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奕彤 马明静 +2 位作者 姬阆 吴文 孟玲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3,共8页
背景儿童期高血压流行率逐年增加,儿童期高血压会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儿童期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监测管理模式尚不明确。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可行的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 背景儿童期高血压流行率逐年增加,儿童期高血压会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儿童期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监测管理模式尚不明确。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可行的学龄前儿童社区血压管理模式。方法采用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的研究制定》中血压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8年1-7月对辖区内幼儿园共38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压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对不同血压水平儿童进行分类管理。结果基于筛查结果共判定高血压儿童42名(11.0%)、正常高值血压儿童38名(9.9%)、正常血压儿童302名(79.1%)。分类管理:对42名高血压儿童进行两次复测,4名失访。将3名三次测量后均为高血压者输送至上游医院心内科门诊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将筛查及复测后回落至正常高值血压的儿童(47名,12.3%)依照生活行为问卷进行生活行为干预;将328名(85.9%)血压正常儿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管理。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高血压知晓率和管理率为90.5%(38/42)。该社区男童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8±9)mm Hg和(55±8)mm Hg,女童分别为(95±9)mm Hg和(55±7)mm Hg,男童收缩压高于女童(P=0.00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血压管理模式可针对不同血压水平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分类管理,尤其能提前发现高血压儿童并输送至临床,对高血压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儿童 学龄前 社区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