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长索结构风致振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政清 李寿英 +3 位作者 邓羊晨 王园园 安苗 杨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桥梁索结构的长细比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低,出现了一些新的风致振动问题,如悬索桥吊索风致振动、斜拉索高阶涡激共振、安装亮化灯具的桥梁索结构驰振等.针对这些新挑战,采用现场观测、风洞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 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桥梁索结构的长细比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低,出现了一些新的风致振动问题,如悬索桥吊索风致振动、斜拉索高阶涡激共振、安装亮化灯具的桥梁索结构驰振等.针对这些新挑战,采用现场观测、风洞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机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振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悬索桥吊索风致振动的机理复杂,在斜拉索上积累的振动控制经验难以直接应用,安装刚性分隔架是抑制索股相对振动的有效手段;已在多座大跨径斜拉桥上观测到斜拉索高阶涡激共振,增加了斜拉索振动控制的难度,采用双阻尼器是可同时控制斜拉索高阶涡激共振和低阶风雨激振的有效方案;在桥梁索结构上安装亮化灯具极易引发驰振,增加阻尼器和优化灯具气动外形是避免该类振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桥梁 斜拉索 吊索 尾流致振 高阶涡激共振 驰振 亮化灯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面大长宽比跟踪式光伏阵列风洞试验研究
2
作者 贺佳 廖教宇 +3 位作者 张肖雄 胡美妃 张芮洋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2,共10页
为明确近地面风场对跟踪式光伏结构风荷载取值的影响,本文基于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对单排光伏组件的倾角、风向角、离地高度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排光伏阵列在不同风向角下,其遮挡效应对体型系数取值的影响.结果表... 为明确近地面风场对跟踪式光伏结构风荷载取值的影响,本文基于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对单排光伏组件的倾角、风向角、离地高度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排光伏阵列在不同风向角下,其遮挡效应对体型系数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排光伏组件的表面风压符合梯形分布方式;多排光伏阵列中上游组件对下游的遮挡程度会随倾角的增大而增长,且后排光伏组件体型系数随着前排遮挡的增多逐渐趋于稳定;离地高度对光伏组件及阵列的体型系数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风洞试验 CFD模拟 体型系数 结构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承载-耗能双功能的双扭管V型斜撑研究
3
作者 杨鸥 张弘毅 +2 位作者 陈政清 周帅 方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共1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管弹塑性扭转变形的承载-耗能双功能阻尼器,采用V字形折线型设计,使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实现弹塑性扭转变形,从而同时提供承载和耗能能力.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等基本力学参数,并设... 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管弹塑性扭转变形的承载-耗能双功能阻尼器,采用V字形折线型设计,使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实现弹塑性扭转变形,从而同时提供承载和耗能能力.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等基本力学参数,并设计了一种双扭管三折线V字形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斜撑,简称为双扭管V型斜撑.在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条件下,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强,设计位移(50 mm)下的等效黏滞系数达到0.38,达到了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的同类指标.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特性与BRB类似,验证了其作为耗能支撑双功能阻尼器的可行性.仿真结果与试验高度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优化支撑杆初始角度至25°,构件的拉压不平衡系数降低至1.2,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进一步验证了该设计的工程可行性.