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
1
作者 冉晋铧 黄樱 +2 位作者 熊雨忠 林开敏 曹光球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为杉木幼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2 500、6 667株·hm^(-2))7年生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林下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为杉木幼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2 500、6 667株·hm^(-2))7年生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林下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通过AC联结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较草本层、灌木层的种间关联强度;采用M.Gordon贡献定律法进行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不同造林密度杉木幼林草本层共42个种,灌木层共36个种。方差分析表明,2 500株·hm^(-2)林分的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AC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表明,2 500株·hm^(-2)林分林下植被优势种呈正关联的种对数最多,种间关联强度最大。M.Godron稳定性分析表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下植被群落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3种造林密度下,2 500株·hm^(-2)杉木幼林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关联性最强,林下植被群落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杉木幼林 林下植被 优势种 种间关联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粒径分布特征
2
作者 陈凡 王利艳 +4 位作者 曹睿倪 薛俊宙 崔永红 熊雨忠 李明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16,27,共9页
为研究不同林龄阶段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粒径分布特征,以福建省顺昌国有林场5个林龄(10、15、27、55、64 a)木荷人工林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布特征及其林龄效应... 为研究不同林龄阶段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粒径分布特征,以福建省顺昌国有林场5个林龄(10、15、27、55、64 a)木荷人工林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布特征及其林龄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大团聚体比例皆达90%以上,其中>2 mm的团聚体结构占比最大,微团聚体(<0.25 mm)比例不足10%,说明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的土壤团聚体都具有强团聚性的特点。②与干筛法相比,湿筛法得到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中>2 mm团聚体的占比明显减少,0.25~2 mm占比增加;在0—40 cm土层中,64 a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占比和水稳性特征值显著高于其它林龄,表明木荷人工林在过熟林阶段的土壤透气性、透水性最好。③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随林龄、土层深度及林龄×土层深度交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林龄的影响最明显;而在水稳定性团聚体中,林龄、土层、林龄×土层交互作用均对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WD)产生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人工林 林龄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定性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高“10-DAB”含量优树家系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3
作者 欧建德 欧家琳 +2 位作者 李永 康永武 章允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探索云南红豆杉高10-DAB含量优树子代性状变异规律,为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2省7个种源的30个高10-DAB含量优树家系为材料,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总体表现,分析3、4年生幼树树冠、分枝、叶10-DAB含量等性状和总体表现的遗传变异,基... 探索云南红豆杉高10-DAB含量优树子代性状变异规律,为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2省7个种源的30个高10-DAB含量优树家系为材料,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评价总体表现,分析3、4年生幼树树冠、分枝、叶10-DAB含量等性状和总体表现的遗传变异,基于总体表现通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选择优良家系。结果表明,2个林龄的家系冠长、冠幅、树冠体积、侧枝数、冠内侧枝密度、叶10-DAB含量等性状变异系数分别介于8.12%~27.73%、12.01%~36.72%,差异均显著;2个林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3860~0.8840,0.3715~0.7648。除3年生时叶10-DAB含量与冠内侧枝密度显著正相关外,3年生和4年生的家系树冠体积、冠内侧枝密度、叶10-DAB含量相关性不显著。2个林龄家系综合得分变异系数分别为17.81%、14.67%,家系间的差异显著,家系遗传力均在0.62以上。4年生较3年生增大了家系间性状和综合得分的表型变异系数。除冠长外,3年生较4年生幼树的系列性状和综合得分的家系遗传力增大。3年生和4年生分别入选的优良家系有10个和7个,同时入选的有4个。4年生时7个优良家系在树冠体积、冠内侧枝密度、叶10-DAB含量和综合得分的平均遗传增益为4.71%~13.99%。云南红豆杉家系幼树遗传变异丰富,家系间差异显著,且受中等或中等以上家系遗传控制。家系表型变异、家系遗传力和当选的优良家系因年龄而变化,4年生更宜作为早期选择的林龄。研究显示,4年生时筛选出的7个云南红豆杉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理想,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优树家系 10-DAB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含笑与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与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4
作者 陈庆辉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比较了20年生福建含笑与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与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以期为杉木连栽采伐林地替换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顺昌连栽杉木采伐迹地营造20年生福建含笑与杉木人工林,比较两种林分生长量、生物量与年净生... [目的]比较了20年生福建含笑与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与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以期为杉木连栽采伐林地替换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顺昌连栽杉木采伐迹地营造20年生福建含笑与杉木人工林,比较两种林分生长量、生物量与年净生产力的差异,分别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测定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福建含笑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和年均蓄积量分别为299.07 