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关键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傅泽田 邢少华 张小栓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4-153,共10页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以及相关应用系统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在总结和整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可追溯单元划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4个方...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以及相关应用系统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在总结和整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可追溯单元划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4个方面归纳与总结了可追溯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研究表明,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中可追溯单元划分已经从经验划分发展到建模优化;信息采集技术已经从人工采集发展到智能化采集;信息传输已经从单独的系统开发发展到应用通用的标准化传输方式;信息处理方式已经从人工分析发展到智能化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可追溯系统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构转录因子生物传感器构建策略及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子莹 宋晓东 +6 位作者 刘洋儿 吴一凡 朱龙佼 古东月 何国庆 李相阳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3,共14页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基于转录因子的生物传感器逐渐从体内传感过渡到体外传感。这类传感器以其高安全性、强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点,在各个检测领域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目前,关于变构转录因子(aTF)生物传感器的综述多...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基于转录因子的生物传感器逐渐从体内传感过渡到体外传感。这类传感器以其高安全性、强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点,在各个检测领域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目前,关于变构转录因子(aTF)生物传感器的综述多侧重于体内构建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基础上,专注于探讨体外构建aTF生物传感器,例如利用无细胞转录翻译体系和兼容性缓冲液体系作为反应载体。本文详细综述了基于aTF体外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策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首先,系统阐述了aTF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包括aTF分子识别机制,等温扩增与CRISPR-Cas两种信号放大策略、光学与电化学两种信号输出方式,以及兼容性缓冲液和无细胞两种传感体系的运用。其次,重点总结了aTF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重金属离子、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源性病原体等食品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深入探讨了aTF生物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拓展其在新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构转录因子 生物传感器 食品安全 构建策略 体外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农集团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炜 初晓宁 张昊 《中国奶牛》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自生产至消费经历了一系列的环节,涉及的质量安全危害众多,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参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食品链全过程的信息链接起来进行监控,进...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自生产至消费经历了一系列的环节,涉及的质量安全危害众多,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参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食品链全过程的信息链接起来进行监控,进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被认为是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食品安全管理的一种可行方案。本文结合首农集团食品安全管理现状,整理归纳首农旗下各食品企业进行质量追溯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综合阐述建立实施可追溯体系对保障首农集团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以期对今后首农集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可追溯 构建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条件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赵文铎 张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49,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以及不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s)粉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分散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以及不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s)粉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分散性、溶解性以及休止角、卡尔指数、豪斯那比,分别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粉体冲调性及流动性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水分含量及活度、粒径形态和表面成分揭示具体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50℃时,UHT组样品的润湿时间相比于巴氏杀菌组显著缩短45.7%(P<0.05),水溶性指数显著升高13.8%(P<0.05),分散性指数显著降低16.1%(P<0.05)。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时,UHT组样品的卡尔指数和豪斯那比分别是巴氏杀菌组的59.3%和63.9%(P<0.05),水分含量是巴氏杀菌组81.4%(P<0.05),而平均粒径是巴氏杀菌组的1.94倍(P<0.05),扫描电镜下UHT组颗粒出现团聚现象,以及表面成分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UHT组表面脂质含量最高可达43.3%。随着喷雾干燥进口温度的升高,冲调性未呈现出显著变化趋势(P>0.05),而流动性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综合来看,不同杀菌方式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冲调性和流动性、水分含量、粒径形态和表面脂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加工条件对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特性的影响及原因,为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产品商业价值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s) 巴氏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UHT) 喷雾干燥 粉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42
5
作者 赵磊 肖潇 +3 位作者 刘国荣 商锋 王旋 王成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8-73,共6页
