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体育健身运动对老年人智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钟兴明 周颖杰 姚鸿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了解长期体育健身运动对老年人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6例60—69岁的老年人根据其锻炼的情况分为4组:第1组坚持长期有氧运动(31例);第2组坚持长期棋牌类运动(32例);第3组坚持长期有氧运动和棋牌类运动(31例);第4组没有进行任何... 目的:了解长期体育健身运动对老年人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6例60—69岁的老年人根据其锻炼的情况分为4组:第1组坚持长期有氧运动(31例);第2组坚持长期棋牌类运动(32例);第3组坚持长期有氧运动和棋牌类运动(31例);第4组没有进行任何系统、规律性体育健身运动(32例)。各组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职业、文化程度情况基本相当,采用瑞文标准推理量表分别对其进行智力水平调查、测试。结果:智力水平测试平均原始分第1、2、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第4组智力水平及1级智力水平等级分布明显低于其他3组,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长期从事有氧运动或棋牌运动的老年人其智力水平高于缺乏系统运动的老年人,而二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延缓老年人智力水平的下降,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棋牌运动 智力水平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2 位作者 张庆民 杜良杰 任宪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段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脊髓损伤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段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脊髓损伤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分为假手术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时处死动物。结果:脊髓损伤6周、12周时,脊髓损伤组血C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则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脊髓损伤6周时,股骨近端、远端骨密度(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损伤12周时,除股骨近端、远端外,中段BM D也明显降低(P<0.05)。L5BMD在SCI6周和SCI12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骨代谢已发生明显改变,骨量出现明显丢失,12周时骨代谢稍有改善,但股骨骨量丢失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代谢 骨密度变化 12周 股骨近端 对照组 碱性磷酸酶 SD大鼠 损伤模型 横断脊髓 脊髓拟伤 持续存在 骨量丢失 BMD SCI 完全性 横断法 显著性 制作 手术 远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青少年单纯性肥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荣湘江 朱稼霈 +1 位作者 张世伟 马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运动爱好特点,从运动干预角度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干预,以尝试找出更为合理且细化的运动处方,为学校、家庭及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可操作性的运动实施方案。方法:本次研究以... 目的: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运动爱好特点,从运动干预角度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干预,以尝试找出更为合理且细化的运动处方,为学校、家庭及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可操作性的运动实施方案。方法:本次研究以北京十一学校初一年级12、13岁超重肥胖学生共10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54人、对照组54人。测量并比较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质量指数、肥胖度等反映肥胖状况的相关指标及与肥胖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3个月的运动干预使受试对象体重减轻、BMI值降低、身体脂肪含量减少,与国内外相近领域的其他研究报道相比是呈现相同性的,可以认定这些指标的变化与运动干预是有密切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运动干预 运动处方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超群 陈佑学 纪树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0-664,共5页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直接后果之一,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一百万名新发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提高到每年450万名。因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直接后果之一,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一百万名新发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提高到每年450万名。因此,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多项大型研究表明:骨的质量、代谢及结构等骨内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跌倒、年龄、低创伤性骨折史等骨外因素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中占同等地位.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为正确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预测 骨折患者 干预措施 低创伤性 髋关节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独立性评定及其第3版介绍 被引量:25
5
作者 叶超群 孙天胜 +2 位作者 李建军 周红俊 胥少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21-923,共3页
功能能力评定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结局评定的主要项目之一。目前常用评定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能力的量表有Bar-thel指数、修订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脊髓独立性评定、脊髓损伤步行指数等。其中,脊髓独立性评定是为评价脊髓损伤患者... 功能能力评定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结局评定的主要项目之一。目前常用评定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能力的量表有Bar-thel指数、修订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脊髓独立性评定、脊髓损伤步行指数等。其中,脊髓独立性评定是为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能力而专门设计的量表,已经过两次修订和国际多中心试验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灵敏性,可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能力评定。但该评定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能力 脊髓独立性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2
