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中文全球发展”:“国际中文教育”观念史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范铸 郭晔丹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40,共17页
“向世界推广汉语”真正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行动是与改革开放“向世界学习”同步发展的,没有真正的改革开放,便没有真正的汉语国际传播。语言的传播与人群的互动直接关联,语言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发展直接关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 “向世界推广汉语”真正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行动是与改革开放“向世界学习”同步发展的,没有真正的改革开放,便没有真正的汉语国际传播。语言的传播与人群的互动直接关联,语言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发展直接关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而对之的命名也已经从“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为“汉语国际教育”,继而发展为今天的“国际中文教育”。从对外到国际,从教学到教育,这不仅意味着术语的变化,更意味着理念的发展。只是,国际中文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学界的认知似乎并不很清楚。对此,我们不仅需要明确国际中文教育就是以中文为媒介、以全球治理为理念、在国际上展开的国际理解教育,而且,还需要更进一步确认“中文全球发展”的概念。即,走出只关注教学、教育的思维定势,在全球语言使用、语言服务、语言知识生产中推进中文发展,在中外协同的全球发展理念下推进中文发展。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推进中文的全球发展,在中文的全球发展中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而以全球发展推进中文发展,以中文发展推进全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发展 “中文全球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伦理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亚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7,61,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显示出自身知识系统的开放性,马克思的实践观则是其体系开放的理论前提。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逐步形成了现代革命伦理型批评,这一批评既...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显示出自身知识系统的开放性,马克思的实践观则是其体系开放的理论前提。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逐步形成了现代革命伦理型批评,这一批评既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身的理论原因,也有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批评的影响因素。面对经济全球化、消费文化崛起的现实情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有必要进行理论模式上的调整,我们认为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蕴含个体价值关怀的人民本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批评,以丰富和充实当代中国伦理生活的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开放性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的西部情结
3
作者 段平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中针对"西部"题材的文学创作虽然很多,但仅仅是由于题材特征的原因并不足以形成具有西部情结的文学。因为西部情结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 中国当代文学中针对"西部"题材的文学创作虽然很多,但仅仅是由于题材特征的原因并不足以形成具有西部情结的文学。因为西部情结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就是以"西部情结"为情感的,然而在接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两个阶段中,西部情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个变化的过程,值得人们研究的是体现于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必然要涉及到针对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态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西部情结 审美观念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格森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卓越教师卓越性阐释 被引量:15
4
作者 罗小娟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8,共7页
卓越教师是人格高贵、智慧卓著,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充满创造激情与生命感召力的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教育者。从生命哲学的视角看来,使卓越教师区别于普通优秀教师的卓越特质主要体现在他充满理想、富于激情,具有浪漫主... 卓越教师是人格高贵、智慧卓著,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充满创造激情与生命感召力的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教育者。从生命哲学的视角看来,使卓越教师区别于普通优秀教师的卓越特质主要体现在他充满理想、富于激情,具有浪漫主义的教师信念;直觉把握、洞察领悟,拥有超出常人的实践智慧;反思研究,创造性顿悟,有着全人投入的学习精神;积极进取,享受挑战,有着自我实现的不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生命哲学 卓越教师 卓越性 积极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诗教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松元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72,共5页
