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技术无损快速评价食品水分的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卫江 林向阳 +3 位作者 阮榕生 何承云 朱榕璧 刘玉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7,共3页
水分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分布和存在状态的差异对食品的品质和保藏性等有显著影响。因此,研究食品在保藏期间的水分分布,准确、快速地测量和控制食品的含水量具有重要的意义。NMR法是一种比较容易测定含水量的分... 水分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分布和存在状态的差异对食品的品质和保藏性等有显著影响。因此,研究食品在保藏期间的水分分布,准确、快速地测量和控制食品的含水量具有重要的意义。NMR法是一种比较容易测定含水量的分析手段,并且相对于其他测量方法,它具有突出的优势。文章最后讨论了3种利用NMR技术测定食品含水量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食品 含水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紫甘薯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涂宗财 李金林 +2 位作者 刘成梅 刘光宪 张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69,共3页
研究了限量金属离子Pb2+、Cu2+、Fe3+和常用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亚硫酸钠、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对紫甘薯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紫甘薯花色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色作用,Cu2+最强,Pb2+次之,Fe3+的增色效果不稳定。... 研究了限量金属离子Pb2+、Cu2+、Fe3+和常用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亚硫酸钠、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对紫甘薯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紫甘薯花色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色作用,Cu2+最强,Pb2+次之,Fe3+的增色效果不稳定。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对紫甘薯花色苷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含量越高保护效果越好,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对紫甘薯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苯甲酸钠对紫甘薯花色苷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花色苷 金属离子 食品添加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金晶 赖卫华 +1 位作者 涂祖新 李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86-889,共4页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免疫吸附分离和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基础上的超灵敏检测方法。这项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地应用于诸如临床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领域。本文旨在全面地介绍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并...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免疫吸附分离和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基础上的超灵敏检测方法。这项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地应用于诸如临床检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领域。本文旨在全面地介绍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并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静 邓泽元 +2 位作者 范亚苇 吴丹 唐丽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0,53,共3页
对几种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进行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提取脂肪,甲醇钠甲基化脂肪酸,再通过薄层层析纯化甲酯,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脂肪酸的含量。实验发现,油炸后食品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比油炸前食品中含量有升高,而油炸后食... 对几种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进行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提取脂肪,甲醇钠甲基化脂肪酸,再通过薄层层析纯化甲酯,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脂肪酸的含量。实验发现,油炸后食品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比油炸前食品中含量有升高,而油炸后食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顺式脂肪酸含量比油炸前食品中含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食品 反式脂肪酸 薄层层析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表面积山梨醇粉体的吸湿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霍树春 李锋 +1 位作者 李建科 赵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5,共3页
山梨醇有四种不同的晶型,在不同的结晶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山梨醇往往是多种晶型的混合体,由于不同晶型的山梨醇性质不同,其混合物的吸湿性不同,而比表面积的大小可间接反应出山梨醇混合体中γ晶型的含量,故在25℃,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测... 山梨醇有四种不同的晶型,在不同的结晶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山梨醇往往是多种晶型的混合体,由于不同晶型的山梨醇性质不同,其混合物的吸湿性不同,而比表面积的大小可间接反应出山梨醇混合体中γ晶型的含量,故在25℃,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测定不同比表面积山梨醇的吸湿速率与吸湿百分率,并根据25℃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吸湿平衡曲线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实验证明,当山梨醇粉体的比表面积在0.79m2/g时,其临界相对湿度在70.80%,在空气湿度不大于70%条件下,吸湿性很小,不易结块,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 比表面积 吸湿性 临界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色素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燕 温辉梁 胡晓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4期90-93,共4页
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从古到今 ,它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其来源和主要成分、性质和特点、应用、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红曲色素作了阐述 ,并着重于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红曲色素 食品工业 应用 天然食用色素 来源 成分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合色谱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国华 赖卫华 +1 位作者 金晶 盛志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免疫亲合色谱作为一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手段,能够大大提高检测效能。本文主要对免疫亲和色谱的原理和特点、它在食品安全中检测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今后的发展状况做了如下综述。