最后,对构件自身的几何非线性导致的拉压不平衡系数过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为后续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阻尼 扭转变形耗能 拟静力试验 拉压不平衡系数 防屈曲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C的高性能桥梁结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曹君辉 樊伟 +3 位作者 李立峰 邵旭东 张阳 赵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共32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超高力学性能和超长耐久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为桥梁结构的创新和高性能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持续开展了桥梁结构领域UHPC的研究,并不断推动工程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作者...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超高力学性能和超长耐久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为桥梁结构的创新和高性能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持续开展了桥梁结构领域UHPC的研究,并不断推动工程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作者团队基于UHPC所研发的几种高性能桥梁结构,包括开裂在役钢桥面UHPC加固新结构、危旧混凝土梁桥UHPC加固结构、UHPC矮肋桥面板结构、UHPC大跨径箱梁结构、中小跨径UHPC装配式桥梁结构、UHPC-NC组合装配式桥梁结构、UHPC装配式盖梁结构和UHPC防撞结构等最新研发的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上述各类结构的特点和优势、理论和试验研究进展、实际工程应用,以期分享UHPC高性能桥梁结构研发和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桥梁结构 基本理论 试验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阻尼调控的桥梁竖弯涡振Sc数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华旭刚 马伟猛 +4 位作者 黄智文 陈政清 万田保 孙英杰 刘曙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5,共9页
在桥梁气动外形和来流风场确定的条件下,Sc数(Scruton number)是影响大跨度桥梁涡振响应大小的关键因素.为了开展Sc数对大跨度桥梁竖向涡振影响的精细化研究,首先研制了适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永磁式板式电涡流阻尼器,可为弹性悬... 在桥梁气动外形和来流风场确定的条件下,Sc数(Scruton number)是影响大跨度桥梁涡振响应大小的关键因素.为了开展Sc数对大跨度桥梁竖向涡振影响的精细化研究,首先研制了适用于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永磁式板式电涡流阻尼器,可为弹性悬挂节段模型系统提供可连续调节的、理想线性黏滞阻尼.然后以带风嘴的开口断面钢混组合梁桥为研究对象,针对+3°、0°和-3°三个风攻角和不同的Sc数开展了节段模型竖向涡振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总结了节段模型涡振振幅的风速变化曲线随名义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最大涡振振幅随Sc数变化规律的函数拟合,并对桥梁高阶模态涡振响应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不同风攻角下主梁竖向涡振的锁定风速区间都随Sc数的增大而缩小,最大振幅都随Sc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曲线有显著差别;通过对三组及以上不同Sc数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函数拟合,可以较好地预测节段模型最大涡振振幅随Sc数的变化规律;在模态阻尼比相同的条件下,大跨度悬索桥各阶竖弯模态的涡振振幅基本相同,高阶模态涡振更容易出现不满足规范限值的情况.研究成果为大跨度桥梁竖弯涡振响应的精细化预测提供了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振 桥梁 节段模型 阻尼比 电涡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下击暴流风致振动响应实测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志文 李书琼 +2 位作者 刘勇 许映梅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共11页
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该桥风致振动响应监测系统实测的一次下击暴流风与桥梁结构振动加速度响应实测数据,对该桥在一次雷暴天气下风速、风向及主梁振动响应进行研究.首先,对桥位处下击暴流实测风速、风向数据进行分析,获... 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该桥风致振动响应监测系统实测的一次下击暴流风与桥梁结构振动加速度响应实测数据,对该桥在一次雷暴天气下风速、风向及主梁振动响应进行研究.首先,对桥位处下击暴流实测风速、风向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该桥主梁跨中、桥塔塔顶处下击暴流风的时变平均风与脉动风特性;然后,对下击暴流作用下主梁风致振动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下击暴流作用下,该桥主梁与塔顶高度处风速发生了明显突变,持续时间约为10~24 min;主跨跨中主梁外侧边缘处下游、上游侧最大瞬时风速分别为32.4 m/s和27.3 m/s,南、北桥塔塔顶高度处最大瞬时风速分别达60.5 m/s和62.9 m/s.