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和氨三乙酸强化红苋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
1
作者 李张伟 何燕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螯合剂能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提高超积累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效率。为了提高Cd超积累植物红苋提取土壤中Cd的效率,笔者以红苋(Amaranthus mangostanus)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生物可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 螯合剂能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提高超积累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效率。为了提高Cd超积累植物红苋提取土壤中Cd的效率,笔者以红苋(Amaranthus mangostanus)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生物可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和氨三乙酸(NTA)对红苋富集土壤中Cd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土壤Cd含量为5 mg·kg^(-1)时,加入5.0 mmol·kg^(-1) NTA、2.5或5.0 mmol·kg^(-1) GLDA能显著提高红苋地上部生物量,提高的幅度分别为44.12%、17.12%和8.00%;GLDA和NTA均能有效提高红苋地上部Cd含量。在Cd含量为40 mg·kg^(-1)的土壤中加入5 mmol·kg^(-1)的GLDA和NTA,红苋地上部Cd含量可达100.88和63.08 mg·kg^(-1),是未加螯合剂的2.46倍和1.54倍。并且加入5 mmol·kg^(-1)比2.5 mmol·kg^(-1)的GLDA和NTA更能提高红苋地上部Cd含量。在土壤中施加螯合剂能有效提高红苋富集的Cd总量。在Cd含量为20 mg·kg^(-1)土壤中施用5.0 mmol·kg^(-1) GLDA,红苋提取Cd总量达到最高点每盆613.86μg,是未加螯合剂的1.4倍。此外,GLDA和NTA均能提高土壤有效态Cd含量,促进红苋对土壤Cd的吸收和富集。对比NTA和GLDA发现,在Cd含量为5和10 mg·kg^(-1)土壤中,施加NTA比GLDA更能提高红苋提取Cd总量,而在20、30和40 mg·kg^(-1)土壤中施加GLDA比NTA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积累植物 谷氨酸N N-二乙酸(GLDA) 氨三乙酸(NTA) 红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嘌呤锌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对含硫氨基酸的识别
2
作者 才红 巫洁雯 +3 位作者 黎静芸 陈力衔 肖思琪 李丹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采用腺嘌呤(HA)作为主配体,以间苯二羧酸(H_(2)IP)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例双金属有机框架(C_(2)H_(8)N)(NH_(4))[Zn_(4)Co_(2)(μ‑O)(IP)_(4)(A)_(4)]·1.25H_(2)O(ZnCoIPA)。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三维的ZnCo... 采用腺嘌呤(HA)作为主配体,以间苯二羧酸(H_(2)IP)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例双金属有机框架(C_(2)H_(8)N)(NH_(4))[Zn_(4)Co_(2)(μ‑O)(IP)_(4)(A)_(4)]·1.25H_(2)O(ZnCoIPA)。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三维的ZnCoIPA保留了HA上的Watson‑Crick位点,并沿着a轴和b轴方向形成一维的螺旋通道。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ZnCoIPA中钴离子的变价性质,结合其独特的限域空间使其表现出对含硫氨基酸的快速和可见的识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主客体之间发生了显著的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主客体化学 氨基酸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匈牙利Agrooter土壤改良剂对盆栽蜜柚根系生长和各器官铝含量的影响初探
3
作者 戴清霞 陆銮眉 +1 位作者 张琼 潘裕添 《福建热作科技》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通过将匈牙利Agrooter土壤改良剂围绕琯溪蜜柚根系平铺进行培养,探讨该改良剂对蜜柚根系活性、各器官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grooter土壤改良剂促进琯溪蜜柚根部的伸长、提升根系活力,抑制蜜柚各器官组织对铝的吸收。该试验表明了Agro... 通过将匈牙利Agrooter土壤改良剂围绕琯溪蜜柚根系平铺进行培养,探讨该改良剂对蜜柚根系活性、各器官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grooter土壤改良剂促进琯溪蜜柚根部的伸长、提升根系活力,抑制蜜柚各器官组织对铝的吸收。该试验表明了Agrooter土壤改良剂对琯溪蜜柚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匈牙利Agrooter土壤改良剂 根系活力 铝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和县崎岭乡琯溪蜜柚种植区土壤的铝形态特征分析
4
作者 戴清霞 陆銮眉 张琼 《福建热作科技》 2025年第2期16-19,23,共5页
选取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乡15个点位的分层土样进行分析,探究土壤铝的化学结合形态在不同土层间的分布,及其与土壤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0~25 cm、25~50 cm、50~75 cm土层的供试土壤中,pH值均值分别为3.97、4.05和4.12,且土层间没有... 选取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乡15个点位的分层土样进行分析,探究土壤铝的化学结合形态在不同土层间的分布,及其与土壤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0~25 cm、25~50 cm、50~75 cm土层的供试土壤中,pH值均值分别为3.97、4.05和4.12,且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25~50 cm土层中属强酸性土壤占93.33%,超过0~25 cm和50~75 cm土层的86.67%;高活性铝[交换态铝(Ex-Al)、吸附态无机羟基铝(Hy-Al)、有机配合态铝(Or-Al)]以及低活性铝[氧化铁结合态铝(DCB-Al)、层间铝(In-Al)、非晶态铝硅酸盐及三水铝石(Nc-Al)、矿物态铝(Min-Al)]占全铝含量Alt比例的大小顺序为:Or-Al>Min-Al>Nc-Al>In-Al>DCB-Al>Ex-Al>Hy-Al,且高活性铝的总含量占全铝含量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Or-Al的质量分数占全铝含量的比例最高,且其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y_o=-45615.184+51.196*XIn+0.411*y_t(r^(2)=0.59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仅DCB-Al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试验说明该种植区土壤pH值低下,活性铝含量高,严重酸化,为提升琯溪蜜柚的产量和品质,急需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土壤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改性大薸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及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双桃 朱慧 王桔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2-145,共4页