分析了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化学比色法、免疫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酶抑制技术、生物传感器、ATP生物发光法等技术为主,阐述了快速检测技术对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并对其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快速检测技术 流通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纸法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程楠 何景 +2 位作者 董凯 罗云波 许文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6-261,共6页
试纸法作为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手段,其发展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本文从纸层析技术、化学比色技术、酶抑制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6个与试纸法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出发,对试纸法的... 试纸法作为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手段,其发展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本文从纸层析技术、化学比色技术、酶抑制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6个与试纸法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出发,对试纸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纸基微流控芯片、纳米颗粒标志物和试纸分析仪为例分析了典型的试纸法创新途径;最后对试纸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纸法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文本的实体关系抽取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丽敏 齐珊珊 +1 位作者 田立军 杨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4-253,共10页
为解决从大规模网络文本中快速、准确识别食品安全事件并进行实体关系抽取受中文复杂语法特性限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依存分析的面向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文本的实体关系抽取方法FSE_ERE(Entity relation extraction of food safety events... 为解决从大规模网络文本中快速、准确识别食品安全事件并进行实体关系抽取受中文复杂语法特性限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依存分析的面向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文本的实体关系抽取方法FSE_ERE(Entity relation extraction of food safety events,FSE_ERE)。该方法结合句子的依存分析结果和实体关系抽取模型,对非结构化中文文本进行无监督的实体关系抽取,并引入一种将文本相似度结合到PU学习(Positive and unlabeled learning)的半监督分类方法,利用改进的特征加权处理方法提高分类精度,使得FSE_ERE方法能够在高质量的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文本中完成实体关系抽取工作。实验结果表明,FSE_ERE方法在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文本数据集和多类型混合新闻文本数据集上的实体关系抽取均达到了先进的性能,F值分别达到了71.21%和67.42%,证明了FSE_ERE方法的有效性和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事件 实体关系抽取 依存分析 PU学习 文本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LEAM模型的食品安全法规问题多标签分类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丽敏 乔振铎 +1 位作者 田立军 杨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4-250,158,共8页
在食品安全法规问答系统中,食品安全法规问题的单标签文本分类不能完全概括问题所包含的有效信息,为了改进单标签文本分类效果,根据问题所涉及食品安全角度和层次的不同,提出一种基于BERT-LEAM(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al ... 在食品安全法规问答系统中,食品安全法规问题的单标签文本分类不能完全概括问题所包含的有效信息,为了改进单标签文本分类效果,根据问题所涉及食品安全角度和层次的不同,提出一种基于BERT-LEAM(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al from transformers-label embedding attentive model)的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采用多角度、分层次的多标签标注方法将单个问题文本赋予多个标签,并引入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表示上下文特征信息,通过Attention机制学习标签与文本的依赖关系,进行Word embedding的聚合,将标签应用到文本分类过程中。实验表明,在粗粒度多标签数据集上的分类效果明显优于细粒度多标签数据集上的分类效果,BERT进行文本特征表示的方法优于Word2Vec方法,采用BERTLEAM模型的分类方法在粗粒度多标签数据集与细粒度多标签数据集的F1-W值分别为93.35%和79.81%,其分类效果优于其他分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规 多标签分类 BERT BERT-L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杨贞耐 张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1-17,共7页
干酪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乳制品之一,其安全和品质问题影响众多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干酪食品被病原微生物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污染的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 干酪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乳制品之一,其安全和品质问题影响众多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干酪食品被病原微生物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污染的食品安全事件仍频繁发生。我国干酪产业刚刚起步,随着近年来干酪消费量快速增长,了解当前国内外干酪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构建我国自身干酪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我国干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原料乳、添加剂、干酪工艺和干酪包装等方面,综述了干酪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及干酪品质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原料乳蛋白多态性、膜过滤、超高压处理、酶工程、红外在线监测和抑菌新材料新技术等在干酪安全和品质控制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质量安全 控制技术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包琪 贺晓云 黄昆仑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 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的深入,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性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关的评价原则、指南与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评价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生物测定法在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文娟 蔡小芳 +2 位作者 唐洁 张喜荣 封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77-284,共8页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危害评估,尤其集中在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这3类毒理学终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类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近20年来其在食品接触材料提取物危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食品接触材料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安全性评价 体外生物测定法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文静 柳青 +3 位作者 葛迎超 程雪华 马长路 赵东瑞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126-129,共4页
