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P-MS法测定血中铅的优化与应用
1
作者 刘峰 薛超 +4 位作者 彭杰 赵伟 章新奇 吴柳益 陈东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920,共6页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 样品前处理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中铅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内标元素,建立高效、灵敏的ICP-MS法测定血中铅含量。方法以铋为内标,用3.0%硝酸溶液稀释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测定。结果表明,铅在1.0μg·L^(-1)~50μg·L^(-1)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26μg·L^(-1),定量限为0.65μg·L^(-1),回收率为99.6%~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2.1%~3.5%,采用此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在12.67~28.83μg·L^(-1)之间,反映出低暴露人群血铅本底不高,其中儿童血液样品与部分发达国家正常儿童血铅水平相近。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可以充分破坏血样中的红细胞,使样本中铅游离出来,通过离心,有效避免蠕动管和雾化器的堵塞。方法灵敏、便捷、准确度好,适合基层检验机构对血中铅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输入性间日疟原虫耐药分子标记物监测分析
2
作者 向尧 谭妍 +4 位作者 罗飞 蔡娇娇 李志峰 许静茹 邱景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6-734,共9页
目的为了解重庆市输入性间日疟原虫耐药分子标记物突变流行情况,对间日疟原虫Pvdhfr、Pvdhps、Pvmdr1、Pvcrt-o、Pvk12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2022年重庆市输入性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样,扩增Pvdhfr、Pvdhps、Pvmdr1、Pvc... 目的为了解重庆市输入性间日疟原虫耐药分子标记物突变流行情况,对间日疟原虫Pvdhfr、Pvdhps、Pvmdr1、Pvcrt-o、Pvk12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2022年重庆市输入性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样,扩增Pvdhfr、Pvdhps、Pvmdr1、Pvcrt-o、Pvk12基因并测序,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突变流行情况。结果Pvdhfr在50、57、58、61、99、117、199位点分别在2.94%、23.53%、76.47%、23.53、2.94%、82.35%和5.88%的样本中检测到突变,单体型突变中最常见的是双重突变S58R/S117N(50%),其次是四重突变型F57L/S58R/T61M/S117T(11.76%)。Pvdhfr的串联重复序列有4种类型,野生型最为常见,插入型为本次研究新发现。Pvdhps基因突变率较低,单突变体为主,占27.03%。Pvmdr1第958位和1076位的核苷酸突变率分别为100%和89.19%,双重突变T058M/F1076L占主导地位,达54.05%。在37份样品测序成功的Pvcrt-o中,仅8份检测出K10插入,占比22.22%。本研究未发现Pvk12的非同义突变。结论本研究的病例来自不同的输入来源国,发现了Pvdhfr新的串联重复突变类型,及Pvdhps新的突变位点,进一步丰富了国内输入性间日疟原虫耐药分子标记物的突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间日疟原虫 耐药性 突变 Pvdhfr Pvdhps Pvmdr1 Pvcrt-o Pv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病中间宿主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3
作者 李小璐 高建炜 +5 位作者 郭邦成 杨聪 海娥 田金花 白楠 田瑜琳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126-128,共3页
包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准确检测中间宿主对于防控至关重要。该文详细介绍了包虫病中间宿主牛羊病变脏器包囊的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样本采集、基因提取、引物合成、PCR扩增、电泳、测序等步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讨论。研... 包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准确检测中间宿主对于防控至关重要。该文详细介绍了包虫病中间宿主牛羊病变脏器包囊的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样本采集、基因提取、引物合成、PCR扩增、电泳、测序等步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讨论。研究表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能有效提高包虫病中间宿主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中间宿主 分子检测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典型轨交站点微生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李晓静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0-2010,共11页
了解上海市典型轨道交通(轨交)站点环境微生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轨交环境微生物污染,并对制定卫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监测上海市4个轨交站点夏冬两个季节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公共设施表面卫生状况,采用细菌16S r RNA区域和真菌... 了解上海市典型轨道交通(轨交)站点环境微生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轨交环境微生物污染,并对制定卫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监测上海市4个轨交站点夏冬两个季节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公共设施表面卫生状况,采用细菌16S r RNA区域和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ITS)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轨交环境物表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格局,探索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物表、不同站点条件下轨交环境微生物群落差异性。监测结果显示,轨交环境空气质量和物表卫生状况基本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经鉴定,轨交环境物表优势细菌为Bacteroides(拟杆菌属)、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属)、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优势真菌为Alternaria(链格孢属)、Cladosporium(枝孢属)、Malassezia(马拉色菌属)。