采用氢氧化钠(NaOH)对入侵植物大薸(PS)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改性大薸生物吸附剂(SPS),研究改性条件对SPS吸附铜离子(Cu2+)、锌离子(Zn2+)和铅离子(Pb2+)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改性大薸形貌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S对C... 采用氢氧化钠(NaOH)对入侵植物大薸(PS)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改性大薸生物吸附剂(SPS),研究改性条件对SPS吸附铜离子(Cu2+)、锌离子(Zn2+)和铅离子(Pb2+)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改性大薸形貌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S对Cu2+和Zn2+的去除率随着改性剂NaOH浓度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态势、随着改性时间延长和改性温度降低而呈增大态势。采用0.5mol/L的NaOH溶液,在30℃处理3h制备的SPS吸附性能最强,对Cu2+、Zn2+、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7%、99.1%和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大薸 重金属离子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李子坪-富隆厂铅锌银矿床矿物化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6
作者 刘跃福 戚华文 林文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8,共12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查明了李子坪和富隆厂铅锌银矿床的矿物组成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李子坪矿床的硫化物/硫盐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细硫砷铅锌、方铅矿... 通过光学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查明了李子坪和富隆厂铅锌银矿床的矿物组成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李子坪矿床的硫化物/硫盐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细硫砷铅锌、方铅矿、含砷黄铁矿;富隆厂矿床的硫化物/硫盐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灰硫砷铅锌、黄铁矿。矿物化学特征指示两矿床经历了含Pb-Zn成矿流体对富As黄铁矿角砾的交代,As元素的活化;闪锌矿、方铅矿沉淀;富As、(Sb、Cu)残余流体对方铅矿的交代形成硫盐的过程。各矿段硫盐类型的差异由成矿流体组分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共同控制。针对富含As、Sb元素的特殊型沉积岩容矿铅锌银成矿体系开展的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有助于促进类似矿床成矿作用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 矿物化学 As-Sb-Pb硫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单丛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和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张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167,共10页
目的:优化凤凰单丛茶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分光光度计法等对凤凰单丛茶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叶挥发性香气和非挥发性生化成分进行提取、测定及分析。结果: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 目的:优化凤凰单丛茶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分光光度计法等对凤凰单丛茶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叶挥发性香气和非挥发性生化成分进行提取、测定及分析。结果: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烷烃类和芳香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非挥发性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则逐渐增加。茶叶香气中,吲哚、α-法尼烯、橙花叔醇等含量大幅增加,是凤凰单丛茶茶叶重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论: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苦涩味和青草气逐渐减少,花果香味气体逐渐增加,形成了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花果香味和香醇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茶 挥发性香气 非挥发性成分 加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苯并噻二唑的红光材料合成及其光电性质
8
作者 祝杰记 杨国喜 佟庆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9-1827,共9页
开发新型有机红光材料对于制备高效红光电致发光器件以及全彩显示具有重要意义。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D),苯并噻二唑和2,6-二苯基-3,5-二氰基吡啶为电子受体(A),设计并合成了两个D-A-A´型红光材料TPA-BT-S和TPA-BT-D。作为电致发光... 开发新型有机红光材料对于制备高效红光电致发光器件以及全彩显示具有重要意义。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D),苯并噻二唑和2,6-二苯基-3,5-二氰基吡啶为电子受体(A),设计并合成了两个D-A-A´型红光材料TPA-BT-S和TPA-BT-D。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两个材料的电致发光波长分别为618 nm和610 nm,处于标准红光区;非掺杂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11.9 lm·W^(-1)和12.0 lm·W^(-1);最大外量子效率为6.36%和5.32%,其中TPA-BT-S在器件中的激子利用率达到33.7%。实验结果表明,遵循杂化激发态机理并采用D-AA´型分子结构的设计策略具有可行性,这为开发高效红光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红光材料 杂化激发态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改性及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9
