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业豆豉主要发酵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胜远 韦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2,共4页
通过涂布分离和感官评定从广西乐业传统细菌型豆豉中分离和筛选出豆豉的主要发酵微生物DC8,经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DC8为枯草芽胞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菌株DC8的发酵性能较好... 通过涂布分离和感官评定从广西乐业传统细菌型豆豉中分离和筛选出豆豉的主要发酵微生物DC8,经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DC8为枯草芽胞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菌株DC8的发酵性能较好,发酵制备的豆豉风味好,纤溶酶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酸可溶性多肽含量高,分别达到59.49(±2.37)IU/g、0.87(±0.07)mg Trolox/g、21.77(±1.31)mg/g和46.14(±2.58)mg/g。结果表明,菌株DC8是制备细菌型豆豉的良好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型豆豉 发酵微生物 鉴定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 被引量:36
2
作者 周春娟 庄东红 +3 位作者 郭守军 朱慧 马瑞君 吴清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9-616,共8页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和香型名称未定的锯朵仔、贡香共7个类型。不同香型凤凰单丛成品茶之间的香型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香气组分及香型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凤凰单丛茶的自然杂交变异及其加工工艺有关。通过分析同一香型不同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可以发现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之间既存在共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又具有个性组分的差异,比如:芝兰香型凤凰单丛茶的异丁香酚,黄栀香型的α–杜松醇,蜜兰香的榧烯醇、β–紫罗酮、石竹烯以及锯朵仔单丛的4–萜烯醇和贡香单丛的氨茴酸甲酯等,这些成分可能是所对应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可作为凤凰单丛成品茶香型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香型 SDE-GC/MS 分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与P&T-TD-GC-MS提取分析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香气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春娟 郭守军 +5 位作者 庄东红 马瑞君 朱慧 吴清韩 李妙清 陈协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37-142,共6页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有很大差异,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型分类,并发现P&T-TD法有更大的运用空间。SDE法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较多,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化合物较少,不同香型的区别主要是成分的相对含量比例;P&T-TD法提取得到的成分种类多,不同香型的茶区别较大。通过萜酯指数可得P&T-TD法提取的香气更为清香,SDE法提取的香气较为浓烈,但两者都体现了凤凰茶清高持久的幽香特性。SDE法的高温加热可能引起成分的改变,P&T-TD提取法的成分较能真实地反应茶汤冲泡的特点。结合2种方法分析得出,黄栀香与肉桂香茶的区别明显,黄栀香茶以荜澄茄醇、橙花叔醇等为主,并特有丙酸芳樟酯、δ-杜松烯、萜品油烯等成分;肉桂香茶是吲哚、δ-壬内酯、苯乙腈相对含量多,且含有苯乙醇、苯甲醇、1,5,8-对-薄荷三烯、戊醛等特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不同香型 同时蒸馏萃取 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凤凰单枞茶树品种(系)叶片主要性状的种间差异和地域变异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桔红 庄东红 +1 位作者 马瑞君 吴泽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30,共6页
对广东潮州凤凰山区不同地域的5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的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形、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叶片形态和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不同海拔地带的12种凤凰单枞茶树主要叶片性... 对广东潮州凤凰山区不同地域的5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的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形、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叶片形态和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不同海拔地带的12种凤凰单枞茶树主要叶片性状进行了地域变异研究。结果显示,50种凤凰茶树叶片形状为卵圆形至长卵形(叶形指数1.99~3.16),叶绿素含量平均为64.348(SPAD测定读数),平均单叶面积24.237 cm^2,叶干物质含量40.65%,比叶面积80.947 cm^2·g^-1。50种凤凰单枞茶树的叶面积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1.12%),比叶面积变异次之(18.3%),叶形状(9.8%)和叶绿素含量(10.4%)变异较小,叶干物质含量变异最小(5.9%);南馥茶园的兰花香、柚花香、宋种、八仙、桂花香、夜来香、蜜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质较多,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高;南馥茶园的玉兰香、水仙、姜花香、杨梅叶和区山塘茶园的玉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较少,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高海拔地带的部分凤凰单枞茶树具有叶面积大、叶干物质含量少、比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多的趋势,表明种植地域的海拔对凤凰单枞茶树叶片性状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枞 叶片性状 海拔 地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气调袋包装对黄皮采后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福平 陈蔚辉 +1 位作者 刘燕湘 杨海萌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以鸡心黄皮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自发气调袋包装对其贮藏期间(6~8℃、相对湿度80%左右)营养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气调包装可明显抑制黄皮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 以鸡心黄皮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自发气调袋包装对其贮藏期间(6~8℃、相对湿度80%左右)营养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气调包装可明显抑制黄皮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同时减缓黄皮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的损失,抑制有机酸含量升高,延缓果实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延长黄皮果实贮藏期和保持黄皮果实固有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自发气调袋 贮藏 营养品质 生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提取桑葚酒渣总黄酮的工艺 被引量:7
6
作者 孔美兰 刘谋泉 +1 位作者 张福平 陈碧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91,共5页