冷暖两季的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α-多样性、β-多样性)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极少数菌种丰度在不同物表、不同站点环境中存在差异性,轨交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车厢、扶梯、触摸屏和厕所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上海市轨交环境空气质量及卫生状况整体满足要求,温湿度是影响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重要因素,可加强轨交环境持续性动态卫生学检测,制定卫生管理措施及防护策略,并兼顾公共设施、客流量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轨道交通 细菌 真菌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荧光探针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静 姜琦 +1 位作者 江渊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0-1258,共9页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检测试剂盒”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研究数据。方法:...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检测试剂盒”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研究数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3家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科门诊就诊的205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3份痰液样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分别进行痰涂片、BACTEC MGIT 960(MGIT 960)、GeneXpert MTB/RIF(Xpert)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评价PCR荧光探针法对痰液样本中MTBC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能。另对随机选取同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菌株库中保存的96株MTBC临床菌株(包括利福平表型耐药菌株47株和利福平表型敏感菌株49株)分别进行PCR荧光探针法和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结果:2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PCR荧光探针法对MTBC的检出率为22.44%(46/205),与MGIT 960[21.95%(45/205)]、Xpert[20.98%(43/205)]和痰涂片[16.10%(33/2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4;χ^(2)=0.129,P=0.719;χ^(2)=2.650,P=0.104)。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荧光探针法、Xpert、MGIT 960和痰涂片检测MTBC的敏感度(95%CI)分别为48.10%(36.93%~59.56%)、48.10%(36.93%~59.56%)、50.63%(39.23%~61.97%)和40.51%(29.79%~52.15%),特异度(95%CI)分别为93.65%(87.47%~97.12%)、96.03%(90.52%~98.53%)、96.03%(90.52%~98.53%)和99.21%(95.01%~99.96%),一致率分别为76.10%(156/205)、77.56%(159/205)、78.54%(161/205)和76.59%(157/205),Kappa值分别为0.453、0.482、0.507和0.446。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液样本中MTBC的涂阴和极低级别阳性样本的检出率[10.73%(19/177)]与Xpert检测结果[8.47%(15/17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3,P=0.373)。PCR荧光探针法在检出MTBC的46份样本中同时检出6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04%(6/46);而Xpert在检出MTBC的43份样本中仅同时检出1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33%(1/43)。在96株临床菌株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均检测到56株菌株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除2株探针突变类型不一致外,其他探针突变类型均一致,且多发生在probe E(529~533)和FAM通道(531/533突变)。结论: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TBC的效能与MGIT 960、Xpert和痰涂片基本相当,且与Xpert检测MTBC临床菌株的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一致,认为PCR荧光探针法不仅是一种等同于Xpert检测功能的新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于Xpert、真正实现一体化和全封闭等优势。建议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进一步优化PCR荧光探针法以提高MTBC检出率,并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利福平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分子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风险应对及关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东林 王慧 +1 位作者 王岙 杨修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1424,共4页
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生物安全领域相关活动... 生物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生物安全领域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域陆续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等生物安全监管依据,用于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但由于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宏观性、普适性特点,不会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各项活动都进行具体规定,对实践中遇到的很多具体问题也未直接给出答案,往往导致不同实验室甚至同一实验室的不同实验人员在实验活动中采取不同甚至矛盾的处理方法,实验室认可及实验活动监督评审中的不同专家针对一个问题也经常出现不同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 实验室感染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啮齿动物携带巴尔通体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南晓伟 乔丽红 +4 位作者 司晓艳 李晓燕 陈继来 王珊珊 张忠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8-1193,共6页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及型别分布情况,分析其带毒率。