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学到底是什么——论教育学学科的迷惘与纾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成林 扈中平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教育学是一门“实”“柔”与“虚”逻辑自洽的学科,学科之“实”“柔”与“虚”使教育学呈现出“捉摸不定”的样态。教育学学科的“实”源于教育事业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最终落实到现实个体的教育形塑与心智培育。教育学学科的“柔... 教育学是一门“实”“柔”与“虚”逻辑自洽的学科,学科之“实”“柔”与“虚”使教育学呈现出“捉摸不定”的样态。教育学学科的“实”源于教育事业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最终落实到现实个体的教育形塑与心智培育。教育学学科的“柔”主要凸显于教育学学科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观照,渗透于形塑“教育人”的完整图景。教育学学科的“虚”凸显于教育学学科潜在性的危机,学科内部存在多重弊病。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学科地位的遮蔽、学科性质饱受质疑、学科边界模糊不定等方面的迷惘。有鉴于此,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纾困之道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秉持学科内在张力,坚守教育学学术自主性;凸显知识性质和学科意蕴,展露教育学价值取向和教育实践智慧;发挥学科依附性优势,实现教育学学科视界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学科 学科性质 学科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耕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力作——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童顺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显著增加,客观上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因此,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职业能力作为职业人才的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显著增加,客观上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因此,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职业能力作为职业人才的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当前研究多聚焦中高职教育衔接支持条件,如课程衔接、教学衔接、制度衔接、学历衔接等方面,而忽视职业能力培养衔接这一关键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 核心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培养 有效衔接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教育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探索——评《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
3
作者 童顺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20世纪80年代,教师教育一体化被发达国家视为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历经30余年探索业已走向成熟,急需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提炼。李建辉教授从90年代始即躬耕于教师教育研究,见证了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成长... 20世纪80年代,教师教育一体化被发达国家视为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历经30余年探索业已走向成熟,急需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提炼。李建辉教授从90年代始即躬耕于教师教育研究,见证了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成长成熟的整个历程。其新著《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既是对自身深耕多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全面总结。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础性鲜明。对基本概念进行厘清和辨析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一体化 基础研究工作 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培养质量 系统梳理 李建辉 研究成果 成长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实践历程、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家明 李寒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4-81,102,共9页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既具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也承载着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责任使命。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从实践历程来看,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经历了制度初创、探索、改革、规范和完善五个阶段;从演...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既具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也承载着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责任使命。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从实践历程来看,我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经历了制度初创、探索、改革、规范和完善五个阶段;从演进逻辑来看,制度环境制约着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设立,路径依赖驱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强化,关键节点影响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变迁。展望未来,利益相关主体应遵循结构逻辑和历史逻辑,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保障制度实施,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服务技能型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技能型社会 制度逻辑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级场域中的权力生成与管理衍化
5
作者 张成林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1,共4页
班级管理中的权力固化其实是以一元化的静态图式遮蔽了师生主体的差异化,实际上在班级管理的实践运作中规避了班级权力的动态生成性。班级场域的刚性管理遮蔽了师生主体的情感体验与话语表达,凸显了强制权威和刚性统摄的管理思维模式。... 班级管理中的权力固化其实是以一元化的静态图式遮蔽了师生主体的差异化,实际上在班级管理的实践运作中规避了班级权力的动态生成性。班级场域的刚性管理遮蔽了师生主体的情感体验与话语表达,凸显了强制权威和刚性统摄的管理思维模式。动态权变内蕴着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必要的张力,赋予权变理论的符号编码的动态表达,显示了班级管理的权力重塑力和关系实践掌控力。班级管理的“刚柔并济”模式是班级场域生成的必由之路,可以切实保障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通畅性和规范性,实现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隐的创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权力固化 权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帕森斯功能关系的学校功能改进动力机制研究
6
作者 郑再升 杨清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功能面临一些实践问题:学校功能异化导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市场的乱象,英才化办学模式破坏了基础教育学校生态,功利主义视角下产生的教师师德问题与诚信问题,家校功能的错位导致家庭教育功能的迷失,“分数至上”消解了... 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功能面临一些实践问题:学校功能异化导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市场的乱象,英才化办学模式破坏了基础教育学校生态,功利主义视角下产生的教师师德问题与诚信问题,家校功能的错位导致家庭教育功能的迷失,“分数至上”消解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成长。这些问题都与当前社会对学校不合理的教育需求以及学校自身教育功能定位的迷失有关。本文以帕森斯AGIL模型为理论研究视角,建构教育需求引导下义务教育学校功能改进的“需求—结构—功能”模式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只有在尊重教育规律、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以及符合学校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对学校功能的多元价值诉求,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系统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确保学校系统在社会系统中发挥好模式维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功能 义务教育学校 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AGIL功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双减”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罗家才 朱代琼 李化树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0-24,共5页
