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志鹏 邹冰爽 +1 位作者 赵燕平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调查拟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的患病情况,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观察TMJOA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的关节骨质变化,评价正畸治疗对关节骨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年... 目的:调查拟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的患病情况,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观察TMJOA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的关节骨质变化,评价正畸治疗对关节骨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患者共10032例,将病例记录完整且无可累及颞下颌关节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颌面部外伤史、正畸矫治史和颌骨手术史者纳入为研究对象。调查正畸矫治前患者中TMJOA的患病情况,并应用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类型等因素的关联性。研究TMJO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比分析TMJOA患者正畸前后关节骨质变化情况。结果:正畸前患者中TMJOA的检出率为1.6%(159/10032),女性检出率(1.9%,124/6409)高于男性(1.0%,35/3623)(χ2=13.925,P<0.01)。TMJO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136.381,P<0.01)。安氏Ⅱ类错患者中TMJOA检出率是安氏Ⅰ类错患者的1.683倍(Waldχ2=9.007,OR=1.683,P<0.01),安氏Ⅲ类和Ⅰ类错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266,OR=1.141,P>0.05)。完成正畸治疗的85例TMJOA患者中,63例(74.1%,63/85)在正畸中保持骨质病变稳定,9例(10.6%,9/85)骨质病变好转,13例(15.3%,13/85)骨质病变加重。结论: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类型等因素相关。大部分TMJOA患者(74.1%,63/85)在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骨质情况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正畸学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常嘉 马绪臣 +2 位作者 孙开华 武登诚 焦岩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 :从兔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动物获得髁状突软骨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方法 :采用部分关节盘手术切除的方法制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 ,组织大体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和组化检测方法确定骨关节病的存在。在此基础上 ,通过机械分离... 目的 :从兔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动物获得髁状突软骨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方法 :采用部分关节盘手术切除的方法制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 ,组织大体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和组化检测方法确定骨关节病的存在。在此基础上 ,通过机械分离、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获得软骨细胞 ,进行体外环境下的贴壁培养 ;通过软骨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比较病理模型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结果 :上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全面地模拟了骨关节病变关节软骨组织的特征 ;利用机械分离、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成功地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分离出软骨细胞并在体外贴壁条件下培养成活 ;应用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多克隆抗体和聚合性糖胺多糖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鉴定 ,均显示阳性。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正常细胞。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体外模型 ;骨关节病早期的髁状突软骨细胞表现出增殖活跃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软骨细胞 细胞生物学 颞下颌关节疾病 细胞体外培养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常嘉 马绪臣 +1 位作者 武登诚 焦岩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组织中软骨细胞凋亡发生的特点,探讨细胞凋亡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部分关节盘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15 d-6个月内采用TUNEL法标记髁突各相应时段...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组织中软骨细胞凋亡发生的特点,探讨细胞凋亡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部分关节盘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15 d-6个月内采用TUNEL法标记髁突各相应时段的凋亡细胞,结合相应组织学变化,观察、分析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组织中细胞凋亡发生的特点。结果 关节盘损伤后软骨产生明显应激性修复增殖反应时,凋亡细胞主要集中于关节表面的纤维层中;随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不断改建,软骨组织中逐渐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于表面纤维层与增殖层,尤其集中在软骨细胞簇中;在软骨组织消耗严重时,浅表区域内的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减少,肥大钙化层中出现了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组织中存在过量凋亡的现象,软骨细胞异常增殖与过度凋亡导致软骨基质自身调节机制的破坏可能是骨关节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髁突 细胞凋亡 软骨细胞 凋亡细胞 关节盘 软骨组织 应激性 增殖 组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β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方泽强 马绪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差异表达。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以去除左侧部分关节盘的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其髁突软骨... 目的探讨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差异表达。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以去除左侧部分关节盘的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其髁突软骨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肽质量指纹谱(PMF)和Westernblot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中ERβ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PMF显示,ERβ是软骨细胞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成分,Western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β在实验组细胞和线粒体中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ERβ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参与了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Β 软骨细胞 线粒体 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线粒体DNA突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泽强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线粒体DNA突变及其意义。方法:去除左侧部分关节盘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培养骨关节病(术后3月)和正常髁突软骨细胞。采用32对引物,使用PCR技术部分重叠扩增全长线粒体DNA,并将PCR产...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线粒体DNA突变及其意义。方法:去除左侧部分关节盘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培养骨关节病(术后3月)和正常髁突软骨细胞。采用32对引物,使用PCR技术部分重叠扩增全长线粒体DNA,并将PCR产物进行时间温度梯度电泳,对电泳条带与正常有差异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在35个具有异质性突变特点的PCR产物中,发现42个异质性突变,tRNA和Dloop具有高突变率。结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线粒体DNA存在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骨关节炎 突变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通道1.8参与调控大鼠颞下颌关节炎性痛及其性别差异