方法2022—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10盟...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及型别分布情况,分析其带毒率。方法2022—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10盟市采集啮齿动物肝、脾、肾组织样本,应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巴尔通体病原,对qPCR检测阳性的标本再进行PCR扩增,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此次调查捕获啮齿动物799只,其中小家鼠271只(33.92%,271/799),褐家鼠188只(23.53%,188/799),长爪沙鼠188只(23.53%,188/799)。组织检测结果显示,qPCR阳性49份,阳性率6.13%(49/799),PCR阳性29份。序列与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内蒙古地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分别检出B.krasnovii(55.17%,16/29)、未命名巴尔通体(34.48%,10/29)、B.tribocorum(6.90%,2/29)和B.rochalimae(3.45%,1/29)4种巴尔通体。结论内蒙古地区多个盟市啮齿动物巴尔通体普遍感染,存在巴尔通体基因型别的多样性和宿主多样性特征。应加强啮齿动物携带病原体的监测,优化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巴尔通体 内蒙古自治区 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9年江苏省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傅明慧 王艳 +7 位作者 朱小娟 周璐 刘静娴 徐娅雯 杨华富 崔仑标 徐勤 吴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4-1030,1041,共8页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分离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以及猪、狗、牛、羊、家禽、苍蝇和食品中分离得到的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生物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在全基...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分离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以及猪、狗、牛、羊、家禽、苍蝇和食品中分离得到的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生物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包括致病性菌株27株(24.5%),非致病性菌株83株(75.5%)。各种来源的菌株中,非致病性菌株占比均较高,其中93.8%的病人来源菌株(15/16)为非致病性菌株。致病性菌株的生物血清型主要为3/O∶3型(26/27,96.3%);非致病性菌株鉴定出了6种不同的生物血清型(不包含未知血清型),主要为1A/O∶8型(23/83,27.7%)和1A/O∶5型(14/83,16.9%)。110株菌对1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达到80%以上。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致病性菌株均为ST135型,而非致病性菌株型别较为多样和分散。HierCC聚类分析将所有菌株聚类为3簇,致病性菌株单独成簇,病人来源菌株在各簇中均有分布。结论腹泻病人来源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以非致病性菌株为主。相较于致病性菌株,非致病性菌株表现出了更为丰富的表观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应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警惕其感染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生物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2014—2023年流行性感冒哨点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小磊 黄超洋 +7 位作者 孙倩莱 邓志红 黄一伟 赵善露 罗垲炜 任香 陈生宝 戴志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3-1420,共8页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毒株变迁情况,为全省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湖南省2014—2023年的流感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不同人群流感样病例百分比[门急诊就诊人数中流感样病例(...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及流感毒株变迁情况,为全省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湖南省2014—2023年的流感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不同人群流感样病例百分比[门急诊就诊人数中流感样病例(ILI)百分比(ILI%)]、ILI标本流感病毒阳性率的差异。结果2014—2023年共报告ILI 265万余例,ILI%为4.70%。不同年份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0~14岁者是具有流感样症状的主要群体,占82.90%。ILI标本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4.14%,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23年主要流行的流感毒株有A(H1N1)型、A(H3N2)型、B(Victoria)型、B(Yamagata)型,不同年份之间呈现交替流行,但2020—2023年未检出B(Yamagata)型毒株;每年基本有两个流感流行季,分别是冬春季和夏季。结论年龄<15岁者是流感发病的主要人群,且在冬春季和夏季呈现流行高峰。2021—2023年以A(H1N1)型、A(H3N2)型、B(Victoria)型3种毒株交替流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哨点监测 流感样病例 病原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钠不同暴露途径下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项发艳 郝雅婷 +5 位作者 古云 刘娜 晏闻婷 颜正毅 杨欣达 文卫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382,共9页
探讨亚砷酸钠(NaAsO_(2))对雄性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与暴露途径的关系。采用灌胃和气管滴注法分别给予昆明小鼠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溶液,观察记录不同剂量下昆明小鼠出现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改良寇氏法测定半数致死... 探讨亚砷酸钠(NaAsO_(2))对雄性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与暴露途径的关系。采用灌胃和气管滴注法分别给予昆明小鼠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溶液,观察记录不同剂量下昆明小鼠出现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改良寇氏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 _(50))。各剂量组动物在亚砷酸钠暴露后主要出现活动减少、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嗜睡乏力等中毒表现。高剂量组小鼠死亡前还呈现浑身抽搐等毒性现象。灌胃暴露组的亚砷酸钠LD 50值为63.09 mg·kg^(-1),95%置信区间为49.00~81.96 mg·kg^(-1);气管滴注暴露组的LD 50值为57.54 mg·kg^(-1),95%置信区间为43.15~76.74 mg·kg^(-1)。亚砷酸钠灌胃暴露途径的毒性低于气管滴注暴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气管滴注 灌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磁技术应用及其相关健康风险评估对策 被引量:47
