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CT扫描结合模型迭代重建术前评估乳腺癌的图像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勇 姜彦 +3 位作者 张静 史丽静 王庆军 郑奎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结合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乳腺癌及胸部转移病灶评估的价值,比较IMR、混合迭代重建(HIR)和滤波反投影重建(FBP)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月-5月海军总医院经乳腺X线和(或)超声检查发现孤立肿块,...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结合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乳腺癌及胸部转移病灶评估的价值,比较IMR、混合迭代重建(HIR)和滤波反投影重建(FBP)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月-5月海军总医院经乳腺X线和(或)超声检查发现孤立肿块,且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4级及以上的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行变化管电流的乳腺CT动态增强扫描(6 min内6次扫描)和胸部扫描,即注药后2 min时相采用常规管电流(61 mAs),其他5个时相采用低管电流(10 mAs)。分别采用FBP、HIR和IMR进行图像重建。对2 min时相图像行乳腺病灶及胸部图像的主客观质量评估。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5±0.39)mSv。2 min时相3种重建技术比较,IMR图像的图像噪声最低、对比噪声比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估3种重建图像均达到可接受的质量,其中IMR优于HIR及F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结合IMR技术可达到2 mSv的低辐射剂量,同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在乳腺癌术前评估中可同时评估乳腺病灶以及胸部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模型重建技术不同辐射剂量对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潘丹 姜彦 +3 位作者 陈鑫 李萌 梁长虹 刘再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18,共5页
目的比较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对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4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不同门静脉期扫描方案分为A组29例(120 k ... 目的比较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对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4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不同门静脉期扫描方案分为A组29例(120 k V,250 m As)和B组25例(80 k V,500 m As)。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和IMR技术重建门静脉期原始数据,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120 k V,FBP)、A2组(120 k V,IMR)、B1组(80 k V,FBP)和B2组(80 k V,IMR),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率、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42.7%(t=15.27,P<0.001)。A2组图像噪声低于A1组,B2组图像噪声低于B1组,而B2组SNR及CNR较其他3组均显著增高(F噪声=81.98、FSNR=65.19、FCNR=37.42,P<0.001)。各组低对比分辨率评分A2>B2>A1>B1(χ2=58.21,P<0.001),各组图像失真评分A1>B1>A2>B2(χ2=12.94,P<0.001),B2组与A1组、B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诊断信心评分A2>A1>B2>B1(χ2=34.06,P<0.001),A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BP比较,IMR技术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均可以降低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噪声并能提高图像质量,改变效果尤以80 k V、500 m As CT扫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图像增强 辐射剂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ose^4与O-MAR迭代算法对TACE术后CT成像质量和疗效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茹 姜彦 +6 位作者 徐凯 王姗 王克英 徐慧婷 代岳 韩翠平 陈高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O-MAR与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TACE术后CT扫描中的优化潜能及iDose^4重建后图像在TACE术后肿瘤残存和复发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肝癌TACE术后患者56例进行常规剂量上腹部CT平扫,分别采用FBP(A组)、FBP+O-MAR(B组)、iDose^4(C... 目的:探讨O-MAR与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在TACE术后CT扫描中的优化潜能及iDose^4重建后图像在TACE术后肿瘤残存和复发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肝癌TACE术后患者56例进行常规剂量上腹部CT平扫,分别采用FBP(A组)、FBP+O-MAR(B组)、iDose^4(C组)及iDose^4+O-MAR(D组)算法生成重建图像,计算噪声、CNR、SNR;按1~4分主观评价诊断信息(图像伪影、图像噪声及诊断信心),对四组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以及在不同碘油沉积类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选择其中TACE规律治疗后半年内行CT平扫与增强,间隔3~5d行DSA复查的患者25例,比较应用FBP和iDose^4迭代重建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检出情况。结果:A组与B组、C组与D组测量数值完全相同,C组噪声值较A组降低28.9%,CNR、SNR较A组分别升高30.4%、41.9%,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客观评价结果相一致,A组与B组、C组与D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碘油沉积类型应用四组图像处理方法后噪声值间无明显变化(P>0.05);25例患者中DSA病灶检出数为23个,应用iDose^4后肿瘤残存和复发检出数为18,FBP重建后病灶检出数为15个。结论:iDose^4迭代重建算法能够减少TACE术后肝内碘油沉积所致硬化伪影,对CT图像质量以及TACE术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检出率方面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 计算机体层摄影 TACE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