以桑葚酒渣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桑葚酒渣总黄酮。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对桑葚酒渣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与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分别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桑葚总黄酮提取优化工艺参数... 以桑葚酒渣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桑葚酒渣总黄酮。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对桑葚酒渣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与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分别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桑葚总黄酮提取优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75%、超声温度70℃、料液比1∶29(g/mL)、超声波功率350W、超声时间79 min,桑葚酒渣总黄酮的提取率达4.71%。所得桑葚酒渣总黄酮提取回归模型高度显著(P<0.000 1),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总黄酮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酒渣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3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叶片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桔红 马瑞君 庄东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28,42,共5页
以30种凤凰茶树品系为材料,对叶脉、叶缘锯齿、叶形指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7个重要性状进行研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以主成分分析(PCA)对所测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并根据3... 以30种凤凰茶树品系为材料,对叶脉、叶缘锯齿、叶形指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7个重要性状进行研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以主成分分析(PCA)对所测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并根据30种茶树品系叶性状在3个主成分轴上的具体得分,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种凤凰茶品系之间叶形态和功能性状有显著差异;比叶面积变异最大(变异幅为23.06%),不同茶品系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较大差异;叶绿素含量高、叶缘锯齿少的一些品系如宋种、蜜兰香、黄栀香、茉莉香、桂花香、八仙、柚花香对资源有效利用率高;叶绿素含量少、叶缘锯齿数目多的玉兰香、杨梅叶、贡香、梅占、玉兰香、兄弟仔、竹叶对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茶 叶性状 变异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蒙花黄色素性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胜远 李卓文 +3 位作者 赖演莲 方晓旋 陈晓屏 杨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2,32,共5页
对密蒙花黄色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蒙花黄色素易溶于水,难溶于石油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为水>无水乙醇>丙酮>石油醚。密蒙花黄色素在4、30℃、pH4.92~9.18范围内稳定,但高温、光和EDTA对其色价有一定影响。密蒙... 对密蒙花黄色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蒙花黄色素易溶于水,难溶于石油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为水>无水乙醇>丙酮>石油醚。密蒙花黄色素在4、30℃、pH4.92~9.18范围内稳定,但高温、光和EDTA对其色价有一定影响。密蒙花黄色素具有较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每毫克密蒙花黄色素与10.01μg Trolox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当。在10 g/L的浓度下,密蒙花黄色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酿酒酵母、匍枝根霉、黑曲霉和桔青霉均没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蒙花 黄色素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章斌 侯小桢 +3 位作者 秦轶 丁心 邓其海 柯永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采用GC-MS法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并对其抗氧化与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4.57%,主要为dl-柠檬烯(42.93%)、γ-萜品烯(8.41%)、α-松油醇(6.39%)和E-柠檬醛(6.0... 采用GC-MS法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并对其抗氧化与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4.57%,主要为dl-柠檬烯(42.93%)、γ-萜品烯(8.41%)、α-松油醇(6.39%)和E-柠檬醛(6.09%)等;柠檬精油对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清除率可达95.14%;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实验条件下最高为34.81%,远低于同浓度的PG和TBHQ。200mg/kg添加量的柠檬精油可延缓猪油和花生油的贮藏期,但略差于同浓度TBHQ和VE的抗氧化效果。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对6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μL/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果皮精油 化学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形蜈蚣藻多糖的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3 位作者 谢泳娴 叶文斌 李少虹 苏锐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2-115,共4页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带形蜈蚣藻多糖,通过测定浓度、切变速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多糖溶液粘度的影响,对带形蜈蚣藻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及其与其他多糖的协效增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带形蜈蚣藻多糖溶液浓度≤1%时为"牛顿流体&quo...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带形蜈蚣藻多糖,通过测定浓度、切变速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多糖溶液粘度的影响,对带形蜈蚣藻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及其与其他多糖的协效增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带形蜈蚣藻多糖溶液浓度≤1%时为"牛顿流体",操作温度80℃为宜;该多糖溶液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较好的耐盐稳定性及较强的抗降解性能;冷冻和冷藏处理的多糖溶液粘度均有所升高,微波、超声波处理及添加一定量的苯甲酸钠对该多糖溶液的粘度影响较小;带形蜈蚣藻多糖与黄原胶有良好的协效增稠性,二者的最佳配比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形蜈蚣藻 多糖 流变性 粘度 协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抗菌物质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胜远 韦锦 郑燮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0-156,共7页
采用双向单因素试验法及正交试验法,以解淀粉芽孢杆菌K6为菌种,对发酵合成抗菌物质的改良兰迪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KCl对解淀粉芽孢杆菌K6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不利,Fe SO4和Cu SO4对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影响不大,而KH2PO4、Mg SO4和M... 采用双向单因素试验法及正交试验法,以解淀粉芽孢杆菌K6为菌种,对发酵合成抗菌物质的改良兰迪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KCl对解淀粉芽孢杆菌K6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不利,Fe SO4和Cu SO4对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影响不大,而KH2PO4、Mg SO4和Mn SO4对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影响较显著。经优化获得适宜用于合成抗菌物质的兰迪培养基的配方为:L-谷氨酸钠5.0 g/L、葡萄糖15.0 g/L、KH2PO4 0.5 g/L、Mg SO4 0.2 g/L、Mn SO42.0 mg/L。优化兰迪培养基的组分较优化前的改良兰迪培养基显著减少,并更有利于抗菌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单因素法 兰迪培养基 抗菌物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7种冬季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宪锋 邱贺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35,共2页