作者 朱巨建 周衍波 +3 位作者 张永利 代淑娟 王庆雨 林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以海洋渔业废弃物虾壳为原料,采取去矿化、脱蛋白、脱色、碱洗的方式制备壳聚糖,通过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和五水硫酸铜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3种改性壳聚糖:聚铝-壳聚糖、聚铁-壳聚及硫酸铜-壳聚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 以海洋渔业废弃物虾壳为原料,采取去矿化、脱蛋白、脱色、碱洗的方式制备壳聚糖,通过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和五水硫酸铜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3种改性壳聚糖:聚铝-壳聚糖、聚铁-壳聚及硫酸铜-壳聚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改性壳聚糖的形貌及化学组成。以模拟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在适宜条件下对改性壳聚糖加以应用,以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考察指标,评价壳聚糖的改性效果,为改性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提供理论支持。由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可知,聚铝-壳聚糖的表面颗粒为类球形,粒径尺寸均一且壳聚糖分布均匀,聚铁-壳聚糖和硫酸铜-壳聚糖的表面颗粒为块状,而壳聚糖主要是以带状的形式存在;由红外光谱可知,通过聚铝和聚铁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引入更多的O-H和N-H振动峰,有利于印染废水的吸附沉降。研究表明:3种类型的改性壳聚糖中,聚铝-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最好,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最高;对聚铝-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的p H、改性壳聚糖质量配比及投加量进行优化,可知,聚铝-壳聚糖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受p H值的影响较小,在聚铝与壳聚糖质量配比为3∶1及投加量为1.6 g·L-1的条件下,p H为5.5时,模拟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90.5%和97.3%,p H升高至9.5时,模拟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仍能高达85.1%和94.2%。在最佳条件下,采用聚铝-壳聚糖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其COD去除率及脱色率分别为88.7%及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 壳聚糖 改性 印染废水 COD去除率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太阳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宜菲 邱罡 +1 位作者 林燕如 黄臻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125,共6页
利用渗析法对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的清洗进行了改进,再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GO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SEM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在模拟太阳光下通过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实验考察了GO百分含量、煅烧温度及循环使用次数对复... 利用渗析法对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的清洗进行了改进,再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GO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SEM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在模拟太阳光下通过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实验考察了GO百分含量、煅烧温度及循环使用次数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经过500℃煅烧2 h后,GO上大部分含氧官能团被还原;GO的加入不仅未改变TiO_2的锐钛矿晶型,还可以有效抑制复合材料的团聚;改用酸渗析法清洗GO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光催化效果要比传统的酸清洗法好;当复合材料材料中GO的百分含量为10%,煅烧温度为500℃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高,经过100 min模拟太阳光光照后,可将15 mg/L的苯酚完全降解;复合材料在循环使用6次后对苯酚的降解率仍可达到87.6%,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氧化石墨烯 模拟太阳光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单丛古茶树叶片中硒含量及溶出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双桃 朱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1,共5页
选取10种珍贵的凤凰单丛古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并分析硒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10种凤凰单丛古茶树的成熟叶与新叶的硒含量范围分别为0.0560~0.352 5、0.045 5~0.299 0 mg/kg,平均含... 选取10种珍贵的凤凰单丛古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消解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并分析硒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10种凤凰单丛古茶树的成熟叶与新叶的硒含量范围分别为0.0560~0.352 5、0.045 5~0.299 0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 9、0.154 5 mg/kg,二者之间相差17.46%;基于凤凰单丛"一芽二三叶"的采摘标准,以0.2~4.0 mg/kg的硒含量作为富硒茶的标准,则宋种蜜兰香(0.299 0 mg/kg)和宋种东方红(0.210 2 mg/kg)2种古茶树的茶叶达到富硒茶的含量要求;以硒含量最高的宋种蜜兰香茶叶作为探讨硒元素溶出特征实验的材料。结果显示,冲泡温度以95~100℃、单次冲泡时间小于5min为宜,且凤凰单丛古茶树茶叶耐多次冲泡;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x)与茶汤中硒溶出量(y)的相关性分别符合直线方程(y=0.0004x-0.0283,R^2=0.939 8)、对数方程(y=0.006 6lnx+0.001 1,R^2=0.957 9)及幂函数方程(y=0.0137x^(-0.7866),R^2=0.948 6)。凤凰单丛古茶树具有一定的富硒茶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古茶树 硒含量 茶汤 溶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9
