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条件与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邢树文 朱慧 +3 位作者 马瑞君 杜颖青 孙延杰 查广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36-4246,共11页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组成: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在科、属、种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上,均表现为有机茶园高,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低,且在物种数和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管巢蛛科和狼蛛科是3种类型茶园的优势类群,球蛛科、跳蛛科、狼蛛科、皿蛛科的物种优势度大于10%。(2)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3)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组成与普通茶园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园与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差异较小;3种类型茶园的茶丛蜘蛛群落个体数、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且表现为机茶园多,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最少。蜘蛛的功能群采集发现,在3种茶园中结网蜘蛛少,而主要是游猎蜘蛛。(4)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因其周边生境结构复杂(竹林、小灌木及杂草),植被丰富,形成植被缓冲带,改善了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茶园土表覆盖度,可明显提高茶丛和地表游猎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条件好、干扰少的有机茶园中的蜘蛛物种数量、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受损生态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的普通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生境条件 管理方式 蜘蛛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茶挥发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慧 陈树思 +2 位作者 周春娟 曾令达 庄东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551,共7页
采用SDE-GC/MS联用技术提取和分析了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两种乌龙茶的挥发成分,分别鉴定出53、12种成分,凤凰水仙挥发成分的总含量高于武夷水仙。结果表明:凤凰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含氮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茶吡咯、香... 采用SDE-GC/MS联用技术提取和分析了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两种乌龙茶的挥发成分,分别鉴定出53、12种成分,凤凰水仙挥发成分的总含量高于武夷水仙。结果表明:凤凰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含氮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茶吡咯、香叶醇、叶绿醇、N-乙基吡咯、脱氢芳樟醇等;武夷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醛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正己醛、芳樟醇、橙花叔醇、β-紫罗兰酮及茶吡咯等。武夷水仙和凤凰水仙含9种相同挥发成分,包括乌龙茶的主导芳香化合物茶吡咯、β-紫罗兰酮及橙花叔醇,此外,(S)-氧化芳樟醇、E-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芳樟醇及脱氢芳樟醇等四种芳樟醇在两种水仙茶挥发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分别达到32.78%和28.87%,正己醛、(Z)-己酸-3-己烯酯、松香芹乙酸酯为武夷水仙特有。挥发成分的气味类型评分结果显示,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分别有24、17种气味类型,其中,凤凰水仙主要有果、玫、兰、木、药及食等6种香味类型,而武夷水仙主要有铃、冰2种气味类型。研究结果可为以"水仙"命名的乌龙茶共性和差异的探讨及对乌龙茶特征香型成分的深入了解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水仙 凤凰水仙 乌龙茶 挥发成分 气味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生姜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永利 郭守军 +2 位作者 张雅珍 杨东娟 张振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及感官评价等方法研究了罗汉果生姜饮料的关键工艺和配方。通过产品风味确定工艺流程、产品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罗汉果最佳水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35(g∶m L),100℃水浴恒温浸提40 min;通过感官评定... 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及感官评价等方法研究了罗汉果生姜饮料的关键工艺和配方。通过产品风味确定工艺流程、产品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罗汉果最佳水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35(g∶m L),100℃水浴恒温浸提40 min;通过感官评定得到罗汉果生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罗汉果浸提液中添加20%姜汁,8.5%木糖醇,0.25‰的柠檬酸;所得产品具有罗汉果特有的香气及甜味,姜味协调柔和,口感清爽;甜酸咸苦适中,无异味;色泽纯正透亮,呈均匀棕红色,澄清透明无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生姜 饮料 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豌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忠合 王军 +3 位作者 李珍妮 孙远明 柳春红 赖长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16-120,共5页
以豌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处理,研究超声波处理对豌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性、吸油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范围内,豌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着超声... 以豌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处理,研究超声波处理对豌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性、吸油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范围内,豌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着超声波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当超声波强度超过69.36 W/cm^2时,豌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逐渐趋于平稳;豌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在超声波强度分别为75.68 W/cm^2和59.28 W/cm^2后趋于稳定。豌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持水性和吸油性随着超声波强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超声波强度为69.36 W/cm^2时,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达到最高,持水性和吸油性则在超声波强度分别为75.68、49.35 W/cm^2时达到最高。上述分析表明,适度强度的超声波处理可改善豌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豌豆分离蛋白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类黑精及其分级产物清除自由基能力、抗氧化性及还原力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忠合 王军 胡慧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6,共5页
