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时变频率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浩祥 陈奎 闫维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30,共8页
基于频率变化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具有机理明确和精度较高等特点,但传统信号分析方法在时频分辨率上不能同时满足精度要求,导致时变频率不能直接从响应信号中精确获取,影响频率法损伤评估的应用。依据时频边缘条件提出时频谱分析精... 基于频率变化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具有机理明确和精度较高等特点,但传统信号分析方法在时频分辨率上不能同时满足精度要求,导致时变频率不能直接从响应信号中精确获取,影响频率法损伤评估的应用。依据时频边缘条件提出时频谱分析精度评价标准,通过对比不同的信号分析方法,确认具有特定基函数的小波包变换是获取精确时变功率谱的有效工具;提出基于小波包脊的时变频率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据结构频率的变化可计算结构时变损伤指标,并最终实现结构多维地震损伤评估。算例表明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时变频率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整体损伤演变过程和最终损伤程度;应用该方法时仅需结构的位移时程,在结构动力分析、抗震验算及实际结构的震害评估中均具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损伤评估 小波包变换 时变频率 时变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尼特性的RC简支梁桥损伤识别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彦江 钱亚运 +2 位作者 李洪泉 何浩祥 闫维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8-213,257,共7页
基于频率和振型等基本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存在不足,准确性和适用性有待改进。提出将阻尼作为损伤识别的指标,探究阻尼与结构损伤之间的关系。论述阻尼与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及损伤演变的关系。通过对一跨简支T梁桥试验,采用自由振... 基于频率和振型等基本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存在不足,准确性和适用性有待改进。提出将阻尼作为损伤识别的指标,探究阻尼与结构损伤之间的关系。论述阻尼与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及损伤演变的关系。通过对一跨简支T梁桥试验,采用自由振动法求阻尼比,获得了不同损伤等级损伤演变下的阻尼比。结果表明阻尼比随着损伤等级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且正负位移对应的阻尼比的差值也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演化规律。阻尼比变化率大的位置,损伤程度大,可以利用阻尼比变化率实现基本损伤定位。与频率和振型相比,阻尼比更丰富敏感,可以作为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损伤识别指标,其拐点可以作为结构加固及维修的预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钢筋混凝土桥梁 阻尼比 自由振动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土工真三轴仪在砂土液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许成顺 刘海强 +1 位作者 杜修力 尹占巧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95-1900,共6页
为了模拟实际场地中土体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开发了揭示侧限条件下饱和砂土震动液化机理的试验方法。文中采用了动态真三轴试验系统,该设备采用刚性板加柔性面的混合边界加载装置,并应用先进的CATS试验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动态... 为了模拟实际场地中土体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开发了揭示侧限条件下饱和砂土震动液化机理的试验方法。文中采用了动态真三轴试验系统,该设备采用刚性板加柔性面的混合边界加载装置,并应用先进的CATS试验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动态土工真三轴仪进行砂土液化实验是可行的,并初步分析了侧限条件下的液化机理,即土体将在轴向压力、侧压和孔隙水压力相等的条件下发生液化,表明振动荷载过程中的应力重分布对砂土液化强度和孔隙水压力发展等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真三轴仪 砂土液化 侧限条件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限条件下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成顺 刘海强 +1 位作者 杜修力 尹占巧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98,共7页
利用土工动态真三轴仪进行侧限条件下饱和砂土的液化试验研究。通过对应力时程曲线及有效应力路径的分析发现,侧限条件下循环荷载试验中饱和砂土达到初始液化后孔隙水压力和围压随轴向动荷载同步等值变化,广义剪应力和有效平均主应力始... 利用土工动态真三轴仪进行侧限条件下饱和砂土的液化试验研究。通过对应力时程曲线及有效应力路径的分析发现,侧限条件下循环荷载试验中饱和砂土达到初始液化后孔隙水压力和围压随轴向动荷载同步等值变化,广义剪应力和有效平均主应力始终保持在液化应力水平,基于以上现象提出"持续液化"的概念,与常规试验中的"瞬时液化"进行比较发现,常规试验中影响土体剪胀性的因素,如密度、固结比、粒径,并不会影响侧限条件下循环荷载试验中"持续液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液化 瞬时液化 侧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拓扑优化的复合低屈服点钢阻尼器减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浩祥 王小兵 张小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8-166,189,共10页