m^(3)·hm^(-2)和14.954 m^(3)·hm^(-2)·a^(-1),均比杉木人工林降低了0.91%,两者差异不显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9.906 t·hm^(-2)·a^(-1),比杉木人工林提高29.81%,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林分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杉木人工林提高30.25%和36.75%,且差异显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3 213.93、1 652.50 t·hm^(-2),分别比杉木人工林提高4.15%和5.01%;林分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杉木人工林提高4.75%和5.56%,但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福建含笑人工林林分生产力和水源涵养能力均高于杉木人工林,适合在福建南平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含笑 杉木 生物量 生产力 水源涵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与杉木林植物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施建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4期96-100,108,共6页
分别设置样方对福建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2400m2)共有维管束植物46科、71属、101种,而相同面积的杉木人工林有63科、99属、126种。次生林群落总的物种数小于杉木林,两... 分别设置样方对福建顺昌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次生林(2400m2)共有维管束植物46科、71属、101种,而相同面积的杉木人工林有63科、99属、126种。次生林群落总的物种数小于杉木林,两者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大。次生林乔木层(高度≥5 m)树种丰富,有37个树种,乔木树种占优势,而杉木林乔木层仅有2个树种,杉木占绝对优势;次生林灌木层的物种数(73种)高于杉木林(59种);次生林灌木层以乔木的幼苗优树占优势,而杉木林以灌木种类占优势;次生林草本层较弱,物种数(7种)远小于草本层发达的杉木林(44种);次生林层间植物物种数(14种)小于杉木林(23种)。次生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杉木林,但草本层和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小于杉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次生林 杉木人工林 植物组成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环境差异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及根系种间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林芳馨 胥清利 +4 位作者 曲晓宇 黄樱 陈宇 林开敏 曹光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为了解光环境变化与林下植被多样性、根系竞争的相关关系,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833、2500、6667株/hm2)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林内光环境、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和根系竞争关系,探究造林密度引起的光环境差异对林下植被组成及根系... 为了解光环境变化与林下植被多样性、根系竞争的相关关系,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833、2500、6667株/hm2)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林内光环境、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和根系竞争关系,探究造林密度引起的光环境差异对林下植被组成及根系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增大显著影响林内光环境,833、2500、6667株/hm^(2)密度冠下总辐射分别为77.82、31.94、14.03μmol/(m^(2)·s),林下总照度分别为5893.13、1130.7、761.5 Lx。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规律;灌木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密度的增大,杉木细根生物量与杉木根系竞争指数均逐渐增加,而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其根系竞争指数逐渐下降。光环境相关指标与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草本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杉木根系竞争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林下植被根系竞争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造林密度变化显著影响林内光环境,光环境相关指标随着造林密度增加而降低,造成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降低并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并增强了杉木的根系竞争能力。综合杉木的生长状况,2500株/hm2为杉木适宜的造林密度更适合构建优质杉木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林下光环境 细根竞争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皮青冈天然群体的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7
作者 熊雨忠 曾华浩 +3 位作者 李何 蓝文丰 章允清 欧阳磊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165-172,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12个国内赤皮青冈天然群体的果实表型性状,探索果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规律,为赤皮青冈良种选育和苗木繁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了福建、湖南和贵州等地12个赤皮青冈天然群体的优良单株果实,测定果纵径、果... [目的]通过比较12个国内赤皮青冈天然群体的果实表型性状,探索果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规律,为赤皮青冈良种选育和苗木繁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了福建、湖南和贵州等地12个赤皮青冈天然群体的优良单株果实,测定果纵径、果横径和鲜果百粒重等果实表型性状,计算果形指数并建立数据库,估算果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方差分量及表型分化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赤皮青冈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和鲜果百粒重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9.39%、9.03%、10.66%和16.44%,变幅分别为6.37%~13.11%、5.67%~15.31%、6.81%~18.01%和4.76%~31.88%。不同天然群体的变异丰富度有较大差异,鲜果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多样性最为丰富。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和鲜果百粒重在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群体间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58.46%、55.52%、66.26%和84.56%,群体内个体间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在15.44%~44.48%之间。