6
作者 毕瑞芸 寇晓星 +1 位作者 孟震 甘业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980-5984,共5页
通过观察实验性颞下颌关节炎症是否影响大鼠三叉神经节钠离子通道1.8(Nav1.8)mRNA的表达及其在雌、雄大鼠的表达有否差异,即探讨钠离子通道是否参与调控颞下颌关节炎性痛及其性别差异。通过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于SD大鼠颞下颌关节上腔建立... 通过观察实验性颞下颌关节炎症是否影响大鼠三叉神经节钠离子通道1.8(Nav1.8)mRNA的表达及其在雌、雄大鼠的表达有否差异,即探讨钠离子通道是否参与调控颞下颌关节炎性痛及其性别差异。通过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于SD大鼠颞下颌关节上腔建立颞下颌关节炎症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手段确认关节炎症。通过测量摆头阈值及2 h进食量评估大鼠疼痛行为的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评估三叉神经节Nav1.8 mRNA变化。结果显示,诱导颞下颌关节炎症24h后,滑膜组织出现增生、炎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等滑膜炎特征。摆头阈值及2 h进食量明显降低,且雌性摆头阈值及2 h进食量低于雄性。同时三叉神经节Nav1.8 mRNA出现上调,且雌性Nav1.8 mRNA上调幅度高于雄性。这些结果提示,三叉神经节Nav1.8可能参与调控颞下颌关节炎性痛以及其性别差异,为进一步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疼痛及其性别差异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三叉神经节 NAV1.8 炎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孟娟红 甘业华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ardisorders,TMD)是口腔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arjointosteoarthrits,TMJOA)为TMD的一个重要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损伤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ardisorders,TMD)是口腔医学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arjointosteoarthrits,TMJOA)为TMD的一个重要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损伤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滑膜及软骨下骨改变的关节退行性疾病。本文以本课题组近20年来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部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学者在TMJOA发病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治疗的实验研究方面的工作予以回顾和总结,期望对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基因疗法 分子机制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豪 赵燕平 +1 位作者 韩科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戴稳定垫前、后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变化,检验稳定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影响。方法:用自行开发的多导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测试仪,对22例患者进行戴稳定垫前、后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穿刺测量,直接获取关节... 目的:通过测量戴稳定垫前、后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变化,检验稳定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影响。方法:用自行开发的多导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测试仪,对22例患者进行戴稳定垫前、后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穿刺测量,直接获取关节腔内的压力数值,并对戴稳定垫前、后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下的压力数值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戴稳定垫前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分别是(61.3±48.5)mmHg(1mmHg=0.133kPa)和负压(33.2±34.2)mmHg;戴稳定垫后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为(39.5±24.5)mmHg柱和负压(36.3±25.3)mmHg。正中咬合状态下的戴稳定垫后关节腔内压力值小于戴稳定垫前压力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张口状态下的压力数值在戴稳定垫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稳定垫能降低正中咬合状态下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胎夹板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娟红 郭玉兴 +2 位作者 罗海燕 郭传瑸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SGC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最...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SGC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最终组织病理诊断为颞下颌关节D-TSGCT的患者15例,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等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15例中12例为女性,主要症状包括耳前区疼痛性肿胀或肿块、开口受限及开口偏斜等。CT表现主要为关节区软组织肿块,增强时有强化,常伴有髁突、关节窝及颅底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增宽。MRI检查11例,6例在T1、T2加权序列上均呈现较低信号表现。9例病变向关节外扩展,6例有颅底破坏,病变进入颞下窝、颅中窝者各有4例。入院后行手术切除者14例,手术活组织检查者1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者3例,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颞下颌关节D-TSGCT应注意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以及腮腺区肿瘤等进行鉴别。CT及MRI检查对D-TSGCT的诊断和治疗设计有重要价值。因该病有侵袭性,可扩展到关节外,特别是对有颅底破坏者,应尽快彻底手术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对于病变范围广、有颅底破坏者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治疗。D-TSGCT存在复发和恶变的可能性,建议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巨细胞瘤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娟红 郭传瑸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8年5月至2013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痛诊治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进行治疗,最终诊断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8年5月至2013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痛诊治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进行治疗,最终诊断为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患者9例,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33~62岁,中位年龄39岁;病程2周至3年,中位值4个月.行普通X线检查者7例,CT检查者8例,MRI检查者6例,B超检查1例.最终诊断为腱鞘囊肿者7例,滑膜囊肿2例.腱鞘囊肿主要表现为耳前区或关节区的包块或膨隆,无明显症状或局部仅有酸胀不适感,偶然有痛;而滑膜囊肿则表现为耳前区肿痛、开口受限等,可伴咬合紊乱.行手术切除8例,关节穿刺冲洗治疗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其中1例复发,其余8例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关节腔穿刺冲洗治疗滑膜囊肿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待于更多病例治疗经验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腱鞘囊肿 滑膜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丹丹 甘业华 +1 位作者 马绪臣 孟娟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ADAMTS14基因rs47470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13例受试者,均为中国汉族女性,其中病例组103例,健康对照组110例。从采集的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探讨ADAMTS14基因rs474709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13例受试者,均为中国汉族女性,其中病例组103例,健康对照组110例。