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沥青基多孔炭材料制备及其双电层储能性能
被引量:
3
1
作者
岳晓明
刘天龙
+2 位作者
赵子涵
安兆阳
罗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多孔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主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以内蒙古煤沥青(CTP)为原料,分别以K_(2)CO_(3)和KOH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多孔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结构...
多孔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主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以内蒙古煤沥青(CTP)为原料,分别以K_(2)CO_(3)和KOH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多孔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K_(2)CO_(3)活化和KOH活化最佳制备条件均为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剂与CTP质量比为2∶1。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微观结构上有很大差异,KOH活化所得多孔炭(PH-T700)表面平整光滑并分布大量规则的圆孔,而K_(2)CO_(3)活化所得多孔炭(PC-T700)内部呈层叠交错的珊瑚状结构。与PH-T700相比,PC-T700具有更多中孔,离子扩散阻力更小。在1 A/g电流密度下,PC-T700和PH-T700的比电容量分别为252.90和261.02 F/g,PC-T700和PH-T700组装成纽扣型对称电容器,0.5 A/g时比电容量分别为226.01和225.51 F/g,且PC-T700表现出更优秀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5000次充放电后,PC-T700和PH-T700的比电容量分别为初始值的103.77%和98.20%。输出功率达1038.46 W/kg时,PC-T700能量密度仍保持7.5 Wh/kg,实际使用价值高于PH-T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多孔炭
化学活化
活化剂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或四氢萘介质下胜利褐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熠
杜开欢
+2 位作者
刘瑞民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0-764,共5页
根据褐煤含水量高的特点,研究了水为溶剂下胜利褐煤的加氢液化行为,并与传统的四氢萘(THN)溶剂进行了比较。在380℃、THN为溶剂和H2气氛条件下,煤的液化转化率达到85.3%,其中油气产率和沥青质产率分别为73.2%和12.1%,液化过程中热解产...
根据褐煤含水量高的特点,研究了水为溶剂下胜利褐煤的加氢液化行为,并与传统的四氢萘(THN)溶剂进行了比较。在380℃、THN为溶剂和H2气氛条件下,煤的液化转化率达到85.3%,其中油气产率和沥青质产率分别为73.2%和12.1%,液化过程中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碎片是通过供氢溶剂获得活性氢,而非从气相的氢气中直接获得。相对于H2和N2气氛,在CO气氛下以水为溶剂进行的煤液化实验和胜利褐煤表现出优良的液化性能,液化转化率达到70.2%,其中油气产率58.1%,沥青质产率12.1%。在CO/H2O系统中,发生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能产生高活性氢,该活泼氢能与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结合生成稳定的液化产物,从而提高了液化的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CO气氛下以水为溶剂的液化工艺是可行的,是一种适合含水量较高的褐煤的直接液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直接液化
CO
水
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临界甲醇对褐煤液化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谦
汪爱国
+2 位作者
栾海燕
陈福明
徐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利用高温高压装置研究了超临界甲醇对锡林浩特褐煤的处理过程,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及脱灰处理等因素对褐煤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萃取物和萃余残煤分别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和化学分析,探讨了处理过程中褐煤含氧官能团的脱除规律...
利用高温高压装置研究了超临界甲醇对锡林浩特褐煤的处理过程,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及脱灰处理等因素对褐煤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萃取物和萃余残煤分别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和化学分析,探讨了处理过程中褐煤含氧官能团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以NaOH为催化剂,反应压力9.0MPa,温度310℃,即达到甲醇的超临界状态时,煤的平均萃取率可达22.47%,此时停留时间为60min为宜,溶煤质量比约为5∶1;在温度300℃、压力8.5MPa以上,煤中的羧基和酚羟基基本脱除完全,而羰基的脱除率为10.74%;当温度达到330℃时,羰基的脱除率最高,为3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褐煤液化预处理
超临界处理
含氧官能团
脱氧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褐煤超临界甲醇处理脱氧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栾海燕
汪爱国
+2 位作者
张谦
陈福明
徐熠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选择超临界甲醇处理的方法脱除锡林浩特褐煤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和预处理方式等对脱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脱氧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温度330℃时脱氧率达到最大,继续升高...