主梁高度处30 s时距湍流度约0.048~0.32,10 min时距湍流度约0.43~0.51;主梁下游与北塔处折减脉动风速符合高斯特性,其功率谱与Burlando等学者的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主梁跨中附近(即NJ26D、NJ32D拉索锚固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短时竖向与横桥向振动,相应加速度响应幅值分别为0.25 m/s2和0.10 m/s2,对应位移幅值分别为0.12 m与0.03 m;主梁竖向振动响应明显大于横桥向振动响应,主梁竖向振动主频为0.183 Hz,与主梁全桥一阶正对称竖弯振型频率0.174 Hz接近;横桥向振动主频为0.117 Hz,与主梁全桥一阶正对称侧弯振型频率0.0975 Hz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斜拉桥 下击暴流 风特性 主梁风致振动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随机车流的二维桥梁动态称重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谭承君 赵华 +1 位作者 张斌 郭泓捷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为解决桥梁动态称重(Bridge weigh-in-motion,BWIM)中多车共存时的轴、总重识别难题,基于桥梁的二维(2D)结构特性,考虑车辆的横向位置,提出了一种2D-BWIM算法.该算法仅利用移动车辆所在车道下方的梁底响应信号以及结构梁底影响线来计算... 为解决桥梁动态称重(Bridge weigh-in-motion,BWIM)中多车共存时的轴、总重识别难题,基于桥梁的二维(2D)结构特性,考虑车辆的横向位置,提出了一种2D-BWIM算法.该算法仅利用移动车辆所在车道下方的梁底响应信号以及结构梁底影响线来计算轴重,利用横向分布系数的概念将轴重分配至各片梁上.桥梁每片梁底的实际结构影响线通过标定试验获得.针对多辆车同时经过桥梁的情况,2D-BWIM算法提出了一种迭代方法来识别多车道上每辆车的轴、总重.该迭代方法基于一种假设,即单辆车过桥时的梁底响应按照横向分布系数成比例缩放.通过标定试验分析了这种假设的实际误差,结果表明,其绝对误差非常小,对后续车辆轴重及总重识别影响甚小.随后,通过三次随机车流现场测试对2D-BWIM算法展开验证.结果表明,当单辆车经过目标桥梁时,相较于BWIM中传统Moses算法,2D-BWIM算法考虑了车辆的实时横向位置,因而能够显著提高车辆轴重及总重识别精度.三次随机车流试验结果显示,单辆车过桥事件中(Moses、2D-BWIM)算法的总重识别误差平均值及方差分别为(7.9%、3.1%)和(13.5%、4.8%).此外,三次随机车流试验中多车过桥事件(Moses、2D-BWIM)算法的轴重识别误差平均值及方差分别为(7.34%,1.53%)和(26.33%,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动态称重 随机车流 Moses算法 横向分布系数 影响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DI的大跨度桥梁颤振控制理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封周权 吴强强 +3 位作者 陈智 刘启明 李聪 华旭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2,共8页
为解决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s,TMD)在低频大跨度桥梁中静位移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TMDI)提高大跨度桥梁的颤振临界风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桥梁颤振控制的TMDI布置形式,并... 为解决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s,TMD)在低频大跨度桥梁中静位移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TMDI)提高大跨度桥梁的颤振临界风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桥梁颤振控制的TMDI布置形式,并基于二维耦合颤振理论,建立桥梁-TMDI系统运动微分方程,进而导出系数多项式特征方程.根据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计算颤振临界风速.以具有理想平板断面的简支梁为例,分析TMDI在桥梁颤振控制方面的有效性,并探讨了TMDI各参数设置对颤振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DI可以有效提高桥梁颤振临界风速.与传统TMD相比,虽然引入惯容可能会稍微削弱其控制效果,但却可以大幅降低质量块静位移,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桥梁断面 空气动力稳定性 颤振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下击暴流风洞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辛亚兵 刘志文 陈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159,共9页
为研究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在下击暴流作用下的响应,采用所开发的基于边界层风洞的下击暴流出流风速模拟试验装置模拟下击暴流稳态风场和瞬变风场,设计并制作了几何缩尺比为λL=1∶200的CAARC气弹模型,分别在下击暴流稳态风、瞬态风... 为研究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在下击暴流作用下的响应,采用所开发的基于边界层风洞的下击暴流出流风速模拟试验装置模拟下击暴流稳态风场和瞬变风场,设计并制作了几何缩尺比为λL=1∶200的CAARC气弹模型,分别在下击暴流稳态风、瞬态风以及大气边界层B类风场条件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模拟的稳态下击暴流风速剖面与经验风速剖面较为吻合;所模拟的瞬态下击暴流风速时程特性、湍流度与已有文献推荐值总体较为吻合;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在稳态、瞬态下击暴流风场作用下,顶部x、y方向位移时程波动较大,与大气边界层B类风场作用下位移时程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 下击暴流 大气边界层风 风振响应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固定式防撞钢套箱能力曲线的解析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樊伟 张泽文 +1 位作者 申东杰 孙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8,共12页