6
作者 尤桂杰 钟兴明 +1 位作者 顾丽燕 荣湘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3-104,126,共3页
本文通过剖析国内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结合当前教育部办公厅[2004]9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改革精神和科技奥运理念,阐述了培养面向社会的创新型体育人才的... 本文通过剖析国内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结合当前教育部办公厅[2004]9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改革精神和科技奥运理念,阐述了培养面向社会的创新型体育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兴和紧迫性,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设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RANK-OPG骨调节轴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钟兴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activatorofNF-kBLigand,RANKL)是一种型跨膜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惟一具有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发挥功能的因子;NF-kB受体激活子(receptoractivatorofNF-kB,RANK)是一种型跨膜蛋白,是RANKL的惟一受... 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activatorofNF-kBLigand,RANKL)是一种型跨膜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惟一具有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发挥功能的因子;NF-kB受体激活子(receptoractivatorofNF-kB,RANK)是一种型跨膜蛋白,是RANKL的惟一受体,是RANKL发挥功能的关键;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与RANKL竞争性与RANK结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RAN-KL、RANK、OPG形成RANKL-RANK-OPG骨调节轴,是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发育、调节其功能惟一的、最终的途径,不仅在多种骨质疏松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为骨质疏松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KI RANK OPG RANKL-RANK—OPG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体质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少锋 尤桂杰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6-138,共3页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从体质的定义、研究发展的历史、测定指标体系、测定评价 4个方面 ,提供了中美两国体质研究成果的详细数据资料 ,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学习国外有关体质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
关键词 体质 指标体系 体育测定评价 体育比较研究 中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2 位作者 杨键 潘立冬 王子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成骨能力及其OPG基因、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10周龄雌性SD大鼠BMSCs,随机分为静止培养对照组和振动组,振动组于培养的第11天开始接受振动干预7d;振动结束后对两组BMSCs的增殖、碱...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成骨能力及其OPG基因、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10周龄雌性SD大鼠BMSCs,随机分为静止培养对照组和振动组,振动组于培养的第11天开始接受振动干预7d;振动结束后对两组BMSCs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钙化结节及OPGmRNA、RANKLmRNA进行检测。结果振动组BM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ALP活性、钙化结节无明显改变。振动组BMSCsOPG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RANKL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低频振动可促进BMSCs的增殖,可能与其促进OPG基因表达上调有关;但未发现能使BMSCs成骨能力出现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 骨髓基质细胞(BMSCs) 成骨能力 OPG RAN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OPG、RANKL基因表达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张凡 杨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82-785,803,F0005,共6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及其OPG、RANKL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探索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及其OPG、RANKL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探索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SCI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并检测其成骨能力及OPG、RANKL基因表达。结果:脊髓损伤6周、12周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无明显变化,其OPG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脊髓损伤6周时,其RANKL基因表达和RANKL/OPG明显升高。结论:骨髓基质细胞RANKL基因表达和RANKL/OPG升高可能是脊髓损伤后早期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骨髓基质细胞 骨保护蛋白 RANKL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治疗对跟腱末端病大鼠跟腱止点组织IL-6与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清钊 方小芳 +1 位作者 周军 郭佳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0-655,678,共7页