12
作者 詹世雄 黄俊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1-254,共4页
针对当前学生对生物实验室安全知识的缺乏及对安全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对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建设进行详细的论述。以生物活体实验材料安全问题为例,制作微课,展示生... 针对当前学生对生物实验室安全知识的缺乏及对安全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对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建设进行详细的论述。以生物活体实验材料安全问题为例,制作微课,展示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实验室 安全教育 微课设计 安全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浮莲干粉对离子型染料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罡 梁贺升 陈少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通过研究等温吸附行为、动力学特征和pH值影响以及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表征等对水浮莲干粉吸附活性艳红K-2BP、亚甲基蓝两种不同类型的离子型染料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浮莲干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而Freundlic... 通过研究等温吸附行为、动力学特征和pH值影响以及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表征等对水浮莲干粉吸附活性艳红K-2BP、亚甲基蓝两种不同类型的离子型染料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浮莲干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而Freundlich等温方程更适合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两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行为。pH值是影响染料吸附的重要因素,酸性环境利于阴离子型染料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而碱性环境则利于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表征结果显示:吸附前后样品基本没发生变化,可能主要为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浮莲干粉 离子型染料 吸附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俊生 付兴平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2,共6页
本文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研究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选择FL-1、FL-2、FL-3、AB-8四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树脂,并对其动力学曲线和静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F... 本文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研究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选择FL-1、FL-2、FL-3、AB-8四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最佳树脂,并对其动力学曲线和静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FL-3树脂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当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314 mg/m L,pH=4,上样液流速为1 m L/min时,FL-3树脂对南姜黄酮类化合物吸附量最大;以pH=5的8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液流速为1.5 m L/min时,解吸效果最好,达93.2%;经纯化后南姜黄酮类化合物纯度为40.3%,达到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姜 黄酮 大孔树脂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蓝圆鲹鱼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燕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蓝圆鲹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对其进行控制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研究超声波处理对酶解过程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波处理时间、酶解时间、加酶量、料液比和酶解温度对酶解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最佳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 以蓝圆鲹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对其进行控制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研究超声波处理对酶解过程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波处理时间、酶解时间、加酶量、料液比和酶解温度对酶解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最佳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圆鲹蛋白最佳酶解条件:超声波功率500 W条件下处理20 min、中性蛋白酶的加酶量为8 000 U·g-1、料液比为1∶20(g·m L-1)、温度50℃、酶解时间为4 h;最佳酶解条件下得到水解度为52.08%,所得酶解液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4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蓝圆鲹 中性蛋白酶 酶解 水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固态调味品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俊生 邱晨晨 陈耿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95,共4页