基于船-船碰撞解析研究,分析了钢套箱竖向外板、横肋、竖桁等构件的变形机理与破坏模式,讨论了钢套箱在不同撞击位置下的撞击力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箱与船舶舷侧结构的尺寸差异,其横竖桁排布密、间距小,使得撞击点处相邻构件能够很... 基于船-船碰撞解析研究,分析了钢套箱竖向外板、横肋、竖桁等构件的变形机理与破坏模式,讨论了钢套箱在不同撞击位置下的撞击力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箱与船舶舷侧结构的尺寸差异,其横竖桁排布密、间距小,使得撞击点处相邻构件能够很快参与受力,不同撞击位置下的撞击力差异并不显著.结合不同外形船艏撞击下的钢套箱受力情形,建立了典型的碰撞场景模型,提出了同时适用于带球艏船舶、楔形艏船舶撞击下的钢套箱抗撞性能的解析计算方法.采用提出的解析计算方法,计算了固定式钢套箱在不同外形船舶撞击下的撞击力-撞深曲线,通过与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表明:解析计算方法的结果与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较好地吻合,证明了解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套箱 解析计算方法 防撞装置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悬索桥Π形加劲梁处风参数实测与风攻角修正
11
作者 刘志文 魏子然 +3 位作者 何法伟 刘曙光 万田保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共13页
以一座已建的大跨悬索桥为工程依托,基于现场实测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研究Π形加劲梁断面气动外形对桥面高度处实测风参数的影响,并提出实测风攻角的修正方法.进行为期5个月的桥面高度处风速和风攻... 以一座已建的大跨悬索桥为工程依托,基于现场实测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研究Π形加劲梁断面气动外形对桥面高度处实测风参数的影响,并提出实测风攻角的修正方法.进行为期5个月的桥面高度处风速和风攻角现场实测,分析风参数沿桥轴线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了桥面高度处迎风侧与背风侧风速仪实测的风速和风攻角;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气流流经静止加劲梁断面的流场,研究来流风攻角和风速对风速仪安装在加劲梁不同位置处风参数的影响;结合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函数拟合得到Π形加劲梁断面风速仪实测风攻角的修正公式.结果表明:实测风速在大桥主跨范围内较为接近,且边跨风速相较于主跨风速偏小;现场实测得到的迎风侧风攻角明显大于背风侧,两侧风速基本一致;迎风侧与背风侧的风参数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具有一致性,主梁绕流对距主梁20 m范围内的风攻角监测结果均存在一定影响.通过本文建立的风攻角修正方法,可以根据迎风侧风攻角的实测值得到较为合理的风攻角修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大跨悬索桥 Π形加劲梁 风参数 现场实测 计算流体动力学 修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桥梁分离式三箱梁附加攻角效应研究
12
作者 华旭刚 韦玉颖 +2 位作者 王超群 何东升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4,共9页
为研究附加攻角效应对分离式三箱梁颤振性能的影响,结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和理论计算方法获得初始风攻角下的附加攻角,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求解初始风攻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结果表明,分... 为研究附加攻角效应对分离式三箱梁颤振性能的影响,结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和理论计算方法获得初始风攻角下的附加攻角,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求解初始风攻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结果表明,分离式三箱梁的初始风攻角及箱梁之间的横梁对附加攻角有较大影响,节段模型在0°~+7°风攻角下存在十分显著的附加攻角效应,且表现为扭转振幅快速增大的硬颤振.节段模型自由振动风洞试验难以直接获得分离式三箱梁在小风攻角下的准确颤振临界风速.