目的:探讨在跟腱末端病的治疗中火针对跟腱止点处IL-6与i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8只1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80只)。采用电击跳跃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跳跃训练。造模装置内一次放入8只大鼠,通电电压由小渐... 目的:探讨在跟腱末端病的治疗中火针对跟腱止点处IL-6与i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8只1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80只)。采用电击跳跃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跳跃训练。造模装置内一次放入8只大鼠,通电电压由小渐大,直至大鼠出现有效跳跃,每15 s通电1次,持续20 min,休息10 min,再持续20 min。每天造模1次,每周6天,周日休息,持续8周。造模组跳跃训练8周后,随机分为1次火针治疗组及其对照组(各32只,即治疗1、2、3、4组和对照1、2、3、4组)和4次火针治疗组及其对照组(各8只,即治疗5组和对照5组),于第2天用火针分别对治疗1、2、3、4组(只进行1次治疗)和治疗5组(1次/3天,共4次)大鼠跟腱止点处点刺(快进、快出)施针,深度约为0.1寸,每次治疗只施针1次。治疗1、2、3、4组分别于施针后第1、2、3、4天取材,治疗5组完成第4次治疗2天后取材,其对照组同期取材,正常组于第1天取材。取大鼠右后足跟腱和完整跟腱末端区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末端区细胞和组织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区跟腱、纤维软骨区、钙化软骨区、跟骨、跟骨骨髓区、腱骨关节面处IL-6、iNOS阳性细胞数变化。结果:(1)HE染色观察:对照组组织形态与安静对照组有较大差异,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症,如跟腱胶原纤维波状排列变得平直,出现互相融合或断裂;潮线呈"火焰"锯齿状向纤维软骨区推进;骨髓腔向腱方向推进而形成腱内骨刺;软骨面有少量纤维组织粘附等。(2)IL-6、iNOS阳性细胞主要出现在跟腱、纤维软骨区、钙化软骨区和腱骨关节面;对照1、2、3、4、5组和治疗4、5组跟腱、纤维软骨区、钙化软骨区和腱骨关节面软骨中的IL-6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P<0.05);对照1组跟骨区IL-6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治疗4组纤维软骨区和治疗5组腱骨关节面IL-6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其各自对照组(P<0.05)。(3)对照1、2、3、4、5组和治疗4、5组跟腱、纤维软骨区、钙化软骨区和腱骨关节面软骨中的iNOS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P<0.05);对照1、2、3组跟骨骨髓区iNOS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治疗4、5组跟腱区和治疗5组腱骨关节面iNOS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其各自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击跳跃法成功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火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跟腱末端病大鼠跟腱、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区IL-6、i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升高,但短时间内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病 火针 IL-6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对脑瘫患儿异常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江晓峰 荣湘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6-838,共3页
目的:研究踝足矫形器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前、后进行步态分析。结果: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后,跨步长、步速明显提高,其中跨步长由0.38±0.13m增加至0.45±0.17m,步速由0.36... 目的:研究踝足矫形器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前、后进行步态分析。结果:脑瘫患儿配戴踝足矫形器后,跨步长、步速明显提高,其中跨步长由0.38±0.13m增加至0.45±0.17m,步速由0.36±0.19m/s增加至0.47±0.14m/s;首次着地时踝关节的跖屈角度明显减少,由-11.98±8.43°减至-3.94±4.31°;髋关节站立相最大伸展角度由-7.41±10.06°增加至-14.10±10.60°;迈步相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明显提高,平均由-8.19±9.63°增至-4.25±3.71°;矢状面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明显降低,平均由14.44±9.99°减至9.40±5.77°。结论:配戴踝足矫形器可以明显减轻脑瘫患儿异常步态模式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 脑瘫 踝足矫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洋 周军 +3 位作者 尤桂杰 张玉芹 张凡 叶超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进行16周的振动训练,研究振动刺激对绝经后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1例50—63岁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Postural Equa平衡分析系统测量平衡能力等各项指标。实验组采用振动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进行16周的振动训练,研究振动刺激对绝经后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1例50—63岁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Postural Equa平衡分析系统测量平衡能力等各项指标。实验组采用振动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振动方案为:频率30—45Hz、20min/次,3次/周,连续16周。结果:组内对比,实验组在实验后,在闭眼状态下,压力中心(COP)指标中的Y值、最大摆幅(ML)值、线形图面积(AREA)值都明显低于实验前,分别下降7.33mm、8.33mm、16.67mm(P<0.05);在睁眼状态下,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明显。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指标COP、TL、ML和AREA也未见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16周的全身振动训练方案可以明显改善绝经期妇女的静态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绝经后妇女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治疗对跟腱末端病大鼠跟腱区组织病理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清钊 方小芳 +1 位作者 周军 郭佳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跟腱末端病大鼠在1次与4次火针治疗后末端止点部位病变状况,分析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机制。方法:采用88只雄性SD大鼠。以"电击跳跃法"训练8周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对治疗组80只鼠施以火针治疗1—4,火针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跟腱末端病大鼠在1次与4次火针治疗后末端止点部位病变状况,分析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机制。方法:采用88只雄性SD大鼠。以"电击跳跃法"训练8周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对治疗组80只鼠施以火针治疗1—4,火针治疗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跟腱末端进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样本跟腱末端、纤维软骨区、跟骨区、腱骨关节面、腱围共5个区域。结果:造模组与安静对照组在组织形态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变现象,如腱纤维模糊、紊乱;潮线轮廓不规则出现明显的"涨潮"现象;钙化软骨区明显增厚等。火针治疗组末端病病理学表现比对照组有所改善,尤其是在4次火针治疗后,主要表现在跟腱、纤维软骨区和腱骨关节面。