以不同欧氏距离进行分类,可以将赤皮青冈的11个群体明显地分为6类、4类或3类,群体的分类与地理位置的关联性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果形指数与年均气温、果形指数与纬度及果纵径与纬度的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其余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赤皮青冈的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和鲜果百粒重等表型性状在不同天然群体间差异较大、群体内个体间差异较小,群体间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本试验样本和表型性状数据较少,还须对全分布区的赤皮青冈群体和更多表型性状数据进行调查与分析,以进一步探索赤皮青冈天然群体的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天然群体 果实 表型性状 变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幼林生长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胥清利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以7个杉木第3代种子园(南平洋口、南平卫闽、南平建阳、三明将乐、三明永安、漳州西陂、龙岩白砂)种子营建的3~6年生测定林为研究对象,经连续4 a的生长量调查和生物量测定,筛选适合于顺昌种植的杉木第3代种子... 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以7个杉木第3代种子园(南平洋口、南平卫闽、南平建阳、三明将乐、三明永安、漳州西陂、龙岩白砂)种子营建的3~6年生测定林为研究对象,经连续4 a的生长量调查和生物量测定,筛选适合于顺昌种植的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不同种子园良种测定林生长量、林分蓄积量及生物量具有一定的差异,综合林木生长量及林分生物量指标,筛选出三明将乐、南平建阳、南平卫闽的第3代杉木种子园良种为较适合顺昌种植,其6年生树高生长量依次为3.25、2.83、3.42 m,胸径生长量依次为4.57、4.30、4.85 cm,林分蓄积量依次为71.35、63.01、69.51 m^(3)·hm^(-2),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依次为94.74、93.91、90.82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子园 生长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和坡位对杉木林下套种鄂西红豆树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寿荣 《福建林业》 2024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坡位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生长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郁闭度对杉木胸径及树高均有一定的影响,下坡位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上坡位相比分别提高了59.65%及26.43%,郁闭度0.5~0.6的杉木... 对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坡位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生长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郁闭度对杉木胸径及树高均有一定的影响,下坡位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上坡位相比分别提高了59.65%及26.43%,郁闭度0.5~0.6的杉木平均胸径及树高与郁闭度0.3~0.4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2.80%及22.30%;不同郁闭度对鄂西红豆树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均依次为0.5~0.6>0.3~0.4>0,对枝下高及冠幅的影响为0>0.5~0.6>0.3~0.4,对树干、叶、根及总生物量的影响为0.5~0.6>0.3~0.4>0。不同坡位对鄂西红豆树胸径、树高、枝下高、总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鄂西红豆树树高与胸径、冠幅与胸径及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枝、叶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下坡位且杉木林分郁闭度为0.5~0.6适合杉木林下套种的鄂西红豆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套种 杉木 鄂西红豆树 生长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地区毛红椿优良家系早期选择
10
作者 章允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于2020年,对福建顺昌、建阳、浦城等3个试验点3年生的毛红椿优良家系测定林的生长表现和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4个毛红椿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不同地点、不同家系以及地点与家系的交互效应上均存在... 于2020年,对福建顺昌、建阳、浦城等3个试验点3年生的毛红椿优良家系测定林的生长表现和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4个毛红椿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不同地点、不同家系以及地点与家系的交互效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根据不同家系3年生时的生长表现,以平均单株材积为指标,筛选出适合顺昌的早期速生优良家系为36、42、43、40、41、2、30、39、44、21、38、32、19、20、37号,适合建阳的早期速生优良家系为37、41、29、42、36、40、3、16、20、44、51、2、30、21、50号,适合浦城的早期速生优良家系为30、23、20、18、28、22、19、38、36、44、21、17、43、15、37号家系。21、30、37、44号家系在3个试验点均表现优异。根据3年生的平均单株材积计算,福建顺昌、建阳、浦城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0.25%、43.11%、53.41%。选择的早期速生优良材料可为营建毛红椿种子园和速生丰产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红椿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闽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及营养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树斌 翁闲 +2 位作者 王士亚 林思祖 曹光球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以1年生杉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生物培养方法,分析铝胁迫与养分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含量的外源养分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PPO的活性,降低铝胁迫对幼苗抗氧化系统的损伤.... 以1年生杉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生物培养方法,分析铝胁迫与养分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含量的外源养分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PPO的活性,降低铝胁迫对幼苗抗氧化系统的损伤.低铝胁迫下,低养分处理显著提高SOD、POD及CAT酶活性(P<0.05),对CAT活性影响不显著.中铝胁迫下,中养分处理显著提高POD酶活性(P<0.05);高养分处理显著提高CAT酶活性(P<0.05);中、高养分处理对SOD和PPO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铝胁迫下,高养分处理可以提高SOD、CAT及PPO酶活性,其中PPO酶活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POD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铝胁迫 营养 复合作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仁华 刘芳 +5 位作者 欧阳磊 苏顺德 王毅 罗祖树 杨宗武 陈宏胜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2,共5页