对于主跨3300 m的悬索桥,0°初始风攻角下在颤振失稳前的静风附加攻角达到+7°以上,颤振临界风速大大降低,气弹稳定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对于采用分离式三箱梁断面的超大跨径桥梁,在抗风设计中应对其附加攻角效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三箱梁 附加攻角 颤振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公铁双层斜拉桥主梁涡激共振机理与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文 周威 +3 位作者 刘振标 严爱国 夏正春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以拟建的某主跨808 m公铁双层斜拉桥为工程依托,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不同攻角下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性能及5种气动控制措施的抑振效果,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静态绕流模拟,对比分析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表明... 以拟建的某主跨808 m公铁双层斜拉桥为工程依托,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不同攻角下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性能及5种气动控制措施的抑振效果,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静态绕流模拟,对比分析双层桁架梁断面的涡振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表明:主梁断面原设计方案在+3°和0°风攻角下存在明显的竖向和扭转涡振现象,且振幅超过规范允许值;间隔封闭上层桥面栏杆或增设抑流板可有效抑制主梁扭转涡振,但竖向涡振振幅仍不满足规范要求;上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可有效抑制主梁竖向和扭转涡振,而下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对主梁涡振抑振效果有限.气流经主梁原设计断面上层桥面分离后,在其上下表面形成周期性脱落的大尺度旋涡,并在上层桥面后部再附,这是主梁发生竖向涡振的主要诱因;上弦杆外侧增设风嘴可引导气流平稳通过上层桥面,消除了周期性的旋涡脱落,并在其上表面形成一段狭长“回流区”,从而有效抑制了涡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涡激共振机理 风洞试验 双层桁架主梁 气动控制措施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受热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鸥 刘智宇 +1 位作者 葛鹏 吕博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1-696,共16页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大量混凝土桥梁在恶劣环境影响下发生腐蚀和老化,腐蚀桥梁结构的灾害破坏机理研究对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已经锈蚀受损的桥梁在局部受热状态下的高温力学性能,设计10根预应力混凝土梁试件。...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大量混凝土桥梁在恶劣环境影响下发生腐蚀和老化,腐蚀桥梁结构的灾害破坏机理研究对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已经锈蚀受损的桥梁在局部受热状态下的高温力学性能,设计10根预应力混凝土梁试件。其中对照组的2根试件在常温下加载,试验变量为预应力筋初始应力,试验组的8根试件在高温下加载,试验变量分别为钢筋锈蚀、预应力筋初始应力、初始荷载。首先,基于电化学原理对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钢筋加速锈蚀处理,然后利用复合高温试验炉对8根预应力混凝土梁(4根锈蚀、4根未锈蚀)在跨中进行三面受火试验。最后,采用数值方法对局部受热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受热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会发生明显降低,下降幅度约为11.3%~14.9%;钢筋锈蚀导致的混凝土开裂会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火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1)相同试验条件下,锈蚀后的试件预应力增量更大;2)锈蚀试件在局部受热条件下承载能力下降幅度更大,约为19.4%~21.9%;增大预应力筋的初始应力可以减小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局部受热时的高温蠕变变形;局部高温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对初始荷载较为敏感,当试件初始荷载值提升20%时,三分点位移量约增大60%。研究成果可以为实际锈蚀桥梁的防火设计和灾后应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局部受热 钢筋锈蚀 火灾试验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悬索桥车致纵向运动混合阻尼减振研究
15