依据学科特色和行业需求,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教育成果为导向,对高职院校“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重构教学内容,建立灵活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学行并进”式教学策略和“校企双评”考核机... 依据学科特色和行业需求,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教育成果为导向,对高职院校“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重构教学内容,建立灵活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学行并进”式教学策略和“校企双评”考核机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提升人才和行业的匹配度,满足食品行业对高职食品类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可为今后“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课程改革 产教融合 教学策略 考核机制 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肖鹏 高露 +5 位作者 李有明 李贺贺 王柏文 刘梦瑶 孙宝国 李慧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24,共9页
清香型白酒是四大基础白酒香型之一,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和代谢与理化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发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深入分析清香型白酒在两种不同初始温度条件... 清香型白酒是四大基础白酒香型之一,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和代谢与理化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发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深入分析清香型白酒在两种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7.5±1.0)、(15.5±1.0)℃)的发酵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酒醅的酸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初始温度较高加速了酒醅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相对丰度的增长;在酒醅中共检测到62种挥发性化合物,并确定了12种造成原酒感官差异的重要化合物。Lactobacillus和Saccharomyces与乙酸乙酯、乳酸乙酯、3-苯丙酸乙酯、糠醇、癸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异丁醇显著正相关,是促使差异化合物形成的关键微生物。通过改变初始发酵温度,可以有效调控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研究结果对指导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微生物群落 温度 乳杆菌属 酵母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货架期预测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71
14
作者 陈晓宇 朱志强 +2 位作者 张小栓 穆维松 傅泽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199,共8页
作为食品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货架期预测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整理和总结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货架期预测的研究机理,梳理了相关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当前研究中采用的5种方法(基于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基于微生物... 作为食品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货架期预测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整理和总结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货架期预测的研究机理,梳理了相关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当前研究中采用的5种方法(基于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基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威布尔危险值分析方法和Q10模型等基于温度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应用于肉类、水产品、果蔬等不同类别食品并取得良好预测效果的品质指标及所采用的模型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分析了食品货架期预测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货架期预测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脂肪替代物对软冰淇淋浆料流变特性及产品品质和口感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雯 张健 +5 位作者 姜芸云 赵笑 郝晓娜 李柳 赵娟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共8页
分别利用浓缩牛乳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MPC)、菊粉、葡聚糖及其复合物(浓缩牛乳蛋白-菊粉(MPC-inulin,M-I)、浓缩牛乳蛋白-葡聚糖(MPC-dextran,M-D))作为脂肪替代物制作无脂软质冰淇淋。通过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其替... 分别利用浓缩牛乳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MPC)、菊粉、葡聚糖及其复合物(浓缩牛乳蛋白-菊粉(MPC-inulin,M-I)、浓缩牛乳蛋白-葡聚糖(MPC-dextran,M-D))作为脂肪替代物制作无脂软质冰淇淋。通过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其替代脂肪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实验组冰淇淋在p H值、滴定酸度和膨胀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葡聚糖及菊粉的添加增加了体系稳定性,MPC可以增加体系黏度并延缓融化速率。葡聚糖组冰淇淋具有与对照组冰淇淋相似的粒径分布,而MPC组、菊粉组和M-D组的粒径更小且分布更为集中。M-I组和M-D组的频率扫描和温度扫描的动态流变学参数与对照组更为接近。感官评价分析表明,M-I和M-D组具有较好脂肪类似的口感。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到整体口感与温度依赖的动态流变学参数的回归模型,为模拟低脂软冰淇淋顺滑细腻的口感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脂软冰淇淋 脂肪替代品 粒径分布 动态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MS分析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16
作者 陈乙源 洪嘉欣 +6 位作者 黄河 王硕 武亚帅 赵东瑞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啸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5,共7页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OAV≥1,VIP>1),并结合酒样感官评价,对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与感官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级酒样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物质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种类均高于B级、C级酒样。结合VIP值,获得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11种,主要为己酸己酯、己酸乙酯、己酸丙酯等物质。A级酒样的感官评分较高,气味呈花香、果香、甜香,口感醇厚、有明显回味。相关性分析表明,酯类化合物(己酸乙酯、乙酸异丁酯、己酸己酯、己酸丙酯等)与辣味、醇厚度、甜香、回味总体呈正相关;醇类化合物(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与粮香、酸味总体呈正相关,与醇甜味和协调度总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浓香型白酒 香气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关键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风味轮构建及感官特性
