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的治疗措施——川崎病发病后第1周是治疗黄金时间
1
作者 李晓惠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38期5-5,共1页
目前,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抗炎、保护冠状动脉、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以及预防心肌梗死。治疗方法以内科治疗为主。川崎病只要诊断准确,治疗正确,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除极个别外,一般不会再复发。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不仅能减轻症状,促... 目前,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抗炎、保护冠状动脉、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以及预防心肌梗死。治疗方法以内科治疗为主。川崎病只要诊断准确,治疗正确,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除极个别外,一般不会再复发。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不仅能减轻症状,促进恢复,而且还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治疗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形成 黄金 病后 冠状动脉病变 早期诊断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容易与感冒混淆的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2
作者 李晓惠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38期3-4,共2页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实质是全身性血管炎,不仅可以侵犯内脏器官,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甚至还会侵犯大脑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热、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其真正的危险在于对心脏等脏器的危...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实质是全身性血管炎,不仅可以侵犯内脏器官,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甚至还会侵犯大脑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热、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其真正的危险在于对心脏等脏器的危害川崎病不遗传、不传染,目前也没有好的预防办法。川崎病发病初期很容易与感冒发热等常见病混淆,治疗关键时机在发病后第1周,最迟10天内必须给药治疗,否则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起心脏疾病.所以,患儿发生持续高热,并伴有川崎病的典型症状时,基层医生必须及时将惠儿转诊到大医院进行疾病排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感冒发热 川崎病 心脏疾病 全身性血管炎 内脏器官 给药治疗 典型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者应动态监测、长期随访
3
作者 李晓惠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38期6-6,共1页
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指标1984年日本卫生部川崎病委员会提出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标准:〈5岁者,内径绝对值〉3mm;≥5岁者,内径绝对值〉4mm;某段内径≥近段的1.5倍;管壁明显不规则。其中,内径〈5mm为小型冠状动脉瘤,内径5~8mm为... 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指标1984年日本卫生部川崎病委员会提出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标准:〈5岁者,内径绝对值〉3mm;≥5岁者,内径绝对值〉4mm;某段内径≥近段的1.5倍;管壁明显不规则。其中,内径〈5mm为小型冠状动脉瘤,内径5~8mm为中型冠状动脉瘤,内径〉8mm为巨大型冠状动脉瘤。这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所采用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 动态监测 长期随访 冠状动脉瘤 病者 冠状动脉异常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1例患儿的接诊过程看川崎病的诊治
4
作者 李晓惠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38期7-7,共1页
【病历介绍】 患儿,女,9个月26天。主因“发热7天,皮疹、眼红、唇红3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60c,口服退热药物可降至37.8%2,热峰4~5次/日,无咳嗽、流涕,无呕吐、腹泻,不伴寒战、抽搐。
关键词 接诊过程 患儿 川崎病 诊治 病历介绍 退热药物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