作者 封周权 范周健 +3 位作者 井昊坤 张弘毅 陈政清 万田保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针对铁路悬索桥在列车过桥时梁端纵向运动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阻尼减振方案,采用多种类型的阻尼器控制梁端位移,以满足不同的减振需求.以某在建大跨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空间桁架精细模型和等效单梁简化模型,系统... 针对铁路悬索桥在列车过桥时梁端纵向运动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阻尼减振方案,采用多种类型的阻尼器控制梁端位移,以满足不同的减振需求.以某在建大跨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空间桁架精细模型和等效单梁简化模型,系统研究了混合阻尼减振方案不同阻尼器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该方案将低指数黏滞阻尼器纵向安装于桥塔与加劲梁之间,同时在桥台与加劲梁之间纵向安装电涡流阻尼器.鉴于桥台结构的特殊性,电涡流阻尼器被设计为仅能承受压力的装置,并通过样机试验进行了验证.为了进一步提升减振性能,电涡流阻尼器还配备了摩擦耗能元件.该混合阻尼减振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列车过桥时梁端的纵向运动响应,显著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类似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悬索桥 梁端纵向运动控制 混合阻尼减振 低指数黏滞阻尼器 电涡流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MD的管道振动倍频响应减振研究
16
作者 贺佳 胡美妃 +4 位作者 张国华 梁浩华 李张治 杨玉强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大型化工管道受管内流体流动、边界约束、振源激励等复杂因素影响,服役期间往往会发生振动,其振动频率相较于土木结构较高,且可能存在多个主要频率成分.若采用单一频率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大型化工管道受管内流体流动、边界约束、振源激励等复杂因素影响,服役期间往往会发生振动,其振动频率相较于土木结构较高,且可能存在多个主要频率成分.若采用单一频率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而采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MTMD)时,受现场条件限制,又存在无法确定最优安装位置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MTMD的管道倍频响应减振研究.首先,开展了某化工企业丙烷脱氢装置的大型管道现场实测研究,发现管道振动频率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即倍频现象.其次,建立局部管道有限元模型,分析管道动力特性,提出了基于数值搜索法的MTMD参数设计方法.最后,考虑化工管道现场安装条件的限制,研究了MTMD安装位置对管道减振效果的影响.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安装MTMD可有效减小管道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振动响应 管道减振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电涡流惯质阻尼器力学性能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志昊 田文文 +3 位作者 王浩 郜辉 梁瑞军 陈政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177,184,共8页
为提高板式电涡流阻尼器(ECD)的耗能减振效率,融合旋转式电涡流阻尼技术与滚珠丝杠式两节点惯质单元,发展与研制了一种非线性电涡流惯质阻尼器(NEMD).首先阐明了NEMD的整体构造与工作原理,然后综合半理论半仿真分析、三维电磁场有限元... 为提高板式电涡流阻尼器(ECD)的耗能减振效率,融合旋转式电涡流阻尼技术与滚珠丝杠式两节点惯质单元,发展与研制了一种非线性电涡流惯质阻尼器(NEMD).首先阐明了NEMD的整体构造与工作原理,然后综合半理论半仿真分析、三维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与样机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NEMD的轴向出力特性,提出了旋转式电涡流阻尼计算分析方法,最后总结建立了NEMD的两阶段设计方法.结果表明:NEMD实现了阻尼器惯性质量与电涡流阻尼的双重增效,显著提升了ECD的耗能减振效率;随着NEMD轴向速度的增加,电涡流阻尼力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特征;综合半理论半仿真与三维电磁场有限元仿真的电涡流阻尼力预测方法可以满足NEMD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质阻尼器 旋转式电涡流阻尼 非线性阻尼 惯性力 滚珠丝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加固在役大跨径悬索桥钢桥面:实桥试验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君辉 杨碧川 +2 位作者 邵旭东 王洋 李知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45,共14页
为解决大跨径钢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普遍存在的疲劳开裂且维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疲劳裂缝可免修复的UHPC加固新结构.以一座在役大跨径悬索桥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新结构的应用背景,并对大桥原沥青铺装、裸钢桥面、钢-UHPC轻型组合结构... 为解决大跨径钢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普遍存在的疲劳开裂且维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疲劳裂缝可免修复的UHPC加固新结构.以一座在役大跨径悬索桥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新结构的应用背景,并对大桥原沥青铺装、裸钢桥面、钢-UHPC轻型组合结构三种桥面状态分别开展了现场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系统揭示了钢桥面4类典型疲劳细节的受力特性,包括应力分布规律和加固后的应力降幅,同时,对实桥建立了局部梁段有限元模型,模拟试验中的所有加载工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计算得到的应力响应面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约为10%.