11
作者 曲敏 毕卓悦 +5 位作者 唐雨萌 郏自明 孙凡中 付少华 黎炎梅 唐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25-2634,共10页
为了促进生物电磁研究领域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领域的更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合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概述了生物电磁技术应用及其相关健康危害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关于生物电磁技术的医学应用方面,μs、ps... 为了促进生物电磁研究领域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领域的更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合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概述了生物电磁技术应用及其相关健康危害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关于生物电磁技术的医学应用方面,μs、ps及ns脉冲电场在肿瘤无创治疗中前景广阔;低频电磁场可促进骨细胞生长从而加速骨重建;钬激光体内结石碎石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等优势;驻极体暴露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方法。关于电磁暴露的健康危害性评价方面,微波辐射是否产生健康危害,目前尚无定论;尽管国际上仍有大量争议,但2007年国际卫生组织宣布工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相关致癌性的人体证据有限;工频电磁场暴露影响动物认知的行为,其受影响程度与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暴露持续时间密切相关;THz波在一定条件下可破坏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低水平THz波辐射可干扰蛋白质的识别过程;当人处于磁感应强度>4.0 T的核磁共振成像超高磁场中时,大多数人会出现头痛、胸闷等心脑血管不适症状。然后借鉴了公共卫生学、生理学、流行病学与管理毒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建立生物电磁效应相关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的构想和对策。即从生物电磁技术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这4个方面,对生物电磁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及有关电磁暴露的健康风险问题进行系统评估,为人们科学应用生物电磁技术并规避健康风险提供预防措施。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应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多学科融合的生物电磁效应相关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磁 技术应用 电磁暴露 流行病学 健康风险 评估体系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医用钬激光治疗机治疗犬膀胱结石的组织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郏自明 孙凡中 +4 位作者 杨文祥 易平 黄恒 刘家发 唐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99-3807,共9页
为了评价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的安全性,以6只雌性Beagle犬为医学实验对象,提出了利用膀胱镜镜鞘通过犬的尿道将人体结石直接植入到犬膀胱内的新方法,建立了一种用时较短、对膀胱组织无损伤的犬膀胱结石新模型,并采用输出功率为100 W的HAN... 为了评价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的安全性,以6只雌性Beagle犬为医学实验对象,提出了利用膀胱镜镜鞘通过犬的尿道将人体结石直接植入到犬膀胱内的新方法,建立了一种用时较短、对膀胱组织无损伤的犬膀胱结石新模型,并采用输出功率为100 W的HANS-H100医用钬激光治疗机进行了碎石,对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开展了组织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医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碎石后6只犬精神状态良好,摄食饮水正常,呼吸及对外界反应均未见明显异常;碎石后观察到尿道或膀胱有一定的损伤,引起动物血尿,但该损伤是可逆性的,碎石后14 d尿液恢复正常;碎石后24 h观察到膀胱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膜固有层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肌层内肌纤维间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碎石后7 d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固有层内水肿,固有层肉芽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碎石后14 d膀胱组织学结构恢复正常,说明该损伤是可逆性的变化。该实验证明大功率医用钬激光治疗机用于治疗膀胱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治疗机 BEAGLE犬 膀胱结石 新模型 碎石 组织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箬叶多糖及其衍生物对小鼠艾滋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春英 蒋岩 +1 位作者 周井炎 徐辉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 研究箬叶多糖及其衍生物硫酸酯多糖和硒酸酯多糖对小鼠艾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 L P B M5 鼠白血病病毒( Mu L V) 感染 C57 B L/6 J 小鼠的方法建立艾滋病模型。结果 硫酸酯多糖50 mg·kg... 目的 研究箬叶多糖及其衍生物硫酸酯多糖和硒酸酯多糖对小鼠艾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 L P B M5 鼠白血病病毒( Mu L V) 感染 C57 B L/6 J 小鼠的方法建立艾滋病模型。结果 硫酸酯多糖50 mg·kg - 1·d - 1(ip) 具有较好地抑制小鼠脾肿大、血清 Ig G 增高的作用,硒酸酯多糖在两种给药方式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还首次发现感染小鼠出现 G S H Px 活力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升高,这与 H I V感染的病人的症状是一致的,硒多糖对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多糖经硫酸酯化、硒酸酯化等化学修饰后,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作为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的微量元素硒和多糖类可能对 H I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叶多糖 硫酸酯多糖 艾滋病 免疫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巴山东部蚤类区系组成及垂直分布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井元 余品红 吴厚永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3-825,共13页