关键词 免疫亲和色谱 前处理 食品安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P-MRI)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承云 林向阳 +4 位作者 阮榕生 朱榕壁 张锦胜 李美 饶平凡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3,共5页
介绍核磁共振及其成像原理,以及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P-MRI)仪的主要构成。综述了低场P-MRI在食品加工中较有吸引力的几个应用方向:评价果蔬类食品的品质、研究食品中的油脂和水分、测量玻璃态转化温度Tg和研究欧姆加热食品内部的温度分... 介绍核磁共振及其成像原理,以及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P-MRI)仪的主要构成。综述了低场P-MRI在食品加工中较有吸引力的几个应用方向:评价果蔬类食品的品质、研究食品中的油脂和水分、测量玻璃态转化温度Tg和研究欧姆加热食品内部的温度分布。说明了低场P-MRI应用在食品科学领域的意义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 食品工业 加工工艺 自旋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NMR)技术在粉状食品结块现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林向阳 阮榕生 +3 位作者 张锦胜 刘成梅 高荫榆 刘玉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分析粉状食品结块的机理,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研究食品的结块与玻璃态转变温度、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结块 粉状 转变温度 化学组成 机理 应用研究 玻璃态 食品 保质期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抗性淀粉生理功能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樊镇棣 邓丹雯 +1 位作者 顾振宇 黄赣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92-494,共3页
通过饲喂不同抗性淀粉含量饲料,研究正常SD大鼠餐后血糖应答的不同和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四周血糖以及体重等体征的变化,得出结论:抗性淀粉膳食对动物餐后血糖具有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适当抗性淀粉含量的膳食有利于动物血糖值的控制,长... 通过饲喂不同抗性淀粉含量饲料,研究正常SD大鼠餐后血糖应答的不同和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四周血糖以及体重等体征的变化,得出结论:抗性淀粉膳食对动物餐后血糖具有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适当抗性淀粉含量的膳食有利于动物血糖值的控制,长期饲喂可以延缓及改善动物模型血糖值升高、体重下降等Ⅱ型糖尿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抗性淀粉 餐后血糖应答 Ⅱ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测量食品玻璃化转变温度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向阳 阮榕生 +3 位作者 何承云 张锦胜 朱榕璧 刘玉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是影响食品品质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准确测量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改进食品的加工和贮藏条件非常重要。核磁共振技术(NMR/MRI)在研究食品玻璃化转变过程和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作为一种先进的... 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是影响食品品质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准确测量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改进食品的加工和贮藏条件非常重要。核磁共振技术(NMR/MRI)在研究食品玻璃化转变过程和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测量工具,在食品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玻璃化转变温度 食品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食品动物源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丹丹 曹郁生 王迎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简述了PCR技术检测食品动物源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近年来国内外专门用来检测食品动物源性的PCR技术作了简介,主要包括常规PCR、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竞争PCR和RAPD-PCR等。
关键词 PCR 动物源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校正-光度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 被引量:41
13
作者 张国文 倪永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在紫外区均有吸收,其吸收光谱严重重叠。在pH=2.87的B R缓冲溶液中对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两组分混合溶液进行光度测定,所得重叠光谱数据分别用经典最小二乘法(CLS)、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回归法(PCR)处理,并用于... 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在紫外区均有吸收,其吸收光谱严重重叠。在pH=2.87的B R缓冲溶液中对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两组分混合溶液进行光度测定,所得重叠光谱数据分别用经典最小二乘法(CLS)、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回归法(PCR)处理,并用于食品样品的测定,获得了较好的定量分析结果。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的线性范围均为1.0~20.0mg/L;检出限分别为0.478mg/L和0.559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校正 光度法 香兰素 乙基麦芽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醇在无糖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燕 李建科 李锋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7年第1期155-158,175,共5页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无糖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麦芽糖醇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在无糖食品的开发中已经有一些应用。文章介绍了无糖食品的涵义、麦芽糖醇的特性、在无糖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关键词 麦芽糖醇 无糖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月见草油复合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熊华 夏慧玲 +1 位作者 郑为完 胡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4,共3页