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每类疲劳细节,其在纯钢桥面和原沥青铺装两种状态下的应力基本无差异,表明原沥青铺装劣化严重,无法改善钢桥面的疲劳受力状态;而对比铺设UHPC前、后,钢面板上的疲劳细节应力降幅达41%~85%,其中,钢面板-U肋焊缝细节应力降幅为85%,顶部过焊孔处细节应力降幅为44%,而横隔板与U肋交叉部位细节应力降幅为41%,表明UHPC加固薄层有效提高了钢桥面的局部抗弯刚度,从而降低了车辆荷载作用下钢桥面的应力水平.此外,得到了钢桥面上不同疲劳细节的应力响应线,结果表明,各疲劳细节的应力响应因测点位置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顶部过焊孔处细节横桥向压应力响应范围较小,而拉应力响应范围较大;面板及顶部过焊孔处细节的纵向应力响应线较短,而U肋-横隔板连接处细节的应力在3道横隔板或横肋范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钢桥 疲劳应力 实桥试验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轻型组合桥面 有限元分析 应力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薄层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抗弯疲劳及剩余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君辉 赵宇航 +1 位作者 邵旭东 沈秀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104,共16页
为探明栓钉间距对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完成了3个钢-UHPC组合梁试件变幅疲劳试验,主要试验变量为栓钉间距(100 mm、150 mm、300 mm).在疲劳试验中,重点考察了栓钉间距对轻型组合桥面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关注了... 为探明栓钉间距对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完成了3个钢-UHPC组合梁试件变幅疲劳试验,主要试验变量为栓钉间距(100 mm、150 mm、300 mm).在疲劳试验中,重点考察了栓钉间距对轻型组合桥面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关注了栓钉焊趾处钢面板受拉-短栓钉受剪耦合作用下的疲劳性能;而在疲劳后的剩余承载力试验中,探明了栓钉间距对疲劳后UHPC裂缝发展规律及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当栓钉间距为300 mm时,单位荷载下的钢-UHPC界面滑移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试件,但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界面滑移增长并不明显;对于U肋受压区底板应变,当栓钉间距为100 mm和150 mm时,整个疲劳试验过程无明显变化,而当栓钉间距为300 mm时,应变呈现微小的增大趋势;为分析试件中栓钉根部的钢面板拉-剪耦合疲劳受力状态,基于《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JTG/T D64-01—2015)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偏保守的计算结果.此外,疲劳后的剩余承载力试验表明,栓钉间距越小,试件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强,截面的抗弯承载力相应提高.分别按弹塑性理论和塑性理论计算了试件的剩余承载力,发现试件虽然经历了疲劳加载,但测承载力仍大于计算承载力,且基于塑性理论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超高性能混凝土 轻型组合桥面 栓钉间距 疲劳试验 剩余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参数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结构模型修正 被引量:7
20
作者 封周权 王文赞 +1 位作者 华旭刚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2-259,共8页
为尽可能提高结构模型修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参数和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基于结构模态参数构造目标函数,使用本文提出的改进萤火虫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并通过桁架模型数值仿真将改进算法同原始萤火... 为尽可能提高结构模型修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参数和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基于结构模态参数构造目标函数,使用本文提出的改进萤火虫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并通过桁架模型数值仿真将改进算法同原始萤火虫算法、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使用改进的萤火虫算法得到的最优解更接近实际值,且离散性低,验证了改进算法求解的准确性和优越性.最后通过六自由度剪切框架损伤识别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求解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模型修正 损伤识别 萤火虫算法 模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