从采集的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片段,对反应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病例组及实验组的年龄分布采用t检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病例组103例中基因型频率为38.8%(AA)、55.4%(AG)、5.8%(GG),对照组110例中基因型频率为40.9%(AA)、43.6%(AG)、15.5%(GG)。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遗传模式中,病例组基因型频率为94.2%(AA或AG)、5.8%(GG),对照组基因型频率为84.5%(AA或AG)、15.5%(GG),病例组中AA、AG型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发病的风险因素(OR=1.114,95%CI:1.015~1.223,P=0.028)。结论:ADAMTS14基因rs474709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s474709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ADAMTS14 单核苷酸多态性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实验性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表达软骨基质分子的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嘉 马绪臣 马大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IL 1β)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与正常髁突软骨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探讨其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进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 2 0 μg·L-1重组白介素1β(recombined... 目的 :研究外源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IL 1β)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与正常髁突软骨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探讨其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进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 2 0 μg·L-1重组白介素1β(recombinedhumaninterleukin 1β ,rhIL 1β)刺激体外贴壁培养条件下的成兔正常成熟髁突软骨细胞与兔实验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髁突软骨细胞 ,RT PCR方法检测、比较细胞对软骨基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聚糖体、胶原酶以及内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1,IGF 1)和转移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在 2 0 μg·L-1rhIL 1β的刺激下 ,(1)正常成熟髁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软骨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均明显降低 ,胶原酶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 ;(2 )在IL 1β的作用下 ,骨关节病软骨细胞对Ⅱ型胶原和胶原酶的表达水平降低 ,对软骨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3)IL 1β对正常和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内源性生长因子IGF 1和TGF β1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 :蛋白多糖聚糖体的合成 ,导致髁突软骨病变发生 ,而且能不断干扰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代谢 ,导致关节软骨基质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骨关节病 髁突软骨细胞 表达 软骨基质分子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戴用软垫紧咬运动时脑激活区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玉玮 马绪臣 +1 位作者 金真 张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 讨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 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 讨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 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垫紧咬运动,对照组为不戴软垫紧咬运动。采用Elscint GE2.0T磁共振系统成像, 应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及组分析。结果 实验组10名受试者在单侧或双侧的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前额 叶皮层、颞叶皮层、前运动皮层、脑岛、额盖、基底神经节壳核、顶叶皮层及扣带回等区域有明显激活。组分析结果 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右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双侧脑岛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左侧运动皮 层的激活程度明显强于右侧。对照组紧咬运动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双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 节壳核、左侧顶叶皮层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运动皮层的激活双侧基本对称。结论 戴软垫后紧咬运动 脑皮层激活区域尤其是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的变化可能是垫作用机理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垫 核磁共振 咀嚼运动 诊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髁状突软骨细胞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嘉 马绪臣 +2 位作者 魏明洁 王晶 焦岩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 :建立兔髁状突软骨细胞的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方法 :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的兔髁状突软骨细胞 ,在二维贴壁培养条件下增殖至P2代 ;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 ,进行三维培养 ;分别对培养细胞... 目的 :建立兔髁状突软骨细胞的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方法 :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均一性的兔髁状突软骨细胞 ,在二维贴壁培养条件下增殖至P2代 ;将P2代细胞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养介质 ,进行三维培养 ;分别对培养细胞凝胶微球行石蜡包埋与树脂包埋切片 ,对三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行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藻酸盐凝胶三维体系培养 6周后 ,以EDTA分解凝胶 ,收获培养的软骨细胞 ,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维体系中收获的软骨细胞的蛋白合成能力。结果 :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中的髁状突软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 ;培养 6周后从凝胶体系中收获细胞的软骨特异性功能蛋白表达水平较转入三维体系前未见降低 ,培养细胞保持了良好的分化表型。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髁状突软骨细胞的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 ,在该体系中 ,软骨细胞生长状态与功能蛋白分泌能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 软骨细胞藻酸盐凝胶 三维培养体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半侧咀嚼肌痉挛肌电图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朝晖 赵燕平 谢秋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对半侧咀嚼肌痉挛(HMS)患者的不同肌电图表现进行分型。方法对16例半侧咀嚼肌痉挛的患者进行双侧咬肌、颞肌前束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并对其不同肌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为牙齿接触状态时出现痉挛,发作时其运动单位... 目的对半侧咀嚼肌痉挛(HMS)患者的不同肌电图表现进行分型。方法对16例半侧咀嚼肌痉挛的患者进行双侧咬肌、颞肌前束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并对其不同肌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为牙齿接触状态时出现痉挛,发作时其运动单位电位呈持续型发放8例(57.2%),节律型3例(21.4%),不规则型3例(21.4%)。而下颌休息位时出现痉挛为2例。结论HMS患者肌痉挛可呈不同形式运动单位电位发放且以持续型为主,多在牙齿接触状态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肌电图 运动单位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