采用常规与沿雪线调查方法,对大巴山东部具代表性的7个不同海拔梯度及6个不同生境类型,连续进行了11年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获得的8科28属51种9974只蚤类中,有25种隶属于古北界,占49.02%,21种属于东洋界,占41.18%,5种广布,占9.... 采用常规与沿雪线调查方法,对大巴山东部具代表性的7个不同海拔梯度及6个不同生境类型,连续进行了11年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获得的8科28属51种9974只蚤类中,有25种隶属于古北界,占49.02%,21种属于东洋界,占41.18%,5种广布,占9.80%;经个体数量区系处理,古北和东洋两界蚤类区系数量(37.97%,50.30%)并不完全与物种区系相吻合,但东洋蚤类区系数量与古北物种区系相当;2)大巴山东部蚤类垂直分布的区系特点是,1500m以下东洋成分占绝对优势,1600~2300m古北成分达44.82%~56.41%,但个体区系数量却在33.47%~60.16%之间,物种区系成分与数量区系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一些东洋界特有指示性质的巴山盲鼠蚤和它的寄主猪尾鼠,仍可分布到这一地带;当海拔上升到2600m,古北成分已稳定达55.00%,此地带已不见东洋界特有指示性质的巴山盲鼠蚤和它的寄主猪尾鼠的踪迹,当海拔上升到2800~2980m,古北成分和个体数量分别已达65.00%和89.51%;3)在大巴山东部51种蚤类中,有24种在秦岭有分布,占秦岭已知34种的70.58%,两座山系古北成分也相当,分别为49.02%及52.94%。最后按区系、宿主动物、植被带谱和地理状况相近原则,对张金桐等(1989)对秦岭南坡的蚤类海拔高度划线1000~2000m进行修订,并上移至2600m左右地带,修订后的划线,其具体位置及走向大体与暗针叶林的下限保持一致。此线以上,无论蚤种或是数量都以古北界成分为主,低于此线,古北、东洋成分和一些特有指示性质的种类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区系组成 垂直分布 古北界 东洋界 海拔高度划线 大巴山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朴止泻液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嵩 谭大琦 +3 位作者 卢笑丛 李卫星 李秋华 严春海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778-781,共4页
目的观察广朴止泻液的主要药效。方法通过轮状病毒致树腹泻实验、大肠埃希菌致乳兔腹泻实验、大黄致小鼠腹泻实验;小鼠肠推进、胃排空实验、免疫以及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广朴止泻液的止泻作用和对胃肠运动、免疫功能及抗菌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广朴止泻液的主要药效。方法通过轮状病毒致树腹泻实验、大肠埃希菌致乳兔腹泻实验、大黄致小鼠腹泻实验;小鼠肠推进、胃排空实验、免疫以及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广朴止泻液的止泻作用和对胃肠运动、免疫功能及抗菌作用的影响。结果广朴止泻液对大黄致小鼠脾虚、树感染轮状病毒所致腹泻具有明显止泻作用,明显延长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乳兔的生存时间,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及胃排空运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形成,体外实验还提示该药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作用。结论广朴止泻液具有止泻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而抑制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朴止泻液 腹泻 胃肠运动 免疫功能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超净工作台实施子宫摘除术净化KM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笑丛 徐国景 +7 位作者 戴涌 唐利军 孙凡中 余思义 张金明 田辉 张燕 张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建立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方法 使用超净工作台实施子宫摘除术净化小鼠的方法 ,建立了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 ,并对子一代进行了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检测。结果 使用上述方法实施手术 6 7例 ,成功 5 7例 ,得净化仔... 目的 建立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方法 使用超净工作台实施子宫摘除术净化小鼠的方法 ,建立了SPF级湖北封闭群KM小鼠生产群 ,并对子一代进行了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检测。结果 使用上述方法实施手术 6 7例 ,成功 5 7例 ,得净化仔鼠 5 0 9只 ,育成的 4 6 0只小鼠符合SPF级标准。结论 使用生物净化的方法可以保存优良实验动物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净工作台 子宫摘除术 净化 KM小鼠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楚风湿软膏抗炎和免疫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笑丛 徐国景 +3 位作者 孙凡中 唐利军 戴涌 黄德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 :观察荆楚风湿软膏 (马钱子、制没药等 )对小鼠、大鼠的抗炎、镇痛和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Whittle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碳粒廓清等方法进行实验。结果 :受试药物外敷给药 ,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能抑制醋酸... 目的 :观察荆楚风湿软膏 (马钱子、制没药等 )对小鼠、大鼠的抗炎、镇痛和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Whittle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碳粒廓清等方法进行实验。结果 :受试药物外敷给药 ,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对 2 ,4 二硝基氟苯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能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 ;对小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该药品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风湿软膏 抗风湿 大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工频磁场暴露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兴发 唐雨萌 +6 位作者 海景雯 何巍 陈琛 张业茂 万保权 曲敏 唐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9-609,共11页
