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御临河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瑞霖 冉艳 +2 位作者 黄维 何强 李宏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200,共8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内支流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来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选取三峡库区库尾一级支流御临河上的5个断面:河口区、回水区(排花、舒家、梅溪)和不受三峡库区调度影响的上游来水区(东河)对PAEs进行... 为了解三峡库区内支流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来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选取三峡库区库尾一级支流御临河上的5个断面:河口区、回水区(排花、舒家、梅溪)和不受三峡库区调度影响的上游来水区(东河)对PAEs进行了原位调研。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御临河水体中6种PAEs的来源以及主要PAEs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监测断面中6种PAEs(DEP、DMP、DBP、BBP、DEHP和DnOP,US EPA)的总浓度为0.42~0.77μg/L,5个监测断面PAEs平均总浓度依次为:河口(0.771μg/L)>排花(0.638μg/L)>梅溪(0.613μg/L)>东河(0.566μg/L)>舒家(0.421μg/L)。通过对6种优先控制PAEs的解析发现,御临河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DBP、DMP和DEHP。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BP和DEHP显著正相关,可能与工农业生产活动及其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有关;DMP和DEP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性,可能与当地居民的人为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御临河 邻苯二甲酸酯 主成分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填料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兴华 常学佳 +2 位作者 朱强 张碧伟 刘志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介绍了采用改性填料的MBBR工艺在山西省长治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该升级改造工程规模为10万m^(3)/d,采用Bardenpho+MBBR工艺对原Bardenpho工艺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没有扩建池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填料膜面积及相关设备,出水... 介绍了采用改性填料的MBBR工艺在山西省长治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该升级改造工程规模为10万m^(3)/d,采用Bardenpho+MBBR工艺对原Bardenpho工艺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没有扩建池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填料膜面积及相关设备,出水污染物中的COD、氨氮、总磷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实际运行显示,采用改性填料的MBBR工艺处理效果较好,出水水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改性填料 MBBR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我国人工湿地植物配置路线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唐炳然 蔡然 +4 位作者 王瑞霖 李德祥 刘帅 何强 李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5-915,共11页
人工湿地由于投资费用低、净化处理效果好、景观性强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污染修复中,但缺乏完整的针对不同条件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规范化路线。采用文献检索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210篇人工湿地文献中的465个植物组合数据进行筛选与分析... 人工湿地由于投资费用低、净化处理效果好、景观性强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污染修复中,但缺乏完整的针对不同条件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规范化路线。采用文献检索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210篇人工湿地文献中的465个植物组合数据进行筛选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了人工湿地单物种确定、组合搭配、系统搭建、景观配置、空间配置的植物配置优化路线,提出了每个配置步骤的技术内容与供选植物清单。单物种确定中,提出将菖蒲、美人蕉、芦苇、香蒲、鸢尾5种水生植物作为主要功能植物;组合搭配中,根据进水营养盐浓度确定植物的组合方式;系统搭建中,补充不同类型水生植物或冬季水生植物;景观配置中,根据花色、花期、植株高度及观赏特性补充水生植物;空间配置中,从营养盐去除效果、景观效果、人工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抗水力冲刷能力4个角度配置水生植物。该植物配置路线可为人工湿地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植物配置 净化效果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生活和工业融合污水处理站改造设计及运行 被引量:4
4
作者 魏爱书 巴德鹏 +2 位作者 周勇 牛晓君 王瑞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1-175,共5页
介绍了江苏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接收工业废水的改造情况。该区域内企业以小型食品加工厂和纺织厂为主,废水中COD、TN和NH-N较高。已建的6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点采用一体化AO设备+滤布滤池工艺,该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差、运行维护难度... 介绍了江苏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接收工业废水的改造情况。该区域内企业以小型食品加工厂和纺织厂为主,废水中COD、TN和NH-N较高。已建的6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点采用一体化AO设备+滤布滤池工艺,该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差、运行维护难度大,但现有设施富余处理量较大。改造工程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增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能力为主要目的,将原一体化AO设备改造为倒置A^(2)/O工艺,并新建MBBR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鼓风机房和加药间。通过改造,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富余处理量来接纳工业废水,同时提升污水处理站点的处理效能和稳定性,正式运行6个月内,单座站点电耗、药剂及人工成本约为1.40元/m^(3),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MBBR 乡镇污水处理站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生物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中试
5
作者 张伟 张旭 +2 位作者 马军 朱雅娟 黄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624-3625,3689,共3页
[目的]探讨固定生物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定生物床处理特定车间产生的低浓度废气,通过人体嗅觉感官定性评价处理后的废气,从而确定最经济的空床接触时间,并验证固定生物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可行性。[结果]当... [目的]探讨固定生物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定生物床处理特定车间产生的低浓度废气,通过人体嗅觉感官定性评价处理后的废气,从而确定最经济的空床接触时间,并验证固定生物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可行性。[结果]当空床接触时间为60 s时,可满足处理后的废气无人体嗅觉感官不适的排放标准。空床接触时间为60 s时,固定生物床循环水的COD基本保持不变,证明废气中的有机负荷在该空床接触时间内全部被微生物降解消耗。[结论]利用固定生物床系统处理磷酸盐车间低浓度废气是经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生物床 低浓度有机废气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水厂改造水质分析及技术论证
6
作者 张旭 黄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9期11792-11794,11832,共4页
针对安徽某水厂改造工程的进水水质特点,分析水质并论证设计方案。
关键词 水质 改造工程 技术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