介绍了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和邵武故县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通过4 a的实施,埔上国有林场和故县国有林场分别建成了面积为7 hm2和8 hm2的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埔上国有林场建园的103个无... 介绍了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和邵武故县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通过4 a的实施,埔上国有林场和故县国有林场分别建成了面积为7 hm2和8 hm2的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埔上国有林场建园的103个无性系嫁接后2.5 a平均抽高达184.8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73.03%,长势良好;故县国有林场建园的97个无性系嫁接后1 a平均抽高达60.9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94.0%,长势良好。文中还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 种子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保留密度和套种对杉木中龄林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静 赵铭臻 +3 位作者 王利艳 陈志云 林开敏 李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3-600,共8页
密度调控是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关键环节,为研究杉木中龄林大径材近自然培育的合理间伐保留密度,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间伐后套种木荷、观光木、火力楠和楠木4种阔叶树试验,分析间伐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以... 密度调控是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关键环节,为研究杉木中龄林大径材近自然培育的合理间伐保留密度,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间伐后套种木荷、观光木、火力楠和楠木4种阔叶树试验,分析间伐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以及对阔叶树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间伐保留密度为900、1200、1875株·hm^(-2)(不间伐),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块样地,间伐后全部套种4种阔叶树。2017—2020年连年生长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其增量、中径材出材率、大径材出材率都明显下降,林分蓄积量、小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中径材出材量明显上升;4种套种阔叶树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上,间伐保留密度为1875株·hm^(-2)时适宜培育杉木小径材和中径材,能够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在900株·hm^(-2)时适宜于近自然经营下杉木中龄林大径材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中龄林 材种结构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生长和侧枝发育特征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静 于超 +3 位作者 程顺丹 胥清利 马祥庆 李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1-568,共8页
为探究不同杉木无性系早期生长和侧枝发育特征的差异,筛选适合杉木大径材和无节材培育的优良无性系,以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的12个3年生洋系列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并以该林场培育的2代、3代实生苗为对照,连续2 a进行早期生长和侧枝发育... 为探究不同杉木无性系早期生长和侧枝发育特征的差异,筛选适合杉木大径材和无节材培育的优良无性系,以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的12个3年生洋系列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并以该林场培育的2代、3代实生苗为对照,连续2 a进行早期生长和侧枝发育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无性系生长与侧枝发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洋058和洋064的树高和地径均显著大于多数参试无性系和对照实生苗(P<0.05),洋023和洋063的侧枝节间距在3年生和4年生时均较大,3年生和4年生杉木无性系的侧枝长度分别以洋023和洋053为最小,两者分别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和两个对照实生苗(P<0.05),洋054的枝条年轮宽度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和两个对照实生苗(P<0.05),洋023的冠幅直径、冠幅面积、冠幅体积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和两个对照实生苗(P<0.05)。不同杉木无性系生长与侧枝发育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树高、地径与侧枝长度、侧枝基径和侧枝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冠幅高度、冠幅面积和冠幅体积呈正相关,侧枝节间距、侧枝长度和侧枝基径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可知,洋058和洋064的生长性状优良,可作为大径材选育无性系;洋023的形态性状优良,可作为无节材选育的优良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侧枝发育 树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郑鸣鸣 任正标 +3 位作者 王友良 宋重升 林开敏 陈志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9-376,共8页
为了实现大径材培育的目标,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3 a的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的生长,尤其以强度间伐最为显著;间伐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树高受立地指数影响较大;平均单株材积随着间伐... 为了实现大径材培育的目标,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后3 a的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的生长,尤其以强度间伐最为显著;间伐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树高受立地指数影响较大;平均单株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增加的趋势;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的大径阶株数比例且大径阶株数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大呈增加的趋势。增大间伐强度能够使林分直径分布较为集中,缩小直径分布离散程度。较大强度的间伐能够提高中、大径材的产量,间伐后3a,小、中径材的出材量均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中大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出材量为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弱度间伐,大径材产量和增长量均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强度间伐的大径材出材量分别是中、弱度间伐的1.43、20.05倍,较强间伐大径材的出材量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强度间伐更能促进大径材生长。