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RHGSF)治疗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RHGSF)治疗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pH值、VAS评分、血清HIF-1α、VEGF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口腔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4.8±1.1)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29.1±3.2)ng/L。对照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6.1±1.2)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19.7±3.4)ng/L。研究组血清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口腔PH值和疼痛程度,减少HIF-1α和增加VEGF在机体内的浓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RHGSF)治疗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pH值、VAS评分、血清HIF-1α、VEGF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口腔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4.8±1.1)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29.1±3.2)ng/L。对照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6.1±1.2)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19.7±3.4)ng/L。研究组血清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口腔PH值和疼痛程度,减少HIF-1α和增加VEGF在机体内的浓度。
文摘本实验通过对高脂血症大鼠灌胃豆渣,分析大鼠体质量、血脂、脏器指数以及肠道微生物丰度,探讨改性豆渣对肥胖及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灌喂改性豆渣使大鼠体质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肝脏指数分别降低6.3%~13.3%、19.7%~32.0%、47.0%~59.3%、43.2%~55.3%、5.4%~12.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上升20.9%~48.5%,且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存在差异。豆渣有助于改善大鼠的肥胖和高血脂,在3种豆渣中以Na2HPO4改性组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和减重效果最好。经豆渣灌胃的大鼠肠道微生物中有益菌群如拟杆菌、乳杆菌属与鼠乳杆菌种相对丰度增大,有害菌如变形菌门及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减小。厚壁菌门对体质量和血脂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体质量、HDL-C浓度呈正相关,与TC、TG、LDL-C浓度负相关,但其对体质量与血脂的影响并不同步。拟杆菌门及其拟杆菌属对各项血脂指标都有良好的影响。变形菌门及其所属的志贺菌属(Escherichia Shigella)对血脂健康有负面影响。综上,改性豆渣对大鼠肥胖和血脂的改善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实现的,这为改性豆渣膳食纤维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