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江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1
作者 杨万春 文思锐 王文星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1-5,共5页
利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自动气象站逐时雨量资料,综合强降水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定义短时强降水指数,分析全区短时强降水特征。结果表明,曲江区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呈东北向西南递增,高值区在南部罗坑-樟市-乌石-沙溪(... 利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自动气象站逐时雨量资料,综合强降水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定义短时强降水指数,分析全区短时强降水特征。结果表明,曲江区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呈东北向西南递增,高值区在南部罗坑-樟市-乌石-沙溪(中心罗坑),低值区在北部枫湾-大塘(中心枫湾)。小时降雨强度≥20 mm的短时强降水全区平均频率为13.7‱,强降水指数全区均值为21,主要受曲江区特殊地形与江河水文特征影响。时间分布上,短时强降水集中于3-9月份,6月份指数最大,5月份次之,日变化集中在夜间到早晨或下午,6:00-7:00最强。汛期受春、夏季环流影响,短时强降水多发,主要天气系统有季风低槽型、台风型、切变型、东风波型和锋面低槽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类型 地形 曲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关市曲江区旅游气候资源评价
2
作者 杨万春 夏嘉伟 罗孝元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0期56-57,60,共3页
应用韶关市曲江区各地自动气象站的气温和湿度观测资料,构建了温湿指数和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对韶关市曲江区各地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能较好评价各地旅游气候适宜性,旅游舒适度具有地域差异性和互补性。针对... 应用韶关市曲江区各地自动气象站的气温和湿度观测资料,构建了温湿指数和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对韶关市曲江区各地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能较好评价各地旅游气候适宜性,旅游舒适度具有地域差异性和互补性。针对各地的旅游气候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曲江气候资源、促进曲江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温湿指数 气候舒适度 气候资源评价 曲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关市曲江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及应用
3
作者 罗孝元 杨万春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46-50,共5页
利用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韶关国家基本气象站1990-202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韶关市曲江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并探讨曲江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曲江区光、热、水等农业... 利用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韶关国家基本气象站1990-202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韶关市曲江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并探讨曲江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结果表明:曲江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丰富,整体上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但年际波动显著,气象灾害频发,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通过采用“动态适应+立体调控”的优化路径,来开发应用曲江区农业气候资源,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构建综合减灾体系,有效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开发应用 曲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铃薯霜冻害标准制定及防霜冻技术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国提 丘少欢 黄耀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2,31,共3页
阐述了如何制定马铃薯植株受霜冻影响的标准,受是否背北风、土壤持水量、生长发育期、植株健康程度、品种抗霜冻能力等因素影响并就马铃薯遭霜冻影响程度提出了应对技术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霜冻害 标准制定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气候适宜指数作早稻产量动态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万春 黄志梅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利用温度、降水和日照资料,根据早稻生理特性和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早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早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构建早稻气候适宜指数。... 利用温度、降水和日照资料,根据早稻生理特性和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早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早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构建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欠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有较好效果,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气候适宜度 气候适宜指数 早稻产量 动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化县气溶胶浓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万春 付炳秀 邹韶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0期172-175,197,共5页
利用仁化县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溶胶和相关气象要素关测数据,分析了仁化县气溶胶(PM_(2.5)、PM_(10))四季平均浓度特征和日变化及其与气象站气压、气温、降雨量、水汽压、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最小能见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各季气溶胶P... 利用仁化县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溶胶和相关气象要素关测数据,分析了仁化县气溶胶(PM_(2.5)、PM_(10))四季平均浓度特征和日变化及其与气象站气压、气温、降雨量、水汽压、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最小能见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各季气溶胶PM_(2.5)、PM_(10)浓度,冬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夏季最低。②各季气溶胶PM_(10)浓度日变化波动较明显,PM_(2.5)浓度日变化较平稳。③各季气溶胶PM_(2.5)、PM_(10)浓度与本站气压都呈较显著的负相关,与气温都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各季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都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各季PM_(10)浓度与最小能见度都呈较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浓度 气象要素 特征分析 仁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