根据粤东7种冬季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结果,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和我国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4.0mg/kg)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鼠曲草、益母草、腋花蓼和野茼蒿的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 根据粤东7种冬季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结果,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和我国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4.0mg/kg)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鼠曲草、益母草、腋花蓼和野茼蒿的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亚硝酸盐含量低于限量标准4.0mg/kg,属于一级无公害野菜,可以安全食用;少花龙葵的硝酸盐含量高于432mg/kg而低于785mg/kg,亚硝酸盐含量低于限量标准,属于二级野菜,不宜生食,但煮熟或盐渍后可安全食用;荠菜的硝酸盐含量高于785mg/kg而低于1440mg/kg,亚硝酸盐含量低于限量标准,属于三级野菜,不可生食和盐渍,但可熟食;加拿大蓬由于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故不宜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采前管理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福平 陈蔚辉 +2 位作者 刘谋泉 陈焕彬 吴远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34,共4页
果实的采前管理与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关系密切。介绍了莲雾结果树的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采前管理技术,同时介绍了莲雾商品生产的采后处理技术,包括果实的适时采收、分级、预冷、保鲜处理等重要环节,为莲雾的商品化生产提... 果实的采前管理与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关系密切。介绍了莲雾结果树的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采前管理技术,同时介绍了莲雾商品生产的采后处理技术,包括果实的适时采收、分级、预冷、保鲜处理等重要环节,为莲雾的商品化生产提供相应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采前管理 采后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澄清方法对黄芪提取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玉忠 陈庆彪 +2 位作者 周霖 陈旭升 张振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29-132,共4页
为了获得对黄芪提取液具有最佳澄清效果的方法。本实验通过测定浊度、酸碱度、电导率、抗氧化性等参数,评估和比较了稀释过滤法、Al Cl3和PVP-K30等三种方法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法均有澄清效果,但对黄芪提取液的理化性质有... 为了获得对黄芪提取液具有最佳澄清效果的方法。本实验通过测定浊度、酸碱度、电导率、抗氧化性等参数,评估和比较了稀释过滤法、Al Cl3和PVP-K30等三种方法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法均有澄清效果,但对黄芪提取液的理化性质有一定影响;其中稀释法对黄芪提取液的浊度影响不大,但与黄芪提取液的酸碱度、电导率、抗氧化性呈现线性关系;而添加Al Cl3或PVP-K30等两种方式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黄芪提取液的理化性质。稀释过滤法对黄芪提取液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小,适合用于中药提取液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芪 澄清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三华李花青素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美兰 刘谋泉 陈德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92-96,共5页
以三华李为原料研究三华李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首先将三华李切成厚度为2 cm的薄片,然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三华李切片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p H值2的7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1∶12(W/V),超声波温度55℃,... 以三华李为原料研究三华李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首先将三华李切成厚度为2 cm的薄片,然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三华李切片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p H值2的7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1∶12(W/V),超声波温度55℃,超声波时间50 min,超声波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提取液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21.98μg/L。提取完花青素的三华李切片组织结构完整,可以作为三华李凉果的原料。三华李花青素提取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并进行冻干处理,得到三华李花青素粗提物。花青素粗提物含量为2.4 mg/m 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1.21%;花青素粗提物含量为0.4 mg/m L时,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达到4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华李 超声波辅助提取 花青素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地区茜草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秋燕 张福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857-861,共5页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提出一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调查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结果:记录到该地区共有茜草科药用植物24属,58种(含变种),同时介绍了粤东地区茜草科药用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功效及其...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提出一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调查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结果:记录到该地区共有茜草科药用植物24属,58种(含变种),同时介绍了粤东地区茜草科药用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功效及其利用价值。结论:粤东地区茜草科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时应坚持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地区 茜草科 药用植物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秦轶 侯小桢 +3 位作者 章斌 邓其海 丁心 邹利运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对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进行GC—MS分析,并研究柠檬精油在清除自由基、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生成、延缓食用油脂贮藏期等方面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柠檬果皮精油中共检测出23种挥发性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5.43%,主要为dl-柠檬烯(4... 对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进行GC—MS分析,并研究柠檬精油在清除自由基、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生成、延缓食用油脂贮藏期等方面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柠檬果皮精油中共检测出23种挥发性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5.43%,主要为dl-柠檬烯(47.53%)、γ-萜品烯(11.19%)、α-蒎烯(5.38%)、α-松油醇(4.09%)、Z-柠檬醛(4.07%)、E-柠檬醛(3.99%)等;柠檬精油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亚硝酸钠和亚硝胺均显示出较好的清除效果,在试验条件下对四者的清除率分别可达95.14%,61.35%,87.50%,56.91%。在0.02%用量(m/m)情况下,柠檬果皮精油对食用油脂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但较同浓度的BHT和PG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精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