为探讨长时间低磁感应强度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可能的影响,将12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设为暴露组,每天暴露于专门的工频磁场暴露系统中20 h时间,共持续24周时间,磁感应强度分别为30μT、100μT和500μT;另外1组... 为探讨长时间低磁感应强度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可能的影响,将12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设为暴露组,每天暴露于专门的工频磁场暴露系统中20 h时间,共持续24周时间,磁感应强度分别为30μT、100μT和500μT;另外1组设为对照组,除不进行工频磁场暴露之外,其他环境条件均与暴露组的相同;在暴露期间,每隔4周时间测量血压,24周时间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及心电图测试;记录心脏质量和体质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实时定量荧光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研究结果表明: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的血压、脉率、心率和心律均无影响;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结果表明暴露组与对照组的SD大鼠心脏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均无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心脏结构均无影响;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暴露组与对照组的SD大鼠心肌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总之,在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中暴露24周时间,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磁场 暴露 SD大鼠 心血管系统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 组织病理学 心肌肥厚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部分生物学参数的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卢笑丛 唐利军 +4 位作者 孙凡中 张金明 戴涌 余思义 田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 建立湖北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生物学数据库 ,为毒理学实验提供相关的实验动物背景资料。方法 采用物理称重法测定日本大耳白兔体重、脏器重量 ;自动血球计数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数等 10项血液有形成分和血红蛋白 ,以... 目的 建立湖北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生物学数据库 ,为毒理学实验提供相关的实验动物背景资料。方法 采用物理称重法测定日本大耳白兔体重、脏器重量 ;自动血球计数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数等 10项血液有形成分和血红蛋白 ,以及碱性磷酸酶等 10项生化参数。并与国内常用新西兰和北京的大耳白实验兔有关参数进行对比。结果 提供了湖北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的体重、脏器重量 ;RBC ,HGB ,MCV ,MCH ,MCHC ,HCT ,PLT ,MPV ,WBC ,W SCRW LCR ,和AST、ALT、ALP、BUN、TP、ALB、GLU、T -BIL、Grea、T -CHO等与安全性评价有关常用参数。结论 不同品种间的动物生物学特性有差异 ,即使同一品种而地区不同的封闭群动物 ,由于环境、饲养方式、营养状态不同 ,某些生物学特性和血液、生化参数也有差别。因此 ,为毒理学实验者提供实验家兔时 ,除提供微生物等级合格证外 ,还应按实验需求提供有关的生物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 生物学参数 体重 体重 脏器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 dB以下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兴发 唐雨萌 +6 位作者 周兵 刘震寰 万保权 张建功 李炜 曲敏 唐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86-2495,共10页
为探讨A计权声压级在65 d B以下的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可能的影响,采样了某1 000 k V变压器噪声作为实验声源,在隔声实验箱中重播。选取96只健康成年(6月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暴露组S1、暴露组S2和对照组C。... 为探讨A计权声压级在65 d B以下的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可能的影响,采样了某1 000 k V变压器噪声作为实验声源,在隔声实验箱中重播。选取96只健康成年(6月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暴露组S1、暴露组S2和对照组C。暴露组S1、S2分别给予A计权昼夜等效声压级Ldn为60 d B、65 d B的变压器噪声,连续暴露35 d时间,对照组C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无噪声暴露。噪声暴露结束后,测定了SD大鼠主要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了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区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检测了SD大鼠脑部海马区主要神经元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的暴露组SD大鼠血浆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腺素(GAB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主要神经递质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概率P>0.05);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的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和海马区突触形态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的SD大鼠脑部海马区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A亚基、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 MKII)α亚基等主要神经元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变电站站界的变压器噪声A计权声压级昼间不超过65 d B,夜间不超过55 d B,以500 Hz以下低频分量为主,高频分量低且衰减快,这种稳定的噪声比交通和工厂噪声低很多,不足以引起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神经组织结构的变化。因此Ldn为60 d B、65 d B的变压器噪声暴露35 d时间对成年SD大鼠的神经递质和神经组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噪声 A计权声压级 神经递质 神经组织 海马区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