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枳连丸水提取物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损伤
1
作者 孙宇杰 胡嘉敏 +2 位作者 马敏 曾华华 黄德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7,共7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枳连丸(Zhilianwan,ZLW)水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枳连丸(Zhilianwan,ZLW)水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ME)组、高剂量ZLW(high-dose ZLW,ZLW-H)组和低剂量ZLW(low-dose ZLW,ZLW-L)组,共5组,每组10只。除control组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连续7 d自由饮用3%DSS溶液;干预措施从建模第1天开始,每组小鼠均以20μL/g的液体量灌胃,control和model组小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ME组小鼠给予0.2 g·kg^(-1)·d^(-1)的ME,ZLW-H和ZLW-L组小鼠分别以10.92和2.73 g·kg^(-1)·d^(-1)的ZLW,每天1次,连续10 d。每日记录小鼠体重和疾病活动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干预结束时,测量结肠长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和qPCR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0的血清含量及其在结肠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TLR4和MyD88蛋白表达及NF-κB核转位水平。结果:与model组相比,经ZLW干预的体质量下降趋势减弱,DAI评分上升速度减慢,结肠长度增加,结肠组织的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果还显示,经ZLW治疗的小鼠血清中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而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5),其在小鼠结肠组织的mRNA水平也符合此种趋势,小鼠结肠组织中TLR4和MyD88蛋白水平降低,NF-κB核转位减弱(P<0.05)。结论:ZLW具有减轻DSS诱导UC小鼠肠道损伤作用,其机制与调控TLR4/MyD88/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连丸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王一支笔的抗炎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钰 涂星 +4 位作者 张燕 文德鉴 赵方毓 袁林 李文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外实验探讨文王一支笔抗炎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报道,本草组鉴、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化合物与抗炎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7.2软件得到PPI网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体外实验探讨文王一支笔抗炎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报道,本草组鉴、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化合物与抗炎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7.2软件得到PPI网络、“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以及GO、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Tools1.5.6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5μg/mL),不同浓度文王一支笔干预组(LPS 5μg/mL+文王一支笔提取液25、50、100、200μg/mL),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文王一支笔提取液对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318个,核心靶点为Src、HSP90AA1和PIK3CA。KEGG分析显示有癌症、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能自发的结合。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文王一支笔提取液在100、200μg/mL浓度下明显抑制IL-1β(P<0.05),在50、100、200μg/mL浓度下明显抑制IL-6和TNF-α,在25、50、100、200μg/mL浓度下降低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文王一支笔可以作用于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IL-6和TNF-α含量,下调p-PI3K、p-Akt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文王一支笔 抗炎 抗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知刚 张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RHGSF)治疗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RHGSF)治疗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pH值、VAS评分、血清HIF-1α、VEGF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口腔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4.8±1.1)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29.1±3.2)ng/L。对照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6.1±1.2)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19.7±3.4)ng/L。研究组血清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口腔PH值和疼痛程度,减少HIF-1α和增加VEGF在机体内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口腔黏膜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豆渣对高脂血症大鼠生理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向沁雪 田瑞 +3 位作者 吴波 孙国根 陈丽梅 莫开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80-186,共7页
本实验通过对高脂血症大鼠灌胃豆渣,分析大鼠体质量、血脂、脏器指数以及肠道微生物丰度,探讨改性豆渣对肥胖及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灌喂改性豆渣使大鼠体质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 本实验通过对高脂血症大鼠灌胃豆渣,分析大鼠体质量、血脂、脏器指数以及肠道微生物丰度,探讨改性豆渣对肥胖及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灌喂改性豆渣使大鼠体质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肝脏指数分别降低6.3%~13.3%、19.7%~32.0%、47.0%~59.3%、43.2%~55.3%、5.4%~12.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上升20.9%~48.5%,且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存在差异。豆渣有助于改善大鼠的肥胖和高血脂,在3种豆渣中以Na2HPO4改性组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和减重效果最好。经豆渣灌胃的大鼠肠道微生物中有益菌群如拟杆菌、乳杆菌属与鼠乳杆菌种相对丰度增大,有害菌如变形菌门及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减小。厚壁菌门对体质量和血脂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体质量、HDL-C浓度呈正相关,与TC、TG、LDL-C浓度负相关,但其对体质量与血脂的影响并不同步。拟杆菌门及其拟杆菌属对各项血脂指标都有良好的影响。变形菌门及其所属的志贺菌属(Escherichia Shigella)对血脂健康有负面影响。综上,改性豆渣对大鼠肥胖和血脂的改善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实现的,这为改性豆渣膳食纤维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脂血症 改性豆渣 降血脂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ESI-MS法分析盆炎清栓主要成分 被引量:3
5
作者 胡雪黎 文德鉴 +3 位作者 涂星 杨士林 杨宝 胡泽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57-2964,共8页
目的建立UPLC-ESI-MS法分析盆炎清栓(吲哚美辛、毛冬青提取物)主要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Aca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目的建立UPLC-ESI-MS法分析盆炎清栓(吲哚美辛、毛冬青提取物)主要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Aca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模式。测定指标成分(芦丁、冬青苷O、毛冬青皂苷B 3、毛冬青皂苷B 2、毛冬青皂苷A 1、毛冬青皂苷B 1、吲哚美辛、冬青素A)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91个化合物,包括54个三萜、22个苯丙素、9个黄酮、6个其他化合物,并验证37个化合物的结构。8种指标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84%~103.04%,RSD 1.22%~3.3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盆炎清栓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清栓 主要成分 UPLC-ES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技术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睿 钟品菲 +5 位作者 周昌园 胡雪黎 袁小鹿 胡泽华 张淇淞 杨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34-1441,共8页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应用棕榈酸和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竹节参总皂苷干预24 h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分析。采用改良的Bligh-Dy⁃er法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分为极性和非极性部...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应用棕榈酸和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竹节参总皂苷干预24 h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分析。采用改良的Bligh-Dy⁃er法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分为极性和非极性部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检测代谢物,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火山图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富集代谢通路。结果显示,竹节参总皂苷可显著改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的脂质代谢。从极性部位鉴定了34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脂肪酸和氨基酸类成分;从非极性部位鉴定了28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神经酰胺类成分。差异代谢物在竹节参总皂苷干预后均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该研究提示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的脂质代谢与调控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总皂苷 HEPG2细胞 脂质代谢 细胞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技术的痛风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7
作者 田力 杨宝 +3 位作者 胡雪黎 杜桂艳 唐生尧 刘国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4,共9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65例痛风患者(痛风组)的血清样本建立代谢图谱,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并结合变量权...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65例痛风患者(痛风组)的血清样本建立代谢图谱,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并结合变量权重投影分析及火山图筛选出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标志物。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筛选出6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显著上调(P<0.05),36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主要包括甘油磷脂类、氨基酸类及胆碱等成分。首先,对以上差异代谢物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中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8的14种代谢物是诊断效能较好的代谢物;然后对筛选的63种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以Impact>0.1且P <0.05为标准,得到影响最大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甘油磷脂代谢、醚性脂质代谢、亚油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及戊糖和葡萄醛酸的互相转化等。综上,痛风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代谢水平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鉴定为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筛查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代谢组学 UPLC-Q/TOF MS 生物标志物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