选择超临界甲醇处理的方法脱除锡林浩特褐煤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和预处理方式等对脱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脱氧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温度330℃时脱氧率达到最大,继续升高温度脱氧率有所降低.碱性催化剂比酸性催化剂更有利于提高脱氧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等处理条件下,经过溶胀预处理的煤样脱氧率比原煤提高了5.39%,而煤样含水与否对脱氧率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若得到较高的萃取率,应先对煤样进行溶胀预处理,使用碱性催化剂,温度和压力至少达到甲醇临界状态.煤粉经甲醇浸泡溶胀8h后,采用5∶1的溶煤比,以煤样质量1%的NaOH固体为催化剂,在温度330℃,压力8.2MPa条件下处理60min,该条件下脱氧率达到了3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甲醇处理
温度
压力
脱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沥青基多孔炭材料制备及其双电层储能性能
被引量:
3
1
作者
岳晓明
刘天龙
赵子涵
安兆阳
罗鹏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碳资源精细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肇庆市
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43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3004605)。
文摘
多孔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主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以内蒙古煤沥青(CTP)为原料,分别以K_(2)CO_(3)和KOH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多孔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K_(2)CO_(3)活化和KOH活化最佳制备条件均为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剂与CTP质量比为2∶1。2种活化剂制备的多孔炭在微观结构上有很大差异,KOH活化所得多孔炭(PH-T700)表面平整光滑并分布大量规则的圆孔,而K_(2)CO_(3)活化所得多孔炭(PC-T700)内部呈层叠交错的珊瑚状结构。与PH-T700相比,PC-T700具有更多中孔,离子扩散阻力更小。在1 A/g电流密度下,PC-T700和PH-T700的比电容量分别为252.90和261.02 F/g,PC-T700和PH-T700组装成纽扣型对称电容器,0.5 A/g时比电容量分别为226.01和225.51 F/g,且PC-T700表现出更优秀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5000次充放电后,PC-T700和PH-T700的比电容量分别为初始值的103.77%和98.20%。输出功率达1038.46 W/kg时,PC-T700能量密度仍保持7.5 Wh/kg,实际使用价值高于PH-T700。
关键词
煤沥青
多孔炭
化学活化
活化剂
超级电容器
Keywords
coal tar pitch
porous carbon
chemical activation
activator
supercapacitor
分类号
TQ424.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或四氢萘介质下胜利褐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熠
杜开欢
刘瑞民
张德祥
高晋生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能源
化工
系
肇庆市
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0-764,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05Z3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576039)
国家“973”课题(2011CB201304)
文摘
根据褐煤含水量高的特点,研究了水为溶剂下胜利褐煤的加氢液化行为,并与传统的四氢萘(THN)溶剂进行了比较。在380℃、THN为溶剂和H2气氛条件下,煤的液化转化率达到85.3%,其中油气产率和沥青质产率分别为73.2%和12.1%,液化过程中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碎片是通过供氢溶剂获得活性氢,而非从气相的氢气中直接获得。相对于H2和N2气氛,在CO气氛下以水为溶剂进行的煤液化实验和胜利褐煤表现出优良的液化性能,液化转化率达到70.2%,其中油气产率58.1%,沥青质产率12.1%。在CO/H2O系统中,发生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能产生高活性氢,该活泼氢能与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结合生成稳定的液化产物,从而提高了液化的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CO气氛下以水为溶剂的液化工艺是可行的,是一种适合含水量较高的褐煤的直接液化工艺。
关键词
褐煤
直接液化
CO
水
四氢萘
Keywords
brown coal
direct liquefaction
CO
H2O
THN
分类号
TQ529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临界甲醇对褐煤液化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谦
汪爱国
栾海燕
陈福明
徐煜
机构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市工业应用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基金
广东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攻关及产业化类)资助项目(2010A011300038)
文摘
利用高温高压装置研究了超临界甲醇对锡林浩特褐煤的处理过程,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及脱灰处理等因素对褐煤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萃取物和萃余残煤分别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和化学分析,探讨了处理过程中褐煤含氧官能团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以NaOH为催化剂,反应压力9.0MPa,温度310℃,即达到甲醇的超临界状态时,煤的平均萃取率可达22.47%,此时停留时间为60min为宜,溶煤质量比约为5∶1;在温度300℃、压力8.5MPa以上,煤中的羧基和酚羟基基本脱除完全,而羰基的脱除率为10.74%;当温度达到330℃时,羰基的脱除率最高,为32.28%。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褐煤液化预处理
超临界处理
含氧官能团
脱氧规律
Keywords
supercritical methanol
pre - treatment of lignite liquefaction
supercritical treatment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deoxidation law
分类号
TQ536.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褐煤超临界甲醇处理脱氧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栾海燕
汪爱国
张谦
陈福明
徐熠
机构
清华大学
化工
系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肇庆市
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基金
广东省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项目(2010A011300038)
文摘
选择超临界甲醇处理的方法脱除锡林浩特褐煤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和预处理方式等对脱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脱氧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温度330℃时脱氧率达到最大,继续升高温度脱氧率有所降低.碱性催化剂比酸性催化剂更有利于提高脱氧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等处理条件下,经过溶胀预处理的煤样脱氧率比原煤提高了5.39%,而煤样含水与否对脱氧率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若得到较高的萃取率,应先对煤样进行溶胀预处理,使用碱性催化剂,温度和压力至少达到甲醇临界状态.煤粉经甲醇浸泡溶胀8h后,采用5∶1的溶煤比,以煤样质量1%的NaOH固体为催化剂,在温度330℃,压力8.2MPa条件下处理60min,该条件下脱氧率达到了32.94%.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甲醇处理
温度
压力
脱氧率
Keywords
lignite, supercritical methanol treatment, temperature, pressure, deoxidi- zing rate
分类号
TQ223.121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TQ520.6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沥青基多孔炭材料制备及其双电层储能性能
岳晓明
刘天龙
赵子涵
安兆阳
罗鹏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或四氢萘介质下胜利褐煤的直接加氢液化性能
徐熠
杜开欢
刘瑞民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超临界甲醇对褐煤液化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张谦
汪爱国
栾海燕
陈福明
徐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褐煤超临界甲醇处理脱氧工艺条件的研究
栾海燕
汪爱国
张谦
陈福明
徐熠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