我国是全球月见草油主要生产国之一 ,月见草油最重要特征是富含γ -亚麻酸 ( 5 %~15 % ,典型值为 8% ) ,为所有食用植物油之冠。目前 ,由于液体月见草油易氧化、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采用微胶囊技术将月见草油制成粉... 我国是全球月见草油主要生产国之一 ,月见草油最重要特征是富含γ -亚麻酸 ( 5 %~15 % ,典型值为 8% ) ,为所有食用植物油之冠。目前 ,由于液体月见草油易氧化、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采用微胶囊技术将月见草油制成粉末食品添加剂 ,产品颗粒均匀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溶解性、乳化分散性 ,易于与其他食品原料混合使用。月见草油粉末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幼儿、中老年、孕妇、产妇配方奶粉、固体饮料、液态含乳饮料、饼干、面包、蛋糕、糖果 (如奶糖 )、冰淇淋等保健食品 ,使用方法简单 ,不影响产品生产工艺和加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月见草油 复合食品添加剂 使用方法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类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章英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7-771,共5页
赭曲霉毒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肾脏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且对食品污染的范围广泛,许多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对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 赭曲霉毒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肾脏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且对食品污染的范围广泛,许多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对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对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建立安全、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检测体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检测 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技术在食品真伪和产地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燕 李建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7-161,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光谱技术(近红外、中红外、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稳定同位素和荧光光谱)、色谱技术(气相和高效液相)、电子鼻、生物技术(DNA技术和酶联免疫)等现代技术在食品真伪和产地鉴别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光谱技术 色谱技术 电子鼻 生物技术 食品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微球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盛志超 赖卫华 +1 位作者 金晶 张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65-568,共4页
免疫微球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大量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本文介绍了免疫微球的性质、特点、发展及免疫微球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免疫微球 聚合物 磁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蔬果胶囊配方研究及祛黄褐斑作用人群试食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树稳 余燕影 +2 位作者 邓泽元 徐菲 王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9-273,共5页
选用核桃仁、莲子、芦荟全叶冻干粉、蔬果提取物(桂圆、胡萝卜、红枣、银耳)、珍珠粉为原料 ,强化VE、VC,以产品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和筛选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研制一种具有祛黄褐斑功能的蔬果胶囊产品... 选用核桃仁、莲子、芦荟全叶冻干粉、蔬果提取物(桂圆、胡萝卜、红枣、银耳)、珍珠粉为原料 ,强化VE、VC,以产品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和筛选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研制一种具有祛黄褐斑功能的蔬果胶囊产品。依据我国《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所规定的标准方法和实验模型,对产品进行祛黄褐斑人群试食实验观察,探讨上述筛选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产品经50例体检合格的黄褐斑自愿受试者服用,每日3次,每次3粒,连续30d,该产品能显著降低黄褐斑色度(p<0.01),减少黄褐斑的面积(p<0.01),且无新的黄褐斑产生。受试者试食后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无过敏不良反应。由此可见,研制产品具有良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祛黄褐斑功能,所选模型用于祛黄褐斑产品的配方筛选是成功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实验观察 人群 胶囊 受试者 筛选模型 血生化指标 清除能力 果胶 最佳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核磁共振状态图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向阳 Roger Ruan +3 位作者 PaulChen 朱榕璧 Myong-soo Chung 刘成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94,共4页
食品中质量感官指标和货架期与它的理化特性有关,水是食品原料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含量与食品的理化特性有关,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玻璃态转化” 的概念是在研究食品原料和产品理化特性的聚合物理论时提出的。食品玻璃态转化状态... 食品中质量感官指标和货架期与它的理化特性有关,水是食品原料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含量与食品的理化特性有关,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玻璃态转化” 的概念是在研究食品原料和产品理化特性的聚合物理论时提出的。食品玻璃态转化状态图通常用来描述水含量与食品理化特性的关系。状态图能有效地反映在不同温度和水分含量下的物质的理化特性。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观念—“核磁共振状态图” 概念,核磁共振状态图是指核磁共振弛豫时间(通常指自旋-自旋弛豫时间或T2)和温度之间的曲线图,它放映食品的核磁共振弛豫现象与食品的理化特性关系。我们在研究时发现这条曲线图与物质的许多理化特性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利用核磁共振状态图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1)通过分析产品的成分,确定产品变化的规律;(2)预测产品的理化性质的变化(质地、粘性、结块、水分和油脂的迁移等)的趋势,营养成分降解和微生物代谢与食品中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3)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很好地帮助理解水分(特别游离水分)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影响。本文描述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弛豫现象的特征与食品特性的关系,并为研究食品体系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弛豫现象 玻璃态转化 食品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