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原虫SSU rRNA基因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铮 李欣妍 +3 位作者 刘东立 王凤萍 王安礼 王天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区利什曼原虫种类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对来自韩城市的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进行SSU rRNA基因序列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其它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利什曼原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突变位点规律,... 目的了解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区利什曼原虫种类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对来自韩城市的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进行SSU rRNA基因序列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其它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利什曼原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突变位点规律,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有3份标本SSU rR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成功,其基因序列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夏科氏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的SSU rRNA序列同源性较高,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在UQ-II突变区有一个位点的变异,并与新疆荒漠虫株、甘肃省利什曼虫株聚为一类。结论结合流行病学与SSU rRNA序列分析结果,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病原体应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SSU RRNA 系统发育 分子鉴定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韩城市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范锁平 钱惠兰 +1 位作者 兰晓萍 安翠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5-1057,1060,共4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韩城市2011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局部暴发疫情状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控制措施,为以后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掌握畜间感染情况,分析疫情暴发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调... 目的调查陕西省韩城市2011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局部暴发疫情状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控制措施,为以后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掌握畜间感染情况,分析疫情暴发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调查重点人群152人,采集血样33份,阳性6人,阳性率18.18%,罹患率3.29%;对所有存栏羊43只、牛1头抽血化验,检出阳性羊9只,全部扑杀、深埋和无害化处理,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本次布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播途径主要为饲养、接产等密切接触传播,今后应加强畜间检疫和病畜淘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防疫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分析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凤萍 陈飒 +7 位作者 刘东立 李广智 刘刚 张怡 王天海 王益群 王维华 张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6-760,共5页
目的了解韩城市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方法对韩城市历史数据进行描述,回访调查2012-2016年报告病例发病诊治经过,按照1∶4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生活行为习惯和居住环境等因素进行问卷调... 目的了解韩城市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方法对韩城市历史数据进行描述,回访调查2012-2016年报告病例发病诊治经过,按照1∶4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生活行为习惯和居住环境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Excel 2007、R软件描述分析。结果韩城市1953-2016年共报告病例599例,死亡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61/10万,病死率为1.50%;2012年至2016年报告病例18例,死亡2例,发病高峰期是5-9月,占报告病例数的72.22%;病例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山区;农民发病较多,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病例主要症状体征为发热、脾大;利用COX回归分析患病因素,养犬OR值为4.618,95%CI为1.519~14.039,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余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韩城市为黑热病历史疫区,2012年至2016年报告病例呈点状分布,家中养犬是患病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韩城市可能为山丘型或人犬共患型黑热病流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特征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及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刚 张义 +4 位作者 张怡 陈飒 王凤萍 樊芯艇 刘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了解病例感染的来源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类似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两例病例、家属、医护人员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对活...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了解病例感染的来源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类似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两例病例、家属、医护人员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对活禽市场等采集鸡笼、饮水环境等进行核酸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分析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结果病例A发病前7d有活禽暴露史,发病后未能及时确诊,病例死亡;病例B发病前无明确的活禽或活禽市场暴露史,4月22日出现低热症状,24日探望了病例A,5月2日病重后及时报告接触史,实验室确诊后,经积极救治,5月26日痊愈。结论病例A的感染来源可能是活禽或活禽市场环境暴露,病例B感染来源可能是与病例A近距离接触,病例A与B传播方式为人传人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病例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