以甘氨酸和葡萄糖为底物制备模式类黑精,采用膜法制备分级产物,分析模式类黑精及其分级产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性及还原力。结果表明:水溶性类黑精及其分级产物具有较好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鸡卵黄脂质... 以甘氨酸和葡萄糖为底物制备模式类黑精,采用膜法制备分级产物,分析模式类黑精及其分级产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性及还原力。结果表明:水溶性类黑精及其分级产物具有较好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鸡卵黄脂质过氧化模型分析表明模式类黑精及其分级产物的抗脂质过氧化性差异较大,模式类黑精和高分子质量的类黑精抗氧化效果较理想;采用铁氰化钾法和二氯酚定酚法测定模式类黑精及分级产物的还原力表明,高分子质量的类黑精还原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黑精 清除自由基 抗氧化 还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研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3 位作者 陈焕纯 杨东娟 张振霞 郑玉忠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5,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配方及老香黄、老药桔用量的比例、稠膏相对密度、辅料配比等关键步骤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老香黄于100℃条件下水煮浸提10 min、浸提2次,老...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老香黄老药桔混合冲剂的配方及老香黄、老药桔用量的比例、稠膏相对密度、辅料配比等关键步骤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老香黄于100℃条件下水煮浸提10 min、浸提2次,老药桔于100℃条件下水煮浸提10 min,浸提1次;老香黄与老药桔浸提液比例为4∶7(m L/m L),稠膏浓缩到相对密度达到1.45,稠膏、麦芽糊精与糖粉质量比为20∶30∶50(g/g/g),舒可曼特细糖霜与乳糖质量比为1∶1(g/g)时,所制备的混合冲剂酸甜适口、柔和,芳香浓郁,具有老香黄和老药桔特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老药桔 混合冲剂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对金带细鲹鱼肉蛋白酶解物功能特性及潜在危害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军 王忠合 +1 位作者 傅力 卢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8,共6页
以金带细鲹鱼肉蛋白酶解物为原料,在不同温度(100℃和120℃)下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研究美拉德修饰反应对酶解物溶解性、乳化性、体外消化性等功能特性及5-羟甲基糠醛(HMF)和丙烯酰胺等潜在危害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 以金带细鲹鱼肉蛋白酶解物为原料,在不同温度(100℃和120℃)下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研究美拉德修饰反应对酶解物溶解性、乳化性、体外消化性等功能特性及5-羟甲基糠醛(HMF)和丙烯酰胺等潜在危害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金带细鲹鱼肉蛋白酶解物的中间产物和褐变程度迅速增加,而p H值和游离氨基数显著下降,这表明加热处理促进了酶解物与葡萄糖间的羰氨反应。功能特性分析表明,美拉德反应修饰可提高金带细鲹鱼肉蛋白酶解物的溶解性和乳化稳定性,而乳化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表明,美拉德修饰反应降低了鱼肉蛋白酶解物的消化性。酶解物与葡萄糖在120℃下的修饰产物中HMF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丙烯酰胺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美拉德反应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修饰方法提高蛋白酶解物的功能特性,但应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减少丙烯酰胺和HMF等有害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带细鲹鱼 糖基化 功能性 丙烯酰胺 5-羟甲基糠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草入侵程度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学林 张丽娜 +3 位作者 王桔红 陈文 陈晓芸 朱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172,共8页
【目的】研究外来种入侵对地下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植物与地下微生物互作的角度探索外来种的入侵机制。【方法】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和比色法,研究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不同入侵程度(未入侵、轻度入侵和中度入侵)对根际... 【目的】研究外来种入侵对地下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植物与地下微生物互作的角度探索外来种的入侵机制。【方法】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和比色法,研究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不同入侵程度(未入侵、轻度入侵和中度入侵)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殊功能微生物及其多样性水平的影响。【结果】供试土样中共检测到33种PLFA生物标记,其中细菌24种、放线菌4种、真菌4种、原生动物1种。随红毛草入侵程度增加,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含水量显著减少,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无显著变化;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PLFA标记物总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含量比值逐渐减小;功能微生物含量逐渐增加,与未入侵地相比,红毛草重度入侵地根际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含量增加了42.46%,伯克霍尔德菌含量增加了22.32%,嗜热解氢杆菌增加了13.08%。红毛草入侵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水平有一定影响,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随入侵程度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变化。