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刘惠怡 刘主 +3 位作者 陈庆泽 许喜佳 陈凯 康林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45-149,共5页
通过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丝状真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旨在为揭示其在丝状真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是亲水蛋白,无跨膜区且无信号肽;在氨基酸序列第250~... 通过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丝状真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旨在为揭示其在丝状真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是亲水蛋白,无跨膜区且无信号肽;在氨基酸序列第250~275位之间可能存在卷曲结构;二级结构中,α-螺旋所占比例为29.84%,β-折叠占15.59%,β-转角占4.30%,无规则卷曲占50.27%;在第138~226位之间有1个结构域Methyltransf_25 domain;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不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LaeA蛋白具有翻译途径tRNA甲基化酶以及Ⅰ类SAM依赖性甲基转移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全局性调控因子 LAEA 生物信息学 疏水性 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面条生产工艺及品质分析
2
作者 叶彤 宾隽皓 +2 位作者 许喜佳 叶舒妍 康林芝 《食用菌》 2025年第4期78-84,共7页
为创新风味,采用香菇粉、小麦粉、食盐为原料进行配方重构,开发香菇风味面条产品。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断条率、吸水率、质构和感官评价等指标,优化香菇面条的制作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香菇粉、食盐、水的添加... 为创新风味,采用香菇粉、小麦粉、食盐为原料进行配方重构,开发香菇风味面条产品。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断条率、吸水率、质构和感官评价等指标,优化香菇面条的制作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香菇粉、食盐、水的添加量分别为2%、1%、44%,醒面时间为22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面条具有浓郁的香菇风味,口感丝滑有嚼劲且营养丰富。研究为面条产品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面条 配方 品质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韶关市食用菌产业生态化发展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建国 袁培焯 +4 位作者 许喜佳 康林芝 巫素芳 邱婷婷 刘主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1期72-75,共4页
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韶关市农业、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交通及旅游业发达,食用菌产业基础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适合食用菌生态化发展。韶关市应充分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和特色,结... 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韶关市农业、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交通及旅游业发达,食用菌产业基础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适合食用菌生态化发展。韶关市应充分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和特色,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食用菌生态化栽培"为切入点,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打造韶关市食用菌品牌,推进韶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助推韶关市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关市 食用菌 生态循环农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微波处理白玉菇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黄清华 王帅博 +4 位作者 苏琪琪 赫如 林立好 李远志 陈佩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7期25-29,34,共6页
研究不同功率的超声波预处理对微波处理白玉菇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色度、硬度、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只进行微波处理的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联合处理后,白玉菇失重率、硬度损失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幅度均降低,并且白度... 研究不同功率的超声波预处理对微波处理白玉菇在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色度、硬度、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只进行微波处理的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联合处理后,白玉菇失重率、硬度损失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幅度均降低,并且白度值在贮藏期间几乎没有出现低于80的情况。而只进行微波处理的白玉菇的白度值,在第3天就已经低于80。研究发现,超声波功率为200 W,微波功率为800 W时联合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色度 失重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粤北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5
作者 邓琪文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0期82-84,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粤北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为给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粤北地区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精准对接政策导向、构建农业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推... 乡村振兴战略为粤北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为给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粤北地区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精准对接政策导向、构建农业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推进跨区域农业经济合作等优化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经济管理 优化措施 粤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流水线面点预制菜外观检测算法研究
6
作者 杨嘉诚 黄清华 +2 位作者 李少勇 钟卓伦 谢秋波 《现代农业装备》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针对面点预制菜速冻水饺外观质量检测中细微露馅人眼难以辨别、露馅颜色特征不明显、正常褶皱与露馅存在相似性等因素导致的人工质检容易误判和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用于面点预制菜流水线质检场景的外观质量检测算法CL-Y... 针对面点预制菜速冻水饺外观质量检测中细微露馅人眼难以辨别、露馅颜色特征不明显、正常褶皱与露馅存在相似性等因素导致的人工质检容易误判和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用于面点预制菜流水线质检场景的外观质量检测算法CL-YOLO,该算法在backbone阶段引入2个新的相互关联的卷积注意力模块,在保证模型轻量化的同时加强对饺子特征中的各个维度进行权重分配与学习,使其更好地提取卷积中针对饺子露馅特征的信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YOLOv8n,CL-YOLO在流水线饺子识别任务中mAP精度提升0.9%,召回率提升1.8%,算法的检测速度达到159FPS,模型大小及参数量均能够满足边缘端部署需求;在EUM-DET数据集中,mAP精度提升1.8%,召回率提升0.5%。该算法为食品流水线质检场景提供了新的实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线 面点预制菜 YOLOv8 质量监测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草菇种植技术的草菇采摘和转运的采收车设计研究
7
作者 黄清华 《河北农机》 2024年第20期6-8,共3页
草菇一般在种植床内进行培植,种植床设置成在高度方向分布的多层托槽。托槽草菇工人需要反复上下攀爬梯子,十分不便。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草菇种植技术的草菇采摘和转运的采收车设计。采收车设计包括车体、承载平台、爬梯部件和... 草菇一般在种植床内进行培植,种植床设置成在高度方向分布的多层托槽。托槽草菇工人需要反复上下攀爬梯子,十分不便。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草菇种植技术的草菇采摘和转运的采收车设计。采收车设计包括车体、承载平台、爬梯部件和行走系统等部分,旨在提高草菇采摘和转运的效率与便捷性。通过详细的功能模块设计,如采摘工位、储存工位、采菇框移动机制、托盘与承托板、悬挂部件与定位部等,实现了系统的高效运行。系统的实现过程采用了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合理的数据库设计以及前端与后端技术选型,并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的研究为草菇种植行业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采摘与转运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种植技术 草菇采摘 采收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与白玉菇子实体部分成分比较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群英 叶运寿 +1 位作者 宋斌 许喜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3-55,共3页