鉴于传统低屈服点钢板阻尼器屈服点较高且不能调控的缺点,提出了由低屈服点钢板和普通钢板组合的复合低屈服点钢板阻尼器。提出包括边缘镂空、内部镂空和椭圆镂空等三种钢板阻尼器的新型镂空形式,并将"最大刚度"和"满应... 鉴于传统低屈服点钢板阻尼器屈服点较高且不能调控的缺点,提出了由低屈服点钢板和普通钢板组合的复合低屈服点钢板阻尼器。提出包括边缘镂空、内部镂空和椭圆镂空等三种钢板阻尼器的新型镂空形式,并将"最大刚度"和"满应力状态"同时作为优化目标,通过交替优化方法对不同镂空形状进行拓扑优化,获得最优形状;对不同形式的复合钢板阻尼器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内部优化模型阻尼器和边缘优化模型阻尼器初始刚度较大、滞回曲线饱满且无应力集中现象。对不同材料配比的两种优化模型阻尼器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提出的复合钢板阻尼器的屈服点具备可调性;对装有两种优化模型阻尼器的框架整体抗震减震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边缘优化模型阻尼器耗能能力更优越,适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阻尼器 低屈服点钢 满应力 拓扑优化 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整理论的环境温湿度效应下连续梁桥频率修正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浩祥 张小福 王小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31,61,共10页
环境温度和湿度效应及其变化导致工程结构的模态参数有明显的波动和时变特性;目前关于温度对桥梁频率影响和相关量化统计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构动力性能和时变频率特性。利用协整理论能够量化多个非平稳序列之... 环境温度和湿度效应及其变化导致工程结构的模态参数有明显的波动和时变特性;目前关于温度对桥梁频率影响和相关量化统计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构动力性能和时变频率特性。利用协整理论能够量化多个非平稳序列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能力,对自然环境下三跨混凝土桥梁模型的长期监测及数据分析,建立了基于协整理论的"温度—湿度—频率"长期均衡模型,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对结构频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能充分反应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结构频率影响的本质特征;基于该协整模型,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多环境因素影响的桥梁频率修正模型,有效剔除环境温度和湿度对频率的影响,准确展现结构内因引起的动态特性改变,为桥梁损伤诊断和安全评估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协整理论 温度 湿度 钢筋混凝土桥梁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光滑反应谱及其在地震动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浩祥 韩恩圳 闫维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7-184,共8页
为改进目前抗震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精度和统计特征在不同周期段有所差异以及由此合成的地震动的低阶谱在频谱特性方面不够真实等问题,基于相对位移反应谱线性模型及其与高阶谱的关系,提出采用唯一函数形式表示的统一光滑加速度反应谱,... 为改进目前抗震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精度和统计特征在不同周期段有所差异以及由此合成的地震动的低阶谱在频谱特性方面不够真实等问题,基于相对位移反应谱线性模型及其与高阶谱的关系,提出采用唯一函数形式表示的统一光滑加速度反应谱,在此基础上提出兼顾位移谱特性的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统一光滑谱具有形式简单、各周期段精度均较高等优点,由此生成地震动信号能够更综合准确地满足加速度谱、速度谱和位移谱的频谱特性需求,精度较高.统一光滑反应谱在函数形式、多阶谱、弹塑性谱精度及多维性等方面具备统一性,可以应用于结构抗震分析及地震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谱 地震动 抗震设计谱 光滑 人工地震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后填土液化前后对挡土结构物的总压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晓静 许成顺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7-242,共6页
针对墙后填土液化前后对挡土结构物总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墙后填土液化后孔隙水压力升高、有效应力降低,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不存在土压力。由于液化后墙后填土呈现出粘性流体的性质,其对挡土结构物的作用力等同于以土体饱... 针对墙后填土液化前后对挡土结构物总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墙后填土液化后孔隙水压力升高、有效应力降低,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不存在土压力。由于液化后墙后填土呈现出粘性流体的性质,其对挡土结构物的作用力等同于以土体饱和重度γsat为重度的粘性流体以各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挡土结构物上,因此液化后挡土结构物上的总压力明显增大,工程中应予以重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墙后填土液化前、后对挡土结构物的总压力均逐渐减小,但液化后与液化前的总压力比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静止土压力系数K0的增大,墙后填土液化前后对挡土结构物的总压力逐渐增大(完全浸水情况下,液化后的总压力不随静止土压力系数K0的变化而变化),但液化前的总压力增长更快,故液化后与液化前总压力的比值呈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后填土 液化 粘性流体 总压力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