土壤中细菌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真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红毛草的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随入侵的加剧,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增加,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含量以及一些特殊功能性微生物含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红毛草 磷脂脂肪酸标记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草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部分理化指标的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丽娜 王桔红 +2 位作者 陈文 陈学林 陈晓芸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含量与部分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中共检测到37种微生物,包括28种细菌、4种放线菌、4种真菌和1种原生动物,其中,细菌含量最高。6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高,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均有分布;27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也均有分布;4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仅分布在个别入侵区。随红毛草入侵程度加剧,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含量均逐渐升高,且它们在重度入侵区土壤中的含量分别较非入侵区增高11.34%、19.60%和13.95%;并且,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逐渐升高。随着红毛草入侵程度的加剧,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均逐渐升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较小;与非入侵区相比,重度入侵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9.27%,而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分别升高73.71%、68.60%、15.09%和32.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64、0.868、0.836和0.889;土壤中的真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蔗糖酶活性和p H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868和0.832。研究结果显示:红毛草能够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土壤条件更利于红毛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草 入侵程度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指标 磷脂脂肪酸( PLFAs)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桔红 张丽娜 +1 位作者 陈学林 陈文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204-210,共7页
入侵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植物入侵到新的栖息地后能够促进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强化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发挥,进而创造更适合外来植物生长的土壤微环境,促进外来种的入侵... 入侵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植物入侵到新的栖息地后能够促进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强化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发挥,进而创造更适合外来植物生长的土壤微环境,促进外来种的入侵进程。从外来入侵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外来入侵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以及从地下生态学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计数法、微生物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及分子技术3类;入侵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其生物量、多样性以及功能微生物菌群等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注重对同一区域外来入侵植物和近缘本土种、及其伴生种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比较研究;加强入侵植物根际微生物功能机理、环境因子与微生物间关联性的研究;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传统方法与生物标记法及其与分子技术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土壤微生物 生物标记 分子技术 入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单丛茶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丽 欧燕清 +2 位作者 侯小桢 王金良 傅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250,共5页
从潮州凤凰单丛茶树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抗菌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凤凰单丛茶树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对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平板对峙法筛选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具有抑... 从潮州凤凰单丛茶树中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抗菌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凤凰单丛茶树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对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平板对峙法筛选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对拮抗细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鉴定。结果表明:凤凰单丛茶树中共分离出内生细菌9株,其中FH01菌株抑菌效果最好,且对供试菌的抑菌谱广,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92 mm和12.36 mm,对梨果黑斑病菌、核桃叶枯病菌、红枣黑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的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2.10%、81.52%、75.06%、67.10%。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鉴定,内生拮抗细菌FH01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茶 内生细菌 抑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品种余甘子果实采后贮藏期间营养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福平 黄俊华 +2 位作者 林妙如 林文欢 郑道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7-159,164,共4页