17
作者 吕思蕾 闫亚涵 +6 位作者 沈韵然 程伟 李贺贺 沈毅 吴继红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共6页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4个品牌酱香型白酒进行感官实验,筛选出包括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的171个描述词并构建酱香型白酒风味轮;采用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法和电子舌对样品的香气和滋味进行描述和强度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4个品牌酱香型白酒进行感官实验,筛选出包括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的171个描述词并构建酱香型白酒风味轮;采用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法和电子舌对样品的香气和滋味进行描述和强度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分别筛选出酱香、陈香、曲香、粮香等14个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品牌酱香型白酒的描述词,以及酱香、曲香、柔和度、丰满度和谐调度5个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等级酱香型白酒的描述词。本研究对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定位,不仅可为新国标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撑,还有助于酒体品质稳定性以及酒体开发设计创新性的提升,从而推动酱香型白酒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风味 滋味 酱香 曲香 空杯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测中的光谱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鑫星 张迎港 +3 位作者 马殿坤 田建军 张保军 陈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33-2338,共6页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饮食要求越来越高,从“能吃饱”逐渐变成“要吃好”。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损、快捷的食品检测技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光谱技术能够根据待测食品样本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推算出其物...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饮食要求越来越高,从“能吃饱”逐渐变成“要吃好”。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损、快捷的食品检测技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光谱技术能够根据待测食品样本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推算出其物质特性和组成成分,在掺伪检测、新鲜度检测以及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与食品检测中的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光谱技术具有迅速、精度高、没有样品损耗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食品检测中重要的发展方向。该文整理了国内外近5年来食品检测中的光谱技术应用相关研究文献,重点在数据预处理方法、特征波段选择算法以及数据建模方法三个方面对食品检测中的光谱技术应用进行系统综述。该文所论述食品检测中光谱技术的应用主要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以及SG平滑算法对所采集光谱数据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主成分分析(PCA)以及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进行特征波段选择;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支持向量机(SVM)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NN)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展望了食品检测中光谱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光谱检测技术与多种食品检测技术相互融合将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将光谱与在线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对食品样本在线实时检测,将会取得更有价值的检测结果;研发便携式光谱检测设备,将会更方便地进行食品现场检测,检测效率将会显著提升,并且具有很大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技术 食品检测 光谱数据处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冷链物流农产品品质感知的TTI动态校准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虎 张小栓 +2 位作者 孙格格 傅泽田 马常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321,共8页
时间-温度指示器(TTI)是一种可以跟踪冷链物流温度历程的智能装置,可以指示相应的农产品品质。但现有的TTI匹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TI的应用范围,即使TTI满足了传统匹配条件的要求,但应用效果也会受到农产品采收品质波动的影响。通... 时间-温度指示器(TTI)是一种可以跟踪冷链物流温度历程的智能装置,可以指示相应的农产品品质。但现有的TTI匹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TI的应用范围,即使TTI满足了传统匹配条件的要求,但应用效果也会受到农产品采收品质波动的影响。通过使用反应动力学方程和等量线方法,在原有的匹配过程中引入了TTI的校准过程,并借此推导TTI匹配所需的基本条件,以及校准过程所需的参数。结果表明,TTI匹配性判断所需的基本条件仅为农产品品质与TTI的反应活化能相等,或两者等量线存在比例关系。在此前提下,利用公式推导或等量线的绘制过程,可以求得静态校准和动态校准时所需的相关参数,经过校准后的TTI即可与对应的食品完成匹配。校准过程的引入可以显著扩大TTI的适用范围。除此之外,动态校准模型还可以缩小处于变化中的TTI和农产品对应品质之间的差值,提高TTI指示货架期的精确性。最后,通过使用两种酶型TTI、两种不同激活条件的化学型TTI和玫瑰香葡萄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经过合理校正之后TTI的等量线普遍与玫瑰香葡萄的品质等量线更接近,对其指示效果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品质 冷链物流 时间-温度指示器 动态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健 任朋 +2 位作者 罗瑶 李丽萍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1-65,共5页
用臭氧水处理草莓3 min和9 min,研究不同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4 d后,臭氧水处理9 min草莓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高74.6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8.59%,总酸含量高于对照组15.63%,抑... 用臭氧水处理草莓3 min和9 min,研究不同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4 d后,臭氧水处理9 min草莓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高74.6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8.59%,总酸含量高于对照组15.63%,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另外,用臭氧水处理草莓9 min,增加了果实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7.49%和53.00%。同时,臭氧水9 min处理后,草莓的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得到提高,分别较对照组高41.95%和102.37%。因此用臭氧水处理草莓9 min,可以较好地延长草莓果实的保鲜期,保持草莓的采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草莓 采后品质 生理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