结论:在1次火针治疗第3、4天后,末端区病变较对照组有所改善,4次火针治疗比1次火针能更有效地促进末端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病 火针 跟腱 电击跳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荣湘江 马炳存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本文以中年人为对象,分析讨论太极拳练习对人体平衡机能的影响,为更好地推广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崇文区现有在册太极拳习练者与本区内身体健康、不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中年人共421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 目的:本文以中年人为对象,分析讨论太极拳练习对人体平衡机能的影响,为更好地推广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崇文区现有在册太极拳习练者与本区内身体健康、不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中年人共421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男性、女性组,并各自划分46—50岁、51—55岁、56—60岁三个年龄组,进行闭眼单脚站立测试。结果:中年男性三个年龄段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能力均提高(P<0.05)。中年女性46—50岁和56—60岁年龄段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能力提高(P<0.05),51—55岁年龄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中年男性闭眼单脚站立的成绩优于女性,但整体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测试发现,各年龄段的实验组平衡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性别差异。说明坚持太极拳锻炼能提高中年人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中年人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周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继发骨质疏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水平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清钊 王廉 陈佑学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3,共4页
通过对参加中国棒球联赛6个队中的88名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出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肩、肘、腰、膝、踝、手腕部位为多,其中肩关节和肘关节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关系最为密切;损伤原因中以疲劳性运动损伤最突出。建议... 通过对参加中国棒球联赛6个队中的88名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出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肩、肘、腰、膝、踝、手腕部位为多,其中肩关节和肘关节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关系最为密切;损伤原因中以疲劳性运动损伤最突出。建议在训练中应重视医务监督,保证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发生损伤后予以及时治疗。主要对棒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中的损伤最为突出的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预防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棒球训练与比赛中,预防和减少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球运动员 运动损伤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质量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潘立冬 张昆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SCI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腰椎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SCI6和12周时,大鼠L5BM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SCI6周时L5载荷和结构刚度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降低(P<0.01、P<0.05),SCI12周时,其最大载荷和结构刚度与对照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结论:SCI6、12周时大鼠腰椎BMD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SCI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生物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动对成骨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史清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应力是调节骨生长与重建的重要因素,低频振动是软科学刺激之一,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形成作用,其成骨效果受振动频率、方式、强度影响。低频振动促进骨形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离子通道、整合素-细胞骨架复合体激活促细胞分裂剂活化蛋白... 应力是调节骨生长与重建的重要因素,低频振动是软科学刺激之一,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形成作用,其成骨效果受振动频率、方式、强度影响。低频振动促进骨形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离子通道、整合素-细胞骨架复合体激活促细胞分裂剂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第二信使调节RANK-RANKL-OPG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 骨形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峰 蔡艳华 叶超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7-920,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轴突再生困难、患者功能恢复有限,因而,再生策略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常用的再生策略包括:局部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及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的...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轴突再生困难、患者功能恢复有限,因而,再生策略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常用的再生策略包括:局部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及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的应用、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组织工程等。其中,NTF因能促进轴突生长而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 轴突再生 局部微环境 功能恢复 细胞移植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