为选育优良余甘子品种,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碱滴定法和阿贝折射仪测定法分别测定5个余甘子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VC、蛋白质、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TSS)等营养品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5个品种余甘子果实采... 为选育优良余甘子品种,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碱滴定法和阿贝折射仪测定法分别测定5个余甘子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VC、蛋白质、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TSS)等营养品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5个品种余甘子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VC、有机酸和蛋白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其中,VC含量损失最小的是玻璃油甘,损失量为35.88%;损失最大的是大尖,损失量为69.47%。有机酸含量以普甘二号降幅最大,为23.20%;大尖品种降幅最小,为2.48%。5个余甘子品种中,玻璃油甘品种的耐贮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采后贮藏品质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单丛古茶树叶片中硒含量及溶出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双桃 朱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1,共5页
选取10种珍贵的凤凰单丛古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并分析硒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10种凤凰单丛古茶树的成熟叶与新叶的硒含量范围分别为0.0560~0.352 5、0.045 5~0.299 0 mg/kg,平均含... 选取10种珍贵的凤凰单丛古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并分析硒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10种凤凰单丛古茶树的成熟叶与新叶的硒含量范围分别为0.0560~0.352 5、0.045 5~0.299 0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 9、0.154 5 mg/kg,二者之间相差17.46%;基于凤凰单丛"一芽二三叶"的采摘标准,以0.2~4.0 mg/kg的硒含量作为富硒茶的标准,则宋种蜜兰香(0.299 0 mg/kg)和宋种东方红(0.210 2 mg/kg)2种古茶树的茶叶达到富硒茶的含量要求;以硒含量最高的宋种蜜兰香茶叶作为探讨硒元素溶出特征实验的材料。结果显示,冲泡温度以95~100℃、单次冲泡时间小于5min为宜,且凤凰单丛古茶树茶叶耐多次冲泡;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x)与茶汤中硒溶出量(y)的相关性分别符合直线方程(y=0.0004x-0.0283,R^2=0.939 8)、对数方程(y=0.006 6lnx+0.001 1,R^2=0.957 9)及幂函数方程(y=0.0137x^(-0.7866),R^2=0.948 6)。凤凰单丛古茶树具有一定的富硒茶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古茶树 硒含量 茶汤 溶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提取蕉柑落果辛弗林工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谋泉 孔美兰 +2 位作者 刘志聪 张福平 陈德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80,共7页
为开发利用蕉柑落果资源,提高蕉柑落果中辛弗林的提取率,并尽量保护蕉柑组织形态完整,对质构保护液质量浓度以及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技术的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技术的工艺条件进... 为开发利用蕉柑落果资源,提高蕉柑落果中辛弗林的提取率,并尽量保护蕉柑组织形态完整,对质构保护液质量浓度以及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技术的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技术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质构保护最佳处理工艺为:首先在质量浓度0.3 g/100 m L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浸泡20 min,接着在质量浓度0.15 g/100 m L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60 min;真空气流细胞破壁前处理最佳工艺为:泄压温度100℃、压力差116 k Pa、停滞时间21 min、泄压3次。此时辛弗林提取率为69.42%,破果率为33.21%;相比直接进行亚临界水提取对照组,破果率下降了12.07%,辛弗林提取率增加了2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柑 生理落果 真空气流细胞破壁 辛弗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技术对橄榄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谋泉 孔美兰 +1 位作者 张福平 陈德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2-257,304,共7页
以橄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研究橄榄切片厚度、质构保护液浓度及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技术(VAPB)对橄榄总黄酮提取率及破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橄榄最适宜厚度为4-5mm;质构保护最佳处理工艺为:首先在浓度为... 以橄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研究橄榄切片厚度、质构保护液浓度及真空气流细胞破壁技术(VAPB)对橄榄总黄酮提取率及破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橄榄最适宜厚度为4-5mm;质构保护最佳处理工艺为:首先在浓度为0.20g/100mL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浸泡20min,接着在浓度为0.15g/100mL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60min;真空气流细胞破壁前处理最佳工艺为:泄压温度110℃、压力差122kPa、停滞时间16min、泄压重复次数3次;最后采用亚临界水提取,其总黄酮提取率为64.93%,破果率20.60%,相比切片后直接进行亚临界水提取对照组,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了21.23%,而破果率仅增加了3.89%。提取过总黄酮的橄榄切片79.40%结构保持完整,可以作为广式凉果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真空气流细胞破壁 总黄酮 亚临界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邢树文 张银珊 +1 位作者 李金林 李玲玲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109-120,共12页
2012年7月,对粤东地区柑橘园、番石榴园、荔枝园和芒果园4种不同果园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应用土壤线虫群落生态学指数、土壤线虫各食性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指数,分析4种不同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的功能结构特征,探讨果树... 2012年7月,对粤东地区柑橘园、番石榴园、荔枝园和芒果园4种不同果园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应用土壤线虫群落生态学指数、土壤线虫各食性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指数,分析4种不同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的功能结构特征,探讨果树栽植年限、果园管理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共分离获得土壤线虫53551条,隶属2纲11目20科28属。对不同果园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分析表明,4种果园的Shannon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J)、Simpson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SR)和密度?