韩山师范学院诗教之开展,建立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之上,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成果丰硕,效果突出。韩山诗教的实施路径如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诗词写作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并形成相互补充的课程群;... 韩山师范学院诗教之开展,建立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之上,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成果丰硕,效果突出。韩山诗教的实施路径如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诗词写作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并形成相互补充的课程群;二是以诗歌机构、学生社团为阵地,为学生的学诗开辟第二课堂;三是架设大学—地方—诗界、学界的桥梁,挖掘和整合诗教的学术文化资源,使诗教之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诗教 人才培养模式 诗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骈文形式美的建构及其艺术缺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9,98,共6页
六朝骈文是由秦汉古文经过骈俪化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它在形式技巧方面的艺术创新远比内容表达更独特,建构出高度的形式美。具体来说,它主要通过作用于视觉的形文和作用于听觉的声文体现出来。但过于追求形式美也流露出诸多缺陷,如雕琢过... 六朝骈文是由秦汉古文经过骈俪化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它在形式技巧方面的艺术创新远比内容表达更独特,建构出高度的形式美。具体来说,它主要通过作用于视觉的形文和作用于听觉的声文体现出来。但过于追求形式美也流露出诸多缺陷,如雕琢过甚导致情感抒发肤浅有时甚至虚假,用典繁密致使文章伤于板滞,以典故指代人名或运用生僻典事则会使文句含义不明。另外,对偶中的重出和不均现象也很常见,声律谨严虽可增强节奏感与音韵美,但又因拘忌太多而伤及文章的真美,并消减原有的浓郁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骈文 形式技巧 形式美 艺术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和的流寓诗及其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录祥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晚清著名诗人金和在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一直流寓各地,或主家塾,或参幕府,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除描述太平天国围城史实及揭露清军腐败的诗歌为人所熟知外,还有许多述写流离漂泊生活的诗篇,真切反映了乱世中文人辛酸的流寓生活、... 晚清著名诗人金和在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一直流寓各地,或主家塾,或参幕府,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除描述太平天国围城史实及揭露清军腐败的诗歌为人所熟知外,还有许多述写流离漂泊生活的诗篇,真切反映了乱世中文人辛酸的流寓生活、痛苦的思想转变以及诗人辛苦的抗争,同时直接或间接反映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展现了乱中社会各阶层的命运与生活,具有"诗史"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和 太平天国 流寓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电影民俗元素的镜像呈现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温立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0,共3页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的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民俗电影"这个术语可以上溯至1934年,当年英国电影学院曾用这个术语来指称跟民俗相关的活动。"有民俗的电影(folkloric film)"因1...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的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民俗电影"这个术语可以上溯至1934年,当年英国电影学院曾用这个术语来指称跟民俗相关的活动。"有民俗的电影(folkloric film)"因1998年莎伦·谢尔曼的著作《记录我们自己》的发表而确立了民俗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谢尔曼曾在1977年首次使用过"民俗电影"这个术语。[2]电影离不开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尔曼 民间习俗 生活文化 商业大片 国际传播 王全安 人物形象 花腰新娘 难夫难妻 花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传论赞演进与六朝骈文形式
9
作者 刘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骈文是由传统散文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文体,讲究对偶、藻饰、用典与声律等四种形式要素。它萌芽于先秦,生长于两汉,形成于魏晋,成熟于六朝。这一发展过程正是通过对四要素的追求一步步实现的。它不仅可以通过传统散文的骈化得以完成,而... 骈文是由传统散文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文体,讲究对偶、藻饰、用典与声律等四种形式要素。它萌芽于先秦,生长于两汉,形成于魏晋,成熟于六朝。这一发展过程正是通过对四要素的追求一步步实现的。它不仅可以通过传统散文的骈化得以完成,而且可以通过史传论赞的骈化呈现出来。《史记》论赞句式灵活,长短交错,参差不齐,属于典型的散体形式。《汉书》论赞稍加雕琢辞藻,句式较整齐,四言句增多,趋向骈俪化。《三国志》论赞的句式更为整齐均匀,词义亦并列对称,排比句、对偶句较常见。《后汉书》论赞颇为讲究文采与对偶,初步注意到音韵,形式趋于完美,骈化倾向更明显。《宋书》《南齐书》及《魏书》的论赞不但句式整齐,而且讲究声律、用典,不少篇章都属于成熟的骈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 论赞 骈化 骈文形式 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龏《梅花衲》留存诗人考
10
作者 张福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李龏的《梅花衲》留存无名诗人有刘浩、侯季长、曾诚、陶弼、谭望、史千、王鈇、朱雍、陈祐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诗人在《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中仅存单句或根本未收。考证其人其诗及其交游,既可补《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之不足,还可... 李龏的《梅花衲》留存无名诗人有刘浩、侯季长、曾诚、陶弼、谭望、史千、王鈇、朱雍、陈祐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诗人在《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中仅存单句或根本未收。考证其人其诗及其交游,既可补《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之不足,还可繁荣和推动宋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衲》 李龏 《全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危受命之臣诸葛亮化解羸弱之势的政治智慧
