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评估病情的良好指标,与发热时间、LDH联合分析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 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芥子气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
3
作者 黄丽娟 杜冰 +1 位作者 徐子瑛 袁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1-517,共7页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芥子气(SM)经呼吸道中毒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雾化给予生理盐水)、SM组(雾化给予SM 5 mg·kg^(-1))和SM+Res 10和20 mg·k...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芥子气(SM)经呼吸道中毒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雾化给予生理盐水)、SM组(雾化给予SM 5 mg·kg^(-1))和SM+Res 10和20 mg·kg^(-1)组(雾化给予SM 5 mg·kg^(-1)1 h后,分别雾化给予Res 10和20 mg·kg^(-1))。各组小鼠SM处理0、24、48和72 h后分别称重。给予SM 72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分别称湿重和干重,计算肺组织湿/干比;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 mRNA表达;二代测序技术检测SM组和SM+Res 20 mg·kg^(-1)组小鼠肺组织的转录组变化,RT-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和沉寂信息调节因子1(SIRT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给予SM 72 h后,SM组体重显著降低,肺组织湿/干比显著增加;肺泡腔萎缩,组织明显实质化,肺组织内局部炎性细胞弥散性浸润;肺组织中IL-6和IL-1β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SM组比较,SM+Res 10和20 mg·kg^(-1)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肺组织湿/干比显著减小;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组织中IL-6和IL-1β mRNA表达显著降低。转录组数据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M组小鼠肺组织中AMPK和SIRT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与SM组相比,SM+Res 10和20 mg·kg^(-1)组小鼠肺组织中AMPK mRNA表达显著升高,SIRT1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Res对SM诱导的小鼠ALI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SIRT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急性肺损伤 转录组 白藜芦醇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无锡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常青 高燕敏 +4 位作者 闫超 俞蓉 张璠 刘炜 孙红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流行基因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对无锡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P1基因分型、MLVA基因分型和大环内酯类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流行基因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对无锡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P1基因分型、MLVA基因分型和大环内酯类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2015—2016年,无锡地区MP-DNA阳性率为8.68%(98/1 129),其中2015年、2016年MP阳性率分别为8.07%(44/545)和9.25%(54/584)。P1-RELP基因分型显示无锡地区P1-1型73.5%(25/34),P1-2型26.5%(9/34);MLVA分型显示无锡地区主要的基因型是M4-5-7-2(33/44)和M3-5-6-2(8/44),23SrRNA耐药基因检测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率为65.9%(29/44)。结论 2015—2016年无锡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呈升高趋势,其中肺炎支原体P1-2型有增长趋势,提示该地区MP感染可能出现P1-1型向P1-2型的型别转换,进而出现新的流行亚型。MLVA基因分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之间暂未发现相关性。大环内酯类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与患儿临床指标间暂未发现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基因分型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春季无锡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及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常青 闫超 +3 位作者 俞蓉 高燕敏 欧阳冰 孙红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6-640,共5页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及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中的肺炎支原体及其耐药基因,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其他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结果共检测标本288...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及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中的肺炎支原体及其耐药基因,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其他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结果共检测标本288例,检出病原菌59例,阳性检测率为20.5%。细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2岁儿童阳性检出率最高,且女性高于男性。病原菌构成比分别为:肺炎支原体28.8%(17/59),KP为30.5%(18/59),SA为20.3%(12/59),PA为20.3%(12/59),SE为15.3%(9/59),HI为10.2%(6/59),SP为5.08%(3/59),LP为5.08%(3/59),EC,CP,TB均为0例(0%)。其中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耐药率为88.2%,10例存在合并感染。结论无锡地区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且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耐药 呼吸道常见病原菌 儿童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