类群指数(DG)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Gower系数表明,种植年限短的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种植年限长的果园之间具有显著相异性。食细菌线虫的H′、J、SR指数排序为柑橘园>番石榴园>芒果园>荔枝园,植食性线虫的H′、J、SR指数排序为荔枝园>芒果园>番石榴园>柑橘园。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4种果园的cp1—cp2类群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cp3—cp5类群(P<0.05),土壤线虫生活策略组成以cp2类群占优势。PPI指数表明:荔枝园和芒果园受扰动程度大于柑橘园和番石榴园,MI、PPI/MI值则表明:柑橘园和番石榴园土壤线虫群落的稳定性较高,受到的干扰程度小。NCR值均说明了4种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分解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综合线虫功能类群的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果树的栽植年限对果园土壤线虫的PPI/MI值有很大影响,随着果树栽植年限的增加,PPI/MI值呈上升趋势。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统计结果表明,荔枝园和芒果园植食性线虫数量增加虽未达到对果树的伤害阈值,但种植年限较长的果园土壤环境受到的扰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粤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橄榄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福平 陈方敏 +2 位作者 陈丹丹 林文欢 郑道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9-993,共5页
【目的】分析3个橄榄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筛选出耐藏性较好的品种为选育优良橄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潮汕地区3个橄榄品种(丰玉1号、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果实为试验材料,置于室温(15~25℃)、湿度60%~80%条件... 【目的】分析3个橄榄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筛选出耐藏性较好的品种为选育优良橄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潮汕地区3个橄榄品种(丰玉1号、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果实为试验材料,置于室温(15~25℃)、湿度60%~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2 d测定1次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并统计果实的失重率和好果率。【结果】室温贮藏至第8 d,一点红橄榄的好果率仍保持在98%,丰玉1号橄榄仅50%;贮藏至第6 d,丰玉1号橄榄出现呼吸高峰,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橄榄的呼吸强度呈上升趋势,但尚未出现呼吸高峰;整个贮藏期间,3个橄榄品种果实的失重率、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贮藏至第8 d,深洋甜种橄榄的失重率和POD活性最低,一点红橄榄的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最低;PPO活性由高到低为:丰玉1号〉深洋甜种〉一点红。【结论】3个橄榄品种中,以一点红橄榄的耐藏性最佳,深洋甜种橄榄次之,可将一点红和深洋甜种橄榄远销非产地市场,而丰玉1号橄榄适合产地自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采后 生理变化 耐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罗蜜种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福平 吴瑾 李巧楠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波罗蜜种子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探究微波辅助提取波罗蜜种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波罗蜜种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时间20 s,乙醇... 以波罗蜜种子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探究微波辅助提取波罗蜜种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波罗蜜种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时间20 s,乙醇浓度80%,固液比1∶10(g/m L),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5 h,该工艺条件下平均提取率为5.30%。波罗蜜种子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其抗氧化性明显,当其浓度达0.076 6 mg/m 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34%;当其浓度达0.06 mg/m 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8%。波罗蜜种子黄酮类化合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性强于BHT,而弱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蜜种子 微波辅助提取 黄酮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汁对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小桢 章斌 +4 位作者 陈添象 秦轶 吴菊芬 丁心 邓其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柠檬汁用量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及速溶柠檬茶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茶和柠檬为主要原料,分别经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速溶柠檬茶粉,考察柠檬汁添加量对绿茶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柠檬汁与茶汤比为1... [目的]探讨柠檬汁用量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及速溶柠檬茶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茶和柠檬为主要原料,分别经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速溶柠檬茶粉,考察柠檬汁添加量对绿茶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柠檬汁与茶汤比为1∶19时的口感最佳;柠檬汁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茶汤色泽加深和茶多酚含量降低;经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出口温度为80℃,流速为3 m L/min)和真空冷冻干燥(升华干燥参数:冷阱温度-45℃、真空度60 Pa)制得的速溶柠檬果茶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结论]柠檬汁用于速溶绿茶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产品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汁 绿茶 速溶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植物细胞晶体的材料选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清韩 朱慧 +1 位作者 马瑞君 曾秋珊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4,共2页
本文对20种植物叶枕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各种植物的叶枕均清晰地存在晶体;提供了这些植物晶体的含量、类型和分布部位的数据及部分植物叶枕晶体的显微照片。
关键词 植物细胞 叶枕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