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分析——以韶关市大塘镇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文 陈世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2,2,共4页
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分布的因素之一。以韶关市大塘镇为研究区,基于DEM生成坡度图和高度图,利用遥感影像提取2009—2013年土地利用类型,计算研究区高度梯度和坡度梯度的分级指数及地形位指数。结果表明:(1)耕地、水域和园地分级... 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分布的因素之一。以韶关市大塘镇为研究区,基于DEM生成坡度图和高度图,利用遥感影像提取2009—2013年土地利用类型,计算研究区高度梯度和坡度梯度的分级指数及地形位指数。结果表明:(1)耕地、水域和园地分级指数和地形位指数逐渐下降,林地逐渐上升,草地、城镇村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坡度分级指数先上升后下降,高度分级指数多呈先下降后上升,地形位分级指数先下降后上升;(2)城镇村与工矿用地的分级指数和地形位指数数值上升,其余土地利用类型数值均下降,但下降数值较小;(3)除林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级指数和地形位指数均集中于低地形位区间。高度、坡度和地形位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格局演变有重要影响,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格局演变也有较大影响,但一定程度上遵循分级指数和地形位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级指数 地形位指数 地形分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分布研究——以韶关市浈江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红富 甘奇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507-6508,共2页
以韶关市浈江区为例,对耕地自然质量等级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耕地保护工作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转变,切实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 耕地自然质量等级 补充完善 分布 韶关市浈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新星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7期49-50,共2页
近些年,林业部门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森林资源管理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林业资源,使林业资源发挥其自身价值,提高监管水平,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最为关键。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近些年,林业部门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森林资源管理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林业资源,使林业资源发挥其自身价值,提高监管水平,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最为关键。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也可从根本上实现林业资源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相互融合。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既对森林资源实现了动态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林业资源 动态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 监管水平 生态效益 林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亚热带丘陵区果园景观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韶关市始兴县为例
4
作者 陈秀玲 江海斌 陈世发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以亚热带丘陵区的韶关市始兴县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研究果园景观空间格局、形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6年始兴县果园面积较2006年稍有降低,且主要集中于始兴县中部;(2)2016年始兴县果园景观形状分布较2... 以亚热带丘陵区的韶关市始兴县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研究果园景观空间格局、形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6年始兴县果园面积较2006年稍有降低,且主要集中于始兴县中部;(2)2016年始兴县果园景观形状分布较2006年简单,果园破碎化程度较低,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与均匀性;(3)果园多集中于道路、居民点、水域的2km缓冲区范围内;(4)果园分布主要集中于海拔150~450m范围内,在此范围之外,果园分布面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景观格局 ARCGIS 亚热带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以韶关市大塘镇为例
5
作者 江海斌 陈秀玲 陈世发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7期17-21,共5页
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地形因子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优化和乡村重构的基础。以城乡结合地带的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研究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形... 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地形因子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优化和乡村重构的基础。以城乡结合地带的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研究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形态,并分析与地形高度、坡度和坡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塘镇农村居民点景观形状指数为23.99,平均斑块黏合度为0.16,蔓延度指数为58.30,分割度为0.99,居民点分布相对较为破碎和分散;(2)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于道路两侧,呈现点-线状分散分布;(3)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于低海拔的地区(<120 m);居民点分布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向阳坡(南坡、东南坡与西南坡)居民点分布比重高于背阴坡(北坡、东北坡和西北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地形因子 景观格局 农户 大塘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垦造水田工程复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长江 李永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80-282,共3页
当前,水田垦造工程复核工作正在展开,在复核过程中需要对大量工程要素进行测量,传统测量手段耗时费力,难以应对多个项目复核工作。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高效、成本低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水田垦造工程复核测绘,提高工程复核效率。
关键词 无人机 垦造水田 工程复核 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产开采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永生 赖华荣 +2 位作者 卢春盛 徐尚昭 钟克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5-99,共5页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组成及特点,设计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产开采执法监察中的技术方案,并以韶关市新丰县及翁源县为航摄区域进行实例验证分析。通过影像数据的获取、几何校正、空三加密、图像拼接和数据精度分析等数据预...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组成及特点,设计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产开采执法监察中的技术方案,并以韶关市新丰县及翁源县为航摄区域进行实例验证分析。通过影像数据的获取、几何校正、空三加密、图像拼接和数据精度分析等数据预处理后,套合比对2015年度的卫星影像数据和黄礤镇内采矿权数据,对矿山开采执法监察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矿产开采执法监察 高分辨率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谭福林 阳益虎 《农业工程》 2016年第5期92-94,共3页
结合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复核需求,采用无人机航摄技术,对获取的影像数据从航摄前准备、航飞、影像快拼图制作、像控点布设、空三加密到后期生成DEM、DOM和DLG图件的制作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工程复核 无人机 空三加密 正射影像 数字线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植物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评价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卫 杨俊杰 +6 位作者 罗晓莹 周长江 陈世发 杨志军 侯荣丰 陈再雄 李永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7,共9页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06;刀切法验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和坡向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贡献率分别为51.2%、30.3%和7.8%;在3个主要环境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丹霞山高程150~530m、坡度20°~60°的阳坡;以自然断点法将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4个等级,高、中适生区面积为30.27km^2,仅占丹霞山总面积的10.41%;低适生区面积为41.01km^2,非适生区面积为219.5km^2,共占丹霞山总面积的89.59%;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92.1%的丹霞梧桐实地分布点落入高、中适生区,Kappa系数为0.958,说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出丹霞梧桐在丹霞山的潜在适生区,并揭示影响其分布的3个主要环境变量,该模型对小尺度区域预测亦有较好效果。对丹霞梧桐保护提出2点建议:1)就地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其高、中适生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跟踪其种群动态变化;2)迁地保护方面,根据其适生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开展野外回归试验扩大其种群分布。本研究结果可验证低空无人机遥感在物种识别和种群调查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揭示该方法在丹霞地貌这种特殊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梧桐 极小种群植物 Maxent模型 生境评价 无人机 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改进的无人机影像配准算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可 郑伯桢 +1 位作者 卢春盛 王中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6-1412,1419,共8页
在无人机影像配准过程中,特征点对提取数量较为庞大,配准效率较低;当特征点位于树冠区域内时,受地形、视角、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点对的错误匹配。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改进的无人机影像配准算法。... 在无人机影像配准过程中,特征点对提取数量较为庞大,配准效率较低;当特征点位于树冠区域内时,受地形、视角、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点对的错误匹配。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改进的无人机影像配准算法。首先,根据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VDVI)与数学形态学原理,对树冠区域内的特征点进行剔除;然后将双向匹配算法与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s,KNN)算法相结合,对特征点进行粗匹配;最后利用渐进一致采样(progressive sample consensus,PROSAC)算法进行精匹配,进一步提高配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有树冠区域覆盖的无人机影像进行配准时,该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提高匹配率与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影像配准 特征点 树冠区域 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 数学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