对工厂周年生产的珍稀食用菌真姬菇和白玉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真姬菇和白玉菇子实体的粗蛋白、粗纤维、水、灰分、总水解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相近;而活性... 对工厂周年生产的珍稀食用菌真姬菇和白玉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真姬菇和白玉菇子实体的粗蛋白、粗纤维、水、灰分、总水解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相近;而活性成分中除总皂苷外,其他成分包括粗多糖、总黄酮、胆碱、SOD比活性和SOD活性等在白玉菇中的含量均比真姬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白玉菇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菇冷库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林群英 叶运寿 +1 位作者 宋斌 许喜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5-37,共3页
白玉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菌品种。基于冷库工厂化生产模式条件下,对白玉菇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杉木屑、棉子壳和玉米芯等的栽培培养基利于白玉菇菌丝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白玉菇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条件为生长温度1... 白玉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菌品种。基于冷库工厂化生产模式条件下,对白玉菇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杉木屑、棉子壳和玉米芯等的栽培培养基利于白玉菇菌丝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白玉菇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条件为生长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90%、光照强度800 lx、CO2浓度2 000 mg/L,在该条件下生长的白玉菇生物转化率为33%、正品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冷库 人工栽培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子实体ITS序列和RAPD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挺 宋斌 +1 位作者 叶运寿 王晓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8,共4页
为真姬菇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和基础,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RAPD技术分析了真姬菇不同子实体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白玉菇子实体和1个蟹味菇子实体ITS序列长度均为594bp,与已报道的真姬菇菌株IT... 为真姬菇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和基础,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RAPD技术分析了真姬菇不同子实体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白玉菇子实体和1个蟹味菇子实体ITS序列长度均为594bp,与已报道的真姬菇菌株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供试的6个子实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变化范围为0.412 3~0.635 4;采用ITS方法能在物种水平上稳定地识别真姬菇,但不能有效区分白色白玉菇和褐色蟹味菇等不同真姬菇品系之间的差别。建议,对存在争议的真姬菇生产品种进行鉴定时,ITS分析可以先在种的水平上进行鉴定,种内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鉴定需采用其他分子标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内转录间隔区(ITS)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玉蕈两个品种菌糠营养成分比较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挺 宋斌 +3 位作者 林敏 许喜佳 黄浩 蒋鑫宇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2期54-57,共4页
测定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两个品种(真姬菇和白玉菇)菌糠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糠和白玉菇菌糠的蛋白质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63%和4.09%,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4.56%和46.55%,氨基酸比... 测定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两个品种(真姬菇和白玉菇)菌糠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糠和白玉菇菌糠的蛋白质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63%和4.09%,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4.56%和46.55%,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61.10和53.43。真姬菇菌糠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于白玉菇菌糠,磷、钾含量也高于白玉菇菌糠,但钙含量则低于白玉菇菌糠。两者的粗纤维含量均超过18%,均可直接用作粗饲料或动物饲料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价 饲料利用 菌糠 斑玉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粤北山区林下灵芝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焕清 彭洋洋 +3 位作者 肖自添 黄清华 许克勇 陈郁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1期41-44,51,共5页
阐述了广东粤北山区传统灵芝栽培模式,以及企业和菇农合作的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以减少投资、提高效率。此外,描述了林下栽培灵芝管理技术要点,以期为从事灵芝林下栽培的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灵芝 林下 栽培模式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培养架收集灵芝孢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焕清 彭洋洋 +5 位作者 张北壮 肖自添 林新 黄清华 周姗 李钦艳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介绍了灵芝孢子粉小拱棚收集、风机吸收、套袋收集、封闭培养架收集的方法,详细叙述了广东省梅州市封闭培养架收集灵芝孢子粉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对封闭培养架收集灵芝孢子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灵芝孢子 封闭培养架 收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农林废弃物代替木屑工厂化栽培白玉菇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俊平 李挺 +6 位作者 宋斌 许喜佳 黄浩 郑永发 贝淑琴 韦曼华 梅亮添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4种农林废弃物(谷壳、互叶白千层树渣、金针菇菌糠、白玉菇菌糠)按不同的比例替代木屑栽培白玉菇,通过对白玉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特性和生物学效率等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可替代木屑的白玉菇栽培原料。结果显示,在含有互叶白... 以4种农林废弃物(谷壳、互叶白千层树渣、金针菇菌糠、白玉菇菌糠)按不同的比例替代木屑栽培白玉菇,通过对白玉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特性和生物学效率等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可替代木屑的白玉菇栽培原料。结果显示,在含有互叶白千层树渣的培养料中,白玉菇的菌丝体生长速度较快,白玉菇子实体朵形较好,菌盖直径、菌柄长度、单株平均鲜重和生物学效率均优于其他3种农林废弃物。当以互叶白千层树渣全部代替木屑时,白玉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29 d长满培养瓶,子实体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及单株平均鲜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5 cm、2.78 cm和167.2 g。本研究结果表明互叶白千层树渣为木屑的最佳替代物,且当全部代替木屑时,白玉菇产量最高;谷壳和白玉菇菌糠次之,金针菇菌糠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生物学效率 互叶白千层树渣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