学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主阵地,教师是“双减”政策推进的第一责任人。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影响教师“双减”政策执行力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发现:主观规范对教师的“双减”政策执行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教师的... 学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主阵地,教师是“双减”政策推进的第一责任人。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影响教师“双减”政策执行力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发现:主观规范对教师的“双减”政策执行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教师的“双减”政策执行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对教师的“双减”政策执行力不产生影响;教师的行为态度通过主观规范影响“双减”政策执行力;教师的感知行为控制通过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双减”政策执行力。根据对“双减”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双减”政策推进需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机制铸牢教师政策执行规范,应为学校提供多元支持及提升教师政策执行胜任力,并建构“利己”与“利众”共赢的绩效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政策执行力 计划行为理论 中小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育评价改革:潜在风险及其防控 被引量:1
8
作者 覃发业 张成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3,共10页
乡村教育评价改革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乡村教育评价改革尚缺少深层次的发掘,而乡村教育评价改革具有激活乡村教育内生驱动力,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促成中国式乡村教... 乡村教育评价改革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乡村教育评价改革尚缺少深层次的发掘,而乡村教育评价改革具有激活乡村教育内生驱动力,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促成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但在深化乡村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中,要警惕崇拜泛滥,他者评价过度化、技治僭越,工具评价理性化、追捧效率,绩效评价功利化、追求个性,特色评价异形化等潜在的评价风险。值此,要规避潜在的评价风险,需注重优化评价标准,确立适切的评价参照体系、合理运用评价工具,坚守育人本位的评价立场、审思明辨评价尺度,秉持效度为核心的评价观、科学把握评价原则,遵循乡村性的评价共识,从而构筑风险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学视域下高校德育的现实藩篱与理路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成林 曾俊豪 杨翠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在高校场域中,“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及其所树立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人学与高校德育的缘结所在,亦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然而,高校德育在实然向度中境遇诸多的现代性问题,人学也由此尽显困顿。对高校德育进行现实考察发现,在... 在高校场域中,“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及其所树立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人学与高校德育的缘结所在,亦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然而,高校德育在实然向度中境遇诸多的现代性问题,人学也由此尽显困顿。对高校德育进行现实考察发现,在人学空场的境况之下,物化德育的滋生、“五唯”问题的突显、德育主体的偏离是显见的现实藩篱。需认识到,依托人性回归来唤醒人本德育是高校德育场的本真诉求。为此,高校德育基于终极价值的人本性范导从以下相互联系、相互包摄的三维度进行建构:从人的自然性维度,进行人化德育的嵌入;从人的社会性维度,发展人性德育;从人的自为性维度,凸显德育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高校 德育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普融通政策的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家明 李寒梅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3-19,共7页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文化观念等构成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受退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影响,职普融通政策变迁体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故政策制定者在推进职普融通政策创新时,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治理能力;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协同推进动力;优化政策实施环境,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制度主义 职普融通 制度逻辑 政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内迁粤北华南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类型、特征及影响
11
作者 黄莉萍 张成林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抗战期间,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高校内迁粤北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留下了浓墨一笔。在高校艰苦办学延文脉的过程中,内迁粤北华南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通过探寻内迁粤北华南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活动特征及其影响... 抗战期间,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高校内迁粤北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留下了浓墨一笔。在高校艰苦办学延文脉的过程中,内迁粤北华南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通过探寻内迁粤北华南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活动特征及其影响,管窥战时内迁粤北华南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状况。作为彼时内迁粤北华南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内迁粤北华南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与活动成效等方面,可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示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社团 内迁粤北华南高校 特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当与适当:价值认同视域下高职学生德育行为的生成逻辑
12
作者 张成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2,共5页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应当秉持的本质使命和历史重任,核心是促进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德育行为借助于高职学生的价值认同来内发生成,其生成机制较为侧重于德育规律的内在生成逻辑,凸显着德育本体论意涵,发挥着德育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应当秉持的本质使命和历史重任,核心是促进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德育行为借助于高职学生的价值认同来内发生成,其生成机制较为侧重于德育规律的内在生成逻辑,凸显着德育本体论意涵,发挥着德育的价值关切和高职学生发展的意义诉求。高职学生德育行为的生成境遇价值悬置、功能遮蔽、过程偏移和行为失范等失当表现,引发德育工作“失语”风险,造成学生主体出现价值认同危机倾向。高职学生德育行为生成需要从价值复归、功能凸显、过程凝聚和行为内生等方面进行适当调适,最终形成理性僭越、隐而不彰的行为生成图景,建立兼具德育价值认同和行为生成导向的境脉勾勒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德育行为 价值认同 生成机制 过程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村教师职业角色的脱域区隔与空间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振中 曾俊豪 张成林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1-48,共8页