11
作者 蔡梦虹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51,共2页
自“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讨伐黄巾起义军,因功授安喜县尉,遭督邮挤对往代州投靠刘恢,后跟随公孙瓒起兵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陶恭祖三让徐州,刘备才有了个安身立命之地。其后,刘备先后投靠吕布、袁绍、曹操,依仗韬晦之... 自“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讨伐黄巾起义军,因功授安喜县尉,遭督邮挤对往代州投靠刘恢,后跟随公孙瓒起兵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陶恭祖三让徐州,刘备才有了个安身立命之地。其后,刘备先后投靠吕布、袁绍、曹操,依仗韬晦之计才得以逃离曹操虎口,最终投靠在刘表帐下,被安排在新野县容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让徐州 督邮 韬晦之计 三国演义 恭祖 取南郡 公孙瓒 蔡瑁 夸辩之徒 虚誉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当代化”中的“格非经验”——从《月落荒寺》说起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培浩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对于格非这样成功经受住当代文学时代转型挑战而形成自身丰富写作面貌的作家来说,提出当代文学中的“格非经验”或许并不突兀,甚至是相当必要。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才能免于就格非论格非,而忽略了他对当代文学提供的启示。先锋时期的格... 对于格非这样成功经受住当代文学时代转型挑战而形成自身丰富写作面貌的作家来说,提出当代文学中的“格非经验”或许并不突兀,甚至是相当必要。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才能免于就格非论格非,而忽略了他对当代文学提供的启示。先锋时期的格非醉心于叙事迷宫和文本实验;1990年代以后,格非小说有了更强的现实和历史品格。“江南三部曲”代表了格非书写历史、追问乌托邦的写作面相;《隐身衣》《望春风》等作品则是格非直面当代生活和精神焦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格非 时代转型 《望春风》 《隐身衣》 江南三部曲 叙事迷宫 历史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的方法与路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司若 洪宜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当前电影评估系统的不健全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针对目前版权评估的困境,结合当下电影产业的发展现实,以及电影内容生产的趋势进行版权评价指标的论述与重构,重点在于品牌测量、风险评估、发行路径三个版权评估指标... 当前电影评估系统的不健全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针对目前版权评估的困境,结合当下电影产业的发展现实,以及电影内容生产的趋势进行版权评价指标的论述与重构,重点在于品牌测量、风险评估、发行路径三个版权评估指标的重构,提出重点搭建平衡电影的艺术、商业与社会责任的电影评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版权 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联绵词的基本声式——以“差池”词族的考释为中心
14
作者 李豪 高中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8-558,共11页
“基本声式”即同族联绵词前后音节中声母除去细微差别而保留的主干部分,可用以描写联绵词声母的搭配形式。基本声式相同、语义上有关联的同族联绵词,为同声式同族联绵词。以“差池”词族为例,通过考察其基本声式与义核,讨论古书中用例... “基本声式”即同族联绵词前后音节中声母除去细微差别而保留的主干部分,可用以描写联绵词声母的搭配形式。基本声式相同、语义上有关联的同族联绵词,为同声式同族联绵词。以“差池”词族为例,通过考察其基本声式与义核,讨论古书中用例,可知它跟“参差”声式、语义有别;“徙弛”“徙迤”“沙池”“迁延”“逡巡(循)”“莎随”等也应属于“差池”词族,结合战国楚简中“■”等字至西汉以后的用字差异,其中的“徙弛”“徙迤”“沙池”等其实是“差/■池”的异写。综合运用“基本声式”理论及出土文献视野下的用字习惯视角,更便于系联同声式同族联绵词并确定其中的亲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声式 差池 联绵词族 用字习惯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科举闻喜宴赐簪花书写及意义
15
作者 张福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7-254,256,共9页
宋代科举闻喜宴有赐簪花环节,进士及第者以及陪宴官、朋友、亲属等在一系列诗歌中对此多有书写,他们在赴宴诗、思归诗、写景怀旧诗、送同年或寄同年以及和同年等诗中回忆或再现闻喜宴赐簪花之景象,展示其盛况,表达真切而深挚的感激之情... 宋代科举闻喜宴有赐簪花环节,进士及第者以及陪宴官、朋友、亲属等在一系列诗歌中对此多有书写,他们在赴宴诗、思归诗、写景怀旧诗、送同年或寄同年以及和同年等诗中回忆或再现闻喜宴赐簪花之景象,展示其盛况,表达真切而深挚的感激之情。高丽国陪臣参加闻喜宴后亦写诗,呈现赐簪花之祥瑞。宋代闻喜宴赐簪花诗多带有自豪感和荣耀感,到晚宋作品中才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感。这些诗歌从进士亲历者的回忆视角、陪臣和亲友的旁观视角记录科举期集闻喜宴赐簪花活动,反映了宋代朝廷礼仪及其重要的政治行为,也折射出民间的吉福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喜宴 赐花 簪花 吉福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与批评:北周隋唐学者的庾信骈文观
16
作者 刘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自北周至隋唐,众多学者对庾信骈文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和深层次的发掘,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接受。具体来说,北周隋唐学者的接受视点主要集中于庾氏骈文的修辞造诣、行文技法及其对当代或后世的影响方面,偶尔兼及庾信的德行人品。当然,贬抑... 自北周至隋唐,众多学者对庾信骈文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和深层次的发掘,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接受。具体来说,北周隋唐学者的接受视点主要集中于庾氏骈文的修辞造诣、行文技法及其对当代或后世的影响方面,偶尔兼及庾信的德行人品。当然,贬抑批评庾信骈文的言论亦不少见,尤其是唐初史家的论调最为尖刻,他们批判庾信骈文一意追趋藻饰声律,却忽略政治教化功能。北周隋唐学者对于庾信之作,无论接受还是批评,都体现出对庾信骈文文体的深度省思,对后世骈文理论与批评多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隋唐学者 庾信骈文 修辞技巧 文学成就 接受与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