在进行大径材培育时应选择立地条件较高的林地并使用较大强度的间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大径材培育 间伐强度 生长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密度和冠层下杉木幼林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车豪 全小强 +6 位作者 王立冬 李小玉 胥清利 梁海燕 王燕茹 马祥庆 闫小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目的]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冠层结构可有效提高林木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研究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杉木幼林不同冠层、方向和枝条部位的叶片光合特征,可为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中科学界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修枝高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 [目的]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冠层结构可有效提高林木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研究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杉木幼林不同冠层、方向和枝条部位的叶片光合特征,可为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中科学界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修枝高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杉木林为对象,于5个造林密度(M1:833、M2:1667、M3:2500、M_(4):3333、M_(5):6667株·hm^(-2))样地中选择3株标准木,分5个不同冠层(距离树体基部1、2、3、4、5 m处)、枝条朝向(东西和南北)、枝条叶片部位(尖端和末梢),测量光合特性值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1)在冠层2 m处,P_(n)、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冠层3~5 m处P_(n)、G_(s)、T_(r)、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P_(n)、G_(s)、T_(r)、WUE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树冠5 m处的枝叶光照条件充足,光合作用较强。3)除在M_(4)、M_(5)密度下树冠2~3 m处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末梢叶>尖端叶外,其余的不同冠层和不同密度下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尖端叶>末梢叶。[结论]5个造林密度中M2密度(1667株·hm^(-2))的杉木叶片在不同冠层和枝条方向上的光合能力整体上更强,在4个冠层中各造林密度下均为树冠5 m处的杉木叶片表现出更大的光合潜力,尖端叶的光合能力强于末梢叶,东西向枝条叶片光合能力强于南北向枝条叶片。在M_(5)造林密度(6667株·hm^(-2))的冠层2和3 m处、M_(4)密度造林(3333株·hm^(-2))的冠层2 m处的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出现负值,即密度的增加会对林内光照资源产生影响,特别是位于低冠层的枝叶,且密度越大冠层光合能力受到的影响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不同造林密度 不同冠层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及林下光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江上喜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究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1667、2500、3333和6667株·hm^(-2))6年生杉木‘洋020’无性系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情... [目的]探究造林密度对6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1667、2500、3333和6667株·hm^(-2))6年生杉木‘洋020’无性系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情况、林分冠层结构及林下植被生物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杉木幼林平均胸径、树高及林下植被生物量随造林密度增大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333株·hm^(-2)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最大,而1667株·hm^(-2)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则最大;随着造林密度增大,杉木幼林叶面积指数(LAI)逐渐增大、天空开度(DIFN)逐渐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杉木幼林造林密度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DIFN、林下植被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造林密度为1667、2500、3333株·hm^(-2)时,6年生杉木幼林林分生长、林下光环境及林下植被生长综合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冠层结构 林下光环境 林下植被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贺胜 谢国阳 +1 位作者 林昌宝 叶世坚 《桉树科技》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引进了邓恩桉全分布区10个种源300个家系种子,成功育苗216个家系建立了种源/家系试验林。试验林生长表现良好,并遭受1999年底的特大寒流袭击,为选择速生、耐寒的优良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析表明:邓恩桉种源间的生长差异小于家系间和... 引进了邓恩桉全分布区10个种源300个家系种子,成功育苗216个家系建立了种源/家系试验林。试验林生长表现良好,并遭受1999年底的特大寒流袭击,为选择速生、耐寒的优良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析表明:邓恩桉种源间的生长差异小于家系间和个体间的差异,家系间在生长量和抗寒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新南威尔士州种源总体优于昆士兰州种源;生长量与抗寒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而在优良材料选择时应根据选择目的和推广应用地域实际决定生长量和抗寒性的选择权重;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排序列出的16个居前家系中,其生长量仅比平均数提高7%,但抗寒力提高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种源试验 家系试验 抗寒性 生长量 子代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人工林大径材林分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世坚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埔上国有林场40年生木荷人工林标准地材料,分径阶选取解析木,对木荷胸径和树高生长进行模拟,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并分析其材积生长。结果表明,培育大径材木荷人工林的主伐年龄建议为50年后。
关键词 木荷 人工林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50年生木荷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143-145,共3页
在调查50年生木荷人工林生物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坡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坡位上升,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 在调查50年生木荷人工林生物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坡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坡位上升,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呈下降趋势,且下坡位林分不同层次水源涵养能力与上坡位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木荷人工林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