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涵盖空间性和教育性,对应教师职业角色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体现及自我与他者的期望,需要从乡村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出发来审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才能对其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因而具有了... 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涵盖空间性和教育性,对应教师职业角色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体现及自我与他者的期望,需要从乡村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出发来审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才能对其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因而具有了乡土生成的特性、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人己联通对自身价值澄明的秉性。当前,城乡社会发展的二元化分、社会局内外主体的利益博弈、多元价值的冲突等使得乡村教师对其职业角色的认同陷入现代性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角色人本空心化、职业角色边界泛化、职业价值迷失。突破这些困境,需要从合乎乡土规律的人地互动出发,在递进实现人地厘合、人际协和、人己澄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乡村教师职业角色的重新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职业角色 人地互动 人地厘合 人际协和 人己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培养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家才 叶会常 杜新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4-68,共5页
当前我国“双减”政策实施进入深水区,加强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建设,是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爱学、乐学班级氛围,实现“减负增质”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班干部在班级文化领导力方面存在“以身作则”方面表现欠佳、对同... 当前我国“双减”政策实施进入深水区,加强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建设,是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爱学、乐学班级氛围,实现“减负增质”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班干部在班级文化领导力方面存在“以身作则”方面表现欠佳、对同学的关心程度不够、班级文化宣传力不足和营造良好班风的能力欠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受班干部的角色认知、家庭教育风格、同辈群体人际关系、班级文化宣传意识与知识经验、班干部魅力型权威和班主任的濡染与教化六大因素影响与制约。应从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打造培养文化领导力的特色课程、培养魅力型权威和强化班主任的引领作用等方面着手提升小学生班干部班级文化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领导力 班干部 小学生 班级文化 班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位与偏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偏正结构探赜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翠 张等菊 张成林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场域时空变革的基本遵循和重要凭依,是师生主体双方共同构成的一种高职教育的关系存在样态。“偏正结构”的本体存在性具有饱满的现实意义和关系脉络,是实践过程中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秩序有效编排。师生关系偏正结... 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场域时空变革的基本遵循和重要凭依,是师生主体双方共同构成的一种高职教育的关系存在样态。“偏正结构”的本体存在性具有饱满的现实意义和关系脉络,是实践过程中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秩序有效编排。师生关系偏正结构境遇的现实桎梏遏制了高职院校场域所蕴藏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空间。师生关系要切实摆脱“工具理性”的现实桎梏,需要进行师生关系的溯源与偏正结构的重构,寻找师生关系困境的症结之处,构建起一种兼顾主体发展和育人导向功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复杂多变、隐而不彰的师生关系的教育愿景。师生关系的偏正结构实现了师生主体间的视域交融和意义生成,在一定程度折射出高职院校场域中师生交往互动的应然追寻与实然呈现,最终趋向高职院校教育的“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偏正结构 生成哲学 正位 偏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生成逻辑阐释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成林 车越彤 杨翠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8,共8页
深度学习能力是人由“片面的人”转向“全面的人”的标志性能力,也是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对儿童这一“未完成”的特殊主体来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也同时面对着传统的与现实的藩篱。儿童结构游戏中蕴含着儿童深度... 深度学习能力是人由“片面的人”转向“全面的人”的标志性能力,也是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对儿童这一“未完成”的特殊主体来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也同时面对着传统的与现实的藩篱。儿童结构游戏中蕴含着儿童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能。通过洞悉现实中儿童结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实现情况,可以观测到儿童结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面临着概念锁定、关系锁定、经验锁定和意义锁定等四重困境。若要突破当下的困顿局势,就要以生成论哲学的眼光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以动态生成观、关系进化观、人文化成观探求其生成理路,最终完成概念的重新理解与再度生成、关系的统合重构、经验的更新与超越和意义的具身与归化,实现儿童结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 生成论哲学 结构游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情感虐待与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关系:一项有调节的中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红秀 林诗韵 +1 位作者 龙易成 曾灿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9-335,共7页
为探索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焦虑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用童年期虐待问卷、情绪调节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初一到高三共3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情感虐待可以... 为探索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焦虑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用童年期虐待问卷、情绪调节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初一到高三共3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情感虐待可以直接导致青少年自伤行为概率的增加,也可通过焦虑间接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情绪表达抑制调节了情感虐待和焦虑之间的关系,高表达抑制时,童年期情感虐待对焦虑的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焦虑 情感虐待 表达抑制 体验回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