以杨梅为主要原料,研制杨梅固态调味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了杨梅提取液、麦芽糊精、谷氨酸钠、柠檬酸对杨梅固态调味品配方感官评价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验证试验确定了杨梅固态调味品的最佳配方:食盐75.76%,杨梅提取液14.02%,... 以杨梅为主要原料,研制杨梅固态调味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了杨梅提取液、麦芽糊精、谷氨酸钠、柠檬酸对杨梅固态调味品配方感官评价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验证试验确定了杨梅固态调味品的最佳配方:食盐75.76%,杨梅提取液14.02%,麦芽糊精3.79%,谷氨酸钠5.68%和柠檬酸0.75%;制作出适合潮州菜特色菜鱼饭使用的调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固态调味品 生产工艺 潮州菜 鱼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臻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39,共3页
综述近年来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材料的研究进展,分为含氟PI及多孔PI两部分,重点讨论了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低介电常数多孔PI材料的相关研究,并对低介电常数PI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低介电常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蒜蓉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赞开 陈文敏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4,共2页
为了探究炸蒜蓉吃法是否科学,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蒜和炸蒜蓉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测试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生大蒜与油炸蒜蓉中所含硫化物活性成分占挥发油中的比例基本相同;但炸蒜蓉的活性成分经过高温处理后,含硫活性成分较生... 为了探究炸蒜蓉吃法是否科学,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蒜和炸蒜蓉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测试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生大蒜与油炸蒜蓉中所含硫化物活性成分占挥发油中的比例基本相同;但炸蒜蓉的活性成分经过高温处理后,含硫活性成分较生蒜分散,蒜素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素 炸蒜蓉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鳙鱼蛋白制备活性肽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燕芳 郑荣彬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以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鱼肉蛋白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鳙鱼蛋白进行酶解,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可溶性肽。研究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时间、pH对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 以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鱼肉蛋白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鳙鱼蛋白进行酶解,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可溶性肽。研究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时间、pH对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的最佳条件是酶浓度1 400 U/g,底物浓度3.0%,温度60℃,酶解2 h,pH 7.0,在此条件下,所得可溶性肽的活性最高,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9.0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5.22%,对O_2^-·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蛋白 木瓜蛋白酶 控制酶解 自由基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灭菌处理对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及其伴生种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张丽娜 陈学林 +2 位作者 王桔红 陈文 李张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23,共8页
该研究以温室盆栽法对南美蟛蜞菊重度入侵土壤进行高温高压湿热灭菌、添加杀真菌剂灭菌和添加杀细菌剂灭菌的处理后,将三种植株定植96 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参数,研究重度入侵土壤中各微生物类群对南美蟛蜞菊及其伴生种金腰箭和狗肝菜生长... 该研究以温室盆栽法对南美蟛蜞菊重度入侵土壤进行高温高压湿热灭菌、添加杀真菌剂灭菌和添加杀细菌剂灭菌的处理后,将三种植株定植96 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参数,研究重度入侵土壤中各微生物类群对南美蟛蜞菊及其伴生种金腰箭和狗肝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真菌、杀细菌以及高温高压湿热灭菌和未处理的南美蟛蜞菊重度入侵土壤中,三种植物生长情况均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温高压湿热灭菌土壤中南美蟛蜞菊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与未处理土壤中的生长情况相比,株高降低了17.59%,叶片数降低了38.10%,生物量降低了56.00%,电子传递速率变化不明显。在杀真菌土壤和杀细菌土壤中金腰箭的生长也受到显著抑制,与未处理土壤中的生长情况相比较,杀真菌土壤中的金腰箭株高降低最多(为42.28%),叶片数降低了38.89%,生物量降低了16.99%,电子传递速率变化不明显;在杀细菌土壤中金腰箭株高降低了36.64%,叶片数降低最多(为38.89%),生物量降低了33.67%,电子传递速率升高了11.11%。由此可见,不含微生物的土壤对南美蟛蜞菊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含真菌和细菌的土壤对金腰箭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南美蟛蜞菊重度入侵土壤不仅适合南美蟛蜞菊的生长,也适合金腰箭的生长,对狗肝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入侵植物 伴生种 土壤微生物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